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著名理論(自我決定論),人的三種心理需要

2021-01-14 能師兄

鑽研的過程中如果處處掣肘、束縛太多,那麼即便起初興致盎然,這種激情也可能被慢慢磨掉,而如果自己施展騰挪的空間比較大,比如自行把控方向和進度,那麼即便開始興味索然,之後興趣也可能一點點生長出來。

心理學有一個著名的理論叫,自我決定論,說人有三種基本的心理需要,分別是自主的需要、能力的需要和歸屬的需要,如果這些需要得到了滿足,那麼人就會更加主動、積極和愉快地工作和學習。其中自主性非常關鍵,自主性越強,就越能激發出興趣。

在不同的領域裡鑽研,自主程度可能天差地別。電腦極客可能是自主程度最高的工種。李納斯在自傳《只是為了好玩》中寫到;計算上,探討整個學科的運作原理。當然,與我們不相關。不同的是,在計算機的世界裡,你就是創世者,對這個世界裡發生的一切都有最終決定權。如果搗鼓得足夠好,你就是這個世界的上帝。

正是因為在計算機世界中享有這樣充分的自主和自由,電腦極客們才會對計算機技術如此熱愛。他們可能一坐在電腦前就顧不上吃飯、睡覺,如痴如狂。所以才會有著名黑客說:遇到的挑戰越大,獲得的快感也越強。

而在另外一些如師徒傳習的領域,自主的空間就相當小,只能嚴格遵從師傅的教導。

所以,如果你做一件事的時候,先不去問有不有興趣,而是先做起來,而且很投入、很專注地做,並懂得如何把一件單向的事變得雙向,把一件被動的事變得主動,那麼你就可能越做越有味道,一點也不痛苦地堅持做下去。不需要意志力拖著你走,你自己就勇往直前,奔得很遠了。

相關焦點

  • 筆記 德西談自我決定論
    來源美國心理學家 Deci 和 Ryan 從積極心理學角度出發,以研究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的關係為起點,並基於有機辯證元理論提出了「自我決定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目標它主要關注個體的內部心理成長趨勢和內在心理需要以及促進這些積極心理過程的條件,包括認知評價理論、有機整合理論、因果定向理論和基本心理需求理論四個亞理論。
  • 自我決定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德西和萊恩(Deci&Ryan)在1975年提出自我決定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然後這個SDT理論就發展成很大的事業。他們為這個理論創建的專題網站:http://www.selfdeterminationtheory.org/自我決定論有一篇中文論文《認知動機理論的新近展一自我決定論》,簡要介紹了自我決定論的四個主體內容。作者為:山東師範大學教科院心理系劉海燕、閆榮雙,首都師範大學教科院心理系郭德俊。
  • 人格理論之心理動力學理論
    關於主動塑造人格的心理過程的理論主要有三種:心理動力學理論,人本主義理論和社會認知理論。心理動力學理論強調動機和心理障礙,尤其是無意識動機;人本主義理論強調意識,當下的主觀現實以及我們如何看待自己與他人的關係;社會認知理論描述學習,認知與社會互動對行為的影響。今天我們主要介紹第一種,心理動力學理論。
  • 心理學有哪些著名的流派? | 心理科普
    今天我們盤點一下心理學領域最著名的10個流派。內容心理學19世紀60年代,內容心理學在德國產生。內容心理學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費希納和馮特。費希納德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心理學物理學的創始人。費希納在心理物理學的研究中曾創造了三種心理測量的方法:最小可覺差法、正誤法和均差法。費希納把物理學的數量化測量方法帶到心理學中,提供了後來心理學實驗研究的工具。從現代心理學發展的歷史上看,費希納應被認為是現代西方心理學的主要締造者之一,他的心理物理學為馮特心理學的建立起到了奠基作用。
  • 用心理學解讀喜劇動畫《歡樂好聲音》的「自我決定論」及成長意義
    並且,裡面的動物在我們生活當中總能找到對應的人,極具深刻的內涵。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心理學理論叫做自我決定論。自我決定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愛德華和理察等人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一種關於人類自我決定行為的動機過程理論。自我決定是一種關於經驗選擇的潛能,是在充分認識個人需要和環境信息的基礎上,個體對自己的行動做出自由的選擇。
  • 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遺傳決定論與環境決定論
    遺傳決定論與環境決定論在考試中是一個單選、多選題的考點,考查方式多為例子的判斷,難點在於積累一些常考的例子。接下來我們就來梳理一下遺傳決定論和環境決定論的典型例子和知識點。①片面強調遺傳在心理發展中的作用,認為心理發展是由先天、不變的遺傳所決定;②心理發展是這些先天遺傳自我發展和自我暴露的過程,與外界影響、教育無關;③外界影響和教育即使對心理發展起作用,至多只能促進或延緩素質的自我發展和自我暴露,不能改變它的本質。
  • 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遺傳決定論與環境決定論
    教師招聘考試:本文整理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遺傳決定論與環境決定論。更多北京教師招聘考試信息請關注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 遺傳決定論與環境決定論在考試中是一個單選、多選題的考點,考查方式多為例子的判斷,難點在於積累一些常考的例子。接下來我們就來梳理一下遺傳決定論和環境決定論的典型例子和知識點。
  • 掌握心理學理論武器,對照現實生活,指導應用實際
    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所以然就是理論在支撐,理論給出框架。 學習理論就是學習框架,才成體系,一提一串。 普通心理學是正常人,正面,變態心理學是反面,社會心理學橫向,發展心理學是縱向。由此看人是正面加反面,橫向加縱向。
  • 歷史決定論被證偽了嗎?——基於裡貝特實驗
    裡貝特實驗帶來的震動是巨大的,它不僅給心理學和法學造成了巨大衝擊,而且相當程度上顛覆了自我認知的經驗常識,從根本上動搖了強調自由意志的哲學和社會科學理論的基礎。因為,對於每個人的主觀體驗而言,自由意志恰恰是自我存在的根據,否定了自由意志,也就否定了自我,所以,裡貝特實驗的結論遭到人們的強烈反對也就不奇怪了。
  • ...心理學流派主要觀點;魯利亞的機能系統說;自我概念的功能理論...
    心理學流派主要觀點人本主義是在反對精神分析與行為主義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派,它強調人的自由意志和自我實現,反對精神分析過於強調無意識和行為主義對意識研究的忽視。構造主義學派主張心理學應該研究人們的直接經驗即意識,並把人的經驗分為感覺、意象和激情三種元素,其他所有複雜的心理現象都是由這些元素構成。
  • 2016年考研心理學:心理發展的基本理論(一)
    摘要:對考研心理學中的發展心理學有了大概的了解以後,接下來就是學習與其相關的一些基本理論了,這部分知識比較龐雜,2016考研的學生需要注意   摘要:對考研心理學中的發展心理學有了大概的了解以後,接下來就是學習與其相關的一些基本理論了,這部分知識比較龐雜,2016考研的學生需要注意學習方法
  • 動機-自我決定理論
    一直以來自詡「宅」的不少人,這段時期竟然無比想要出門。是他們改變量生活方式,從此不宅了嗎。未必。他們依舊很懶,很宅,能在床/沙發上生根發芽,一個星期都不出門。那麼問題來了,平時嚮往或者說願意宅的人們,在名正言順「宅」的日子裡,怎麼倒異常勤快起來,一個個急切地想要擁抱大自然,擁抱戶外呢?
  • 現代西方心理學的主要流派
    馮特建立心理學後,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50年代,心理學進入派別林立的時代。一、構造主義代表人物,馮特和他的學生鐵欽納。構造主義認為,心理學應該研究人的直接經驗意識,意識可以分解為感覺、意象和感情三種元素。心理學研究的目的在於通過內省(即被試對自己經驗的觀察和描述)去了解在不同刺激情境下各種元素的結構。
  • 心理學理論之弗洛伊德人格理論
    弗洛伊德是心理學史上第一個對人格進行全面而深刻研究的心理學家,他的「人格三結構」理論是第一個完整的人格理論。他不僅注意到了人格的多層次性,而且率先提出了人格中的欲望、動機等非理性的無意識因素的存在和影響,這大大豐富了心理學的研究內容。他的研究深入了人的內心世界,直面了人性的真實,這比以往的心理學對人的內心世界的認識更深刻。「人格三結構」理論的提出標誌著西方人格心理學的開始。
  • 人類心理真的會進化嗎?初論進化心理學的視角局限
    一、源頭資料短缺很多研究者認為,進化心理學的確非常強調對更新世時期的考察,認為這段進化歷史是理解現代人類心理的重要信息來源。由於目前人類對更新世時期的遠古生活環境還非常不了解,數據十分有限。這降低了進化形成的利他心理的解釋機制的實證性,讓人感到這種解釋機制只是用抽象的邏輯推理來建構理論。
  • 心理學中的因果決定論和自由意志論
    劉翔平在《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5期撰文認為,西方主流心理學中既存在著一味模仿自然科學,過於推崇實證和實驗方法,只重視數量研究的傾向,同時還有另一種重視研究人的自由意志、意義、意識覺知和價值的人文主義心理學思想。
  • 維果茨基革命的心理發展理論(上):誰的心理學?
    在他看來,「馬克思主義心理學並不是眾多心理學流派中的一支,而是唯一真正的心理科學……這句話反過來說依舊成立,一切真正科學的見解都會被吸納為馬克思主義心理學的一部分。」對當今的激進主義分子來說,維果茨基理論不但為統治階級對人類心理本質的種種歪曲給出了解藥,還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階級社會下的心理,並且探究通過改造社會來改造心理的可能方式。
  • 《人類發展心理學》課程回顧|從心理學視角探索人類發展軌跡!
    12月19~20日,學威國際商學院特聘深圳大學心理學院李曉東教授,為西班牙武康大學深圳班MBA學員講授《人類發展心理學》。課程導師簡介李曉東教授深圳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專家工作室主持人,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發展心理學博士後,中國心理學會認定心理學家。
  • 學習動機理論之自我效能理論和成就動機理論
    班杜拉認為,人類的行為不僅受行為結果的影響,而且受通過人的認知形成的對自我行為能力與行為結果的期望的影響。當個體認為自己有能力完成某一活動時,就會產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並且努力完成這一活動。人的行為既受結果期望的影響,更受自我效能期望的左右,自我效能是人類行為的決定性因素。
  • 基因決定論不是好理論,但也不是壞理論
    什麼能決定組織的興衰成敗,決定一項業務的有無、存續、投入與未來,大概和什麼能決定股票價格的漲跌一樣讓人著迷。它代表了一種夢想和認知上的強烈需要,如何在非線性世界中尋找到簡單粗暴的答案。這種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努力,《基業長青》可謂典型代表。它把人對長生的夢想,移花接木到組織存續之中,儘管錯謬眾多,但因為擊中了企業家、管理者的痛點,所以十分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