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臺上飛進一隻蜜蜂,孩子被嚇得大叫一聲,鑽進房內;生物實驗課要觀察蚯蚓,孩子心生畏難,不願觸碰……在城市裡長大的孩子大多帶著這樣的「通病」:因為從未體驗過捉螞蚱、粘知了的樂趣,所以小蟲子成了令他們恐懼的物種。
害怕只是一種表徵,真正的「病根」是缺失自然的童年。如今,用「五穀不分」來形容城裡孩子也不為過:不知道花生是長在地裡還是樹上,分不清水稻和韭菜,沒見過繁星滿天、山花遍野……這些都是十分常見的現象。
在鋼筋混凝土中越住越久,離大自然就會越來越遠。或是沒時間陪伴、或是出於安全考慮,城市裡的家長們往往喜歡把孩子「拘禁」在室內。新鮮玩具不少、早教課程不少,但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卻不多。偶爾出遊,也多是名山大川、人文勝地,那種光著腳丫子滿地跑、田間地頭捉魚摸蟹的樂趣是再也找不到了。
而對孩子而言,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泥土與青草的芳香、蟲鳴與蛙叫的應和、蝶舞與蟲爬的奇妙……這些都能引發孩子的好奇心、激起孩子的探索欲。所以,家長們不妨多帶孩子去戶外走走。條件實在受限制,也可以買幾隻蠶寶寶,和孩子一起餵養,見證它的破繭成蝶;也可以在花盆裡撒幾粒種子,和孩子一起觀察它的發芽、生長、開花。童年只有一次,別讓孩子缺失太多。
《 人民日報 》( 2016年06月23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