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意識究竟是一種錯覺還是真實存在?
文/李穎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盧梭
自由意識究竟是一種錯覺還是真實存在?不知誰第一個提出這個問題。近些年心理學家似乎得到了一個相對一致的研究結論,簡單說就是:自由意志是一種錯覺。
人類究竟有沒有自由意志?換個問法也許更通俗些:人類到底是生物化學、社會文化的傀儡,還是不可預測、具有無限發展可能的能動主體?這個問題看上去很像哲學裡的大問題——雖然重要,但是忽略之也不影響正常的生活。更何況哲學家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似乎更適合於鍛鍊人的大腦而不是給出一個確切答案,所以長久以來自由意志研究總是停留在形而上的層面之上。
但是就在近期,心理學家和生物學家(或者統稱認知科學研究工作者)通過一系列的實證研究對這個問題給出了相對易於理解、相對一致的研究結論,其中最重要三點就是:自由意志是錯覺;人對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的關係的認識是存在邊界條件的;相信自由意志的錯覺是更好的。
舉個例子,我現在想舉下手,然後我的手就舉起來了,這難道不是我的行動我做主,我的自由意志的完美體現麼?
心理學家說,不是。
在多年前,神經科學家發現了一個腦電成分,稱為準備電位(readiness potential),每次我們在舉手前500到800毫秒就會出現。
神經科學家們非常興奮,認為這個準備電位就是我們自由意志的神經學基礎。
於是,心理學家在個發現的基礎上,做了一個更加精細的實驗,來記錄當受試者想運動手指到手指運動這個過程的兩個關鍵的時間。
時間1:大腦想動一下手指的時間,也就是我們的自由意志;
時間2:準備電位出現的時間。
實驗結果讓人驚訝。
首先,準備電位在真正動手指之前的535毫秒產生;而當我們產生了想動手指的想法的時間,僅僅比真正動手指早204毫秒。
換句話說,當大腦產生一個準備動手指的準備電位之後,需要再過大約300毫秒,我們的大腦才會產生想動手指這個想法。
也就是說,是大腦先產生了一個電活動,它決定了我要動一下手指;然後又過了300毫秒,我的自由意志才意識到,我想動一下手指。
所以,我們所謂的自由意志並沒有決定我們的行動,它只是一個旁觀者。
雖然我們的自由意志只是副現象,不能決定我們的行為,那麼自由意志有什麼意義?為什麼我們還如此地珍惜自由意志?
丹麥哲學家索倫·克爾凱郭爾說,「只有不停地回顧,你才能領悟人生,但是要活出精彩,你必須揚帆向前!」
你的自由意志,雖然不能讓你去作選擇,但是會讓你的選擇變得更加高效,更加富有意義,讓你的腳步變得更加地堅定。
上海心靈花園心理諮詢中心【原創】文章,轉載請務必註明作者&文章出處,謝謝!
各位朋友,歡迎點擊頁面最下方閱讀原文登陸上海心靈花園心理諮詢中心醫訪交流平臺http://www.soulgarden.cn/ 和我們會及時給予關注並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