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自私的基因》之後背後發涼:一慣認為的無私其實都只是自私

2021-01-09 豆芽老師00

上個世紀一本反人類的科普讀物橫空出世,一出版就引來非常大的爭議,因為書裡面的觀點簡直顛覆了人類的所有認知,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這本「毀三觀」的書籍就是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牛津大學教授理察·道金斯的著作《自私的基因》。

作者在書中提出觀點是所有生物(包括人類),不過是基因的載體,並且這個載體只是臨時性的,基因通過控制生物的各種行為,實現自己永恆的延續。

人類一系列的自私自利的行為都根源於基因的自私性。基因要延續,控制著人類的,爭鬥、合作、各種悲歡離合。

這觀點一出,世界一片譁然!甚至在出版過程中就引起了不小的波折。據說該書的出版商讀過此書之後三天沒有睡好覺,甚至有很多學校老師寫信責問理察·道金斯,為什麼要寫這樣一部書。

因為很多人在讀過此書之後覺得人生空虛渺茫而失去生活的勇氣,更甚導致善良的人們的內心世界遭到一次毀滅性的轟炸。

為什麼很多人在讀過《自私的基因》之後都覺得背後發涼?因為理察在書中提出的觀點顛覆了人類的傳統認知,甚至可以說是反人類的。

人類一貫認為的無私其實都只是自私性

為什麼會這麼說?比如書中說父母對子女的舐犢之情,本質不是愛,而是基因為了複製繁衍而指示生物做出的行為,而且人之初,性本善是不存在的。

還有烏鴉犧牲自己救同伴的例子。說是烏鴉在遇到老鷹或者其他天敵的時候,它不會馬上逃跑,而是發出警報,告訴別的烏鴉趕快藏好,這樣它自己就會被老鷹盯上。

這對單個烏鴉來說並不是最優的,但是對於烏鴉這個群體來說,它保護了烏鴉這個基因的繁衍,這是烏鴉體內基因的自私行為,為了基因的繁衍要犧牲烏鴉。

而且由於有自殺行為的工蜂是沒有生育能力的,也就是說基因不需要它來繁衍,它們只要聽從基因的指揮為勞作和戰鬥而死就行了,而有生育能力的蜂后是不會去拼命的。

其實工蜂和蜂后的行為都是在保障自私的基因的繁衍和永生,如果把烏鴉和蜜蜂都看成是一個整體,自私的基因為了自己的延續去犧牲掉生物載體,這不就是自私的行為嗎?

而且書中還說男人的花心都是正常行為,不花心的男人都是愚蠢的。男人出軌只是為了能讓自己的基因不斷延續下去。

怎麼樣?看到這裡是不是也被作者的觀點震驚到了?作為二十一世紀影響世界的著作,劉慈欣看完《自私的基因》後感嘆:

生命的最終目的可能是我們根本想不到的東西。

我剛開始讀這本書時,總覺得作者在不遺餘力地把據以論證的邏輯推理交代清楚,並多次強調自己理論的正確性,這使得整體的論述顯著有些繁瑣、無趣。

但作為外行人來看,不管道金斯的這個理論正確與否,它引起的的社會反響已經給人們的思想帶來的巨大衝擊,觸動人們的深度思考了。

這本著作對於我來說,剛開始閱讀時仍感覺有些吃力的,但是我還是很推薦讀者閱讀這本書。書中的內容遠遠不止我上文所說的這些,它不僅僅能夠啟發人們思考。

人生存的意義,我們該如何認知自己。書中作者提出的穩定策略,非零和博弈等觀點,也能夠很好地啟發讀者理解一些社會現象。

一本能讓你看到不一樣世界觀的朋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購買:

相關焦點

  • 《自私的基因》:基因才是笑而不語的大boss
    今天書單君要詳解的《自私的基因》也是屬於讀完毀三觀系列的書。讀完後你會發現似乎人類的一切行為都可以用自私的基因來解釋。
  • 好書推薦 《自私的基因》
    【小編說】今天要推薦的是一本顛覆三觀的神作——《自私的基因》。讀完後你會發現似乎人類的一切行為都可以用自私的基因來解釋。
  • 人類是自私的,因為擁有著自私的基因,但這又並非是不可超越的
    自私和無私,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兩類人的品質,人們都喜歡大公無私的人,是鄙夷自私自利的人,殊不知,無私和自私的命題本身就是錯誤的,從科學的角度來講,這個世界上只有自私,而沒有無私。因為每個人都擁有一個自私的基因。基因是每一個人的核心,其不僅決定這一個人的樣貌身高,也決定著一個人的性格。
  • 《自私的基因》:人是自私的嗎?
    一按「新中國」的說法,自私是萬惡之源,資產階級最自私,萬惡不赦,共產黨大公無私,吃喝住用都由公家提供。到「新新中國」,中國人更加進步,不僅行為不可自私,自私的念頭也要不得,於是,全民「狠鬥私字一閃念」。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到了「最新中國」,自私從首惡的席位上退了下來。
  • 貪婪自私或許都不是我們的錯,因為我們都只是基因的載體
    「今人之性,生而好利」對「自私的基因」最普遍的誤解是,把「基因自私」和「個體自私」混為一談。道金斯在書中表述,所有基因都自私而盲目地追求在基因池裡最大化,但只有很少的基因決定生物體本身是自私的。比如,確實有「無私」和「向善」的基因,包括人類的同情心。這些無私的基因也會自私地追求自身的最大化。它們沒有滅絕,是因為它們和」損人利己「的基因在進化的博弈過程裡達成了動態平衡。
  • 6分鐘讀完道金斯經典作品《自私的基因》
    精選好書|真相是後背的涼,2千字領略《自私的基因》本文已獲授權轉載,來源筆記俠(ID:Notesman)導讀:理察·道金斯,英國著名演化生物學家、動物行為學家和科普作家,是當今仍在世的最著名、最直言不諱的無神論者和演化論擁護者之一
  • 自私的基因 | 我們生來自私?請做好顛覆三觀的準備!
    道金斯認為進化的動力是絕對的自私,只不過這個自私並不是個體的自私,也不是物種的自私,這個自私體現在基因的自私。所有看上去無私的行為其實背後都是自私的基因在推動,任何的生命個體,包括動物,包括我們人類在內,其實都是基因用來繁衍的工具,解釋基因的自私:進化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基因是什麼?生物是什麼?
  • 自私的基因-人類自私的科學解釋
    《自私的基因》 理察道金斯 著本書從進化論出發,說明人類的一些自私的心態跟行為源自人類的基因需要生存和延續,因而導致了人類具有自私的本性。在這本書裡,道金斯從遺傳學、生物行為和生態學等方面,向我們闡述一個基本觀點,人的本能註定了我們會自私自利,就連那些看似無私的舉動,其實都摻雜著自私的動機。
  • 讀書會|人人生而自私,但人類還在互相幫助?基因才是背後的大BOSS
    「我爸媽都不太高,所以這個基因就遺傳給我了,我的個頭也不高。」對於基因決定了人類的相貌這一觀點,相信大多數人都並無異議。但是,基因會控制人類的行為嗎?喜歡籃球,喜歡電影,這些喜好和基因有關係嗎?這種理論在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一書中,得到了更為大膽的發展。這位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認為,基因不僅是在背後操縱著生物一切行為的大BOSS,而且,基因是自私的。
  • 讀完《自私的基因》,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都悄然變化了
    今天分享點讀後感,讀完《自私的基因》,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都悄然變化了。人竟然是基因的生存機器,基因竟是生物的祖先和上帝。每個人是從一個受精卵變化而來,而受精卵是千萬年來基因進化的結果,減數分裂後精子和卵子相互結合,一個微小的細胞能長大無數倍變成一個有眼有手有情有愛的人,這是多久神奇的事情,深思之讓我覺得這是世界上最神奇的魔法。
  • 自私是生命的本性,在這個上
    自私是生物的本性無論是人還是動物,本質上都是自私的,為什麼上世紀誕生的一本顛覆性認知的書說,當身體被基因控制時,所有的生物學行為實際上都會發生。有些人可能會舉出「無私」烏鴉為了拯救同伴而犧牲自己和工蜂自殺的例子,但你有沒有想過,是烏鴉的自私行為犧牲了烏鴉的身體來保護烏鴉基因的繁殖,而被別人保護的犧牲是烏鴉基因的自私行為。工蜂自殺,你覺得這真的是無私的嗎?工蜂不能生育,只要他們遵循自己基因的指令,為工作和戰鬥而死,可生育的蜂王就不會為之而戰。
  • 基因決定我自私
    在書中,道金斯試圖告訴我們,基因決定了人類生而自私,它喚起了無數人對認識自身的渴望。  我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生命的意義在於什麼?《自私的基因》告訴我們,人活著只是為了基因能傳遞下去,人不過是基因的生存機器。我們與人合作、鬥爭,或者博弈,都是因為基因的自私性。那麼,人類的命運將走向何方?性別差異是否天生?兄弟相爭為何永無寧日?一夫一妻制是否違反自然?
  • 道金斯《自私的基因》一書邏輯混亂之處
    這些後代都有繼承其自私特性的傾向。這樣的自然選擇,經過幾代之後,『利他性的群體』將會被自私的個體所淹沒,同自私性的群體就不能分辨了。我們姑且假定開始時存在無叛逆者的純粹利他性群體,儘管這不大可能,但很難看出又有什麼東西能夠阻止自私的個體從鄰近的自私群體中移居過來,以後由於相互通婚,從而玷汙了利他性的群體的純潔性。
  • 讀《自私的基因》:當基因是終極大boss,而人類只是牽線木偶時
    這麼聽著感覺好像基因真的是有意識地在操縱著生命體,像一個幕後大boss一樣,但並不是這樣,道金斯從遺傳學上的自私定義概念出發,給我們解釋了基因的這種「自私」沒有主觀意識,只是出於自我保存的強烈目的而已。
  • 自私的基因
    《自私的基因》——理察·道金斯《自私的基因》首次出版於1976年,演化理論學者道金斯批判地繼承和發展了達爾文理論,40多年來,書裡的很多觀念剛開始並不被人接受,然而,到現在受到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推崇。
  • 自私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嗎?|《自私的基因》
    而奧地利生物學家孟德爾發現遺傳規律、美國生物學家摩爾根發現遺傳物質——基因,則讓生物進化的規律變得有跡可循。今天我們探討生物進化,遺傳學是一個永遠繞不開的點。英國動物學家道金斯的作品《自私的基因》,就是一部從遺傳學的角度來探討物種進化的生物學著作。針對動物進化的問題,道金斯認為自然選擇的基本單位不是個體或種群,而是基因,自私的基因。
  • [視頻]加拿大科學家發現"自私基因"
    央視網消息(科技之光):自私可能是天生的。刊登在加拿大最新一期《遺傳學》上的報告指出,生物體內存在一種遺傳基因,這種基因的發現為進化論提供了新證據。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與澳大利亞雪梨大學的科學家表示,在基因組學研究中,「自私」並非指利己主義,而是指基因在遺傳過程中表現出的對自身延續的盲目傾向。這種「自私」表現在許多方面,有時甚至會導致某些無私的行為。例如,為了物種的延續,一些生物個體寧願自我犧牲。「這種自私基因有利於生物存活、發展,是一種生物本能。」研究者表示,目前他們已經確認了蜜蜂基因組上的「自私基因」。
  • 自私的基因是什麼?生物個體都有自私的基因存在,又驗證了什麼
    人類或多或少都有自私的一面,因為每個人骨子裡都有自私的基因存在,每個個體之間都會產生利益的衝突,最重要的是,這些基因是來自生物保持自己生存繁衍的一種手段。其實生物也只不過是基因用來傳播和製造自己的一種工具而已。如果用科學的方法表述那麼基因才是自然選擇和自我利益實現的基本單位,而不是生物。
  • 自私的基因是什麼?生物個體都有自私的基因存在,又驗證了什麼
    人類或多或少都有自私的一面,因為每個人骨子裡都有自私的基因存在,每個個體之間都會產生利益的衝突,最重要的是,這些基因是來自生物保持自己生存繁衍的一種手段。其實生物也只不過是基因用來傳播和製造自己的一種工具而已。如果用科學的方法表述那麼基因才是自然選擇和自我利益實現的基本單位,而不是生物。達爾文也說過,自然的選擇不是生物個體的生老病死和種族的優勝劣汰嗎?
  • 《自私的基因》:人類只是基因的生存機器,那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現代進化論認為:生命的種族、繁衍、生長、死亡等過程都是基因決定的。基因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保證自己的存在和延續,基因最關心的是個體的生存和繁殖。有一些表面的利他行為,比如父母花費很大的代價養育子女等等,我們常常誤解為這是個體為了群體利益犧牲自己,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父母養育子女也是為了基因能夠延續下去,獲得進化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