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性系統中的「無規」運動混沌,進一步動搖牛頓「機械決定論」

2020-12-04 一路風景只能邊走邊忘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關於「無規」運動混沌的知識。確定性系統中的「無規」運動混沌,進一步動搖牛頓「機械決定論」。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與非線性作用在無窮多自由度的複雜系統中可以促成規整性的孤子的發現相呼應,非線性科學近20年來又從另一個極端向人們展示了在微觀和宏觀兩個層次上,由確定性方程描述的簡單系統可以出現極為複雜的、貌似無規的運動,混沌,進一步動搖牛頓以來佔主導地位的「機械決定論」。

對於同一個自然界,物理科學中有決定性和概率性兩種描述。從牛頓創立古典力學至本世紀20年代為止,決定論長期處於主導地位。基於概率論的統計描述,原則上只能視為「不得已」情況下所採用的輔助手段而已。牛頓在1687年初版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完整地表述了他的絕對時空觀、運動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演繹推導出克卜勒的行星運動三定律。在1799-1827年間出版的拉普拉斯五卷《天體力學》巨著中,運用牛頓力學於太陽系行星及其衛星的軌道計算,臻於極精微的程度。

拉普拉斯甚至宣稱,只要給定了「起始條件」,就可以預言太陽系的整個未來。這就是所謂「機械決定論」的觀點。它認為,應用牛頓所發現的諸定律,可以精確計算天體的運動,所以,通過精確的物理定律,宇宙目前的狀況原則上也就全部「決定」了它以後的發展。這種機械決定論觀點,因為海王星的發現而登峰造極。然而,事情並非盡善盡美。19世紀末葉已經知道,描述三個以上天體運動的方程組「不可積分」,更不能解析地求解。太陽系能否永遠穩定運行,也是懸而未決的難題。

換言之,"未知」還是的一部分。就在機械決定論取得輝煌成就的同一時期,蒸汽機和內燃機的發展把對氣體性質的研究提上了日程。人們使用壓力、溫度、體積這些宏觀概念,尋求它們之間的經驗規律,終於建立了熱力學體系。基於大量實驗事實的熱力學諸定律,起著宏觀世界根本大法的作用。流體力學的方程組,也由類似的宏觀變量建立。然而,為了從大量原子、分子運動和相互作用出發推導氣體的宏觀性質或流體力學方程,就必須引入這些粒子位置、速度分布的概率假設,並運用統計方法。

所以,概率性概念就成為必需了。這樣,在19世紀末的物理學裡,除了那些後來導致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基本矛盾外,還在不同層次上隱含著沒有解決的、關於決定性和概率性取捨的重大問題:不可積分的牛頓方程以及相關的運動圖像,統計物理學的基礎,湍流的發生機制和描述。然而,20世紀初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成功,接踵而至的令人眼花繚亂的技術發展,以及兩次世界大戰對軍事技術的要求,吸引了絕大多數物理學家的注意力。上述艱難的根本性問題,被留給數學家們去潛心研究。好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裡,如果你也有好的想法,不妨在下方評論區內給我留言吧!

相關焦點

  • 混沌的發現之旅,世間有多少事可以預測?輕撩混沌學面紗
    如,混沌是非周期的有序性;混沌是蘊含著有序的無序運動狀態,是有序和無序的對立統一,是從有序中產生的無序狀態。又如,混沌是一個簡單的決定論系統表現出來的一種隨機反覆的狀態;混沌是不規整的不可預測的,來自決定論的非線性動力學系統的性態。再如,混沌是決定論系統有限相空間中高度不穩定的一種運動。
  • 通過「計算的不可約性」理解混沌和決定論的關係,尋找生命的意義
    如果有可能知道宇宙中每一個粒子的位置和速度,那麼我們就可以非常精確地預測這些粒子的未來,進而預測宇宙的未來。——艾薩克·牛頓 從牛頓時代起,專業的思想家和非專業的思想家一樣,一直在與決定論的想法鬥爭。對我們來說,被困在相對論的光錐裡,這限制了我們對一切的了解。
  • 決定論、非決定論,混沌現象及人類是否能預測未來?
    關於預測未來,有兩種理論:決定論和隨機論。一,決定論。決定論認為一切都是由「因果關係」聯繫起來的,一切世界的運動都是由確定的規律決定的;知道了原因以後就一定能知道結果.愛因斯坦也是決定論的支持者,愛因斯坦在給波爾的一封信中寫道:「你信仰投骰子的上帝,我卻信仰完備的定律和秩序。
  • 擯棄短期確定性,擁抱長期開放性
    決定論符合精確定義的機械論,就像被艾薩克·牛頓、埃爾溫·薛丁格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所表達自然法則所顯示的那樣克勞修斯是第一個以不可逆過程的存在為基礎對宇宙演化進行表述,但他考慮的是孤立系統,與外界既無能量交流,也無物質交流
  • 走進科學殿堂裡的神獸之洛倫茲的蝴蝶,輕撩混沌學面紗
    如,混沌是非周期的有序性;混沌是蘊含著有序的無序運動狀態,是有序和無序的對立統一,是從有序中產生的無序狀態。又如,混沌是一個簡單的決定論系統表現出來的一種隨機反覆的狀態;混沌是不規整的不可預測的,來自決定論的非線性動力學系統的形態。再如,混沌是決定論系統有限相空間中高度不穩定的一種運動。
  • 拉普拉斯妖:未來早已註定,每個人都是機械宇宙的傀儡
    所以牛頓一直也就認為宇宙存在第一推動力,他是這樣說的: 「一切物體開始運動必有第一推動力,那就是造物主」。也就是上帝(第一推動力)給整個宇宙上好發條之後,整個宇宙就開始自行運轉。第一推動力幫助牛頓解決了「太陽系如何形成」、「地球何以會繞太陽運轉」這些問題。機械宇宙觀揭示了人類相信隨著科學理性的進展,人類將脫離以往矇昧無知的情況,而進入一個一切可由人類掌控、社會不斷進步的新時代。
  • 從混沌中把握規律
    1963年,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茲提出混沌理論。混沌理論、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三者一起被列為20世紀的最偉大發現和科學傳世之作。混沌理論為人們描繪了一幅嶄新的世界圖景,它認為有序與無序、有限與無限、確定性與隨機性、穩定性與不穩定性有機地統一在一起。混沌理論認為在混沌系統中,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影響,這就是蝴蝶效應。
  • 古今中外神秘的混沌理論都有啥?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黃逸文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談起混沌,人們總有一種神秘和敬畏感,仿佛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迷濛狀態。在東方,中國古代有關混沌的傳說裡,以盤古於混沌中開天闢地最為著名。
  • 拉普拉斯妖,通過牛頓公式推算萬物,最終敗倒在誰的腳下?
    只要他樂意他就可以知道宇宙中的任何一件事情。(包括圍觀粒子)他一旦通過牛頓公式就可以推算出過去和未來,所有的一切都毫無保留的展現在他的面前。科學家們曾經受到決定論的影響,這就導致了拉普拉斯妖統治了整個西方世界。讓你為了讓這個魔鬼快點消失,各個學派都想盡一切辦法想要弄死他,這就導致了拉普拉斯妖的毀滅。不到一百年,就被各個門派的圍剿下,一命嗚呼了。
  • 不可預測的宇宙:暗藏著令人驚奇規律的混沌理論
    來源:新浪科技該圖為長時間曝光下拍攝的雙擺末端光源的運動軌跡,很好地展現了混沌理論。但在這種混沌深處,卻又暗藏著一些令人驚奇的規律。假如我們能充分理解這些規律,或許可以揭露出更多事情的真相。理解混沌物理學最美妙的一點便在於其「決定性」。假如你了解某個系統的全部特性(這裡所說的「系統」可以是單個粒子、也可以是地球上的天氣規律、甚至可以是整個宇宙的演變史),也了解物理法則,你就可以精準地預測這個系統的未來走向。這就是所謂的「決定論」。
  • 決定論與這個怪誕的世界
    神說,讓牛頓去吧!於是,一切有了光明。這是18世紀英國最偉大的詩人亞歷山大·蒲柏為牛頓寫下的墓志銘,簡明生動地讚美了牛頓卓絕的貢獻。確實,牛頓眾多偉大的發現,尤其是力學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令世間瞬間就變得明朗了。不管是天上的還是地上的,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運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這有足夠的理由讓人相信世界是具有確定性的。
  • 令人驚嘆的混沌理論——背後的數學原理和哲學思考
    它與可預測性和決定論有什麼關係?如何將它應用於一般情況?定義為了理解混沌理論,有必要介紹一下它的定義:描述動態系統模型的數學,如天氣的演化等等。因此,混沌理論是研究和描述動態系統的數學,它解釋了系統隨時間變化的過程。科學家和數學家對混沌有不同的看法。對他們來說,一個混沌的世界是不可預測的,一個微小的偏差可能導致不可想像的後果。
  • 拉普拉斯的決定論是錯誤的,太陽系本質上是混沌未知的
    早在牛頓的時代,人們就已經發現,木星在緩慢地進行螺旋向內運動,而土星則逐漸向外,照這樣下去,幾萬年之後太陽系就會崩潰。牛頓無法用他的理論來解釋這一現象,因為如果考慮所有行星之間引力關係,就太麻煩了,牛頓認為它超出了人類思維所能及的範圍,只能把太陽系的穩定歸為上帝大能的控制。但1776年法國的拉普拉斯攻克了這一難題。
  • 令人驚嘆的混沌理論——背後的數學原理和哲學思考
    他的理論引發了一場名為「混沌理論」的科學革命。有人說,簡單的基本規則有時會產生奇異的複雜性。那些複雜的結構通常有非常基本的來源。這種現象和理論在實踐中經常被提及,但也出現在《怪奇物語》等電子遊戲和《侏羅紀公園》等電影中。那麼,混沌理論的實際定義是什麼呢?它與數學有什麼聯繫?它與可預測性和決定論有什麼關係?如何將這些發現應用於一般情況?
  • 美劇知識點:《西部世界》中的自由意志以及混沌理論和決定論
    思想就成為了對抗決定論的武器,於是自由意志之說誕生了。打破命運的枷鎖——自由意志有意思的是,自由意志這一論點產生竟然是為了維護「神的權威」。在上面曾經跟大家提到過,宗教是宿命論的絕對擁躉,但是隨著人們思考越來越深入,宿命論在宗教的教條或者經文中就會出現前後矛盾。
  • 混沌擺:運動混沌無序,無法預測,網友:看一眼會上癮
    相信很多網友都知道什麼是牛頓擺,也都見過牛頓擺,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擺件,牛頓擺只能做單擺運動,長時間的看下去會比較無聊,今天我們要說到的是雙擺或者多擺運動,它的運動混沌無序,無法預測,它的名字就叫混沌擺,在科幻大片《鋼鐵俠》裡就有混沌擺的出現。
  • 概率讓我們對混沌宇宙有了大致把握,但我們的時空終將泯滅。
    當時被稱作決定論的觀點,在科學界盛行。人們以為我們已經掌握了宇宙運行的終極規律,可以預測宇宙運行的方方面面。在現實中,我們知道不存在絕對的事情。我們只能對可能發生的事情有個大致的判斷。有一種科學就是研究這一問題,這就是概率論。概率就是指隨機事件可能出現的大小。概率論中有一種學派叫貝葉斯派或叫主觀概率派。這種學派從決定論中,認為經典力學可以根據初始條件計算出事件發展後續狀態。
  • 混沌理論到底是什麼?從蝴蝶效應說起
    計算機畫出來的可視圖只是繞著吸引子運動的方程的解軌道,它處於一種不尋常的永不發散、永不休止、並且是非嚴格周期的「混沌」運動狀態。其中,混沌軌道的不發散特徵是由它的全局有界性決定的,而無休止的運動行為則把它區別於通常的骨牌效應。此外,解軌道的非嚴格周期性展現出它密集的近似周期性運動,但又不會嚴格地重複過去。
  • 蝴蝶效應和混沌故事
    計算機畫出來的可視圖只是繞著吸引子運動的方程的解軌道,它處於一種不尋常的永不發散、永不休止、並且是非嚴格周期的「混沌」(chaos)運動狀態。其中,混沌軌道的不發散特徵是由它的全局有界性決定的,而無休止的運動行為則把它區別於通常的骨牌效應。
  • 經濟學的決定論和機械論
    西方科學世界觀的核心就是決定論、機械論或命定論,此為西方學術界的共識。197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非平衡熱力學開拓者普裡戈金和助手斯唐熱出版名著《從混沌到有序——人與自然的新對話》,吹響了重新塑造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嘹亮號角。該書開篇就說:「我們對自然的看法正經歷一個根本性的轉變,即轉向多重性、暫時性和複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