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是什麼?生物個體都有自私的基因存在,又驗證了什麼

2021-01-09 子安同學

大家好,我是子安同學,感謝閱讀。

人類或多或少都有自私的一面,因為每個人骨子裡都有自私的基因存在,每個個體之間都會產生利益的衝突,最重要的是,這些基因是來自生物保持自己生存繁衍的一種手段。其實生物也只不過是基因用來傳播和製造自己的一種工具而已。如果用科學的方法表述那麼基因才是自然選擇和自我利益實現的基本單位,而不是生物。

達爾文也說過,自然的選擇不是生物個體的生老病死和種族的優勝劣汰嗎?經歷過大自然的嚴格篩選,就會留下更好的個體和更好的基因。

要明白這個問題,現在說說什麼對象才會為大自然選擇。其實有兩個標準,第1個就是對象要有自我拷貝的能力,這樣它才能佔據優勢,才能源源不斷地複製自己傳播自己,徹底的戰勝自己的競爭對手,而無法拷貝自己的,那只能是死掉的那一個。自然選擇也就沒有什麼意義,那麼第2個標準就是能被大自然選擇的對象,一定要穩定,那麼大自然有足夠的時間在考驗它和競爭者之間,哪一個才是真正的贏家?

那麼人類的生物個體符不符合這兩個標準呢?答案是否定的。

人類這個生物個體是不符合自我拷貝這個標準的,你可能會覺得奇怪,生物不是可以繁衍後代嗎?可是我們知道對於大部分生物來說,我們的後代都是男女的「混合產物」,並不是某一個父親或母親完成拷貝下來的,從生物個體角度來說,他只要死了,那麼永遠他就會消失。

其次生物個體也不符合穩定這個標準,因為每個生物都只能有自己的這一份拷貝,而且這拷貝壽命非常短,無論是生物如何適應大自然,它都會衰老和死亡。相比於漫長的進化歲月,生物個體,短短幾年內到幾十壽命,根本來不及讓大自然挑選,所以個體不適合作為自然選擇的基本單位。

那到底是什麼才能符合這兩個標準呢?

有一個東西像是沙漠中的金字塔,已經時間的流逝,仍然保持了最初的模樣,在20世紀的中葉,人們在生物體內就發現了遺傳信息的基本單位,就是基因,基因最重要的特點就是穩定性。我們在生物課上都學過基因的主要編碼都在DNA上。除非基因變異,否則無論是細胞分裂還是基因挪動,都是在染色體上進行的。自身並沒有被破壞,因其隨著生物的繁衍,基因也會從上一代傳給下一代,從而會存活上千年乃至一年這麼長時間,就有了足夠的時間讓大自然去選擇了。

從理論上基因是符合穩定,還有自我繁衍的能力的。但是還有很多不少的反駁觀點,那比如說按照傳統的觀點。

如果大自然優勝劣汰,是篩選出更好的生物,那麼經過了數千萬年的進化後,生物的生存能力應該是越來越強,壽命是越來越長,直到能夠成為永生的生物,可是到了現在,絕大數的生物還是會死亡。

這恰好也說明了,大自然是在選擇優秀的基因,而不是選擇優秀的個體。對於動物來說,它最優秀的選擇就是活的時間越長,可是對基因來說呢,它所寄生在生物體內活得多久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趁著生物還能活著記住他的生殖過程,將自己拷貝出更多,然後向外擴散,只要拷貝了大量的自己的後代,那麼這個基因就是成功的。

如果我們把生物比作一個船,那麼基因就是這條船上的乘客,那麼基因一直以來所做的事情,就是趁著當前這條船還沒有沉,多拉幾個乘客是幾個乘客。

上面只是個宏觀的例子,那麼在微觀層面呢,也就是細胞層面,同樣也可以論證。

我們知道有性生物生殖,體內每個普通的細胞都含有兩套完整的遺傳物質。在生殖過程中,位於這兩套遺傳物質的兩個基因會各自有50%的概率通過減數分裂進入精子或卵細胞,正常的減數分裂就像一個絕對的公平的抽獎池,每個基因和它的另一個遺傳基因物質都有相同的機率複製給下一代,然而基因的本性卻是自私的,為了儘可能增加自己的勝出機會,所以會想盡一切辦法不惜讓對手減少分裂做手腳,讓自己有更大的勝算。

拿老鼠基因做個實驗,舉例老鼠攜帶的一組t基因是健康的,可能兩套以上的物質都攜帶了t基因,老鼠就會死亡,所以老鼠這個物種來說,t基因越少越好。然而t基因也想活下去,如果你檢查了一個攜帶t基因的老鼠,會發現t基因作弊了,95%的精子都攜帶了t基因。只有5%的精子包含正常的基因,這就讓老鼠的後代有了相當高的t基因攜帶率。

最終這種老鼠瀕臨滅絕,那麼儘管舉這個極端的例子,但是證明了生物它的基因之間存在著,不一定是保持一定的關係。基因會考慮自己的利益,對於宿主的生物是毫不吝惜地,這就是自私基因分子層面的論證。

總結一下,今天要講的內容人們都是有自私的一面,我們從宏觀生物和微觀分子上進行了基因是自私的論證,基因才是進化的基本因素,而不是生物個體。我們以為基因是為生物個體的生存而服務的。但這恰恰相反,我們的基因就是載體,而我們其實只是宿主。

相關焦點

  • 自私的基因是什麼?生物個體都有自私的基因存在,又驗證了什麼
    人類或多或少都有自私的一面,因為每個人骨子裡都有自私的基因存在,每個個體之間都會產生利益的衝突,最重要的是,這些基因是來自生物保持自己生存繁衍的一種手段。其實生物也只不過是基因用來傳播和製造自己的一種工具而已。如果用科學的方法表述那麼基因才是自然選擇和自我利益實現的基本單位,而不是生物。
  • 自私的基因-人類自私的科學解釋
    《自私的基因》 理察道金斯 著本書從進化論出發,說明人類的一些自私的心態跟行為源自人類的基因需要生存和延續,因而導致了人類具有自私的本性。在這本書裡,道金斯從遺傳學、生物行為和生態學等方面,向我們闡述一個基本觀點,人的本能註定了我們會自私自利,就連那些看似無私的舉動,其實都摻雜著自私的動機。
  • 《自私的基因》:人是自私的嗎?
    生物個體作為基因的載體,體現的只能是基因的特性,「凡是經過自然選擇進化而產生的任何東西都會是自私的」,我們人類既然也是長時段自然選擇的結果,理所當然,「我們的本性生來就是自私的」。道金斯並非別出心裁,他的觀點是社會生物學的一般觀點。  普通評論家沒有自己的理論,理論家說人都是自私的,報章雜誌便常把「人皆自私」當做人所周知的公理。  自私自利的事例,當然舉不勝舉。
  • 自私的基因
    《自私的基因》——理察·道金斯《自私的基因》首次出版於1976年,演化理論學者道金斯批判地繼承和發展了達爾文理論,40多年來,書裡的很多觀念剛開始並不被人接受,然而,到現在受到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推崇。
  • 自私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嗎?|《自私的基因》
    自從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問世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論成為了全球生物學家的共識。而奧地利生物學家孟德爾發現遺傳規律、美國生物學家摩爾根發現遺傳物質——基因,則讓生物進化的規律變得有跡可循。今天我們探討生物進化,遺傳學是一個永遠繞不開的點。英國動物學家道金斯的作品《自私的基因》,就是一部從遺傳學的角度來探討物種進化的生物學著作。
  • 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我們體內的基因也會自私嗎?
    我們到底是由什麼組成的?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我們的存在到底具有什麼意義?在著有《自私的基因》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道金斯看來,人類是由基因進化而成的。剛開始道金斯把人類的原始形狀用一定數量的原子進行比喻,後來道金斯發現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因為按照這種理論,如果你想製造出一個人,你先是要收集非常多的原子,然後再把原子放到生物化學的雞尾酒混合器裡瘋狂搖動。
  • 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我們體內的基因也會自私嗎?
    我們到底是由什麼組成的?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我們的存在到底具有什麼意義?在著有《自私的基因》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道金斯看來,人類是由基因進化而成的。剛開始道金斯把人類的原始形狀用一定數量的原子進行比喻,後來道金斯發現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 道金斯《自私的基因》一書邏輯混亂之處
    1、所謂「自私的基因」實質含義如果拋開比喻的思維,那麼道金斯所說的「自私的基因」其實質要表達的是什麼?無非是穩定的基因必定有能使其穩定存在延續的屬性。但這個判斷省略了一些必要的內容,更完整的表達應是在一定環境下能通過不斷複製傳播來保證其在不同生物個體內穩定存在的基因必定有能在該種環境下使其穩定存在的因素。
  • 基因決定我自私
    在書中,道金斯試圖告訴我們,基因決定了人類生而自私,它喚起了無數人對認識自身的渴望。  我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生命的意義在於什麼?《自私的基因》告訴我們,人活著只是為了基因能傳遞下去,人不過是基因的生存機器。我們與人合作、鬥爭,或者博弈,都是因為基因的自私性。那麼,人類的命運將走向何方?性別差異是否天生?兄弟相爭為何永無寧日?一夫一妻制是否違反自然?
  • 好書推薦 《自私的基因》
    就像成功的芝加哥惡棍一樣,我們的基因在一個高度競爭的世界上存活了幾百萬年。這使得我們在基因中能找到一些特質。我認為在成功的基因裡,一個顯著的特性就是無情的自私。基因的自私通常會導致個體行為上的自私。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我們也能看到基因出於最大化地達成本身自私的目的,培養出了單個動物級別的有限的利他行為。「特殊」和「有限」是上個句子的關鍵字。儘管我們可能更希望事實不是這樣。
  •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本性的陰暗面是天生就有的——自私的基因
    地球上的我們從理解自己為什麼而存在才算成熟,好奇的孩子常會問:「為什麼會有人呢?」達爾文使我們能夠對於這個問題,給予一個切合實際的回答。我們生下來是什麼道理?人生應該做什麼?人是什麼?我們沒必要用迷信的思維來解讀。著名動物學家辛普森(G. G.
  • 人類是自私的,因為擁有著自私的基因,但這又並非是不可超越的
    自私和無私,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兩類人的品質,人們都喜歡大公無私的人,是鄙夷自私自利的人,殊不知,無私和自私的命題本身就是錯誤的,從科學的角度來講,這個世界上只有自私,而沒有無私。因為每個人都擁有一個自私的基因。基因是每一個人的核心,其不僅決定這一個人的樣貌身高,也決定著一個人的性格。
  • 自私的基因簡書
    自私的基因:1.基因是一種生物分子,它具有自我複製的能力,它的自私性體現在最大限度地自我保存和永不停滯地複製自己。2.動植物個體都是基因保存和複製的生物機器。我們人也不例外。生物體內不同的基因決定了個體的不同性狀。對個體有利的性狀會保留和複製下來。決定其性狀的基因可代代複製下去。3.個體所享有的共同基因的多少,決定了個體的親疏關係。
  • 《自私的基因》讀書感
    實則不然,一方面,個體是不穩定的,它們在不停地消失;另一方面,每一個個體都是獨特的,在每個實體僅有一個拷貝的情況下,在實體之間進行選擇是不可能實現進化的!因而,在有性生殖的物種中,作為遺傳單位的個體因為體積太大、壽命太短,而不能成為有意義的自然選擇單位。
  • [視頻]加拿大科學家發現"自私基因"
    央視網消息(科技之光):自私可能是天生的。刊登在加拿大最新一期《遺傳學》上的報告指出,生物體內存在一種遺傳基因,這種基因的發現為進化論提供了新證據。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與澳大利亞雪梨大學的科學家表示,在基因組學研究中,「自私」並非指利己主義,而是指基因在遺傳過程中表現出的對自身延續的盲目傾向。這種「自私」表現在許多方面,有時甚至會導致某些無私的行為。例如,為了物種的延續,一些生物個體寧願自我犧牲。「這種自私基因有利於生物存活、發展,是一種生物本能。」研究者表示,目前他們已經確認了蜜蜂基因組上的「自私基因」。
  • 科學家:基因的自私,不在乎個體的死亡!
    但是很顯然,縱觀地球發展始終,卻都並沒有出現過永生的生命,而人類也無法永生,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永生正常的理解是,無論發生什麼,無論經過了多長時間,生物都會保持著生命活動,甚至是初始狀態。而很顯然,我們幾乎是可以判定,在地球上所的所有生物都是會死亡的,甚至就連一些比較特殊的生物也是逃脫不了死亡的。死亡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最終歸宿。
  • 科學家:基因的自私,不在乎個體的死亡
    永生正常的理解是,無論發生什麼,無論經過了多長時間,生物都會保持著生命活動,甚至是初始狀態。而很顯然,我們幾乎是可以判定,在地球上所的所有生物都是會死亡的,甚至就連一些比較特殊的生物也是逃脫不了死亡的。死亡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最終歸宿。
  • 【領軍讀書會】《自私的基因》第二期
    在這本書中,道金斯從遺傳學、生物行為和生態學等方面,向我們闡述了一個基本觀點:任何生物,包括我們自己,都只是基因的生存機器。本能註定了我們會自私自利,我們會有一些自私的心態和行為,就連那些看似無私的舉動,其實都摻雜著自私的動機,因為我們的基因需要為生存和延續而戰,所以生物具有自私的本性。
  • 讀《自私的基因》:當基因是終極大boss,而人類只是牽線木偶時
    當人類只是牽線木偶,而基因是終極大boss的時候,會發生什麼?英國著名演化理論學者理査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這本書中,就勾畫了這樣一幅世界圖景。這本出首次出版1976年,主要通過重新解讀演化論來展現生物的生存之道。
  • 自私的基因 | 我們生來自私?請做好顛覆三觀的準備!
    道金斯認為進化的動力是絕對的自私,只不過這個自私並不是個體的自私,也不是物種的自私,這個自私體現在基因的自私。所有看上去無私的行為其實背後都是自私的基因在推動,任何的生命個體,包括動物,包括我們人類在內,其實都是基因用來繁衍的工具,解釋基因的自私:進化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基因是什麼?生物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