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 德西談自我決定論

2021-02-19 思想囚徒
實驗

邀請A、B兩組學生在不同的房間玩立體積木拼圖,每個房間都放置有娛樂雜誌。隨後,要求他們在規定的時間內使用積木拼出指定圖案,告訴 A 組學生,如拼圖正確則有金錢獎勵,而 B 組沒有告知,也沒有獎勵。實驗中途,分別告訴他們,實驗時間已到,我將離開房間 10 分鐘錄入數據,你們可以自由活動。

但實際上,我並沒有去錄入數據,而是通過隱秘的單面鏡觀察兩個房間學生的不同反應。實驗發現,A 組在自由活動時間往往會放下積木拼圖跑去翻雜誌,而 B 組則會繼續玩積木拼圖。

實驗證明:金錢等外部獎勵反而會削弱人類的行為動機。

來源

美國心理學家 Deci 和 Ryan 從積極心理學角度出發,以研究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的關係為起點,並基於有機辯證元理論提出了「自我決定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

目標

它主要關注個體的內部心理成長趨勢和內在心理需要以及促進這些積極心理過程的條件,包括認知評價理論、有機整合理論、因果定向理論和基本心理需求理論四個亞理論。

認知評價理論
有機整合理論
因果定向理論
基本心理需求理論

根據自我決定論,對員工進行激勵時應以調動員工的內在動機為核心,以滿足員工的基本心理需要為基礎,以提供信息性的、非控制性的支持性環境為基調,以管理上的自主性支持為基本手段,最終充分實現員工對自我決定的追求。

理論


自我決定論與其他動機理論的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以研究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的關係為起點,並基於有機辯證元理論來提出自我決定論。不同點在於:我們認為人是積極的有機體,具有先天的心理成長和發展的潛能。自我決定就是一種關於經驗選擇的潛能,是在充分認識個人需要和環境信息的基礎上,個體對行動所做出自由的選擇。自我決定的潛能可以引導人們從事感興趣的、有益於能力發展的行為,這種對自我決定的追求就構成了人類行為的內在動機。

其它動機理論

20 世紀初以來,管理學家、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分別從不同角度提出了許多管理激勵理論。如以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和麥克利蘭的成就動機理論等為代表的內容型激勵理論。也有以洛克的目標設置理論、斯金納的強化理論和亞當斯的公平理論等為代表的過程型激勵理論。

個人如何通過自我決定論來做最佳選擇?

在做重大決定的時候,嘗試向自己提問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我的能力現在如何?我是否能勝任選擇的事情?


第二個問題:我與其他人的關係?是否可在其中感受到感情與歸屬?


第三個問題:我做此事是否發自內心?是不是自我的決定,是否受外部影響?

如果以上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麼你就會沿著健康和最佳選擇的道路發展,體驗到因理性或積極生活而帶來的幸福。

介紹

愛德華·L·德西(Edward L. Deci),卡內基梅隆大學博士,羅徹斯特大學心理學院教授,致力於研究人類動機,尤其是人類天性發展和自我決定,並將其應用到教育、醫療和心理健康。與裡安·理查(Ryan Richard)共同提出自我決定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他們合著的論文在 Google 學術被引用已超 17000 次。

激勵策略

目前普遍為人們所知的激勵技術主要有:根據目
標設置理論制定的目標管理方案;與強化理論相聯繫的員工認可方案;與動機理論(雙因素理論和 ERG理論)相掛鈎的員工捲入方案(如員工持股計劃);與期望理論預測相一致的浮動工資方案(如獎金)等等。

資源

自我決定論的網站

參考:

激勵理論新進展——自我決定論
心理學大師德西談自我決定論

相關焦點

  • 自我決定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德西和萊恩(Deci&Ryan)在1975年提出自我決定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然後這個SDT理論就發展成很大的事業。他們為這個理論創建的專題網站:http://www.selfdeterminationtheory.org/自我決定論有一篇中文論文《認知動機理論的新近展一自我決定論》,簡要介紹了自我決定論的四個主體內容。作者為:山東師範大學教科院心理系劉海燕、閆榮雙,首都師範大學教科院心理系郭德俊。
  • 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遺傳決定論與環境決定論
    遺傳決定論與環境決定論在考試中是一個單選、多選題的考點,考查方式多為例子的判斷,難點在於積累一些常考的例子。接下來我們就來梳理一下遺傳決定論和環境決定論的典型例子和知識點。一、遺傳決定論:遺傳決定論最早由英國科學家高爾頓提出,後來被美國一些心理學家繼承。
  • 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遺傳決定論與環境決定論
    教師招聘考試:本文整理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遺傳決定論與環境決定論。更多北京教師招聘考試信息請關注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 遺傳決定論與環境決定論在考試中是一個單選、多選題的考點,考查方式多為例子的判斷,難點在於積累一些常考的例子。接下來我們就來梳理一下遺傳決定論和環境決定論的典型例子和知識點。
  • 用心理學解讀喜劇動畫《歡樂好聲音》的「自我決定論」及成長意義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心理學理論叫做自我決定論。自我決定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愛德華和理察等人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一種關於人類自我決定行為的動機過程理論。自我決定是一種關於經驗選擇的潛能,是在充分認識個人需要和環境信息的基礎上,個體對自己的行動做出自由的選擇。
  • 心理學著名理論(自我決定論),人的三種心理需要
    心理學有一個著名的理論叫,自我決定論,說人有三種基本的心理需要,分別是自主的需要、能力的需要和歸屬的需要,如果這些需要得到了滿足,那麼人就會更加主動、積極和愉快地工作和學習。其中自主性非常關鍵,自主性越強,就越能激發出興趣。在不同的領域裡鑽研,自主程度可能天差地別。電腦極客可能是自主程度最高的工種。李納斯在自傳《只是為了好玩》中寫到;計算上,探討整個學科的運作原理。
  • 歷史決定論被證偽了嗎?——基於裡貝特實驗
    自由意志對必然性的消解作用,一直都是學界拒絕歷史決定論的基本理由。所謂自由意志,通常是指人們在多種行為變換的可能性中做出自我選擇的能力。如果人們具有自我選擇的能力,則可以認定存在著自由意志。 雖然自由意志被認為是人類與生俱來的稟性,但是晚近以來的神經科學實驗卻對自由意志的存在提出了挑戰。
  • 決定論的世界
    當決定論發展到極致,人就沒有「自由意志」可言——因為人們自認為出於自由意志所做的選擇,實則也在一系列精準而機械的「因果鏈」中。腦科學研究者們,曾做過許多實驗,結論出乎意料——人在意識到自己做出某個決定前,大腦已經發出了某種相應指令。從這個意義上,人沒有自由意志可言,反而更像是大腦的傀儡。
  • 2016考研:從"地理環境決定論"來談北上廣考研
    歷史學上有著名的"地理環境決定論",認為自然條件,也即地理環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這一理論萌發於古希臘時期,曾獲得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人的支持,影響深遠。對照這一理論,不難理解為什麼歷年考研中有大批人堅守北上廣等大城市。
  • 從「地理環境決定論」談考研中城市地域問題
    歷史學上有著名的「地理環境決定論」,認為自然條件,也即地理環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這一理論萌發於古希臘時期,曾獲得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人的支持,影響深遠。對照這一理論,不難理解為什麼歷年考研中有大批人堅守北上廣等大城市。2016考研當前,就讓我們結合「地理環境決定論」來重新談談考研中的城市地域問題。
  • 馬克思歷史決定論及其歷史命運
    該成果認為,人們應該從動態發展的角度,揭示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豐富而深刻的理論內涵,切忌局限於某一個時期的馬克思歷史決定論思想,並把其絕對化、簡單化。基於此,該成果從邏輯與歷史統一的角度,系統地闡發了馬克思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演化的內在規律;在思維具體中構建了馬克思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的理論體系,展示了這一歷史理論的豐富內涵和辯證本性,闡明馬克思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是徹底超越機械歷史決定論和唯心主義歷史決定論兩極對立的科學歷史理論;同時運用馬克思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的理論和方法,概括了當代科學和歷史哲學的最新成果,顯示了馬克思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的當代價值
  • 自我決定理論
    自我決定理論在教招考試中主要以單選、多選題考查,重點考查基本信息的識記和理論理解。需要大家掌握該理論的代表人物、基本觀點。1.理論介紹代表人物:德西和瑞安自我決定是一種關於經驗選擇的潛能,是在充分認識個人需要和環境信息的基礎上,個體對行動所做出的自由的選擇。
  • 決定論:自由意志與決定論對抗,法蘭克福和意動論者堅持了自由
    上次我們討論了決定論的一些觀點和分類。可以看得出它這樣的觀念是不為大多數人所接受的,那麼如果拒絕決定論又會是怎樣的呢。世界是否是決定論的,是一個開放的問題。如果上一節的論證成立,如果我們接受決定論,我們似乎就無法說明人類的自由和責任。但是變換一下思路,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看:或許這個難題是由於接受決定論所造成的呢?也許我們放棄決定論,難題就會消失了呢?
  • 決定論、非決定論,混沌現象及人類是否能預測未來?
    關於預測未來,有兩種理論:決定論和隨機論。一,決定論。決定論認為一切都是由「因果關係」聯繫起來的,一切世界的運動都是由確定的規律決定的;知道了原因以後就一定能知道結果.但若世界完全是由決定論控制的,就意味上帝的存在,人類的一切行為都被事先決定了,人類就沒有自由意志。
  • 地理決定論錯在哪裡?
    地理決定論的荒謬之處主要在於:第一,這裡談的是歷史文明,但地理決定論卻想當然地將歷史中國當作一個固定的前提,而不是一個由各種制度、文化、思想、經濟、技術、族群、地域共同持續建構的範疇。很難想像,說東亞大陸這片廣大的地域是封閉的到底有什麼意義,實質上這片區域也根本無法形成封閉。所謂封閉的說法,表面上說的是地理,實質上針對的卻是歷史中國「文明與國家合一」的政治形態。
  • 網際網路企業基因決定論哪兒錯了?
    站在基因決定論對立面的美團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王慧文表示:美團不存在基因決定論,不傾向於自我設限;基因也是可以變化的,不排除變好的機率;美團團隊也在不斷變化。他認為,世界、經濟、產業都在不斷變化,美團也要跟上變化,確保企業在任何一個時間點,在經營理念、資源配置、節奏等方面跟上變化。
  • 量子力學是非決定論嗎?
    個人覺得,量子力學更像是打了折的決定論。決定論和非決定論在歷史上爭執了幾個世紀,經典力學是絕對論的,尤其是在牛頓力學建立後的18世紀,法國科學家拉普拉斯,更是把決定論推向了頂峰。拉普拉斯認為,一切事物有果必有因,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必定遵循著某些客觀的規律,哪怕這些規律是人類永遠也觸及不到的。
  • 關於歷史決定論問題
    眾所周知,關於「歷史決定論」問題,是與馬克思的名字連在一起的。 但關於這個問題,至今仍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人認為,馬克思把決定歷史發展的原因完全歸之於經濟,進而將這種歷史決定論稱之為「經濟決定論」,這在西方學術界屢見不鮮。
  • 原生家庭決定論的罪與罰之一錯在家庭
    「原生家庭決定論」起源於精神分析創始人弗洛伊德。他曾提出,成人的人格特徵是童年時期性本能壓抑的結果。不過因這種理論與實踐相悖,而於後來修改為兒童期經驗對人的心理及人格的影響的有關理論。依託這種理論,一些人認為成年人的行為都是原生家庭決定的。
  • 決定論是哲學中的一個論點,斯金納聯繫哲學概念,維護了決定論
    而我們今天就聊一聊決定論。 決定論的主要觀念就是那些關於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觀念。決定論認為,世界上的每件事都有原因,也就是說,「X導致Y」的意思是:如果事件X發生了,那麼事件Y也必然發生。強硬決定論認為決定論為真,決定論的真理性把自由的可能性排除在外。如果每件事都是必然的,那麼任何事都是不自由的。斯金納也許是當今世界上最明確地捍衛強硬決定論的人。
  • 《人文地理學》趙榮第二版書應該這樣做筆記
    大多數學校都需要考到這本書,《人文地理學》趙榮第二版,目前的複習階段中,需要先把書本瀏覽一遍,然後結合資料或者輔導老師的講解,整理出自己的筆記和框架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