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錯覺叫自由意志

2020-12-10 果殼網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盧梭

一個人是能夠做他想要做的事情的,但卻不能擁有他想要的願望。

——叔本華

人類究竟有沒有自由意志?換個問法也許更通俗些:人類到底是生物化學、社會文化的傀儡,還是不可預測、具有無限發展可能的能動主體?這個問題看上去很像哲學裡的大問題——雖然重要,但是忽略之也不影響正常的生活。更何況哲學家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似乎更適合於鍛鍊人的大腦而不是給出一個確切答案,所以長久以來自由意志研究總是停留在形而上的層面之上。

但是就在近期,心理學家和生物學家(或者統稱認知科學研究工作者)通過一系列的實證研究對這個問題給出了相對易於理解、相對一致的研究結論,其中最重要三點就是:自由意志是錯覺;人對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的關係的認識是存在邊界條件的;相信自由意志的錯覺是更好的。

那麼,難道人類真的沒有自由意志嗎?認知科學工作者究竟是怎樣得出這些讓人失望的結論的呢?

自由意志是錯覺?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心理系教授班傑明•李貝特(Benjamin Libet)和哈佛大學心理系教授丹尼爾•崴格納爾(Daniel Wegner)的兩個實驗可以說是自由意志研究領域當中的兩座裡程碑。

在李貝特教授的實驗當中,他使用腦成像(EEG)來檢測被試的腦活動信息,同時要求被試隨時報告自己動作發出的意向。結果發現,大腦是在個體報告發出動作意向之前幾百毫秒之前就已經產生了相應動作的腦活動 ,也就是說動作產生的直接原因並不是個體意識當中的意向,而是意識之外的其他腦活動。這個研究的結果震驚了整個心理學界,引發了大量的後續研究。雖然有學者質疑Libet實驗中被試報告與腦活動的時間差測量的精確性(比如對被試用來報告出動作意向的時間的測量問題),但是在2008年在《自然•神經科學板》(Nature NeuroScience)上,金順菘(Chin Siong Soon,音譯)等人採用現代的腦成像技術再一次驗證了李貝特的研究結果。

另一方面,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崴格納爾採用心理學行為實驗方法證明個體對於自由意志的體驗是一種錯覺,並不是對現實的真實反映。

圖 1 崴格納爾的實驗中,真假被試都帶著耳機,他們不知道對方和自己聽的是不同的指導語。

在1999年的實驗當中,崴格納爾及其同事設計了一個非常複雜而巧妙實驗室情境。在這個情境當中,實驗員讓被試與實驗者的助手(偽裝成被試)一同參與一個任務,任務的目的是通過操縱滑鼠將屏幕上的指針停留在特定目標物上。真假被試同時控制滑鼠,實驗者告知被試,當音樂響起時,他們就可以停下,但是不必立即停下。實際情況是在進入音樂之後,假被試聽到的指導語與真被試是不同的,當真被試停下時,指針就只由假被試控制著達到目標物,真被試在這個階段就有可能體會到虛假的控制感——這裡可以延伸被理解為虛假的自由意志體驗。

研究發現,在改變真假被試停下的時間差(10s或1s等)之後,隨著間隔時間的減少,真被試對自己要指針停下的意向的評分就越高。也就是說,雖然這個期間指針並不是由真被試控制,但是因為與真被試預期指針的運動方向一致,所以時間越短,被試越會產生自由意志的錯覺 。

圖 2 崴格納爾根據自己的實驗提出了一個行為產生的理論模型:行為產生的根本原因在意識之外,而自由意志體驗其實並不是建立在行為產生的真實原因之上,因此是一種錯覺。具體來說,在所介紹的實驗中,被試預期屏幕上的指針會移動到指定位置,儘管自己並沒有操縱,仍然會因為與預期一致而產生自由意志的錯覺。

這兩個系列研究至今都被作為證明自由意志是一種錯覺的證據而廣泛引用。崴格納爾在2003年著《意識意志的錯覺》(The illusion of conscious will)一書,系統總結了自己的研究以及前人的相關研究。目前「自由意志是錯覺,行為產生的直接原因並不是意識」已經基本上成為了心理學界當中的普遍共識。

但是這裡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這裡面所探討的自由意志指的是個體的「自由意志」體驗,並不是指哲學上所探討的自由意志實體。也就是說,心理學只能探討我們體驗到的掌控感是否是錯覺,至於人類到底是不是具備控制能力,心理學無法研究。有些學者認為,心理學就是研究自由意志體驗的,而自由意志本身並不是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甚至有學者認為心理學永遠無法為自由意志建立一個科學模型 。

圖 3 心理學只能探討我們體驗到的掌控感是否是錯覺,至於人類到底是不是具備控制能力,心理學無法研究。

我們是如何理解自由意志的?

雖然實驗證明自由意志並不與現實一一對應,是一種錯覺,但這並不妨礙人類相信自由意志。實驗哲學家非常關心個體是如何看待自由意志的,並希望由此來找到哲學討論中不同的人對自由意志會有不同觀點的心理學根源。

亞利桑那大學哲學系的肖恩•尼克爾斯(Shaun Nichols)在2011年的《科學》(Science)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關於實驗哲學領域對自由意志研究成果的綜述。在其介紹的一個實驗當中,首先給被試閱讀一段指導語。這段指導語的主要內容是假設宇宙是遵守決定論的,每一個事件都由之前所發生的事情所決定,因此一切都是確定的。

之後將被試分為兩組,一組提問比較抽象的問題,比如「你認為在這樣一個宇宙當中每個人是否有可能對自己所有的行為承擔道德責任」;而另一組被試則會被詢問比較具體的問題,比如「現在有一個人殺了他的家人,但是他殺人都是有原因的,你認為他是否還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道德責任」。

這裡要插入一個背景介紹,就是在哲學領域,一般認為在決定論的條件下,每個人的行為都是身不由己,那麼他們就不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因此實驗的假設是認為只要承認世界是受決定論支配的,那麼被試就應當認為個體不對自己的行為承擔道德責任;反之,如果被試承認個體是有自由意志的,那麼被試就應該認為人是應該為自己的行為承擔相應責任的。

研究結果表明,案例越抽象被試越相信決定論,而案例越具體被試越相信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的。也就是說,當詢問的案例比較抽象的時候,被試會傾向於將決定論與自由意志對立起來;反之,在比較具體的案例中,被試就不會因為決定論的假設而排除行為主體對自身行為的道德責任。在哲學領域,有的學者認為自由意志與決定論是相排斥的(不兼容論者),有點學者認為兩者是可以並存的(兼容論者),這兩種哲學觀點的心理學根源之一可能在於問題的抽象性。

我們還要相信自由意志嗎?

尼克爾斯在給《心理學和自由意志》(Psychology and Free will)一書的序言當中認為,心理學對於自由意志課題的探討的貢獻可以分為三個方面,首先是描述層面上的,就是回答人們是如何理解自由意志的;第二個層面是實質層面,就是究竟是否存在自由意志;而第三個層面就是規範層次,就是要回答在理解了自由意志的本質之後人們應該怎麼做的問題。其實,第三個問題似乎更重要一些,畢竟人們更關心的是擁有一個信念有多大的價值。心理學家們的確在這方面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研究結論就是:相信自由意志能夠減少不道德行為的產生。

明尼蘇達大學管理學院的凱斯林•武歐思(Kathleen D. Vohs)和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心理系喬納森•史谷勒(Johnathan Schooler)設計了兩個實驗情境,一個情境當中被試被誘發相信決定論,另一個情境當中不進行任何處理,之後同樣要求兩個條件下的被試進行一個數學測驗。在這個數學測驗當中,被試被要求自己獨立完成,但同時也被告知可以通過特定的操作看到答案(當然是不被允許的)。這樣就可以通過暗中記錄被試違規操作的次數來測量「欺騙」行為的頻率來作為不道德行為的測量。結果發現,被誘發相信決定論的被試有更多的不道德行為。

為了進一步驗證這個結論,在另一個實驗當中,武歐思和史谷勒在一個條件下要求被試閱讀認為這個世界是受決定論支配的文字,而另一個條件則不作任何處理。不道德行為的測量變為被試對自己在認知任務當中的表現的獎勵是否公平。研究結果再一次表明閱讀了決定論文章的被試相比較於沒有做任何處理的被試更頻繁地給自己更多的獎勵 。

武歐思和史谷勒 在解釋自己的研究結果的時候說:「懷疑自己的自由意志可能會破壞一個人對自我作為行為主體的感覺。或者可以說,否認自由意志就會給人一個隨心所欲行事的終極理由。」可見,無論自由意志是否是一種錯覺,從功利主義的角度來講,相信自由意志是一個更好的選擇。畢竟相信人類的能動性會促使我們遵守道德規範,反之就會放鬆對我們自身的要求——因為如果一切都是決定的,那麼我們就不用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了。

自由意志的心理學研究

康德將自由意志定義為:一個人根據自己的意志而不是他人或者其他因素去遵守規範。從這個角度來說,自由意志的心理學研究的意義就不僅僅在於回答形而上的哲學問題,更重要的在於啟蒙每一個人,讓我們了解我們的行為究竟哪些是受到了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哪些是真正自我的追求,如此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信仰自由不是信仰隨心所欲,而是信仰不斷追求真理的邊界,不斷地排除先天、世俗傳統的約束,單純地用自己的理性和真理去做出人生的每一個決策。儘管當前自由意志的研究離這些課題還有相當遠的距離,但是我相信,正是這種對最大化自由的渴望才能驅動後來的心理學者們在這條道路上不斷邁進。

訪問「 武俠專區 」,閱讀更多《武俠》科學分析

參考文獻

閱讀更多

你有相信自由意志的自由,也有不相信它的自由

圖 3 來源: Jolyson's Website

怎樣加入心事鑑定組?

相關焦點

  • 自由意志,很可能只是錯覺
    其中一些神經科學家相信,自己的實驗表明,人類對於自由的主觀體驗可能僅僅是一種錯覺。下面就來解釋一下,為什麼你可能沒有自由意志?的確,從歷史角度講,哲學家對於這個話題有不少話說。也許,得再過一些時間才能真正證明自由意志是一種錯覺。
  • 自由意識究竟是一種錯覺還是真實存在?
    自由意識究竟是一種錯覺還是真實存在?
  • 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
    ——叔本華    我們擁有自由意志嗎?這裡討論的既不是政治問題,也不是哲學問題,而是一個生物學問題。為方便理解,我們有時把自由意志(free will)用「自由決策(決定,選擇,思考)」來代替。    大腦的神經(生化的)活動決定了我們的決策還是我們的意識做了自主的決策,進而產生了我們的神經活動?
  • 自由意志是錯覺,潛意識是算法,人類是被創造出來的虛擬角色?
    之前咱們有文章專門聊過一個話題——我們的世界是虛擬的,在那篇文章中咱們先介紹過一個關於人的自由意志的著名實驗。這個實驗是由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心理學教授班傑明.李貝特組織實施的。這個實驗是通過研究神經信號與意志行為之間的關係來證明自由意志到底是不是真實的客觀存在。
  • 自由意志是一種幻覺嗎?
    神經科學的成果又進一步壯大反自由意志者的聲勢。人類行動的源頭不是有意識的思想、欲望與意圖,而是腦子裡無意識的過程;這種過程甚至在我們尚未察覺之前,就已經為我們設定好行動。近來反自由意志最力的神經科學家山姆.哈裡斯(Sam Harris)總結說︰「自由意志的一般概念立基於兩項假設:一、每個人過去的一切作為,原本都可以有不同的選擇;二、我們自己其實是我們當下大多數的想法與行動的有意識的源頭。」
  • 你相信人類有「自由意志」嗎
    但在一些科學家和哲學家看來,這種感覺其實是一種錯覺:你之所以「想吃」燕麥片,那是因為你餓了;你之所以「決定」去鍛鍊一下身體,那是因為你感到無聊,不想老「宅」在屋子裡;至於那個發癢的鼻子,肯定也有生物學方面的原因。
  • 你以為的自由意志並不自由
    接下來是第三站:你以為的自由意志並不自由,自由只是人類編織的幻象。在生活中我們很多人會認為,除了受到脅迫或者是患上了心理疾病,我們都擁有自由、自主地做出決策與選擇的能力,就是說我們是相信「人有自由意志」的。
  • 或許,我們真的沒有自由意志?
    自弗洛伊德的時代起,很多認知科學家,醫學家就接受了人類在做決定時體現出的「命運決定性」(deterministic),只不過他們對這個理論並不十分重視,甚至在做研究的時候會有意忽略它。上世紀80年代,一個叫班傑明·裡貝特的科學家做了一些後續的實驗,更加鞏固了科恩休伯和德克的工作成果。他採用的是相似的「動手指」實驗,只不過在實驗中加入了時間的觀測。
  • 自由意志與量子力學:如果人有自由意志,那麼亞原子粒子也有
    原標題: 自由意志與量子力學:如果人有自由意志,那麼亞原子粒子也有 上面這句話,並不是什麼哲學家憑空想像出來的理論,也不是科幻小說家的精彩幻想,而是一個名為「自由意志定理」的數學定理!這篇名為「The Free Will Theorem」的論文,在2006年由John Conway和Simon Kochen發表。
  • 人有自由意志嗎?
    在宗教範疇,自由意志意味全能的「神」或某種神秘力量並不以其力量掌控個人的意志和選擇;在倫理學,自由意志意味個人在道義上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在心理學,自由意志意味心靈控制身體的部份動作;在科學領域,自由意志意味身體的動作
  • 人的自由意志是一種幻覺?!機器將統領一切
    近年來一些心理實驗表明人類的自由意志可能是幻覺,為何這麼說呢?其實,這個觀點可能是錯誤的,因為首先,近年來有關意識的一系列心理學實驗表明,所謂的自我其實有兩個,一個稱為陳述型自我,一個稱為體驗自我;所謂的自由意志不過是陳述型自我給自己編的一個故事或表象而已。
  • 自由意志真的存在嗎?還是人們的自我錯覺?
    超前意志、且可以預測意志的腦部反應最早以神經科學方法研究上述問題的科學家,應該是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神經生理學家利貝特(Benjamin Libet)。1983 年,利貝特發表了一項驚人的實驗,他要求受試者自由「決定」一個時間點舉起左手或右手,並根據一個碼錶來回報該「決定」在自己心中出現的時間。
  • 我們真的擁有自由意志嗎?
    自由意志實驗或許不能解釋我們是否可以操控自身的命運——但這些實驗至少可以表明人類對自己的頭腦所知甚少。
  • 真有自由意志嗎?
    我們首先來看看腦神經科學的科學家他們的一些基本看法,特別是最近幾年之內,在天下雜誌裡面有一篇文章,它就提到一種見解。在天下雜誌464期裡面,裡面說:【最近神經科學也發現「自由意志是個假象」,人在作決策之前的五百毫秒,大腦已經先活化了,到行為出現之前的兩百毫秒才進入我們的意識界,我們以為自己是行為的主人,其實還是受到這個大腦的規範!】
  • 人是否有自由意志呢?
    人是否有自由意志,若是人具備自由意志,那麼我們是身處怎樣的世界——虛幻不實的還是真實不虛的。 首先,人若是具備自由意志,那麼身處的世界必定是無限的,有限的世界一切都依自然規律而變化,是因果鏈條上的一個環節或者結果,沒有什麼偶然性的東西;所以自由意志只能出現在無限的世界當中。實有的世界為有限的世界,那麼無限的必是非實的。
  • 赫拉利的邏輯:你真的有自由意志嗎?
    作者:魔鬼的小牧師自由意志到底是什麼?我想要什麼就去追求什麼,這就是自由意志嗎?錯了,這不是自由意志,其他動物也可以想要什麼就去追求什麼,只不過受到欲望的驅使,也就是受到大腦中化學激素的刺激,這沒什麼高級的。根據欲望,想要什麼就去選擇什麼,只不過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科學家所說的自由意志,是自己能否選擇自己的欲望。
  • 鄧曉芒 | 自由意志意味著什麼?
    自由人才有自由意志,動物只有欲望:只有意志才是自由的,欲望則服從生物學的必然規律。生物學規律當然也包含著許多偶然性,否則布裡丹的驢子就會在兩堆同樣大小的草料之間無所適從而真的餓死了,但這種偶然性仍然是服從必然規律的;自由意志的偶然性這是超越必然規律的,它賦予一切必然規律以意義,並且自身成為了一種新型的必然性的內在原則。
  • 人為什麼沒有「自由意志」?「黃帝密文」來揭示終極答案
    人的意識是否有「自由意志」?一直是一個哲學上討論的問題。但是,在我們破譯了甲骨文背後所蘊含的「黃帝密文」以後發現,人的意識有沒有「自由意志」,並不是一個哲學思辨的問題,而是一個可以從「人體結構」角度進行揭示的「生物學」問題。請看上圖。
  • 當AI有了「自由意志」
    但是作為人類社會基石的「自由意志」本身已經從腦神經科學和社會學上被嚴重挑戰,而人工智慧在模擬和指導人類決策的能力又在大幅提升,這樣我們就將接近這個人類命運改變的交匯點:人的自由被還原為一種可計算的生理機制,AI的計算能力又超過人類的計算能力。這時,我們也就如同溫水中的青蛙,只能黯然接受「被煮熟」的命運安排。
  • 自由意志不存在?
    持有上述觀點的哲學家認為,一切生物都受到宇宙中物理定律的束縛,而宇宙中的一切行為都是較早事件的結果。人類也是生物,所以人類的行為同樣受到一系列複雜因果關係的束縛,完全不受我們自己的控制。簡言之,宇宙是不允許自由意志存在的。近年的神經科學研究也為這個觀點推波助瀾:研究顯示,我們在有意識地做出一些決定時,這種行為只是大腦中一些神經過程的結果,而不是產生神經過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