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12日17時許,諾貝爾經濟學獎正式揭曉。兩位來自美國的經濟學家Paul R. Milgrom 和 Robert B.Wilson摘得殊榮,獲獎理由為「對拍賣理論的改進和發明了新拍賣形式」。
你我都熟悉的「拍賣」,為何今年得以問鼎諾獎?對此,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副院長朱寧受邀撰文,分享最新觀點。
諾獎得主的主要貢獻是將博弈論引入拍賣理論
Paul R. Milgrom和Robert B. Wilson獲獎主要是對於拍賣理論做出的貢獻。在拍賣過程中有兩個很重要的意義:一是對於真實市場中的定價機制,因為拍賣對於有些領域,比如土地、信道頻率等是一個很重要市場組成部分,有很實際的意義。二是更重要的理論意義,他們較早地引入了博弈論的思考,通過博弈論,通過人類理性行為的互動思路來確定在一個市場裡面最合理的定價機制。這是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比較開創性,較早對整個博弈理論和微觀定價機製作出的貢獻。
近20多年來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獎者中,似乎已經沒有哈耶克、科斯、弗裡德曼那樣的經濟學思想巨匠,我覺得這是一個行業領域發展的必然規律。最早期的學者把最重要的和最開創性的研究已經做完,後面的研究學者可能從整體貢獻度來講會逐漸降低,但是這兩位學者的整個研究做出的時間較早,對於經濟學更多地引入博弈論的思考,我覺得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確實值得得到諾獎。
過去20年宏觀政策的選擇透支了當前經濟發展的潛力與空間
從經濟學發展的趨勢來看,隨著整個經濟學框架不斷被完善,最重要的問題隨之被攻克,它的發展速度在逐漸放緩。這一段時間對於金融領域和宏觀經濟之間的互動、對於整個行為金融、對於放鬆人類理性假設的互動,引入了更多的分析框架,比如在計量經濟學領域,這些方面可能還會不斷推動經濟學研究進一步向前發展。
從長久來講,過去50年經濟學重要的經世濟民、務實的方面仍然是關注於全球經濟的發展。有點讓人失望的是過去20年的時間裡面,宏觀經濟學和發展經濟學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機會很少,這點反映出經濟學的研究和實踐存在一定的分化和差異。我覺得過去一段時間,比如去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關於發展經濟學前沿和行為金融學,也是更加想回歸到貼近經濟學的初心、希望經濟學能夠幫助實體經濟發展的目的上來。
全球的經濟發展速度放緩,從一個較長的歷史周期來看,可能並不是這段時間經濟發展速度放緩,而是80年代末到2000年這20年是人類歷史上這個少有的經濟高度發展。這期間一些經濟理論,為了保證經濟短期高速持續增長,扭曲了一些經濟的內在規律或者一些傳統的評價標準。一定程度上能夠解釋為什麼現在全球陷入了一個經濟低增長的陷阱,主要是因為過去20年的一些宏觀政策的選擇,透支了今後經濟增長的潛力和發展的空間。
未來經濟學的發展應該更多解決現實問題
未來經濟學發展的方向,我不能確定會是什麼發展方向。藉助羅伯特·希勒教授和理察·塞勒教授一起提的,我們仍然希望經濟學是一個好的、貼近現實的研究,希望經濟學裡面做出的假設是能夠貼近於現實生活中的假設,同時也希望經濟學研究不是為了把模型變得更加完美、更加數量化,而是能夠解決更多的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今後20年的時間裡,華裔學者有可能可以問鼎諾貝爾經濟學獎,但是大陸本土的學者問鼎的困難比較大,和學者們的研究在整個世界上的影響有關。並不是經濟的規模越大,在世界上的影響就越大,就一定代表這個經濟體裡的學者們的經濟思想和經濟理論能夠對全世界的其他地方有廣泛性的研究和開創性的貢獻。
我個人認為未來某些在海外進行計量經濟學研究的中國學者,很有可能會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內容來源 | 網易研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