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自私的基因》:當基因是終極大boss,而人類只是牽線木偶時

2020-07-29 echo讀書會

當人類只是牽線木偶,而基因是終極大boss的時候,會發生什麼?英國著名演化理論學者理査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這本書中,就勾畫了這樣一幅世界圖景。這本出首次出版1976年,主要通過重新解讀演化論來展現生物的生存之道。

在書中道金斯提到,每一個生命體都是受基因操控的生存機器,出於自我生存和延續的目的,基因總是無意識的操縱生命個體做出種種行為,竭盡全力維護自己的基因。在一個種群中某個突變基因為了保存自己而做出越軌行為,所以自然選擇會對破壞種群穩定性的個體做出懲罰,從而使種群再次達到穩定。

這麼聽著感覺好像基因真的是有意識地在操縱著生命體,像一個幕後大boss一樣,但並不是這樣,道金斯從遺傳學上的自私定義概念出發,給我們解釋了基因的這種「自私」沒有主觀意識,只是出於自我保存的強烈目的而已。


讀《自私的基因》:當基因是終極大boss,而人類只是牽線木偶時

《自私的基因》書封


基因是自私的,這種自私保障了它的生存和延續,而那些表面看起來的自私行為,也都源於基因的這種自私。聽起來很「聳人聽聞」,但是書裡面的內容確實能給到人很多有意思的啟發,舉幾個顛覆傳統認知的例子。

1、兩性合作

基因的延續需要兩性的合作,為了最大限度的使自己的基因存活下去,兩性可能都會儘量減少自己對於幼兒成長的投入,從而有時間去尋找更多的配偶來繁衍後代。但是雄性和雌性在繁衍後代這一方面的角色顯然天生是不公平的,雄性的投入可以說非常少,只需要一次交配活動就行,而雌性的孕育成本卻很高,往往要搭上幾個月的時間。所以在孕育後代傳遞基因這件事情上,雌性往往是受剝削的一方,因為雄性可以隨意在雌性懷孕期間出去找更多的雌性播種。

為了對抗這種不平等,雌性也有很多方法,比如把胎兒流掉,或者生出胎兒之後通過欺騙讓對方付出更多資源和精力去照顧幼兒,從而讓自己有時間去尋找更多的配偶孕育更多的後代,這種拋棄和欺騙的事情經常出現在雄性和雌性的身上,雖然聽著不是一個令人愉快的事實,但確實是自然界的原貌。

其實自然界的這種狀態也可以關照到我們人類社會中去,人類社會繁衍後代單純依靠兩性忠誠是很難保證的,所以為了更好的約束雙方一起負起撫養後代傳遞基因的責任,在兩性之間發展起了一種契約,這種契約的有效性就是通過婚姻制度來實現。

2、親代投資

在自然界,不是所有的後代都能得到來自父母一視同仁的疼愛,從基因傳遞的角度來看,為了能夠讓更優質強大的基因傳遞下去,父母就會在對後代的投資上出現程度的傾斜。

動物群體的這種親代投資傾斜現象就特別廣泛,那些身體羸弱的幼兒,和強壯的兄弟姐妹相比,消耗食物和父母的精力然後存活下來的機率會很小,所以,就可能沒有辦法去延續父母的基因。父母為了確保優質基因能夠繼續傳遞下去,會對長得強壯的孩子投以更多的食物和資源,對那些比較羸弱的幼兒卻不加照顧,直接扔掉任其自生自滅,甚至會縱容兄弟姐妹們把它吃掉。

有動物學家證實,布穀鳥出於自私的目的,會殺死它的兄弟姐妹,為了獲得更多的食物,它會大聲尖叫,而為了避免招致捕獵者,布穀鳥的父母就會把食物投餵給叫聲最大的布穀鳥。無論是大聲尖叫,還是殺死自己的兄弟姐妹,這都能保證布穀鳥得到食物,並且保證自己活下來,所以這些基因會擴散,並且達到進化上的穩定。

就人類社會來看,人們希望父母一視同仁,而且也認為父母對子女是一視同仁的,但是看到上面這個例子之後可能會大跌眼鏡。就現實來說,因為父系社會根深蒂固的文化因素,男性比女性在家庭裡的地位更高,資源更多,在中國古代人們認為只有男性才是傳遞家族基因的唯一橋梁,所以如果一個家庭不是那麼富裕無法同時餵養多個孩子的時候,女孩兒總是會被拋棄的一個。

無論是從文化的角度來看,還是從生物學基因自私的角度來看,或許正如道金斯勸說我們的一樣,我們必須要把利他主義的美德灌輸到子女的頭腦中去,讓他們學會互相幫助而不是互相殘殺,因為我們不能指望他們的本性裡有利他主義的成分。

3、精緻的利他其實是利己主義

在種群中,一些看似利他的行為,其實是出於利己的目的。很簡單,道金斯在書裡講了一個關於動物控制生育的行為,常識上認為,一個個體控制生育是為了種群的利益,可以減少資源的爭奪,但是實際上,個體之所以控制生育的子女數,也並不是出於利他的動機,而只是出於自我保存的目的。

如果生育的子女數過多,那麼會超過種群的承受能力,食物變得稀缺,父母的精力也沒有辦法去照顧好每一個幼兒,如此更可能會導致能存活下來的子女數少於控制生育所能活下來的子女數。所以,為了最大限度的保證現有子女的存活數,它們不得不控制生育。

「明顯的利他行為實際上是偽裝起來的自私」,道金斯在書裡提出的這個駭人聽聞的想法,對照現實發現還挺有意思。

有一種說法是,人們幫助別人,實際上是一種利益的交換,說白了也就是希望下次你也能幫我。雖然冷血,但是不可否認這也是我們出手幫助別人的一個原因。

不過,你也能找一些反面的例子去抨擊這種說法。比如有一家猶太人,他們曾經幫助過德國人A,還曾受過德國人B的幫助,在二戰爆發之後,這家猶太人分開避難,一部分人投靠了A,另外一部分人躲到了B家,但是第二天A便把他們出賣了,而B則選擇繼續給予他們庇護。分析原因,就是A與猶太人之間的「利益交換」是不對等的,從A的角度來說,猶太人之前為幫助他做的犧牲,遠遠小於自己將要付出的代價,不對等就不存在交換。A的行為恰恰體現了自私,當然這種自私並不是包含貶義的,從道金斯的視角來看,可以理解。

人們為了自己的目的,會做一些利於他人的行動,反過來,所有主動利他的行為也都會產生利己效果,這在一些社會性比較強的動物群體裡就很凸顯,比如螞蟻、蜜蜂等,他們群體內的合作就是這個原因。


道金斯的的這本書一問世,就收到很多關注,更多人認為他的觀點很極端,其實在兩年前我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也是和大多數人持同樣的態度,但是當我拿起道金斯的另外一本書《基因之河》,然後再回看的時候,就會發現,伴隨著極端升級的同時,它的內容又開始變得不那麼極端,反而越來越接近常識。


最後,簡單概括一下這本書的中心思想:


1、生物個體或者群體只是基因的承載體,只有基因才是永恆的;

2、生物的競爭性和鬥爭性行為都可以追溯到基因的自私,連利他行為也是基因在作祟;

3、自私的基因不僅僅存在於自然界,人類社會也有自私,甚至包括血親之間;


雖然一開篇都是生物學上的術語,但啃一啃就會發現很有意思。看完這本書,可以配合道金斯的《基因之河》一起看,你或許會發現,大家都認為對的常識,可能也並非靠譜,反而真理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被驗證。

相關焦點

  • 《自私的基因》:基因才是笑而不語的大boss
    今天書單君要詳解的《自私的基因》也是屬於讀完毀三觀系列的書。讀完後你會發現似乎人類的一切行為都可以用自私的基因來解釋。
  • 讀《自私的基因》有感
    這本書雖然並不複雜,表達地比較淺顯易懂,文字也是通俗科普風,但對於基因這個說不清道不明的主體而已,這些依然不夠,單純就是看全文也容易產生很多模稜兩可的相互矛盾的疑問。比如既然基因是自私的,那為何人和人之間還是會互利互助呢?既然基因在局部表達是自私的,為何依然能共存而不抑制其他基因的表達而一枝獨秀呢?
  • 人類只是傀儡,基因才是主體,自私的基因如何控制了人類
    自人類產生智慧以來,人們對這個世界真相的探究就沒有停止過,而人們在這種探究中變得更具智慧,思想也變的更加的深邃。可以說人的整個歷史就是對科學和哲學的探究,要是沒了科學與哲學,人類也只不過是會直立走路的高級哺乳動物而已。
  • 《自私的基因》:人類只是基因的生存機器,那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理察·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人類是進化的產物,但正是由於進化,人類才產生了自我意識。而自我意識可以讓人類擺脫基因的控制,幫助我們尋找人生的意義。一、生命是如何產生的?複製基因與自然選擇1、複製基因。最初地球上只有巖石和一些氣體,後來出現了水,這些水匯集起來,形成了海洋。在火山、閃電以及陽光的作用下,有機物出現了。
  • 觀點|《自私的基因》:人類不過是基因生存的機器
    人類是什麼?「我們(人類)不過是基因生存的機器。」——《自私的基因》現今科學界的主流觀點認為,原始地球其實是一鍋「大湯」。儘管我們仍然無法確切得知在生命出現以前這鍋湯裡面究竟有什麼材料,但有限的證據表明,那裡面很可能有水、二氧化碳、甲烷和氨等物質。
  • 讀完《自私的基因》之後背後發涼:一慣認為的無私其實都只是自私
    上個世紀一本反人類的科普讀物橫空出世,一出版就引來非常大的爭議,因為書裡面的觀點簡直顛覆了人類的所有認知,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本「毀三觀」的書籍就是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牛津大學教授理察·道金斯的著作《自私的基因》。
  • 自私的基因-人類自私的科學解釋
    《自私的基因》 理察道金斯 著本書從進化論出發,說明人類的一些自私的心態跟行為源自人類的基因需要生存和延續,因而導致了人類具有自私的本性。在這本書裡,道金斯從遺傳學、生物行為和生態學等方面,向我們闡述一個基本觀點,人的本能註定了我們會自私自利,就連那些看似無私的舉動,其實都摻雜著自私的動機。
  • 讀書會|人人生而自私,但人類還在互相幫助?基因才是背後的大BOSS
    「我爸媽都不太高,所以這個基因就遺傳給我了,我的個頭也不高。」對於基因決定了人類的相貌這一觀點,相信大多數人都並無異議。但是,基因會控制人類的行為嗎?喜歡籃球,喜歡電影,這些喜好和基因有關係嗎?這種理論在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一書中,得到了更為大膽的發展。這位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認為,基因不僅是在背後操縱著生物一切行為的大BOSS,而且,基因是自私的。
  • 《自私的基因》:人是自私的嗎?
    大意是說,從長時段的自然選擇的角度看,只有那些善於保護自己和複製自己的基因留存下來,也就是說,只有那些「自私的」基因留存下來,「成功的基因的一個最突出的特性就是它的無情的自私」。生物個體作為基因的載體,體現的只能是基因的特性,「凡是經過自然選擇進化而產生的任何東西都會是自私的」,我們人類既然也是長時段自然選擇的結果,理所當然,「我們的本性生來就是自私的」。
  • 我們僅僅是基因的載體,是基因的奴隸。 讀《自私的基因》-虎嗅網
    說到自私,對「自私的基因」最普遍的誤解是,把「基因自私」和「生物個體自私」混為一談。按照道金斯的說法,所有基因都自私而盲目地追求在基因池裡最大化,但只有很少的基因決定生物體本身是自私的。比如,確實有「無私」和「向善」的基因,包括人類的同情心。這些無私的基因也會自私地追求自身的最大化。它們沒有滅絕,是因為它們和「損人利己」的基因在進化的博弈過程裡達成了動態平衡。
  • 人類是自私的,因為擁有著自私的基因,但這又並非是不可超越的
    自私和無私,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兩類人的品質,人們都喜歡大公無私的人,是鄙夷自私自利的人,殊不知,無私和自私的命題本身就是錯誤的,從科學的角度來講,這個世界上只有自私,而沒有無私。因為每個人都擁有一個自私的基因。基因是每一個人的核心,其不僅決定這一個人的樣貌身高,也決定著一個人的性格。
  • 貪婪自私或許都不是我們的錯,因為我們都只是基因的載體
    「今人之性,生而好利」對「自私的基因」最普遍的誤解是,把「基因自私」和「個體自私」混為一談。道金斯在書中表述,所有基因都自私而盲目地追求在基因池裡最大化,但只有很少的基因決定生物體本身是自私的。比如,確實有「無私」和「向善」的基因,包括人類的同情心。這些無私的基因也會自私地追求自身的最大化。它們沒有滅絕,是因為它們和」損人利己「的基因在進化的博弈過程裡達成了動態平衡。
  • 好書推薦 《自私的基因》
    【小編說】今天要推薦的是一本顛覆三觀的神作——《自私的基因》。讀完後你會發現似乎人類的一切行為都可以用自私的基因來解釋。
  • 基因決定我自私
    在書中,道金斯試圖告訴我們,基因決定了人類生而自私,它喚起了無數人對認識自身的渴望。  我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生命的意義在於什麼?《自私的基因》告訴我們,人活著只是為了基因能傳遞下去,人不過是基因的生存機器。我們與人合作、鬥爭,或者博弈,都是因為基因的自私性。那麼,人類的命運將走向何方?性別差異是否天生?兄弟相爭為何永無寧日?一夫一妻制是否違反自然?
  • 《自私的基因》讀書感
    這個月,休假歸來,打算讀一本有關生物進化論的書籍,再次想起這本書來。最終,在豆瓣讀書上,選擇了中信出版社的40周年增訂版。不曾想,這一次竟然一口氣讀完了這部大部頭。《自私的基因》,作者是英國演化理論學者理察·道金斯,首次出版於1976年。
  • 【無智書齋】《自私的基因》
    任何生物,包括我們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機器。這本書是實實在在的認知科學,複製、變異和淘汰簡單的三種機制可以演變出所有大千世界生命現象裡的林林總總。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的突破性貢獻在於,把根據自然選擇的社會學說的這一重要部分,用簡明通俗的形式,妙趣橫生的語言介紹給大家,這是第一次。他驚世駭俗地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我們生來是自私的。
  • 自私的基因
    《自私的基因》——理察·道金斯《自私的基因》首次出版於1976年,演化理論學者道金斯批判地繼承和發展了達爾文理論,40多年來,書裡的很多觀念剛開始並不被人接受,然而,到現在受到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推崇。
  • 自私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嗎?|《自私的基因》
    並把我們人類及其他所有動物都描述成是我們的基因創造的機器。所有的行為都可以歸結為基因的自私行為,即為了更好地複製,傳播。所有的利他行為,也僅僅是自私目的下的有限利他行為。學過中學生物的都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動植物,每個物種的形態特徵都不一樣,這歸根到底都是由基因的決定的。單個基因不一定能區分出好壞,在不同的集合裡,同一個基因就不一定是好是壞。
  • 6分鐘讀完道金斯經典作品《自私的基因》
    直接上乾貨:基因的自私並不是社會學意義上的自私,很多人用《自私的基因》這個標題來論證人性的自私。如果是這樣,很抱歉你沒看懂這本書。「自私的基因」這個標題的真實含義,其顛覆性遠超俗人的認識,是讓你後背一涼的那種顛覆。
  • 為什麼我們會死 | 讀《自私的基因》想到的
    不過,很多關於基因和進化的思想,卻是值得學習、理解,並應用於生活中的事務上的。下面是讀過《自私的基因》後,我的一些感悟。放在讀書筆記中太過囉嗦,就匯集到這一篇文章裡了。如果衰老基因過早「醒來」,比如,在10歲時就讓人的鈣質流失、血管硬化,那麼這個人大概率無法成長到求偶、生育,這個基因也就無法代代遺傳。那些「成功」的衰老基因、死亡基因,都是在我們已經求偶、生育,基因也遺傳給下一代之後,才「醒來幹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