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人類自私的科學解釋

2021-01-09 高博新視野

《自私的基因》 理察道金斯 著

本書從進化論出發,說明人類的一些自私的心態跟行為源自人類的基因需要生存和延續,因而導致了人類具有自私的本性。

在這本書裡,道金斯從遺傳學、生物行為和生態學等方面,向我們闡述一個基本觀點,人的本能註定了我們會自私自利,就連那些看似無私的舉動,其實都摻雜著自私的動機。

全書結構

第一部分,物種的自私來源於基因的本性。

第二部分,作者從基因角度揭示了生物個體之間的鬥爭、種族、生育策略、代際之間的問題以及兩性問題、朋友之間對等關係,我們主要來講基因對兩性戰爭的影響。

第三部分,代際戰爭,即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戰爭。

第一部分,物種的自私來源於基因的本性。

道金斯是一個忠實的達爾文學說擁護者,他進一步地提出「適者生存,優勝劣汰」中的「優勝劣汰」的真正主體是基因。我們總認為物種一出現,基因便自然而然地出現了,覺得自己掌握著自己的人生,把控著自己的前進方向。殊不知,其實是基因創造了我們的肉體和心靈。也是基因在驅使著你,幫你做決定,選擇你的人生。

作者提出了這樣的一個新的觀點,基因才是進化的主人,生物個體不過是基因的載體罷了。人類和其他一切動物一樣,都是各自基因的生存機器。所以呢,成功的基因,一個突出的特性就是具有無情的自私性。基因出於自我保存的目的,為了更有效地達到其自私的目的,就會無意識地操縱生命個體做出種種行為,竭盡全力維護自己的基因,甚至不惜赴湯蹈火。

假如你遇到火災,如果你沒有抓住時機儘快逃出去,就很有可能被燒傷,甚至死亡,那麼你的基因就沒辦法繼續迭代,這可不是基因想看到的事情。所以,什麼禮讓先行、什麼倫理道德,在基因的操控下,統統被我們拋到腦後。由此我們也就發現物種的生老病死,不過都是基因進化的規律。也就是說我們人類出生、繁衍、哺乳、到點兒麻利兒死去……都是基因進化的最優策略。

不過,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基因也會滋長一種有限的利他主義。而這本質上也是來自於基因的自私性。舉個例子,瞪羚這種動物高高跳起,把捕食者的吸引力轉移到自己的身上,看似是一種利他行為,其實則是為了向捕食者表達:我,跳躍能力很強,跑很快的。你啊,追上我很難的……就別來追我了。

利他行為最普通明顯的例子,就是父母,尤其是母親,對子女的表現出的利他行為。當捕食者來臨時,母鳥會上演一場調虎離山計。她們會一瘸一拐地離開巢穴,讓捕食者誤以為能迅速地捕獲母鳥而放棄鳥巢中的雛鳥。但當它快要被捕捉到時,就會立刻放棄偽裝,騰空飛起,成功轉移了視線,保證了幼鳥的安全。這雖然有一定的風險,但也是基因能夠傳承下去的最好方式。這就是道金斯所說的,無論是動物還是人,都有自私的本性,因為這個本性就寫在我們的基因裡。

第二部分,道金斯從基因角度揭示了生物個體之間的鬥爭、種族、生育策略、代際之間的問題,還有兩性問題、朋友之間的對等關係等等。我們主要講基因對兩性關係的影響。

那麼,現代社會本來就難以解決的戀愛問題,基因又是怎樣攔路的?

在自然界中,毫無血緣關係的雄性和雌性成為配偶。在撫養子女方時,付出的較少的一方就有更多的時間用於同其他性配偶所生的其他子女身上。因此,每個配偶都設法利用對方,試圖迫使對方多投資一些。「希望」同儘可能多的異性成員進行交配,並讓與之交配的配偶把孩子撫養大。

雖然,有一些雄性在撫養子女方面承擔著同配偶一樣的義務。但是從基因角度來看,雄性在撫養幼兒方面,有更多的可能性隨時潛逃。這大概也印證了為什麼一段婚姻中男方出軌率更高。

然而,對雌性來講投資更少卻難如願以償。相較於雄性,雌性提供卵子時,就比雄性付出了更多的投資。因此做母親從懷孕那一刻起,她們會自然而然的對每個幼兒承擔比做父親的更多的「義務」。一旦幼兒死亡,她承受的損失可要比父親大得多。

那麼,雌性怎麼才能減少被拋棄而造成損失呢?

作者給出了四個措施,一是將胎兒流產並儘快找到新配偶。二是堅持到底,盡力自己撫養子女,因為幼兒越大也就對她越有利,完成撫養任務付出的代價就越少。三是不等雄性拋棄她,她先拋棄雄性。因此,不可避免的,在生物學上,有些雌性會做出這種拋棄行為,畢竟基因需要我們為了欺騙對方付出更多的資源在幼兒身上,從而和其他配偶生育更多子女。那麼對於人類來說,通過結婚、離婚的方式來獲取更多的財產,亦是一種基因自私的體現。是的,這也就是我們說的在某種情況下,誰先拋棄對方,誰就佔便宜。四是雌性手中握有一張王牌,為了避免配偶對她進行剝削,完全可以放大招,拒絕與之交配。

對於單身狗來說,聽起來有點難過對不對,人生已經那麼艱難,找個對象還是hard模式……那到底怎樣才能夠避免基因的驅動,收穫圓滿的婚姻呢?

作者將雌性分為羞怯和放蕩兩種策略,雄性分為忠誠和薄情兩種策略。這四種策略在行為上的準則是:羞怯的雌性個體需要雄性長時間追求和付出之後,才肯與之交配。放蕩的雌性個體則會毫不遲疑地同任何個體進行交配。那麼,忠誠的雄性個體在進行了長時間的追求,並且與雌性交配之後,仍同配偶待在一起,幫助她撫養後代。對於薄情的雄性個體來說,如果雌性個體不立即同它交配,它很快就會失去耐心,他們就會馬上去尋找其他的雌性;對於這樣的雄性,即使他們交配之後,也不會承擔起做父親的責任,多半是去另尋新歡。

因此,自然選擇要進化的話,就需要家庭幸福策略。那麼,在進行交配時雌性需要對雄性做一定的考驗,把求愛或訂婚的時間拉長,這樣就很好地避免了雄性同其他雌性交配的機會,那麼遺棄雌性的念頭也就更小了。從而幫助雌性從最開始就剔除不誠心的求婚者,最終只同具有忠誠和持久的品質的雄性交配。當然,訂婚期長對雄性個體也有利,因為如果種群中有些雌性個體是放蕩的,這樣的方式也可以幫助雄性個體避免受騙上當、撫養其他雄性個體所生幼兒的危險。那麼,如果有一個種群,所有雌性個體都羞怯,所有雄性個體都忠誠,這就是最理想的狀態。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忠誠才是兩性關係中最為重要的品質。

第三個部分是代際問題,也就是兩代人之間的問題。

最後作者提到,作為擁有自我意識和獨特文化的人類,我們完全可以同我們自私基因的本能相抗衡。因此,即使人類有陰暗的一面,也不過是基因在控制我們而已,我們完全可以認識它、警惕它,最終擺脫它的控制。

相關焦點

  • 《自私的基因》:人是自私的嗎?
    大意是說,從長時段的自然選擇的角度看,只有那些善於保護自己和複製自己的基因留存下來,也就是說,只有那些「自私的」基因留存下來,「成功的基因的一個最突出的特性就是它的無情的自私」。生物個體作為基因的載體,體現的只能是基因的特性,「凡是經過自然選擇進化而產生的任何東西都會是自私的」,我們人類既然也是長時段自然選擇的結果,理所當然,「我們的本性生來就是自私的」。
  • 人類只是傀儡,基因才是主體,自私的基因如何控制了人類
    自人類產生智慧以來,人們對這個世界真相的探究就沒有停止過,而人們在這種探究中變得更具智慧,思想也變的更加的深邃。可以說人的整個歷史就是對科學和哲學的探究,要是沒了科學與哲學,人類也只不過是會直立走路的高級哺乳動物而已。
  • 人類是自私的,因為擁有著自私的基因,但這又並非是不可超越的
    自私和無私,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兩類人的品質,人們都喜歡大公無私的人,是鄙夷自私自利的人,殊不知,無私和自私的命題本身就是錯誤的,從科學的角度來講,這個世界上只有自私,而沒有無私。因為每個人都擁有一個自私的基因。基因是每一個人的核心,其不僅決定這一個人的樣貌身高,也決定著一個人的性格。
  • 自私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嗎?|《自私的基因》
    並把我們人類及其他所有動物都描述成是我們的基因創造的機器。所有的行為都可以歸結為基因的自私行為,即為了更好地複製,傳播。所有的利他行為,也僅僅是自私目的下的有限利他行為。學過中學生物的都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動植物,每個物種的形態特徵都不一樣,這歸根到底都是由基因的決定的。單個基因不一定能區分出好壞,在不同的集合裡,同一個基因就不一定是好是壞。
  • 基因決定我自私
    在書中,道金斯試圖告訴我們,基因決定了人類生而自私,它喚起了無數人對認識自身的渴望。  我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生命的意義在於什麼?《自私的基因》告訴我們,人活著只是為了基因能傳遞下去,人不過是基因的生存機器。我們與人合作、鬥爭,或者博弈,都是因為基因的自私性。那麼,人類的命運將走向何方?性別差異是否天生?兄弟相爭為何永無寧日?一夫一妻制是否違反自然?
  • 好書推薦 《自私的基因》
    【小編說】今天要推薦的是一本顛覆三觀的神作——《自私的基因》。讀完後你會發現似乎人類的一切行為都可以用自私的基因來解釋。
  • 《自私的基因》:自私的天性何以使利他成為可能
    其實,《自私的基因》在思想上並無太大的原創性,正如道金斯自己所說,他的第二本書《延伸的表型》(The Extended Phenotype)才是他最得意的作品。「自私的基因」理論實際上是英國演化生物學家哈密爾頓(W.D.
  • 【無智書齋】《自私的基因》
    這本書是實實在在的認知科學,複製、變異和淘汰簡單的三種機制可以演變出所有大千世界生命現象裡的林林總總。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的突破性貢獻在於,把根據自然選擇的社會學說的這一重要部分,用簡明通俗的形式,妙趣橫生的語言介紹給大家,這是第一次。他驚世駭俗地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我們生來是自私的。
  • 自私的基因
    《自私的基因》——理察·道金斯《自私的基因》首次出版於1976年,演化理論學者道金斯批判地繼承和發展了達爾文理論,40多年來,書裡的很多觀念剛開始並不被人接受,然而,到現在受到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推崇。
  • 《自私的基因》:基因才是笑而不語的大boss
    今天書單君要詳解的《自私的基因》也是屬於讀完毀三觀系列的書。讀完後你會發現似乎人類的一切行為都可以用自私的基因來解釋。
  • 6分鐘讀完道金斯經典作品《自私的基因》
    ,關於科學的書一般分為兩類:一類面向普通大眾解釋科學,主要是為了培養廣泛的讀者群;另一類則是用來說服其它科學家支持新理論,通常帶著方程式。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是其中之一,而理察·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則是另一本。自40年前這本書發行以來,它已經成為了光芒四射的暢銷書,也成為了科學的「遊戲改變者」。
  • 自私的基因是什麼?生物個體都有自私的基因存在,又驗證了什麼
    人類或多或少都有自私的一面,因為每個人骨子裡都有自私的基因存在,每個個體之間都會產生利益的衝突,最重要的是,這些基因是來自生物保持自己生存繁衍的一種手段。其實生物也只不過是基因用來傳播和製造自己的一種工具而已。如果用科學的方法表述那麼基因才是自然選擇和自我利益實現的基本單位,而不是生物。
  • 自私的基因是什麼?生物個體都有自私的基因存在,又驗證了什麼
    人類或多或少都有自私的一面,因為每個人骨子裡都有自私的基因存在,每個個體之間都會產生利益的衝突,最重要的是,這些基因是來自生物保持自己生存繁衍的一種手段。其實生物也只不過是基因用來傳播和製造自己的一種工具而已。如果用科學的方法表述那麼基因才是自然選擇和自我利益實現的基本單位,而不是生物。達爾文也說過,自然的選擇不是生物個體的生老病死和種族的優勝劣汰嗎?
  • 不如讀書吧:每日一本好書推薦《自私的基因》
    這本書是實實在在的認知科學,複製、變異和淘汰簡單的三種機制可以演變出所有大千世界生命現象裡的林林總總。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的突破性貢獻在於,把根據自然選擇的社會學說的這一重要部分,用簡明通俗的形式,妙趣橫生的語言介紹給大家,這是首次。他驚世駭俗地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我們生來是自私的。
  • 自私的基因 | 我們生來自私?請做好顛覆三觀的準備!
    第二部分解釋了基因的自私。告訴我們進化的目的、基因的概念、生物的概念。進化的動力來自於基因的自私。進化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基因的最大利益。 基因就是DNA。生物從本質上看是各種基因的不同的組合。第三部分是兩大經典理論的總結。生物只是基因製造出來的生存機器;基因在本質上是自私的。不過自私的基因這個理論不適用於人類的行為。
  • 讀《自私的基因》:當基因是終極大boss,而人類只是牽線木偶時
    當人類只是牽線木偶,而基因是終極大boss的時候,會發生什麼?英國著名演化理論學者理査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這本書中,就勾畫了這樣一幅世界圖景。這本出首次出版1976年,主要通過重新解讀演化論來展現生物的生存之道。
  • 讀《自私的基因》有感
    這本書雖然並不複雜,表達地比較淺顯易懂,文字也是通俗科普風,但對於基因這個說不清道不明的主體而已,這些依然不夠,單純就是看全文也容易產生很多模稜兩可的相互矛盾的疑問。比如既然基因是自私的,那為何人和人之間還是會互利互助呢?既然基因在局部表達是自私的,為何依然能共存而不抑制其他基因的表達而一枝獨秀呢?
  • 男性尋花問柳有基因依據?基因無法單獨決定自私還是合作
    《自私的基因》日前由中信出版社推出了「40周年增訂版」,這也是該書的第四個簡體中文版。新版剛出來一個多月,就躋身京東圖書社科暢銷榜第三名。作為新增譯者,結構生物學家葉盛解釋《自私的基因》受關注的原因時說,基因雖然存在於每個人的身體裡,但人們對基因知識的匱乏和無知程度,卻幾乎等同於廣義相對論或量子力學。
  • 《自私的基因》讀書感
    《自私的基因》,作者是英國演化理論學者理察·道金斯,首次出版於1976年。儘管是本科普讀物,書中的觀點卻具有高度的原創性,甚至在學術界同樣引起巨大的反響。以基因的自私性為基礎,作者對物種進化中的諸多現象提出了全新的視角,更深層的解釋了達爾文的進化論。
  • 道金斯《自私的基因》一書邏輯混亂之處
    「自私」的定義他是修改了,但他仍舊把原先只適用於形容人類品質的這種相對獨立於環境的一致性默認為前提,不加聲明的運用到所有推理的過程中。道金斯似乎受「自私」這個詞彙的催眠,他一旦把基因說成是自私的,他就根本不打算考慮任何他所謂自私的基因隨著環境條件的改變,都有可能按照他的定義轉變成不自私的甚至利他的基因,哪怕隨之而來的是這個基因本身的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