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決定論不是好理論,但也不是壞理論

2021-01-16 創新的常識

什麼能決定組織的興衰成敗,決定一項業務的有無、存續、投入與未來,大概和什麼能決定股票價格的漲跌一樣讓人著迷。

它代表了一種夢想和認知上的強烈需要,如何在非線性世界中尋找到簡單粗暴的答案。這種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努力,《基業長青》可謂典型代表。它把人對長生的夢想,移花接木到組織存續之中,儘管錯謬眾多,但因為擊中了企業家、管理者的痛點,所以十分暢銷。

基因決定論也是這樣一種「理論」。其實,就像誰都知道長生不老是不可能的一樣,誰都知道成敗沒那麼簡單,但這並不妨礙我們以萬分努力追求萬分之一的可能。今日頭條的張一鳴說「基因論有理」,但「什麼都歸基因就和找藉口就沒什麼區別了。」基因決定論者當然也明白這個道理。

騰訊總裁劉熾平對搜搜業務不如搜狗成功的復盤認為,騰訊的搜搜團隊至少缺三樣東西:(1)領軍人物不夠投入,沒有帶領大家拼死相爭;(2)戰略思考能力不足,沒有找到有差別的業務入口;(3)態度不像創業,等等。基因決定論者內心也極可能雙手贊成,但人們骨子裡不喜歡複雜,都希望能以一種簡單法則超越芸芸眾生,用闢邪劍譜迅速成為武林至尊。不妨以基因決定論思維來駁斥劉熾平先生,騰訊一定是沒有尋找、識別、任用合意人員尤其是業務負責人的「基因」;劉熾平先生一定沒有自我反省的「覓母」(meme),不懂得「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因此,基因決定論算不上壞理論。它滿足了人們的認知需求,提供了一種思考框架,給了普羅大眾一雙慧眼,在紛繁複雜的商業實踐中照進了一道光芒,可以洞察其中玄機。而且,不少批評它的人其實低估了它的彈性,甚至曲解了它。例如,有人認為它是極端靜態的,是宿命論,但實際上,它不可能愚蠢或粗暴到會認為既有的基因決定一切。騰訊缺乏2B的基因,不等於不可以培育、孵化或引入2B的基因,今天沒有,不等於明天沒有。劉熾平其實也不是反對基因決定論,而是反對既有基因決定論而已,他的看法是基因是演化出來的:「很多人說我們只有To C的基因,沒有To B的基因,我是不相信這個說法的,你看進化中的成功物種,不是一開始就有那種基因,都是演化出來的。」最終還是要那種基因的。不是嗎?

事實上,從積極的一面來看,基因決定論不是教人相信宿命論,然後無所作為,而是引導人或組織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同時,它也提醒、警告優秀的公司不能以既有的基因去做新的業務,因為這樣會陷入創新者的窘境。當然,你可以說賈伯斯、張小龍幹什麼都成,張一鳴也可以說自己幹什麼app都能成功,排除光環效應,排除倖存者偏差,排除自鳴得意、自以為是,真相可能要比言辭殘酷得多。

當然,它也不是一個好理論。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大眾都能理解、善用的理論基本上不會是好的理論,因為它過於簡單化了。

實際上,基因論只是一個譬喻,一個表述上的「創造」而已。什麼是企業的基因呢?來看看以弘法了基因決定論而自豪的吳軍是如何定義的:「我和李開復以及許多優秀的管理者探討過為什麼一個公司進入成熟期以後,很難在新的領域獲得成功。最後的結論是,一個在某個領域特別成功的大公司一定已經被優化得非常適應這個市場,它的文化、做事方式、商業模式、市場定位等等已經非常適應,甚至過分適應自己傳統的市場。這使得該公司獲得成功的內在因素會漸漸地、深深地植入該公司,可以講是這個公司的基因。」

說白了,基因=文化、做事方式、商業模式、市場定位。可以說,光文化、定位就足夠複雜了。但是,恰恰是這種籠而統之、一鍋燉的做法,是流行概念(管理時尚)製造者的「必殺技」「秘訣」。它如此清楚,但又無比模糊;似乎說了一切,又什麼都沒說;道盡了天機,卻又盡在不言中。仿此,我們也可以把劉熾平的三點復盤總結為一個詞,「創業家」:騰訊找了一個非創業家來做創業的事情,當然是南轅北轍了,不失敗能往哪裡去呢?

很多人都喜歡引用《孫子兵法》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以為這便是兵法的精髓甚至全部,以為懂知己知彼便可如韓信一般「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其實,《孫子兵法》的偉大在於它提供了一個系統性的框架,講了很具體、很實在的內容:

備戰:以利興師(動機);廟算、用間(情報)、修道(上下齊心)、軍法、拜將、軍形(軍隊的組織);出徵:九地、行軍、軍爭;作戰&攻城:全與破(戰略目標);知己知彼;地形;節奏(貴勝而非久);軍需(務食於敵)、氣心力變(領導力、士氣)、若使一人(指揮)、奇正(謀略)、虛實、火攻。

然而,基因決定論的提倡者、受眾或批判者都不太重視其內核或結構。類似產品基因、工程技術基因以及銷售導向基因這種劃分,其實是有損「基因」的威名,可以說,它對組織的認識,還停留在金木水土火對自然世界的認識水準,顆粒度是相當大的。

一項業務能不能做成,原因當然是多維度的。戰略層面的重視,能力、資源的匹配,團隊高效協作,領導者積極作為且有謀略,競爭者要比我們蠢或很傲慢、自以為是,運氣要好等等。沒有人敢打包票一定能做成什麼,因為這幾個條件要同時具備是非常困難的。騰訊無論有多厲害,也不可能任何業務都手到擒來,它做砸的業務,不止有搜索,還有電商、地圖,微信的小視頻到目前為止也算不上成功。真正重要的是,面對未來,如果不能確認哪一隻蛋是天鵝蛋,那就多孵化幾隻;不能辨別哪只醜小鴨是天鵝,那就多養幾隻,多養一些時間。小米的米聊的確敗給了微信,但它的手機做得還不錯,實際上,硬體在小米的戰略地位比一個具體的手機應用要高得多,時至今日,大家都沒有看到雷軍出來兼任米聊業務的總經理;騰訊2B的業務今天的幹法可能還很幼稚,但它既然是明天的業務,那就得允許它幼稚,言說成敗還為時尚早,沒有基因,那就要想辦法引入,而不是就著既有的那幾桿槍來死磕。

優秀公司如何發掘第二曲線,找到新的核心增長引擎是一個世界性的、歷史性的難題。如果存在一種100%成功的方法,世界至少不會變得更有趣:很可能,很多人今天用的是這樣一些東西——IBM牌平板電腦、諾基亞牌智慧型手機,加載的是柯達牌相機;作業系統不是安卓、iOS,而是塞班50.0版本。

組織理論有三種思路,三種譬喻:組織是機器,組織是有機體,組織是開放系統(生態系統),各自的進化路徑並不一致,機器越來越精密——功能、分工越來越明確,性能越來越卓越;有機體要適應環境,要對環境的變化保持足夠的敏銳和敬畏,不能傲慢,不能一葉障目,絕對不可逆勢而為;生態系統則要引入新的物種、新的食物鏈、新的規則,才能形成形成新的平衡。對於組織成功、進化秘訣的探究,基因決定論既不必當真,也不必不以為然,它就是前赴後繼的一朵浪花而已。它不是起點,也不是終點,因為基業長青是每個組織永遠的貪嗔痴。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企業基因決定論哪兒錯了?
    吳軍認為騰訊做不出搜搜是因為騰訊沒有搜索基因。吳軍的言論受到了許多網際網路人的批判。有人質疑:「華為是個做運營商業務的,典型的TO B企業,如今做到了手機市場第一,你敢說華為沒有TO C基因做不成?」、「亞馬遜是個TO C公司,雲計算照樣全球第一。」、「關鍵有錢,就有人,有好的管理制度,企業根本不是在基因問題上。」
  • 美團王慧文:不認同基因決定論,我和王興的基因都不是做網際網路的
    在這之前,王慧文已經成為了朋友圈裡的「金句」創造者,在這次對話中,他也復盤了美團在上市過程中的一些表現,以及談到了美團「基因」的問題。 王慧文首先回應了在美團上市時王興用力敲鐘動作的問題,他說,在上市之前,投行告訴他們,港交所給他們準備了最大型號的鐘,不用力可能會敲不響。「王興比較耿直,他就掄圓了敲,像打棒球一樣。然後我們也有點意外,怎麼會那麼響。」
  • 美劇知識點:《西部世界》中的自由意志以及混沌理論和決定論
    決定論幾乎否定了人類自身的一切努力:你這個月通過努力掙到了一大筆錢或者你考了全班第一名,你的「努力」也是早有定數或者說有跡可尋的。換句話說,某人之所以成功,不是因為他努力,而是因為他是他,這一切早就已經「命中注定」。
  • 為什麼弦理論不是科學理論
    這表明,儘管標準模型取得了成功,而且需要量子引力理論,但宇宙中還有比我們目前所能理解的更多的東西。解決這個難題的一種方法是弦理論,即我們認為的所有粒子或力都只是閉合或開放弦的激發,以特定的頻率振動。看起來,通過將其稱為「弦理論」並將其作為一個科學問題的可能解決方案,我們已經得到了肯定的回答:是的,弦理論是一個科學理論。
  • 為什麼弦理論不是科學理論?
    這兩類理論從根本上說是不相容和不完整的,它們表明,儘管標準模型取得了成功和引力量子理論也有其必要性,但是宇宙仍然比我們目前所理解的要複雜得多。似乎,通過稱其為「弦理論」而將其表示為一種科學問題的解決方案,我們已經給出了肯定的回答:是的,弦理論就是一種科學理論。但它僅僅是數學意義上的理論, 這意味著它有自己獨有的一套公式、假設、元素與由其推導的定理和推論。集合論、群論、數論都是數學理論的例子,弦理論也是如此。
  • 技術決定論都有哪些理論|北大新傳學碩考研真題詳解06
    2020年 北京大學新傳學碩653論述第二題:技術決定論都有哪些理論,擇一進行評述01丨答題思路年年必考的常規命題點。隨著社會化媒體平臺的演進,技術邏輯掌控著傳播渠道,「技術決定論」又一次被提起。這道論述題思路非常清晰,首先需要界定何為「技術決定論」,再回答關於「技術決定論」的部分理論,然後再針對某一理論進行評述。對於論述題,考生需要對這一理論進行全面分析,而且需要將理論與實踐結合,不可只針對理論泛泛而談,需要結合相關實例作出回答。
  • 《你一生的故事》:相信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的博弈
    書中由此引起了對自由意志和決定論的討論:有可能預先知道未來的事嗎?不是猜測,而是真真切切知道,百分之百確定,而且知道每一個細節。這可能嗎?……這裡有個自由意志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我喜歡把它跟一個寓言聯繫在一起。這個寓言說的是一個人站在歲月之書前,這本書按時間先後記載了過去與未來的一切事件。
  • 形象的哲學科普:斯賓諾莎的「兩面理論」,因果決定論和自由意志
    他提出的建立在「泛神論」基礎上的「兩面理論」,對於因果決定論與自由意志的矛盾關係問題的解答,有著深刻意義。(一) 問題引入:什麼是因果決定論與自由意志?這兩種說法看似都有理,於是產生了矛盾,也就是因果決定論與自由意志的矛盾。(二問題解答:斯賓諾莎的「兩面理論」首先值得聲明,這裡問題的解答並非是做一道數學題,標準答案只有一個,很容易判斷正誤。
  • 心理學著名理論(自我決定論),人的三種心理需要
    心理學有一個著名的理論叫,自我決定論,說人有三種基本的心理需要,分別是自主的需要、能力的需要和歸屬的需要,如果這些需要得到了滿足,那麼人就會更加主動、積極和愉快地工作和學習。其中自主性非常關鍵,自主性越強,就越能激發出興趣。在不同的領域裡鑽研,自主程度可能天差地別。電腦極客可能是自主程度最高的工種。李納斯在自傳《只是為了好玩》中寫到;計算上,探討整個學科的運作原理。
  • 網友楊泰林:我的成本效益決定論和諾獎得主理論相近!
    成本(效益)決定論  楊泰林(FU YANG CITY, AN HUI PROVINCE)  在現實生活中,一些看似偶然的決定,其實並不是偶然出現的。而是當事人根據決定可能給他帶來的效益和需要付 出的成本來作出的,這就是成本決定論。
  • 這不是錯覺!用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解釋
    「大家好,我是迷倒萬千少女的猿人帥哥。」這個理論在現代社會之前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很流行,因為這有它流行的沃土。2,拉馬克的進化學說。200年前法國的博物學家拉馬克通過對植物和動物的大量觀察,提出所有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進化而來;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緩慢進化;他也對生物適應環境的各種特徵作出解釋:用進廢退、獲得性遺傳。
  • 關於歷史決定論問題
    而卡・波普爾則將馬克思的歷史決定論稱之為「歷史宿命論」,因為這種理論承認歷史發展規律及其預見性,而在他看來歷史發展是沒有規律的。卡・波普爾不承認唯物史觀,但又指責歷史決定論具有「擁自主義」傾向,意思是說這一理論把「社會學」等同於「物理學」了。「社會學,也像物理學一樣」。
  • 決定論、非決定論,混沌現象及人類是否能預測未來?
    關於預測未來,有兩種理論:決定論和隨機論。一,決定論。決定論認為一切都是由「因果關係」聯繫起來的,一切世界的運動都是由確定的規律決定的;知道了原因以後就一定能知道結果.在決定論的思想下,世界就像一部鍾,像鐘錶一樣走動,人類理論上可以預知未來的一切。
  • 人格理論之心理動力學理論
    關於主動塑造人格的心理過程的理論主要有三種:心理動力學理論,人本主義理論和社會認知理論。心理動力學理論強調動機和心理障礙,尤其是無意識動機;人本主義理論強調意識,當下的主觀現實以及我們如何看待自己與他人的關係;社會認知理論描述學習,認知與社會互動對行為的影響。今天我們主要介紹第一種,心理動力學理論。
  • 弦理論和M-弦理論
    在新定律被逐漸發現時,導致了科學決定論的思想:必定存在一整套定律完備集合,只要給定宇宙在某一特殊時刻的狀態,它們就指明宇宙從那個時刻往前往後將如何發展,這種定律必定在任何時刻任何地點都成立。    為此,科學家提出了弦理論,不久經過兩次變革,衍生出了如今的M-理論。    為什麼會誕生弦理論?
  • 論哈裡·法蘭克福的等級動機理論
    因為從該決定論出發,我們通向未來的分叉的路徑會萎縮成一條,我們根本無從選擇。 在自由意志和決定論的看似不可調和的衝突下,相容主義者卻認為它們並非水火不容、非此即彼,而是可以共存、相容的。從17世紀該理論流行起,他們在調和自由意志和決定論衝突時,首先重新反思界定了什麼是自由意志。
  • 馬克思歷史決定論及其歷史命運
    該成果認為,人們應該從動態發展的角度,揭示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豐富而深刻的理論內涵,切忌局限於某一個時期的馬克思歷史決定論思想,並把其絕對化、簡單化。基於此,該成果從邏輯與歷史統一的角度,系統地闡發了馬克思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演化的內在規律;在思維具體中構建了馬克思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的理論體系,展示了這一歷史理論的豐富內涵和辯證本性,闡明馬克思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是徹底超越機械歷史決定論和唯心主義歷史決定論兩極對立的科學歷史理論;同時運用馬克思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的理論和方法,概括了當代科學和歷史哲學的最新成果,顯示了馬克思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的當代價值
  • 電影《我不是藥神》的使用與滿足理論分析
    一、使用與滿足理論概述「使用與滿足理論」起源於20世紀40年代,在大眾傳播效果研究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使用與滿足」理論從受眾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動機出發,把受眾成員看做是有特定需求的個人,把他們的媒介接觸活動看作是基於特定需求和動機來使用媒介,從而使這種需求得到「滿足」的過程。
  • 為什麼有人說量子力學推翻了所有科學理論?
    「為什麼說量子力學推翻了所有科學理論?」,我不清楚為什麼會有人會有這樣的想法,實際上,這個想法並不準確。量子力學確實有它的獨特性,但是它並沒有推翻任何理論;並且,並不是只有量子力學具有「不確定性」的特點,實際上,整個20世紀的科學都圍繞著「不確定性」展開討論的。
  • 是生命又不是生命,病毒的起源你知道嗎?三大理論傾力加盟
    有關病毒起源的理論假說主要有三種:自起源理論(先於細胞假說等);平行進化理論(同步起源假說等);細胞起源理論(逆向理論、內源性起源假說等)。這一理論也對朊病毒的出現給出了合理的解釋,可以理解為正常生物體內有與朊病毒一級序列相同的蛋白和編碼這些蛋白的基因,不過形成的高級結構卻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