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劇知識點:《西部世界》中的自由意志以及混沌理論和決定論

2020-12-08 美劇集中營
《西部世界》關於自由意志的討論

《西部世界》第三季播完之後就曾經給大家說過,我準備跟大家聊一聊貫穿了整整三季的人類「自由意志」的話題,這是繼上次「量子力學」這個坑之後,我給自己挖的另一個大坑,相比上一次,這個坑更大更深,因為這不僅是一個科學問題,還是一個哲學問題。

自由意志的桎梏——宿命論

在討論自由意志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一個哲學派系——宿命論。宿命論古已有之,由於落後的生產力無法對抗強大的自然,人類自然而然的發展出了這樣一套理論,再往後隨著宗教的產生,人類的命運就被「交到」了神明的手中,人類自身是沒有選擇權的。

命運三女神

縱觀東西方的古代神話就可以在其中找到各種主宰「命運」的神靈,這其實就是人類認為自己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證據。同時,在古代中國,宿命論也是一種被普遍接受的觀點,比如《論語·顏淵》當中那句「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就是很好的證明,這一句當中的「天」就是古人當時無法理解的「客觀規律」的集中體現。

「轉運」

其實這種思想到現在仍舊在大多數人當中流行,舉個例子:在社交平臺上「轉發錦鯉」,以期能夠獲得好運,就是一種「宿命論」的表現;考試之前拜「考神」,希望能考個好成績也是一樣。當然,現代人這樣做更多是出於娛樂心態,但是在這種心態之下也暗藏著「萬一有用呢」這種機會主義想法。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以及科學的進步,人類愈發認識到自己的渺小,宿命論也一直在進步,最終演化成為——決定論,也被稱為「科學宿命論」。

相比起宿命論,決定論更讓人感到悲觀:自宇宙大爆炸伊始,所有事物的發展軌跡皆已固定。這一說法悲觀在哪裡呢?比如說你現在會讀到這篇文章,其實這在宇宙大爆炸之初就已經定下了。

決定論幾乎否定了人類自身的一切努力:你這個月通過努力掙到了一大筆錢或者你考了全班第一名,你的「努力」也是早有定數或者說有跡可尋的。換句話說,某人之所以成功,不是因為他努力,而是因為他是他,這一切早就已經「命中注定」。

《開發者》劇照

對這一理論描述最詳盡的,應該算是前不久剛剛播完第一季的美劇《開發者》,劇中科技公司阿瑪雅的總裁弗瑞斯特在準備殺死偷竊他公司機密的賽奇時曾說:我不怪你,因為你做這一切都是註定的,同時,也不是我想殺你,而是你註定要死在我手中。

從這個角度來看,決定論也是有些用處的,最起碼找藉口的時候不用那麼費勁去編了:我今天遲到是註定的、我沒考好是註定的,一切都是註定的。

這種論調看起來非常「喪」是不是?別擔心,早就有人看這論調不爽了。人類是萬物之靈,擁有思想,又怎能與其他的「凡物」相提並論?思想就成為了對抗決定論的武器,於是自由意志之說誕生了。

打破命運的枷鎖——自由意志

有意思的是,自由意志這一論點產生竟然是為了維護「神的權威」。在上面曾經跟大家提到過,宗教是宿命論的絕對擁躉,但是隨著人們思考越來越深入,宿命論在宗教的教條或者經文中就會出現前後矛盾。

自由意志說法的產生就是為了解釋這種矛盾:基督教中的上帝是全知全能且慈愛的,但全知全能的上帝既然知道人類從伊甸園中走出之後會受這些苦,卻並沒有做什麼,又怎能算得上慈愛呢?

奧利金

古代東方教會最為著名的神父奧利金(Origen)對此給出了自己的解釋:人類是擁有自由意志的。意思就是說,人類面對選擇時所作出的決定,是出於人類自己的意志,而不是「上帝的安排」。換句話說,上帝「安排」不了人類的思想,只能人類自己「安排」自己的。

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從長輩、領導或者老師口中聽到一個詞語——主觀能動性。這個主觀能動性其實就是自由意志理論的一種體現:只要你自發努力,那麼你就能打破「命運的安排」,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西部世界》劇照

照理說,自由意志論出現的這麼早,為什麼到現在播出的美劇《西部世界》當中,還會存在以自由意志為論點的劇情呢?這是因為自由意志論經歷了:建立——打破——建立——再次打破的過程。

自由意志的「豬隊友」——混沌理論

在很長一段時間當中,由於人們並未發現「混沌理論」,而混沌理論會讓人產生一種「結果不確定性」的錯覺,從而能夠有效的反駁決定論,決定論站不住腳,自由意志自然就是存在的,這讓自由意志論大行其道。

蝴蝶效應

什麼是混沌理論呢?相信大家都聽過「蝴蝶效應」:一隻亞馬遜叢林中的蝴蝶扇動翅膀,有可能在美國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捲風。

《蝴蝶效應》海報

這一充滿詩意的說法被很多人解釋成: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有可能最終引發一場巨變。科幻電影《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就是在這種解釋下延伸出來的。事實上,這種解釋是錯誤的!蝴蝶效應的發現也與上面的解釋一樣充滿了夢幻般的不可思議,先給大家講一講蝴蝶效應是怎麼被發現的,再來說一下蝴蝶效應到底是什麼。

愛德華·羅倫茲與蝴蝶效應模型

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Edward N.Lorenz)一直致力於進行氣象研究分析,有一天他在研究計算機上的氣象模擬,他先完成了一次模擬,但為了驗證結果的正確性,他決定再做一次模擬。

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讓他感到非常疲憊,於是他決定去喝杯咖啡。但模擬過程不能暫停,於是他將已經模擬了一半的結果記錄下來,去喝了杯咖啡,回來之後將結果輸入計算機繼續模擬。

結果卻讓他大吃一驚:兩次模擬的結果差出十萬八千裡!愛德華·羅倫茲想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難道說模擬過程中不能終止?還是說模擬的時候不準喝咖啡?經過仔細回憶,他終於知道問題出在了哪裡:

初始數據是精確到小數點後8位,但輸出的結果是精確到小數點後3位,當他終止模擬時所記錄的數據,是精確到小數點後3位的。所以他再次輸入到計算機的中數據也是精確到小數點後3位的,就是這微不足道的差別,最終導致了計算結果上的絕大差別!

《開發者》劇照

所以,所謂蝴蝶效應指的是:即使再微小的誤差,也可能會造成結果的嚴重不同。這也同時解釋了為什麼我們日常生活中總會出現如此多的「隨機」現象,以美劇《開發者》中的內容舉例:每一次在桌子上推原子筆,原子筆的停下的位置都不一樣,看起來像是隨機的。

《開發者》劇照

但事實上,如果你能夠精確知道推原子筆時使用的力度、桌面摩擦力、空氣阻力等等一切決定原子筆停下的條件,那麼你就能夠準確的知道原子筆將會停在哪裡,每一次!

或者我們換一個更容易理解的例子:普通人打靶的時候,每次開槍擊中靶面的位置都像是隨機的,但換成經過嚴格訓練過的射手,他基本上能保證每次命中靶心。為什麼呢?因為他能夠控制所有決定子彈命中位置的條件,而普通人就只能「看命」了。

從上面這個例子大家也就能知道,所謂的「命」,大多數時候是因為我們無法掌控所有達成目的的條件。混沌理論也在「暗中」幫助了自由意識多年之後,終於跳出來「打」了自由意志的臉。

自由意志的新幫手——量子力學

「薛丁格的貓」

在之前介紹量子力學的文章中曾經給大家介紹過量子的一種非常「玄學」的狀態——疊加態。處於疊加態中的量子是不可被觀測的,一旦出現觀測行為,量子就會坍縮,呈現出某種隨機的狀態。

這個隨機是真的隨機,看起來自由意志找到了新的幫手:如果量子的坍縮是隨機的,那麼由量子構成的人所作出的行為,自然也是隨機的,既然是隨機的,那麼自由意志(主觀能動性)就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更進一步說,萬物皆由量子構成,那麼是不是就代表著整個世界的運行都是隨機的?你能看到這篇文章是偶然的,並不是從宇宙大爆炸那一刻就決定的?

物理界大佬表示反對

很遺憾,並不是這樣,你看到這篇文章真的是「命中注定」的。提出並完善了量子疊加態的人叫玻爾,他的這一理論遭到了當時物理學界大多數人的反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愛因斯坦和薛丁格。

玻爾(左)與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和薛丁格都是決定論(科學宿命論)的堅定支持者,有意思的是,玻爾本人也是決定論的支持者!為了解決疊加態與決定論之間的矛盾,玻爾設想出一個名為「量子糾纏」的理論(具體內容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大體意思是:量子之間有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關係,他們之間無時無刻不在互相影響,這種影響導致了宏觀世界的事物是有跡可尋的,並不存在真正的「隨機」。

《開發者》中的量子計算機

這樣說看起來可能並不太好理解,我們換一個「科幻」點兒的方式來講,如美劇《開發者》一樣,現在我們擁有一臺算力無限大的計算機,然後我們在其中模擬我們的宇宙。

《開發者》通過初始參數推演整個宇宙

但是我們不可能把整個宇宙所有物質一次性都放到計算機當中,畢竟我們所知有限。於是我們先將日常生活中能夠接觸到的物質的參數上傳的計算機當中,然後這臺計算機就開始運算,通過「量子糾纏」原理,這臺算力無限的計算機最終模擬出了整個宇宙!

不僅如此,由於這臺計算機的算力是無限的,所以在它眼中是沒有「估讀」的,它可以計算出最精確的數值,因此在這臺計算機當中,混沌理論無效,所以它不僅可以展示提供初始數據時「當下」的宇宙,還可以回溯過去,亦可以展望未來。

羅波安

同理,在美劇《西部世界》當中,因賽特公司的人工智慧「羅波安」也是這樣一臺超級計算機,在羅波安的眼中,混沌理論也是無效的。為什麼我會這麼肯定呢?其實在劇集當中就曾經為大家展示過羅波安無視混沌理論的劇情。

《西部世界》劇照

眾所周知,股市就是一個典型的「混沌系統」,某支股票的漲跌受到無數因素的影響,但在《西部世界》的劇情中,羅波安問世之後給出了精準的預測,這也讓因賽特的老闆獲益無數。

混沌系統都是相通的,不管是預測未來還是預測股市,只要能夠預測成功其中一樣,那麼另一樣也不在話下,只不過在《西部世界》中沒有給出原理,而《開發者》當中則給出了比較詳細的解釋。

有意思的是,這兩部成功「解決」了混沌理論的美劇,卻都對人類擁有自由意志持悲觀的態度,如果說《西部世界》第三季的結局還讓觀眾對自由意志抱有一絲幻想的話,《開發者》的結局則將這一絲幻想也毫不留情的掐滅了。

自由意志真的是人類可笑的幻想嗎?

派屈克·海嘉德

看起來「思考」這個行為是目前我們唯一的依仗:我們思考,然後我們下決定。但部分醫學研究表明,「決定性動作」在有些時候並不是我們思考之後的結果。2005年英國倫敦大學的神經生物學家派屈克·海嘉德(Patrick Haggard)發表的文章指出「我們做這個動作是因為我們想要這樣做了。然而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想要執行某個動作首先獨立產生於大腦的某個領域,接下來我們只是感知到執行某個動作的意願,然後我們才做這個動作。」

誰在控制誰?

這是因為大腦中負責「思考」與負責「執行」的並不是同一個區域,這就意味著並不是你想做,就一定能做。換個簡單點兒的例子,日常生活中所謂「下意識」的行為,就是大腦在你思考之前就已經做出行動的典型。

當然,大家也不要因為看到這篇文章之後就變得特別悲觀,畢竟科學發展至今,我們只是沒有找到人類存在自由意志的直接證據,這有可能是因為我們對未知的探索尚不足夠,也有可能自由意志太過深奧以至於現在的我們無法理解。

《西部世界》第三季結局

所以,相對於美劇《開發者》那種無情結局,我更喜歡美劇《西部世界》第三季那種浪漫的結尾:人類並非沒有自由意志,而是自由意志被裹挾和束縛住了。

我最希望的是,正在看文章的你因為這篇文章激發出對決定論或者自由意志的興趣,通過研究之後證明人類真的存在自由意志!這也是我明知這種文章不會有多少人看卻還依然查了好多資料寫出來的原因。

(完)

相關焦點

  • 我們擁有自由意志嗎?從《西部世界》中的心智之辯談起
    在《西部世界》第一季的結尾,梅芙認為自己獲得了自由,擁有了自己的意志,自己選擇了逃離以及返回尋找女兒,但代碼卻顯示這一切不過是有人修改了她的故事線,她只是在按照既定的路線行事。仿生人的自由意志是場騙局,那我們呢?心理學家裡貝特有一場著名的實驗。
  • 形象的哲學科普:斯賓諾莎的「兩面理論」,因果決定論和自由意志
    哲學中總有著形形色色的精彩問題,它們或許彰顯了超常的腦洞,或許從生活細微入手,挖掘一個與眾不同的世界視角……今天我們要介紹哲學史上的重要人物——斯賓諾莎。他提出的建立在「泛神論」基礎上的「兩面理論」,對於因果決定論與自由意志的矛盾關係問題的解答,有著深刻意義。
  • 決定論:自由意志與決定論對抗,法蘭克福和意動論者堅持了自由
    上次我們討論了決定論的一些觀點和分類。可以看得出它這樣的觀念是不為大多數人所接受的,那麼如果拒絕決定論又會是怎樣的呢。世界是否是決定論的,是一個開放的問題。如果上一節的論證成立,如果我們接受決定論,我們似乎就無法說明人類的自由和責任。但是變換一下思路,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看:或許這個難題是由於接受決定論所造成的呢?也許我們放棄決定論,難題就會消失了呢?
  • 決定論、非決定論,混沌現象及人類是否能預測未來?
    關於預測未來,有兩種理論:決定論和隨機論。一,決定論。決定論認為一切都是由「因果關係」聯繫起來的,一切世界的運動都是由確定的規律決定的;知道了原因以後就一定能知道結果.愛因斯坦也是決定論的支持者,愛因斯坦在給波爾的一封信中寫道:「你信仰投骰子的上帝,我卻信仰完備的定律和秩序。
  • 哲學中的預先決定論與自由意志的矛盾
    至於人的自由意志,這其實是一個哲學命題,如果非要從物理上說,就是量子的不確定性概率。關於人的自由以及決定論的問題,經常會跟價值論、倫理關聯在一起,如果人是已經被決定的生物,那麼小偷也是被決定要做這樣的行為,我們應該要處罰他嗎?如果我們現在的一切,包括人類的所作所為在宇宙大爆炸那一刻就已經被決定了,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哲學化呢?有諸多論點對這些大哉問有探討。
  • 《你一生的故事》:相信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的博弈
    故事中的外星人「七肢桶」有一種完全不同於人類的語言,從而讓他們的思維方式也不同:他們知道一件事情的開始,同時就知道了結束。書中由此引起了對自由意志和決定論的討論:有可能預先知道未來的事嗎?不是猜測,而是真真切切知道,百分之百確定,而且知道每一個細節。這可能嗎?
  • 通過「計算的不可約性」理解混沌和決定論的關係,尋找生命的意義
    如果有可能知道宇宙中每一個粒子的位置和速度,那麼我們就可以非常精確地預測這些粒子的未來,進而預測宇宙的未來。——艾薩克·牛頓 從牛頓時代起,專業的思想家和非專業的思想家一樣,一直在與決定論的想法鬥爭。對我們來說,被困在相對論的光錐裡,這限制了我們對一切的了解。
  • 三二 | 自由只是幻覺?決定論的世界
    愛因斯坦在給波爾的一封信中寫道:「你信仰投骰子的上帝,我卻信仰完備的定律和秩序。」 當決定論發展到極致,人就沒有「自由意志」可言——因為人們自認為出於自由意志所做的選擇,實則也在一系列精準而機械的「因果鏈」中。
  • 自由意志與量子力學:如果人有自由意志,那麼亞原子粒子也有
    原標題: 自由意志與量子力學:如果人有自由意志,那麼亞原子粒子也有 上面這句話,並不是什麼哲學家憑空想像出來的理論,也不是科幻小說家的精彩幻想,而是一個名為「自由意志定理」的數學定理!這篇名為「The Free Will Theorem」的論文,在2006年由John Conway和Simon Kochen發表。
  • 從混沌到自由意志——人類的思想和行為能否被自己控制?
    拿破崙讀過拉普拉斯的著作,就他的理論中明顯缺少一個創造者的問題與他對質。「我不需要這種假設,」拉普拉斯回答說。拉普拉斯也可能對自由意志說過同樣的話,但他的機械論宇宙認為造物者是多餘的。自拉普拉斯時代以來,科學家、哲學家甚至神經科學家都追隨他的腳步,否認自由意志的可能性。
  • 心理學中的因果決定論和自由意志論
    劉翔平在《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5期撰文認為,西方主流心理學中既存在著一味模仿自然科學,過於推崇實證和實驗方法,只重視數量研究的傾向,同時還有另一種重視研究人的自由意志、意義、意識覺知和價值的人文主義心理學思想。
  • 有一種錯覺叫自由意志
    更何況哲學家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似乎更適合於鍛鍊人的大腦而不是給出一個確切答案,所以長久以來自由意志研究總是停留在形而上的層面之上。但是就在近期,心理學家和生物學家(或者統稱認知科學研究工作者)通過一系列的實證研究對這個問題給出了相對易於理解、相對一致的研究結論,其中最重要三點就是:自由意志是錯覺;人對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的關係的認識是存在邊界條件的;相信自由意志的錯覺是更好的。
  • 你相信人類有「自由意志」嗎
    按這種決定論的邏輯,所有的這些行為、行為背後的起因,以及起因的起因,一直可以追溯至你出生的時候、你父母的生活,甚至一直追溯下去——直至宇宙出現的那一刻。  與「自由意志」相反的「決定論」認為,人類置身於一個由穩定的因果關係構成的網絡當中,這種因果關係可以一直追溯至創世大爆炸。
  • 或許,我們真的沒有自由意志?
    不過,在研究這個問題的人群中,神經系統科學家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這不光只是一個哲學問題了,它也是科學問題,是關於人類如何感知世界的問題,是我們從怎樣的規模和層面看待世界和宇宙和「更大的世界」的問題。每一個哲學流派都有不同的世界觀,宇宙觀和視角,你也可以說,宇宙只是一場幻影秀,所謂的自由意志,甚至可能連因果鏈,輸入與輸出結果都沒有關係——它可以是完全形而上的。
  • 量子物理學是人類擁有自由意志的理論嗎
    然而,一些科學家推測,也許理論物理學的最深層包含了闡明這個問題所需的洞察力,他們認為量子物理學可以用來解釋意識的存在。意識與量子物理學意識和量子物理學結合的最初方式之一是通過對量子物理學的哥本哈根解釋。在這個理論中,量子波函數由於有意識的觀察者對物理系統進行測量而崩潰。
  • 自由意志有性別差異?神經科學與哲學對此爭辯不休
    相反,他們說,我們的每一個決定都是自然編碼的,是基因決定的, 一種被稱為決定論的立場。顯然哲學是不認可這個主張的,在這個問題上哲學的戰友是政治學,政治會警告神經科學關於不存在自由意志,性別差異的必然性以及其他許多其他方面的誇大其詞。大腦實際上是性別化的的嗎?
  • 決定論與這個怪誕的世界
    確實,牛頓眾多偉大的發現,尤其是力學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令世間瞬間就變得明朗了。不管是天上的還是地上的,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運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這有足夠的理由讓人相信世界是具有確定性的。於是,決定論應運而生。拉普拉斯可以說是提出決定論的第一人,他認為只要給出宇宙中任一時刻的狀態,在理論上是能夠完全確定它的過去和未來的。
  • 宿命論與自由意志/世界的無限可能
    我們必須相信自由意志,我們別無選擇。——艾薩克·辛格2004年,普林斯頓大學的約翰·康威和西蒙·柯辰證明了自由意志定理。這個定理如下:如果存在有自由意志的實驗者,那麼基本粒子也有自由意志。是愛因斯坦追求的那條完全決定論的微觀路線的顛復!那麼,真的有所謂自由意志麼?如果未來可以預測,那就意味著某種程度上一切已定在在皆定,一切都是時間中事的宿命論!一切都是命運,一切都是煙雲!一切都是沒有結局的開始?一切都是沒有意義的追尋?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切唯心造!一切現象都是心中幻象!外在一切都是內心的投射!盡人事聽天命!什麼是定數,什麼是變數?
  • 令人驚嘆的混沌理論——背後的數學原理和哲學思考
    他的理論引發了一場名為「混沌理論」的科學革命。有人說,簡單的規則有時會產生奇異的複雜性。那些複雜的結構通常來源於最基本的變換。這種現象和理論在實踐中經常被提及,但也出現在《怪奇物語》等電子遊戲和《侏羅紀公園》等電影中。那麼,混沌理論的實際定義是什麼呢?它與數學有什麼聯繫?它與可預測性和決定論有什麼關係?如何將它應用於一般情況?
  • 致決定論者:自由意志存在-虎嗅網
    人們是如何論證自由意志不存在的?自由意志懷疑論者認為,首先,自由意志需要滿足某種或某些屬性:意向性的、目標導向的能動性;備擇可能——也就是說我必須有可能做另一件事;或我們對於行為的因果控制。然後,懷疑論者稱在這個世界的基本物理特徵中,我們找不到這些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