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楊泰林:我的成本效益決定論和諾獎得主理論相近!

2020-12-06 搜狐網

  (搜狐編者註:搜狐財經推出《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花落誰家》專題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同時也收到了一些網友的來稿。此文就是一位網友的觀點,自稱與本次諾貝爾獎得主丹尼爾-卡恩曼的採用認知心理學研究人類的動機的成果吻合,本著為廣大網民提供足夠資訊的目的,我們將該稿件原文抄錄於下,以饗讀者。我們也歡迎更多的業內人士和網友積極投稿,發表你們的看法。)

        成本(效益)決定論

  楊泰林(FU YANG CITY, AN HUI PROVINCE)

  在現實生活中,一些看似偶然的決定,其實並不是偶然出現的。而是當事人根據決定可能給他帶來的效益和需要付 出的成本來作出的,這就是成本決定論。

  噹噹事人預測決定可能帶來的效益大於付出的成本時,就執行這決定。噹噹事人認為決定需要付出的成本大於可能帶來的效益時,就放棄這決定。這就是成本(效益)決定論的基本論點。這裡所說的成本與效益既包括經濟上的成本與效益,也包括情感上的成本與效益,是一個混合的概念。

  讓我們先來看看五十年代臺灣的佃農現象。臺灣1949年的土地改革,把地主與農民的分成,硬性規定為地主不能超過農產品的37.5%。令經濟學家難以置信的,是在這政府的約束下,農業產量的急升。由於無論何種分成方案,首先農民必須保證分得的糧食足以維持全家的溫飽。根據成本(效益)決定論的理論,在地租較大的情況下,農民增加產量需要付出的成本是更加艱苦的勞動,而得到的收益是家庭經濟情況的好轉(因為有了更多的糧食)。由於人的惰性使然,很多農民會認為付出非常艱苦的勞動,成本大於家境好轉的效益,所以產量往往無法提高。但當政府規定了較底的地租(37.5%)分成之後,較低的產量就意味著地主可能終止與農民的合約。另找耕作者。而農民一旦失去土地,就會無法維持全家人的生活。所以,這時農民增加產量的成本是艱苦的勞動,但得到的效益不僅是家庭經濟情況的好轉,還有不會失去生活來源的回報。不會失去生活來源是一個非常大的效益

  在這樣的動力之下,農民就會自願通過艱苦的勞動來增加產量,使臺灣的農產品產量大幅提高。

  兩位仁兄要從山上把碎石搬到山下(是香港昔日西灣河山上石礦的例子),每個人分開來搬,一次可搬5O磅,二人加起來是100磅。若二人合作挑擔碎石下山,一次可挑120磅。然而,合作之下,甲方要將重量推到乙方(是卸責),而乙方也要把重量推到甲方(也是卸責),那麼二人合作的一次重量,必定是少於120磅。但不會低於100磅,因為低於100磅,他們分開來搬石的收入會增加。問:假若二人合作,一次下山所搬的重量是110磅,在有多人搬石的競爭下,這重量是從何而定的?有人用搏奕論來解釋這種現象。但我認為成本(效益)決定論可以更好的解釋這現象。在沒有競爭的情況下,二人保持110磅的重量。但當有競爭者出現時,他們增加重量付出的成本是一致性的協調工作,得到的效益是保住這份工作。所以在競爭者出現後,大多數挑石工會增加重量到120磅,從而保住工作。沒有達到這個目標的人就會被淘汰,使最終每對挑石工的重量都能達到120

  。再看一個例子。解放前,船在江上行(在三峽附近),船是由岸上的多個拉船工用繩拉著行的。每個拉船的人都意圖卸責,大作用力狀,其實把船的重量推到他方去。因此,有一個拿著鞭子的人,判斷誰有卸責之意,揮鞭而下。問:這個揮鞭的人可能是由被鞭的拉船工聘請的,究竟誰是僱主,誰是被僱?拉船工在沒有鞭打者的情況下,他們偷懶的效益是節省個人的體力,而付出的成本是大家工作效率的下降。顯然,拉船工會先擇偷懶。拉船工們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增加偷?的成本,請來了鞭打者。這樣,拉船工偷懶雖然可以節省體力,但隨時可能受到鞭打。由於成本的增加,拉船工便不會再偷懶。有人會說:街上有人搶東西,有的人去見義勇為,有的人視而不見。這怎麼解釋呢?見義勇為者的成本是勇敢的舉動,但他由於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做了好事心裡會比較滿足。這就是他得到的效益。當他認為心理的滿足大於成本時,他就會去見義勇為。而視而不見者是因為這些人心中的社會責任感還夠大強,做好事帶來的心理效益不足以超越行動的成本,所以他們選擇了視而不見。

  我們可以在社會生活中利用成本(效益)決定論的原理。不斷提高不利於社會行為的成本,增加有利於社會行為的效益。使不利於社會的行為在社會中日益減少,利於社會的行為在社會中日益增加,形成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

       關於成本效益決定論的補充公式

       作者:楊泰林

  當事人根據決定可能給他帶來的淨效益來做出取捨。決定可能給他帶來的淨效益稱為預期值(PV),由預期效益(PB),包括預期經濟成本(PEB)和情感效益(PSB),預期成本(PC),包括預期經濟成本(PEC)、情感成本(PSC)的差來得出預期值(PV)。即

  PB=PEB+PSB

  PC=PEC+PSC

  PV=PB-PC

  由上述公式可以看出,某人是否做快定於他做某事的預期效益是否大於預期成本,其中情感效益、情感成本是相對較活躍的變量,也就是預期值(PV)大於0。當預期值剛好等於0時,當事人會調節他情感變量,使預期值不等於0。PV變化對當事人取捨的影響。

  因此,要想讓人們做有益於社會的事,應該增加他們的預期經濟效益和情感效益;降低他們預期的經濟成本和情感成本。或雙向同時調節。

  本文中的三個例子出自張五常《佃農理論》一書。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相關焦點

  • 徐祥臨:中國消除貧困的理論與實踐要勝於諾獎得主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阿比吉特·巴納吉、埃斯特·迪弗洛和麥可·克雷默,獲獎理由是他們為減輕全球貧困所做的實驗性貢獻。結果公布後,收穫各方普遍讚譽,也引起對脫貧工作的更多廣泛討論。基於此為廣大頭條號網友轉載一篇我本人對諾獎經濟學獎獲獎理論和中國減貧經驗進行比照解讀,以饗讀者。
  • 理察·塞勒:從差點輟學到諾獎得主
    聲明表示,理察·塞勒的成就將經濟學和心理學兩個領域中對個人決策的分析聯結起來,他的基於經驗的發現和理論洞察力在開拓行為金融學這一嶄新而快速發展的領域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同時行為金融學對多方面的經濟學研究和政策有著重要影響。諾獎評委會評論稱,塞勒的研究奠定了行為經濟學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並為經濟學家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分析和實驗工具以理解、預測人類行為。
  • 諾獎拍賣理論與我的買房經歷
    10月12日清晨,我做好一杯意式特濃咖啡,剛端到陽臺餐桌上,就聽手機鈴響了起來,原來是媽媽從維也納打來的電話,她問我說:「達鳴,經濟諾獎揭曉的消息,你知道了嗎?」我說:「你不是每次都告訴我醫學諾獎嗎?怎麼這次成經濟諾獎的小喇叭了?」我邊喝咖啡邊和媽媽開玩笑。媽媽回答說:「你知道獲獎原因嗎?
  • 加拿大盛產諾貝爾獎得主?原來這些名校校友都是諾獎得主
    2個城市總人數多),可從諾獎頒布以來,已經有20多位諾獎得主來自加拿大,而且6個領域獎項(物理、化學、文學、生物或醫學、和平、經濟學)全部覆蓋。他是加拿大第一位諾獎得主!班廷1916年畢業於多倫多大學醫學院, 1920年到1921年他在韋仕敦大學(西安大略大學)兼職教授整形外科,1921年到1922年在多倫多大學擔任藥理學講師。
  • 2015諾貝爾獎將出爐:盤點歷史「奇葩」諾獎得主
    中新網10月5日電 綜合報導,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獲獎名單即將出爐,幾乎每年的諾獎都會傳來一些趣聞軼事,下面就帶大家來回顧一下歷史上那些諾獎之「最」。  最令人遺憾的諾獎得主  拉爾夫·斯坦曼因在免疫系統研究領域的貢獻而獲得2011年諾貝爾醫學獎,但是讓頒獎委員會感到尷尬的是頒獎電話怎麼打也打不通。
  • 16歲女生研究獲得諾獎得主青睞,3歲就羨煞旁人,網友質惹爭議
    16歲女生的研究諾獎得主青睞,3歲能做的事羨煞旁人,網友質疑惹爭議16歲的時候你在幹什麼?吃飯睡覺打豆豆嗎?16歲的時候我還在上初中,上學上的晚,普通的孩子16歲上高一吧。今天就要介紹的這位主人公,這位16歲的女生,16歲就能夠和眾多的諾獎得主共同探討科學話題,而且她的研究獲得諾獎得主的青睞。
  • 諾獎得主40多篇論文作假?諾獎背後的風起雲湧
    經過這個事件,我們不經開始思考這些論文平臺對於這些諾獎得主的作假論文的態度,真的能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嗎? 又或者,諾獎得主真的可以犯這樣的錯誤嗎? 由人締造的科學奇蹟——諾獎評選流程 諾獎的評選流程被分為2個主要的階段:提名和評選 提名階段:在諾獎頒發的前一年9月,由諾貝爾委員會向各個領域的傑出代表性人物送出
  • 諾獎理財啟示錄
    但我們也要清楚,並非所有的諾獎得主都有塞勒老師這樣善於投資,他們,在拿到那筆巨額的諾獎獎金後,又是如何投資和理財的呢?1976年的諾獎得主米爾頓·弗裡德曼和2003年的得主羅伯特·恩格爾,都是直接選擇了買房,坐等升值的先見之明不要太明顯。
  • 霍金的研究夥伴摘得諾獎!上任諾獎得主竟然這樣說…… | 解讀諾貝爾物理學獎
    」在施韡看來,羅傑·彭羅斯在黑洞理論上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彭羅斯是一位數學家、物理學家,或許稱不上典型的天文學家,但他用數學的方法從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得到了黑洞存在性的結論。」施韡說,「廣義相對論是由基本理論思想建立起的一套理論架構,遵循相對論的思想和引力場方程,能夠得許多推論,也就是所謂的預言。
  • 19年19位諾獎得主!日本人是如何成為「諾獎收割機」的?
    雖然有了莫言和屠呦呦的突破,但是,在諾貝爾獎的基礎科學獎項方面,中國人還未能實現「零突破」。相比之下,算上吉野彰,日本已經總共產生了27位諾獎得主,其中有三分之二(18位)出現在2000年之後,平均一年一位!那麼,究竟是什麼力量讓日本可以在新世紀迅速成為諾獎收割機的呢?
  • 諾獎得主的花式翻車:學術造假,種族主義,變身神棍
    那些聲名狼藉的諾獎得主,最後都去了哪裡?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授予了威廉·凱林(William G.Kaelin Jr)、彼得·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Patcliffe)和雷格·塞門扎(Gregg L·Semenza)。然鵝,獲獎一年後,其中兩位諾獎得主就被爆出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雷格·塞門扎在PubPeer上被掛了41篇,彼得·拉特克利夫被掛了12篇。雖然這些論文都不包括兩位獲獎者最關鍵的那篇研究,但也有不少是諾獎相關的後續研究,對於諾獎的聲譽,也會產生不好影響。
  • 直擊諾獎 | 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
    北京時間10月12日下午,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正式揭曉!據諾貝爾獎委員會官網消息,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B·威爾遜(Robert B.Wilson)被授予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其原因是改進了拍賣理論和新拍賣形式的發明。
  • 得了諾獎卻不想領?這些諾獎得主的傳奇事跡也太可愛了吧
    提到諾獎得主,你的腦海中一定會浮現出一些光輝的形象,他們代表了人類智識的最高水準,非常高大上。但其實,在諾貝爾獎的光環背後,很多諾獎得主也有著奇奇怪怪的一面——但也可可愛愛的。丨Wikimedia Commons真的沒去領獎的諾貝爾獎得主1964年,法國著名哲學家和作家讓-保羅·薩特(Jean-Paul Sartre)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但他拒絕接受這個獎項,瑞典那邊只好發公告說:給出去的獎不會收回,但不會舉行頒獎儀式。
  • 2017諾獎物理獎得主:發現引力波 一場40年的「打賭」
    2017年諾獎物理學獎兩名得主,在引力波領域的「大神級」科學家雷納·韋斯(Rainer Weiss)、基普·索恩(Kip Thorne)更是在斯德哥爾摩諾獎頒獎後,家也沒回,就直接帶著諾獎獎牌和行李來到中國。  日前在北京,未來論壇舉辦的「理解未來」講座上,兩名平均年齡超過80歲的科學大咖,講述了他們人生40年與引力波不得不說的故事,以及對時空穿越、宇宙緣起的看法。
  • 今年諾獎得主是發現C肝病毒的三位科學家,網友卻更鍾愛評論區
    你對接下來的諾獎還有什麼期待嗎?每一年的諾貝爾獎頒布的時候,大家都會密切地關注。而距離中國首位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得獎已經過去了五年。今年的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的獲獎情況已經出爐了。不過對於普通人來說,每一年諾獎出爐的時候,就是新一番的熱烈討論了
  • 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中國故事
    最常來華諾獎得主:獲得在華永久居留權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被授予羅伯特蒙代爾(RobertA.Mundell),以表彰他對「不同匯率體制下貨幣與財政政策及最優貨幣區域分析」所做出的貢獻,其理論也成為歐元理論的基礎,最終促使歐元出臺,因此蒙代爾被譽為「歐元之父」。蒙代爾後期的研究中常涉及到中國經濟,還曾寫過《過渡經濟中的貨幣和金融市場改革:中國個案》。
  • 直擊諾獎 | 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_讀書_澎湃...
    北京時間10月12日下午,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正式揭曉!據諾貝爾獎委員會官網消息,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B·威爾遜(Robert B.Wilson)被授予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其原因是改進了拍賣理論和新拍賣形式的發明。
  • 「天才獎」得主餘金權:希望諾獎來得晚一點 想專注於科研
    「我希望諾獎來得晚一點比較好,讓我自己能在獲獎之前先專注於做科研,真正的科學家最大的樂趣還是來自於科研。」2018年10月31日,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接受採訪時說。當我還在上海求學時,真的比較艱難。我們沒有最新的設備,沒有足夠的信息,沒有網絡,沒有電腦。出國之前我完全沒有用過電腦,當時寫論文全是手寫的。最不一樣的變化是與外界的聯繫。你看,現在諾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就在這裡。今天有個青年科學家論壇,中國的年輕科學家可以直接和他面對面交流,我非常嫉妒他們。但是在我那個時代,我見不到任何諾獎大師,連講英語都很困難。
  • 凌晨兩點,一位諾貝爾獎得主在敲另一位諾獎得主的門
    12日,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被頒給了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米爾格羅姆和羅伯特•威爾遜,以表彰他們在拍賣理論與形式研究領域作出的突出貢獻。保羅·米爾格羅姆(右)和羅伯特於是,凌晨兩點多,諾獎獲得者羅伯特•威爾遜和妻子穿著睡衣敲開了他的鄰居,也是另一位諾獎獲得者米爾格羅姆的門。監控錄像顯示,威爾遜2:15按響了米爾格羅姆家的門鈴,還敲了十幾秒鐘的門。「保羅,是我。」威爾遜說,「你得諾貝爾獎了!他們正聯繫你,但聯繫不上,他們好像沒有你的電話。」
  • 100餘位諾獎得主手撕綠色和平,轉基因推廣迎來轉機?
    綠色和平為何被100多位諾獎得主點名批評這封公開信的開頭這樣寫道,「致綠色和平的領導,聯合國和全球各國政府」,能與聯合國和各國政府並列,可見綠色和平在諾獎得主們眼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