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中總有著形形色色的精彩問題,它們或許彰顯了超常的腦洞,或許從生活細微入手,挖掘一個與眾不同的世界視角……今天我們要介紹哲學史上的重要人物——斯賓諾莎。他提出的建立在「泛神論」基礎上的「兩面理論」,對於因果決定論與自由意志的矛盾關係問題的解答,有著深刻意義。
(一) 問題引入:什麼是因果決定論與自由意志?
自然科學近百年來的飛速發展極大的便利了我們的日常生活,通過牛頓運動定律精確計算物體的運動,流水線的商品可以自動化地從一個車間運到另一個車間;受益於以相對論和克卜勒三大定律為代表的種種定律,現在的人造衛星已經可以進行全球氣象觀測,數值天氣預報指導你明天穿什麼出門……
似乎在某種意義上,這種對自然規律的把握已經使我們具備了預測未來的能力,給我一個初始時間狀態,我能夠計算這個物體今後的運動發展。無疑,今後科學的進步可以使我們的預測更精準,範圍更廣遠。而若是果真如此,給定一個時間點,假設存在一臺無限計算能力的機器,這個世界未來永遠的發展都可以被計算出來,那麼在這種意義上,我們可以推出——世界一切的發生都是命定的!
這個結論讓人感到難以接受,因為我明顯感覺我是可以控制自己行為的,事實並不像剛才的說法,我今天將要做的所有事都已經確定!我口渴,面前有一杯水,我可以選擇喝,拿起水杯『也可以不喝,保持原狀,這完完全全都是受我意志所控制!而這種自由,我們稱:我們具有自由意志,即我能夠決定我的行為,而不受自然規律命定。』
這兩種說法看似都有理,於是產生了矛盾,也就是因果決定論與自由意志的矛盾。
(二問題解答:斯賓諾莎的「兩面理論」
首先值得聲明,這裡問題的解答並非是做一道數學題,標準答案只有一個,很容易判斷正誤。此處的解答是指斯賓諾莎提出了一個較為完備的體系,能夠解釋這種現象,而世界是否真正如此,我們不得而知。
斯賓諾莎的體系無法由一篇科普文章詳盡介紹,這裡只敘述其主要思想。
既然這兩種矛盾是如此對立,想要解決要麼拋棄其中一種,要麼將這兩者融合在一起。而他選擇的是第二種。他認為,這兩種特性其實是一物之兩面,都是上帝(唯一的真理)所擁有的眾多屬性中的兩個。聽起來有些難以理解:上帝是全知全能的,他是無限的,他可以表現出無限多種屬性,而我們的兩個矛盾——換句話說,一個是思維的,一個是佔有空間的(物體)——就是無限屬性中的兩個。上帝預先決定了事物的發生規律,而這些事件預先已經和我們腦海中的「意志」相符合,所以我的思想總是與我經歷的客觀事實相一致。
那矛盾是怎樣解決的呢?由於我們人,相比與上帝,是有限的。我們沒辦法看到上帝安排的始末,我們看到的不過是有限的、破碎的,這種有限性使得我們以為我們有自由意志,而實際上,我們並沒有。因此,斯賓諾莎也認為,世界也是被決定的。
(三)價值
斯賓諾莎的偉大在於他建立一個體系,通過層層深入,最終把這個問題很好地囊括在了自己的體系中,同時避免了邏輯上被推翻。讀者不要因為上帝的存在而質疑這個理論有宗教性質,實際上,此處的上帝已與宗教不同,上帝即象徵了世界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