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清晨,我做好一杯意式特濃咖啡,剛端到陽臺餐桌上,就聽手機鈴響了起來,原來是媽媽從維也納打來的電話,她問我說:「達鳴,經濟諾獎揭曉的消息,你知道了嗎?」我說:「你不是每次都告訴我醫學諾獎嗎?怎麼這次成經濟諾獎的小喇叭了?」我邊喝咖啡邊和媽媽開玩笑。媽媽回答說:「你知道獲獎原因嗎?是表彰兩位美國教授對拍賣理論的改進和拍賣新形式的發明,一種新的拍賣方法!你還記得咱們在愛丁堡買房的事情嗎?那次拍賣!好了,不打擾你啦,做手術時務必小心,
周末再電話聯繫吧。」一如既往的叮囑,然後媽媽掛斷了電話。
(一)
今天是下午值班,醫學院裡兩點後才安排有手術,上午不必匆匆趕往醫院,我看著老城街心10月已被染成金黃色般的小樹林,已無心欣賞其中格外亮眼的那棵日本紅楓了,趕快想看看經濟學諾獎獎給拍賣理論的消息。
(2020年10月12日頒布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格羅姆和威爾遜)
拍賣自古羅馬時期就有,因貸款人無法償還借款債務,就產生了競價拍賣的形式。百餘年的諾獎頒獎,經濟諾獎獎盃已經數次讓研究拍賣理論和數學設計模型的專家捧走,那這次獲獎經濟學家的新會新在哪裡呢?
我打開電腦,無數的信息通過無線電頻率承載的網絡撲面而來,報導都大同小異,即「10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保羅 米爾格羅姆(Paul R. MiIgrom)和羅伯特 威爾遜(Robert B. Wilson),以表彰他們對拍賣理論的改進和新拍賣形式的發明。」原來兩位經濟學家最大的貢獻是,為那些難以出售的產品,例如無線電頻率,設計出全新的拍賣形式,藉助同步多輪拍賣,重複投標,減少了拍賣的不確定性。這種拍賣形式在全世界已獲得成功,首次使用是美國1994年7月的無線電頻率許可證拍賣。之後西方國家紛紛採用這種方式拍賣這些原來根本無法進入出售的產品。
看似簡單,其實背後是有複雜的數學計算公式等的發明來支撐的。據說諾獎創立者諾貝爾先生的太太是讓一位數學家搶走的,為此他恨死了數學家,在設立獎項時,堅決不給數學設獎。
(二)
合上電腦,我的思緒回到了8年前,我們在愛丁堡經歷的房屋拍賣的場景歷歷在目:愛丁堡市中心那條古香古色的王子大街,排成一列的老爺計程車;我們請的那位有著一雙深藍色眼睛、謙遜有禮的年輕律師安德魯;還有為了方便我而讓出房子購買權的瑪利亞……
那時我還是愛丁堡大學醫學系的一名大學生……
還記得那個籤合同下午的告別,我推開那扇維多利亞式深慄色鑲金大門,帶著我和律師安德魯和瑪利亞握手告別後的餘溫,安德魯那雙深藍眼睛裡流露出的欣慰,依然留在腦海。第一次單獨籤署購房合同,儘管有在維也納的媽媽遠程指導,仍不免有些緊張,額頭上沁出了滴滴汗珠,儘管愛丁堡的初秋,陰雨綿綿,已是涼意襲人。
我到了計程車站,上了一輛計程車。來英國一年,我已經習慣了英國左行的交通規則,打開右邊的車門上車,司機一如英國傳統管家裝束,黑禮服,白襯衣。「愛丁堡大學新樓」,我告訴了司機要去的目的地。
車子啟動了,沒有走王子大道,而是選擇了彎彎曲曲的小徑。司機一邊開車一邊解釋「大道會堵車,走小路會節省時間」。
(三)
我們買房的動因是這樣的:當時我在愛丁堡大學讀書,愛丁堡大學有規定,只為一年級新生提供可租用住房,二年級以上學生必須自己找房子。而市面上出租給大學生的住房,條件普遍不太好,和媽媽商量後,就決定在大學附近買一個明亮寬敞的公寓,方便後面三年的學習。
英國買房主要是封閉式拍賣,也有公開拍賣的,一般都是破產人的房子,才用於公開拍賣。這種拍賣的起價一般是破產人籤銀行的數額。我說的這種是英國市場主導的封閉式拍賣方式,它是英國一般的房屋交易形式。
房屋買賣流程是:賣方先公開一個價格,這個價格是一般市場上的價格。例如30萬英鎊,然後買方即競標者在這個基礎上,把自己想出的價格都寫好裝在信封裡。開封那天,最高出價人,得到房子。賣方和買方不存在討價還價。密封價格必須交給專門做房產交易的律師處理。競標後,律師還要幫助做把名字註冊到國家統一的地契中等手續。
記得當時媽媽對英國方式很困惑,因為在維也納,一般是賣房人出一個價格,買房人儘量往下壓價,一般經過幾個回合後,達成一致。而在英國這裡是反著的,價高者得。
說起這種賣房形式,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位諾獎得主維克裡(William Vickrey)。他在20世紀60年代的研究中,區分了四種基本的拍賣形式:
最常見的是公開競價,也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藝術品拍賣,競價者提出自己希望的價格,價格不斷升高,價高者勝出的英式拍賣。
2017年達文西的這幅救世主在紐約拍賣出4億美金,成為史上最貴的藝術品。
第二種是和這種方式正相反,高起價,然後讓競價人不斷拋出更低的價格,這種方式史稱荷蘭式拍賣。有一段時間用於荷蘭的鬱金香競價。
第三種和四種方式,都是密封競價。競標人分別在信封中寫下自己的報價,一種是密封出價最高者取勝。另外一種名為二階密封價拍賣,雖然也是密封報價最高者獲勝,但只需支付第二高競價人準備出的價格。
根據諾獎得主的複雜計算公式,這四種拍賣方式是等價的,都不會影響最終拍賣收益。特別在二階密封拍賣的規則中,已經考慮到競價人的心理,這一刺激性獎勵,出價最高的人只需支付下一檔價格,已經令競價人卯足了氣力競相報出高價。
(四)
再回到愛丁堡。怎麼知道有出售的房源呢?想要知道愛丁堡哪裡有房子出售,在街上走一走,就一目了然。這些房子門前豎著一個大牌子,寫著For Sale 或者For Rent。這在歐洲大陸可不多見,這種事情被認為是隱私,房子出售怎麼能讓所有的鄰居、讓全世界都知道呢?
那次是我們先看好了一處市中心的房子,我和媽媽一同來到那扇慄色鑲金大門內安德魯的辦公室。第一次和安德魯見面,就發現這位年輕律師很乾練,他穿著典型的英國保麗牌格紋西裝,彬彬有禮。
由於第一次出價沒有經驗,決定在原價上只高出1000英鎊試一試。安德魯笑了笑,客氣地說:「要做好得不到房子的準備啊「,隨後他將報價裝入一個信封封好。媽媽問安德魯這次諮詢的費用,安德魯回答說,買好房子後,才開出官方規定的購房款0.8%的帳單。
果然如安德魯所說,第一次購房沒有成功。
愛丁堡的房屋置換量很大,拋到市場上的房屋很多。因為政府鼓勵居民購買房屋,所以規定的律師費較低,官方過戶手續費也不高,更換房子和歐洲大陸比相對更頻繁一些。
不到一個月,一個類似條件的房子又出來了。這次我們吸取上次的教訓,準備高出原價兩萬報出,以確保拿到房子。
安德魯在電話中詢問了房子的背景,覺得出價過高,建議只高出原價1萬英鎊左右即可。我迅速修改好報價書,郵寄到位於王子大街安德魯的事務所。「出價越高,贏得的機會越多,安德魯這樣做,不是給自己的工作增加難度嗎?而且他自己的收益也受損啊!」一堆的問號,當時在我腦子裡盤旋……
勝出者這次又是別人,是比我們的報價多出1000英鎊的另一方,贏得了此次競標。
不但兩次都麻煩了安德魯,而且房子還沒有著落,我感到很沮喪。
在此期間,媽媽已經開始研究競標技巧了。這種封閉式競價,需要考量其他競標者的行為和決策,以實現利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出價尾數比其他人高出一點點,就是一個技巧。例如一般人喜歡出10或者5,假設底價為50萬,那麼很對競標人大概願意出55萬,或者60萬,那麼出56萬或者61萬的密封競標人,就可以最少成本購入房產。
(五)
計程車駛向一間紅色門廊的咖啡廳,還清楚得記得司機回頭對我說到:「看,這就是哈利波特作者經常光顧的咖啡廳。世界名著在這裡問世。」我不禁莞爾,知道司機說的是《哈利波特》,顯然他把我當成一位來自亞洲的遊客,當成一位喜愛哈利波特的年輕人了。
我的思緒又回到第三次出價。不巧的是那時從維也納傳來一個消息,孩提時代的保姆兼中文老師,突然病危。和教授商量後,我決定放棄兩周課程,趕回維也納去送啟蒙的惠老師最後一程。從3歲起,朝朝暮暮和惠老師在一起,我此時心急如焚。買房的事情已經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寫郵件通知了安德魯,也附上第3次競價書,但此時我的心已經飛向英吉利海峽另一邊的歐洲大陸,甚至沒有來得及和安德魯商量報出的具體價格,也沒有理會哪天是開盤日期。
安德魯一周後專門打長途電話到維也納:「這次出價又過高,可以試著少出1萬」。看來安德魯又在給他自己添麻煩了。他唯恐來自維也納到英國求學的學生,得知的信息有限而出價過高。我漫不經心地給了一個回復,但是在尾數上參考了競價技巧,做了一些調整。我的心思仍懸在病危的惠老師身上。
競標人封閉的信封打開的那一刻,出現了意外:有兩家出了同樣的最高競價,都比第二高競價者報價高出1000英鎊。我的報價就是其中之一。
購房的故事又添一番周折。出具同樣價格另一方的叫瑪利亞,我們還是熟人,又需要再次競標一次?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瑪利亞當場決定把這個房子讓給當下有住房需求的我。她在一個慈善機構中負責殘疾人的心理輔導。我作為醫學院的學生,按照學校的規定,要有兩年時間義務輔導殘疾人,以驗證是否有心力,勝任與病人打交道的工作,當時經常和瑪利亞在一起,我的任務是幫助一個因小兒麻痺行動不便的中年人再次鼓起生活的勇氣。瑪利亞是一個3個孩子的媽媽,此時也在這個學區房找住房。就這樣,我們在競標房子的時候又相遇了。
計程車前面一拐彎兒,就到了新教學樓了。司機在大門處停下車,看了一眼打表器:「8.8英鎊」。我遞過去10英鎊,說了聲「謝謝,不用找了「。司機問了一句:「這麼著急,到大學來有什麼事嗎?」我還清楚地記得他會意的微笑。「我在這裡值班兩小時,每小時5英鎊呢。」司機看看手中的我剛支付的10英鎊計程車費,笑出了聲音,然後慢慢踩下了油門。
(六)
這次買房,第一次接觸到不動產的拍賣流程,了解博弈技巧是一方面,但更多地是感受到周圍的溫情,這麼多盡職盡力工作的人,他們的目的包含賺錢,但不是單純為錢,更不會唯利是圖。
密封拍賣實為一種博弈。專家們要探討的是在信息不充分的情況下,如何估量對手的選擇,以最少的成本,讓利益最大化。經常引用的兩個例子非常形象:在一個擁擠的房間內突然發生火災,只有兩個門可以逃生。一個大門一個小門,選擇大門的人多,選擇小門的人少,這可能會導致大門處因為擁擠過度無法逃身。另一個例子就是,兩個人在森林裡的一條小路上,遇到老虎,跑還是不跑?如何跑?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做出決策?此時的決策權衡,是不考慮任何道德因素。
社會中博弈處處可見,經濟的逐利原則是一條鐵律。然而,我們看到服務的盡責和愛心的同在,他們唱出人間最動心的旋律。
首先,諾獎獲得者不是以自己利益最大化為宗旨而投身研究的。研究完美博弈是經濟學家的盡責,他們並不在乎自己的得失,日積月累默默無聞投入心愛的工作,不是以獲獎為目標。諾獎得主事先毫不知道自己會獲獎,評獎過程也是嚴密的,直到那個神奇的電話聲突然響起。
律師安德魯的誠懇,一而再再而三敦促客戶降低競價,不惜花費更多的時間來一次次處理此事,而降價是有損他的百分比報酬的。出租汽車司機的熱心,帶我去看看風靡一時的作家咖啡廳。支出10磅出租費,去完成已經答應的10磅工錢的工作,引來司機讚許的微笑。還有瑪利亞,毫不猶豫把競拍下的房子讓給遠道而來的大學生。這一切為博弈增添了柔和的色彩。社會博弈中有了完美的平衡!在競爭博弈中,又有一種超越,伴隨追求、溫情與關愛,令大千世界如此多彩與美好,猶如窗前那片片楓葉,開出花一樣的絢麗。
我轉身回到房間內,換上運動服,調整了一下佳明腕錶。準備跑到那顆紅於二月花的楓樹前,撿幾片五角型的心形楓葉,準備寄給瑪利亞和安德魯,封存住這個美好的秋日,紀念我們8年前的交往。
作者簡介:楊麗博士,歐洲華文筆會理事,奧地利經濟促進學院中國項目總監。現居維也納。北京大學西語系德語專業碩士,維也納大學德語語言文學博士。2019年經奧地利總統批准,榮獲奧地利共和國最高嘉獎:共和國金質貢獻獎,以表彰她在中國籌建和落實奧地利職業教育體系中,取得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成績。翻譯和合譯出版的作品有:德國新小說選《紅桃J》、《首先要學會說話》、《德意志之魂》、《西方通史》、《撕裂的年代》和《魏瑪共和國興亡》等著作。
(本文敘述者為兒子,目前在瑞士一所醫學院任外科住院醫師。執筆者為媽媽,見作者簡介)
(本文轉自裸故事,作者楊麗,轉載請註明作者和出處。)
我們的努力來自您的關注
更多支持,請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