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 ——圓瑛大師

2020-12-05 佛教在線

世界提倡素食會十周紀念

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祗因無明妄動,是為大咎。從真起妄,迷上加迷,依惑造業,依業受報。由因感果,以善惡而定升沉;隨業受身,現輪迴而招生死。胎卵溼化,諸趣紛然;大小妍媸,群生複雜。然形骸雖異,本覺之佛性無殊;人畜攸分,貪生之心理一致。詎可以我強而欺彼弱,將他肉而養自身耶?

佛制戒律,第一戒殺,凡有命者,不得故殺,應生孝順心、慈悲心;佛說此言,誠為大孝,佛以孝為戒,信不誣也。吾人無始至今,生生皆有父母,六親眷屬,凡未了生死,未生極樂,難免有墮於畜道者。既無天眼宿命之通,罔知罔覺;而行宰殺烹食之事,可痛可悲。若是親屬殺而食之,則孝心何在?

試舉一事以證之,昔日南京金耕縣,有養驢家;子生三歲,而母即死,生平未有善業,遂墮驢身,即生其家,已十六年。一日負糧食返,身老行遲,子怒而鞭之,皮破血流;驢顧其子,悲哭不已,子不知其為母也。是夜神託夢告言,驢是汝母,因竊汝父四銀,故墮作驢,今後勿痛鞭也。子覺遂養驢終其身,不使荷負。以此而證,故對畜類,應生孝心也。

又畜生改形易報,罪業使然,怕死貪生,與人何異?蚊見撲則飛,雞遇捉則奔,飛奔何為,圖逃命也。羊知殺則跪,牛入屠則哭,跪哭何故?求饒命也。想此悽慘情狀,豈忍殺之食之,張生慈心也。

有謂天生萬物以養人,故以食肉為應分。豈知萬物非指萬畜,以米麥豆蔬等,乃謂之物,可以養人。上天有好生之德,安有生畜養人之理?世之殺生者,乃恃強欺弱,恣意殺害畜類,懷恨在心,終圖報復;望勿貪口頭滋味,而與畜生結下累世冤家。古云:『殺生直以自殺。』請味斯言,痛改前非。世有邪說,謂畜生若不殺之食之,則日見其多,將有食人之患,此言望勿聽信。世間貓狗,殺食者少,亦不見如雞鴨之多,足證其謬。又殺生之因,能招殺伐之果。古云:『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是知世界之大戰,本由殺業醞釀而成,琉璃王之滅釋種,起於食魚之冤,可為確證。

世人每以食肉為榮,吃素為恥,如逢誕辰生子等日,廣集親朋,多設筵席,恣殺生靈,不肯營辦素食,但顧自己之虛榮,不惜眾生之身命。豈知殺生慶生,因果相反,為祝自己長壽,竟令畜生夭壽,為慶自己一子生,竟令畜生多子死,凡有仁心,豈忍為之耶?

世界提倡素食會,本我佛慈悲宗旨,及儒教忠恕之心,深知畜類之義心仁性,不亞於人,黿能懷物以診瘡,狐解臨井而報德,可為明證。故聯合同志,提倡素食,藉弭殺機,保全物命。果能由少而多,自近及遠,推行全世界,人人戒殺素食,豈僅物類得免殺戮之災,亦即世界可弭刀兵之劫,其造福於兩間者,豈可得而思議哉!茲逢十周紀念,勉竭枯禪,藉申祝禱云爾。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

相關焦點

  • 佛說:我觀世間一切眾生因十種不善業道,而能建立安處邪道多墮惡
    佛說:我觀世間一切眾生,由於十種不善業道,而能建立安處邪道,多墮惡趣我們生在地球的眾生眼界很低,殊不知,莫說宇宙無限大,就是我們所在的娑婆世界就有100億個地球,也足夠大到我們無法想像。我們是如此渺小,如同我們看到螞蟻一樣。
  • 南懷瑾老師:佛的這句話說盡了一切眾生相,也把一切佛法講完了
    佛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其實這句話已經把一切佛法都講完了。我經常說個笑話,人本來就顛倒了。你看!上帝造人就造顛倒了。兩隻眼睛都長在前面,後面什麼都看不見,所以走路會被車子撞倒,假如眼睛一隻長在前面,一隻長在後面,就不會有那麼多車禍了。眉毛長在手指頭上的話,早晨起來當牙刷用,多方便。鼻子倒過來,吃完飯,把筷子往鼻子一插;下雨打傘也方便,往鼻子上一插,不用手撐著。
  • 素食文化:佛說斷肉素食戒殺摘錄
    佛說:「若有痴人,謗言如來,聽人食肉,當知是人,惡業所纏,必當永墮不饒益處。」因此,不但我們不能吃三淨肉,也要告訴別人三淨肉不能吃。肉邊菜能不能吃?既然一切肉都不能吃,那麼在交際應酬中,不吃肉,只吃肉邊的菜--肉邊菜,行嗎?涅盤經內迦葉問佛說:「若乞食時,很雜肉食,云何得食?應清淨法。」
  • 每日一佛 | 八十八佛之四十二:南無法勝王佛!
    至誠禮拜八十八佛,最為殊勝,最為簡便,亦最常用,極易感應,得見瑞相,身心輕安,足以證明,罪滅障除,堪可進功,修行辦道。八十八佛之四十二:南無法勝王佛!南無法勝王佛!(圓佛如來,三界法王) 南無法勝王佛,能解除「疹痘、赤紅、西隱蛇皮之厄」法勝,宣法殊勝也。此法為圓解如來之法,妙用於三界,故稱法勝王佛。故行人皈依(歸投依靠)法勝王佛,乃圓滿佛如來,於三界中,號稱法王。又南無法勝王佛,能解除「疹痘、赤紅、西隱蛇皮之厄」。
  • 佛教:宇宙中一共有多少佛,說了你可能無比驚訝
    佛教:宇宙中一共有多少佛,說了你可能無比驚訝。在《金剛經》中佛對須菩提說,「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
  • 佛說金剛經白話文
    這是我聽佛說的,那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們共一千二百五十人在一起。當時,世尊到了吃飯的時候,穿好衣服手拿著缽,進入舍衛大城乞討食物。在大城裡,次第乞討以後,回到本來的住處。吃完飯後,收拾衣服和缽,洗完腳後,敷好座位就坐下了。
  • 佛教文化橫三世佛,東方藥師佛,娑婆釋迦牟尼佛,西方阿彌陀佛
    三世佛」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依「三世」原本的時間意義而劃分的過去佛、現在佛與未來佛,而另一種是按地域劃分勢力範圍,此三世佛是指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前一種三世佛稱為豎三世佛,後者為橫三世佛。
  • 佛經典故:娑婆世界究竟是五濁惡世,還是清淨佛土
    釋迦牟尼佛在《維摩詰經》上說:「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意思是說如果菩薩想要得到清淨佛土,就應當先清淨其心。隨其自心清淨,則佛土自然清淨。佛陀又說:「舍利弗,眾生因為罪業深重,不能得見如來清淨莊嚴國土,這不是如來的過錯。舍利弗,我所教化的國土本來清淨,只是你看不見罷了。」這時,螺髻梵王對舍利弗說:「千萬不要有這個念頭,認為我們所在的佛土不清淨。為什麼呢?我所見到的釋迦牟尼佛教化的國土清淨莊嚴,如若自在天宮一般。」
  • 成佛是遍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的理想
    ,所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這是佛的金口玉言,我們一定要相信。我們可不要認為成佛是很辛苦的事情,如果成佛很辛苦很難受的話,釋迦摩尼佛為什麼放著太子和未來的國王不做,而非要去修行成佛呢?這就說明成佛的意義與價值遠遠大於做太子,做國王。可憐我們眾生手裡明明端著一隻破碗,整天為衣食而煩惱……佛說,「把破碗放下吧,我保證你們成佛,快快放下吧!」我們還是不敢放下,不肯放下。這就是佛所說的「可憐愍者!」
  • 殊勝禮懺法 •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這位法師法號叫「不動」;因為他是修密教金剛部的大師,所以又被人稱為「金剛法師」。 《大寶積經》說:「一切眾生,若有身具五逆十惡重罪者,萬劫千生不通懺悔,應須頂禮三十五佛,至心懺悔,一切罪障,皆得除滅。」由此可見,稱念禮拜八十八佛,功德威神不可思議,能除一切極惡重罪。
  • 「過去七佛」除了釋迦牟尼佛,另外六個是誰?
    毗婆尸佛(過去莊嚴劫第九百九十八尊)偈曰: 身從無相中受生 猶如幻出諸形象 幻人心識本來無 罪福皆空無所住 《長阿含經》云:人壽八萬歲時此佛出世。種剎利。姓拘利若。父槃頭。
  • 佛說阿彌陀經析.185 學習宣傳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的種種不可思議
    釋迦佛對諸佛的稱揚讚嘆是非常多,講了很多世界的佛陀的事情,但在《彌陀經》裡卻用了「就像我現在這樣稱揚讚嘆」,這句中並沒有把過去宣講他方世界諸佛功德的事情算在裡面,而是僅在《彌陀經》中釋迦佛就已經稱揚讚嘆了諸佛,這個事情什麼時候做的?釋迦佛對諸佛不可思議功德的稱讚在哪裡?前面我們最容易看到的是:六方諸佛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
  • 法華經:看懂佛土種墨喻,就會明白自己的心性與佛的距離(37)
    當真正懂得了一心三藏,明了一切法都是自心的流露,不被妄覺所惑,則一切法無不是隨心所欲,如意妙好,故說「好城」。眾生被妄覺所惑,局限在妄想裡。比如,本來家裡買了大西瓜,他妄覺中以為沒有了,又去買來一個大西瓜,結果多了吃不完,壞掉了,這就是妄覺中的不如意。一切如意妙好時,即為性相如一的「大相」,劫名「大相」即是如此。
  • 我就是佛,你不是佛
    在霹靂布袋戲《霹靂天罪》中,最具人氣的正道角色「雅僧佛公子」有許多啟示別人的佛偈,其中與女俠左手香有三次打賭,兩人之間的對話非常有意思,對學習佛理的很有開示作用。左手香為百姓打抱不平,質疑佛公子利用佛騙了百姓的錢財。
  • 佛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不可思議功德之事
    地藏菩薩為一切眾生說諸佛名號功德地藏菩薩白佛言:『世尊,過去無量阿僧衹劫,有佛出世,號無邊身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暫生恭敬,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何況塑畫形像,供養讚嘆,其人獲福無量無邊。』地藏菩薩對佛說:世尊,在過去無量阿僧衹劫,有一尊佛出世,號無邊身如來。
  • 【佛教經典】佛說梵網經卷上·菩薩心地品上(1)白話文
    十方世界的一切菩薩,因光明所照,皆不約而同集會此處,異口同聲問,這光是何因緣,又問證得佛果時乃何等境界?  這時,釋迦牟尼佛上擎不接此光所照一切世界之大眾,歸於蓮華臺藏世界,百萬億紫金剛光明宮中,見盧舍那佛坐百萬億蓮華赫赫放光的光明座上。釋迦牟尼佛與大眾,皆禮拜盧舍那佛足下。
  • 我贊成大乘是佛說
    無著菩薩《大乘莊嚴經論·成宗品》的注釋以八因成立大乘是佛說。第一不記者,先法已盡後佛正出,若此大乘非是正法,何故世尊初不記(授記)耶?譬如未來有異世尊即記,此不記故知是佛說。第二同行者,聲聞乘與大乘,非先非後,一時同行,汝云何知此大乘獨非佛說?
  • 南懷瑾老師:佛說這個虛空中,有三千個大千世界
    有一天他到波斯匿城去給兒子相親,遇到了佛,對佛產生了信仰。他請求佛到波斯匿城去說法,而且要給佛蓋一個講堂。佛說:有因緣,你蓋好講堂我就來。他回到波斯匿城,找了一個最好的場地,但是卻屬於祗陀太子所有。太子提出來一個條件,如果長者能把黃金打成的葉子,一片片鋪滿了八十頃的地,就把這地賣給他。
  • 淨旻法師:論「大乘是佛說」的基本理念
    如1923年初,內學院王恩洋居士針對當時部分國內學者附和東洋論調,「鹹謂大乘契經皆後世偽作,佛法教理實由思想進化次第發展,非佛一人所創立」,特著《大乘非佛說辨》,「正彼非是」。又如1988年6月,《上海佛教》季刊編委遊有維居士,本著太虛大師「一切佛法皆源從釋尊菩提場朗然大覺之心海所流出」的原則,為闡明大乘「非從小乘進化發展而來」,依據天台五時說,發表《關於大乘是佛說的論述》。
  • 淨空老法師:我們想供佛,不知道佛在哪裡?
    我們想供佛,很難,第一個,不知道佛在哪裡?現在如果真的把這個經讀懂了、明白了,就知道佛菩薩無處不在。要不要到寺廟?不要,佛在我們心裡頭,諸佛如來從心想生;鬼神亦如是,決定離不開我們的心想。離開我們的心想,他雖然在我們這個地方,他不現相,我們心一想,就有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