風水與算命術數的理論根據來源於天人合一

2021-01-21 奇門技巧點滴匯

天人合一是指大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質與我們人體的結構存在著的一種相互對應的關係。如大自然中有河流,人體中有血液;大自然中有森林,人體中有毛髮;大自然會颳風,人體有呼吸;大自然會下雨,人體會出汗等等。這些有什麼用途呢?它又能說明什麼問題呢?

我們人體中出現一些不正常的狀態變化,其實是由大自然中出現的一些變化所導致的,可以用天人合一的一些理念來治癒。比如小兒夜鬧,一哭一個夜晚,大人休息不好,小孩經常啼哭身體上也承受不住。中醫上有個偏方,用蟬蛻研成細沬,用溫開水送服,立杆見影就好了。蟬又稱知了,在夏天,太陽一出來就開始鳴叫,太陽下山後就不吱聲了。古人用蟬蛻研沫溫開水送服,就是利用蟬的這種特性,達到天人合一的效果,讓小兒白天嘻鬧玩耍,晚上安靜入眠。蟬蛻並沒有任何的藥效,卻是屢試不爽。

年輕的姑娘,小夥找不到對象,風水中常用的催桃花的方法,看似沒有科學道理,是風馬牛各不相及的事,但總是屢見奇效,也是運用天人合一的理念。方法是在需催桃花者的屬相方位上,如屬馬的在家庭或臥室的正南方,屬雞的在正西方,屬大龍和小龍的在東南方等等,放上一盆鮮花,精心養護,這盆花盛開並且很旺的時候,那麼很快就會有結果。同理,如果家裡的男人或女人在外面犯桃花運,家庭關係惡化時,在其臥室或家裡的其屬相的方位上,放上一盆盛開的鮮花,在裡面澆上鹽水,這盆花很快就枯萎了,換掉再放上一盆花,再澆鹽水,枯萎後再換上一盆花,再澆鹽水,連續三盆花澆死之後,這個屬相人的挑花運很快就會敗了,從而恢復家庭的寧靜。

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煩心事、想不通或難以解決的一些思想上的問題,這些問題長期在頭腦中瑩繞,得不到解決,會造成思想上的"消化不良″,這種後果對應到人體中會形成胃疼、胃漲、消化不良,吐酸水等方面的疾病,這也是天人合一的一種表現。

我們人體中的大腦每天能想到什麼問題,身體上想做什麼事情,這些事情的起點,並不是人的主觀因素,而是時空因素在引導著你、促使著你去想,去做。比如,一個空曠的教室裡,或公交車上讓你去選一個坐位,你會亳無意識地不由自主地選擇坐在某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是你的平衡點,它形成一個卦象,這個卦象就能天人合一的表達出你目前的狀態及其吉兇禍福。

一個人經常會心不由己的發生眼皮跳動、或做一些惡夢和有好事發生的吉夢,這往往是能量較大的事情來臨前的徵兆。我們在謀劃某件事情時,陰沉的天空突然放晴了,這件事只管放心和大膽的去做,肯定會成功的。如果晴朗的天空忽然轉陰了,那麼這件事情多數是不成功的。

如果在我們的家中,某個地方上有破碎或殘缺的物品,這個地方上的氣場就會變得很弱,時間久了它就會對應我們身體上的某個部位或器官出現病變,這就是同氣相求,或同頻共振,也就是天人合一。

我們的大腦什麼時間想到什麼事情,我們什麼時候說出什麼樣的話,我們自己並不能作主,而是受自然規律的引導和制約,自然規律就是道。比如我們見到什麼樣的人才會說出什麼樣的話,看到什麼情境後才想起了什麼事情等等。

自然規律就是一種大道,也是一種定數,它以能量的方式存儲於大自然中,把它以各種符號的形式提取到卦中,再把人、事、物代入到卦中,看其之間的旺衰、生克制化關係,就能推演出事物變化的結果。

易經中的經就是中心軸,是不能改變的,也就是所謂的道;易經之所以稱為群經之首,是因為它是研究自然界生命起源及生命規律的一種術數,是改變人們思維模式的一種術數,是一種大智慧。

相關焦點

  • 天人合一與全息理論
    即預先將一件物品用甌、盂等覆蓋起來,讓人根據卦象測算出來,以驗證算卦的精準度。這種遊戲不僅廣泛流行於民間,也屢屢見諸於正史記載。如《三國志》中記載管輅,他射覆的技藝,幾乎可以做到百不失一。同樣是算卦,與易學有接觸的人可能都了解,算卦可以隨機起象。
  • 廣義天人合一與狹義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理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天人合一」的核心是順應自然規律,按自然規律辦事,達到與宇宙、社會同步共振。這一理論是中醫學和氣功學的理論基礎,也是社會科學的理論基礎。天人合一還蘊含著現代系統論、協同論、控制論,尤其生物控制論、控制醫學、控制病理學等現代醫學邊緣學科很多內容。
  • 易學「天人合一」與現代宇宙觀
    怎樣解讀「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易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但對於「天人合一」概念的含義,學者們的意見也不盡相同。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李申從《四庫全書》中找到200餘條明確表示「天人合一」的資料,他發現「天人合一」中的「天」字包含著以下的內容:1.天是可以與人發生感應關係的存在;2.天是賦予人以吉兇禍福的存在;3.天是人們敬畏、侍奉的對象;4.天是主宰人、王朝命運的存在;5.天是賦予人仁義禮智本性的存在。但今天的人們把「天」理解為自然界,認為「天人合一」就是「人與自然合一」的內容,一條也沒有。
  • 天人合一的「天」在古代是什麼含義?
    古人所謂「天人合一」的「天」,就是指「自然」。自然和人為是一對矛盾統一體。人為效法自然,順應自然,人之所為合乎自然規律就叫「天人合一」,這也就是《道德經》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人道的終極遵循和最高境界。天地都是自然的具體體現,故天也泛指自然,自然也簡稱為「天」。《周易》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最高典範。
  • 深度解析「天人合一」:宇宙螺旋全息氣場!
    中國的經典《易經》、《道德經》、《黃帝內經》無不滲透著天人合一的文化,人與自然、與宇宙萬物的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國古代「全息宇宙觀」的真諦。天就是大自然,就是宇宙。人就是人類,就是我們自己。《黃帝內經》中的天人合一觀標誌著中國醫學由經驗醫學上升為理論醫學的新階段的醫學典籍——《內經》主張「天人合一」,其具體表現為「天人相應」學說。
  • 為什麼要叫天人合一,而不是人天合一
    有時我始終在想,一念無我,人即與道相合,一念無我,即與自性相合,一念無我,小宇宙合於大宇宙,一念無我,應該是人天合一,人動而天不動,應該叫人天合一,不應該叫天人合一啊。今早起來,我想我一定要弄明白,解釋一下為什麼要叫天人合一呢?
  • 有了「天人合一」,再說「天人相分」不是互相矛盾嗎?
    這是《太上感應篇》開頭,也是核心,這段話透露出思想,在古代非常重要,叫「天人感應」。「天」指自然、宇宙、神靈等概念,「人」指個體的人,「天」「人」存在存在「感應」和交流,其導致的必然結果就是相通,或者更進一步的合二為一,所以「天人感應」某些情況下可以表述為「天人合一」。
  • 道家的天人合一理論,揭示了人類存在的終極真相
    比如其中的天人合一這一個說法,相信絕大多數中國人都聽說過,可能也會覺得這句話十分精美,但是真正了解這句話含義的人在全世界少之又少。按照傳統解釋,所謂天人合一就是天人合德,天人相應,宇宙是個大天地,人自身是個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質上是共通的,因此,人做任何事情應該順應自然規律,如此才能事事順心,平穩發展。故老子又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答網友問:「天人合一」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
    況且,「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包括了認識論、方法論、也有操做方法。2,天人關係是中華文化中最核心的內容。因為中華文化是獨有的「以天地為依的天道文化」。華夏先聖通過長時間的觀察天地而總結出運行規律,用於管理部落,指導百姓生活。比如,二十四節氣是最典型的代表。從只是符號形式的河圖洛書,發展到今天文圖並茂,內容非常豐富,一直在指導著我們的生活。
  • 中國寺院展現天人合一宇宙觀(圖)
    中國寺廟建築展現天人合一佛教在線6月8日訊 據北京科技報報導:在中國和歐洲旅行,那些極富歷史和藝術價值的宗教建築都是遊客的必選之地。「深山藏古寺」體現中國天人合一宇宙觀中國寺院建築有意將內外空間模糊化,講究室內室外空間的相互轉化。殿堂、門窗、亭榭、遊廊均開放側面,形成一種亦虛亦實、亦動亦滯的靈活的通透效果,所蘊涵的空間意識模糊變幻,這與中國天人合一、陰陽轉化的宇宙觀有深層聯繫。「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空間與時間的無限,即為宇宙。
  • 暗能量導致「天人合一」?人與宇宙有共同意識!
    全息理論告訴我們:「宇宙是一個各部分之間全息關聯的統一整體。在宇宙整體中,各子系與系統、系統與宇宙之間全息對應。」宇宙是個大系統,由大大小小的星系團、恆星系、行星系、星體組成。各個星系團、星系又有各自的子系統。
  • 天人合一是哲學表達宇宙的最形象生動的語言
    決策科學研究專家在分析決策科學創始人張順江的現代科學結構體系時提出,決策科學有它的邏輯與推理的語言,作為一門獨立學科, 它有自己的語言表達體系,比如,關於「理與天人合一」的問題分析與解答,天下人的認知有了一個「沒理」的「理」,即矛盾律「無—有」的對立統一。現代西方哲學界追溯科學的源頭稱之為「弔詭」。其含義是,最後都導向了悖論。
  • 中國有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但這還不夠
    天人之間真正的關係是夥伴,是朋友。作為朋友,天和人自身都是相對獨立的存在者。它們雖然是不同的,但卻是平等的。在此前提下,天人彼此需要對方。既然新的中國的智慧是古老的中國智慧的更新,那麼我們有必要回到中國智慧的基礎和核心——天人合一。關於天人合一的重新思考並非簡單的肯定和否定,而是一種在區分邊界意義上的批判。通過批判,我們可以發現,天人合一說思考的界限在哪裡。
  • 自我療愈終極狀態:從宇宙中獲得生命的能量,最終天人合一
    意識療法到了天人合一的概念,很多人覺得這是一個很高深的,遙不可及的概念性的名詞,實際上它並不高深,所謂的天,他指的是宇宙,宇宙一詞在英文中是Cosmos或者是universe前者是由希臘語演變而來,意味著秩序跟規律,後者是有拉丁文轉化而來,表示朝著一個方向行動的整體,就是全部物質現象的總和
  • 「天人合一」,為何只說「天」和「人」,「地」哪裡去了?
    提起「天人合一」這句話,恐怕中國人沒有不知道的,它是《易經》之中所蘊含著的高深玄妙的哲理,不過,如果用最簡單的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人與自然界的和諧統一」。我們今天並不打算去探討它的哲理,而是想提一個有趣的問題,來和大家一起聊一聊,這個問題就是:我們常說「天人合一」,可為何有「天」、有「人」,卻沒有「地」呢?要知道,天、地、人三才才是「最完美的組合」啊?
  • 「天人合一」與「內聖外王」(哲思短文)
    中國傳統文化有兩個基本點:一個是天人合一,一個是內聖外王。前者是其宇宙觀和自然觀的主要體現,後者則是社會觀和人生觀的重要依據。明白了這兩點,就抓住了其基本要義。
  • 從江本勝博士的水試驗看傳統文化的天人合一的正確!
    中國傳統文化對人類最大的貢獻,就是天人合一,由此展現的意境之美,是一切嚮往美好生活的人,值得一生用心去追求和努力的。當我們還在討論西方哲學的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即物質是決定意識還是意識決定物質時,早在二三千年前的中國古代哲人,特別是老子與莊子,其天人合一的思想中,蘊含著對世界極具真知灼見的理解。即是世界本是一體,人我萬物一如。皆在道的一體中。
  • 《易經》中獲取宇宙能量的方法,天人合一是什麼樣的存在?
    各位,這篇文章的主題是如何獲得宇宙能量,即常說的元氣和真氣,其實它們說的都是一回事,古人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因此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概念,那麼天地人又是什麼樣的存在?用簡潔的六個字概括了天,地,人之間的關係,那就是:天之道在陰陽,地之道在柔剛,人之道在仁義,如果把天,地,人結合起來解讀,就是「天人合一」最好的詮釋。首先需明白天是什麼樣的存在?人眼中的天不僅僅是蔚藍的天空,還有那陽光般的能量。
  • 天人合一:古代環境保護法的核心
    宋時程朱理學的「天人合一」主張對生態倫理思想的發展,更具有重要貢獻。發掘中國古代有關生態環保方面的法律規定,探討各階段環保思想源流,對於我們今天的環保工作具有積極的借鑑意義。以往的認知論片面地認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是主客二分的模式,人是主體,自然界是客體。主體在客觀世界中要不斷地認識客體,與客體鬥爭,戰勝它,以求得更大的發展與自由。
  • 師法自然,天人合一,唐詩中的老莊思想——讀《桃花溪》
    張旭的詩和他的草書一脈相承,師法自然,天人合一,詩中充滿對山林隱逸、逍遙自在的老莊式生活的嚮往。一讀《桃花溪》讓人頓生桃源歸隱之意:山谷深幽,迷離恍惚,隔煙朦朧,其境若仙;桃花流水,漁舟輕泛,問訊漁人,尋找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