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法師:我們想供佛,不知道佛在哪裡?

2020-12-05 師父曰

我們想供佛,很難,第一個,不知道佛在哪裡?現在如果真的把這個經讀懂了、明白了,就知道佛菩薩無處不在。要不要到寺廟?不要,佛在我們心裡頭,諸佛如來從心想生;鬼神亦如是,決定離不開我們的心想。離開我們的心想,他雖然在我們這個地方,他不現相,我們心一想,就有相了。

你看古人造字,「想」,「想」什麼意思?心裏面有「相」了就叫「想」。我們想一個人,這人就有「相」在;想菩薩就有菩薩「相」在;甚至於樹木花草、山河大地,這個道理要懂。

什麼叫「分別」?「思」就有分別。你看「思」字,心上有一道一道的格子了,那是什麼?那就是分別、就是執著。有分別、有執著叫「思」;有相,幻相的時候就是「想」。這字做得多微妙。這個東西對學佛的人來說,是障礙,所以《金剛經》上教菩薩「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不住「思」、不住「想」。

「想」的煩惱重;「思」的煩惱輕,雖然輕,它很難斷。晚上會做夢,夢怎麼出現的?離不開「思」、「想」,人睡覺,身體在休息,心沒有休息,心在夢境當中,它從來不休息的。到什麼時候休息?開悟就休息了,為什麼?他不想了。

所以《金剛經》上教給我們「應無所住」,就是心裡頭什麼都沒有,「住」就是心裡有;心裡什麼都沒有,乾乾淨淨,「無所住,而生其心」。生不生心?「生心」。

「生心」是活活潑潑,佛菩薩生心,生什麼心?救苦救難,幫助一切眾生成就「戒定慧」三學,他要做榜樣給人看,教人、勸人。

相關焦點

  • 淨空法師:佛菩薩跟我們到底差別在哪裡?
    1.淨空法師:佛菩薩跟我們到底差別在哪裡?事實的真相就擺在我們面前,佛能看到,為什麼我們看不到?這就是底下這一句了。佛的心平等,我們凡夫心不平等。平等的是真心,不平等的是妄心。說實在話,佛菩薩跟我們到底有什麼差別?差別在哪裡?用心不一樣。
  • 淨空法師:佛所發出來的音波、光波是平的,沒有波浪
    1.淨空法師念佛光從哪裡來?從實智,真實智慧。實智,《般若》裡頭所說「般若無知」,無知之智是實智,實智是遍虛空法界,像什麼?像大海,海水一樣,遍滿大海,水是實智。光是什麼東西?光是波動,現在我們一般人都知道,光是波動的現象,音聲是波動的現象,電是波動的現象,波是作用。諸位想想如果沒有水,哪來的波?水上的波浪,是依水而有的。諸佛菩薩放光,依什麼而有?他要沒有依的話,水波要沒有水的話,波怎麼形成?決定沒有波。
  • 淨空法師:緊要關頭,你就知道他到底信不信佛
    【淨空法師:緊要關頭,你就知道他到底信不信佛】「又云:五濁凡夫,但以遇緣有異,致令九品差別」。這個話講得實在是太好了,三輩九品這個不平等,不平等怎麼造成的?不是佛造成的,是我們每個人學佛遇的緣不一樣。如果遇到一個好老師,把淨土法門理論、方法、境界、因果講得清清楚楚的,我們可以取上品。
  • 淨空法師: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
    你到那個世界,你有能力分無量無邊身,同時可以去參訪十方剎土無量無邊諸佛。你去供佛,供佛是修福;你去聽經,聽經是修慧。西方極樂世界一天所修的,在我們這個世界,一億年都不能跟它相比,我們在這裡修一億年比不上在極樂世界修一天。這個要懂!這是事實真相,你了解之後,對這個世界就毫無留戀,你留戀這個世界錯了。你要想到這個世界來,到極樂世界打個轉再來,你是佛的身分來了,你不是凡夫。
  • 淨空法師:佛家講外道指的是心外求法,決定沒有輕視的意思
    1.淨空法師念佛(四字特慢 接引助念版)01:24來自阿彌陀佛念我六道確實有這麼一樁事,這事怎麼來的,根源在什麼地方,我們要知道。如果我們學佛不懂得向自性當中求,也向心外求,那也是外道,這個道理我們要明了,名詞術語的含義要清楚。這些人他們修定也有相當的定功,佛家講世間禪定,四禪八定他們都得到了。許多宗教的修行人,他們有能力往生四禪天,有能力往生四空天,在甚深定力境界裡面,六道的情形就非常熟悉。
  • 淨空老法師:「無畏布施」第一個就是素食,不吃眾生肉、不殺生!
    我們今天見聞覺知是「神識」,眼能看、耳能聽,六根起的作用。「孤」是孤單,沒有人陪你。「神識孤遊戲」,你一生所想求的、所貪的、所擁有的,一樣都帶不走,留在是個世間。「唯有業隨身。」佛門裡頭有兩句話,「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這兩句知道的人很多,但是這兩句話被我們這些業障深重的人雖然會念、雖然很清楚,但是沒有警覺到,還是不斷造惡業,還是追求貪慾,搞貪嗔痴。
  • 淨空法師:在佛菩薩眼裡,所有宗教都是一家,所有的眾神都是自性
    那佛教我們,佛跟我們差別在哪裡?佛見色、聞聲,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所以是用真心,這就是真心。菩薩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就很高明。起心動念非常微細,他沒有覺察到,但是他不分別、他不執著。不分別,心平等;不執著,心清淨,他沒有染汙,菩薩。阿羅漢有分別沒有執著,阿羅漢有分別心,他沒有染汙。有分別就是他不平,阿羅漢心不平等,但是他清淨,他沒有染汙。
  • 淨空法師:往生極樂世界,盡虛空遍法界過去、現在、未來都知道了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自知無量劫時宿命。所作善惡。皆能洞視。徹聽。知十方去來現在之事。不得是願。不取正覺。】淨空法師西方世界只要去往生的,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他的智慧神通道力幾乎都跟阿彌陀佛差不多,這是不可思議的
  • 《南山律在家備覽-導讀》:佛前供香、水、燈、花等所代表的意義是什麼?
    佛前供燈,代表佛的智慧功德。      所以佛前供具香、水、燈,代表戒定慧的功德,這是不可或缺的。        華真花、假花都可以。佛前供花,代表佛因地所行的菩薩萬行。因為有花為因,才有結果,所以在佛前供花,一方面莊嚴佛堂,另一方面,就是彰顯菩薩因地所修六度萬行的功德。       過去有位居士問懺雲老和尚:「供佛是不是一定要用真花?"老和尚說「假花也可以。」 居士說:「怎麼可以用假花來供佛呢?」好像欺騙佛一樣。老和尚說:「這佛像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
  • 這位法師練成了真正的金剛不壞之身,虛雲老法師的高足彌光法師
    老陽按:大家看過武俠小說的,都知道金剛不壞神功,在小說之中,此功類似於刀槍不入,鐵布衫功夫,但是實際上,佛教除了火化之外,還有一個名叫坐缸的制度,如果能夠坐缸三年而肉身不壞,那他的修行也很高的。人物簡介彌光法師(1912—2008),俗名王興遠,衡陽人,著名佛學家。
  • 我們有三維空間,四維空間,那麼佛在第幾維呢?
    昨天還是前天有一位師兄私下留言給我說:「宋師兄,我想去皈依佛、法、僧三寶。」隨喜讚嘆。一個能真正發心皈依的我們都隨喜讚嘆。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傍生。你是真正的發心,真正的用心去皈依。哇,太棒了,與三惡道絕緣了。 但是他同時遇到了困惑,什麼困惑呢?
  • 淨旻法師:論「大乘是佛說」的基本理念
    佛為四聖之極,人為六凡之一,從這個意義上講,「佛」畢竟是於「人」的。在佛陀一代弘化生涯中,出於對不同眾生的根機和習性的考慮,必以一種能為其欣然從受的形象而出現,故或老比丘掃地穿針,或滿月相放光動地,俱屬如來「身輪不思議化」,所謂的「人間」與「超人間」在佛來說實在是一體兩面,並無矛盾。
  • 善打機鋒的趙州禪師為何說:佛即是煩惱,禮佛不如不禮
    善打機鋒的趙州禪師為何說:佛即是煩惱,禮佛不如不禮 | 文 青衫文齋禪宗史上有一位震古爍今的大師,他就是趙州禪師,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之後的第四代傳人。受戒之後,趙州禪師一路行腳,遍訪無數高僧大德,朝拜無數古剎。
  • 延參法師微博迎平安夜 網友:法師你過聖誕節佛知道嗎
    微博認證為河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滄州市佛教協會會長的@延參法師24日一早呼籲大家一起迎接平安夜,引來網友「法師,你過聖誕節佛祖知道嗎」吐槽。淡淡_ZD:法師,你的節操掉了一地了。湯川嵐::法師,你過聖誕節佛祖知道麼?拾貝_澤昕:肯定不知道,不然飯碗要丟。梁書愷:法師愛好廣泛,信仰眾多,失敬失敬。培根之土:法師,馬克思信徒可以領取嗎?薄情倌:末法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
  • 佛系出自哪裡佛系什麼梗?解釋佛系屬性什麼意思及佛系生活來源出處
    佛系出自哪裡佛系什麼梗?解釋佛系屬性什麼意思及佛系生活來源出處!最近網上特別流行一個詞「佛系」,什麼佛系追星、佛系男孩、佛系女孩、佛繫戀愛都出來了,讓人看得摸不清頭腦。那麼,佛繫到底是什麼意思?佛系是什麼梗呢?》》》佛系是什麼意思佛系女孩是什麼梗?
  • 釋迦牟尼佛是如來佛,但如來佛卻並不只是釋迦牟尼,千萬別混淆
    請您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習,種諸善根咱們繼續來介紹佛教的人物,這次出場的是終極「BOSS」——佛。大家都知道釋迦牟尼佛,這也是我們所有學佛之人的唯一本師,也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教主,甚至在小乘佛法中都不承認有其餘佛的存在,「佛」就是釋迦牟尼的專用稱號。
  • 我就是佛,你不是佛
    在霹靂布袋戲《霹靂天罪》中,最具人氣的正道角色「雅僧佛公子」有許多啟示別人的佛偈,其中與女俠左手香有三次打賭,兩人之間的對話非常有意思,對學習佛理的很有開示作用。左手香為百姓打抱不平,質疑佛公子利用佛騙了百姓的錢財。
  • 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
    我們看那個旦,它是象形字,太陽剛剛從地平線上露起的時候,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清晨。清旦,是人們一天身心最清淨的時候。這句經文的意思,就是極樂世界的海眾,每天早晨都用自己的衣,盛著諸天人所散下的許多盛妙天花,去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土的諸佛。他們每天這樣持花供養諸佛,不生疲倦,表示至誠恭敬之意。各以衣。
  • 蓮光|《往生論注》告訴了我們什麼:一尊偉大但不被了解的佛
    當時不知道「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我感覺「阿彌陀佛」對老人們來說,是一種保障和依賴。這是他們能夠達成某種心願,很高興、很滿足、很感激的一句話。學佛後才知道,阿彌陀佛是一尊偉大的佛,是萬佛之王。我們如果僅僅把阿彌陀佛作為一尊佛的名字來理解,那麼對阿彌陀佛的了解就太淺薄和無知了。
  • 【老法師智慧法語】第108期:千言萬語話放下(九十九)
    學佛,要想一生成就,這一部經典夠了,不要再找麻煩。「一門深入,長時燻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四句話非常非常重要!(老法師)地球上的人心散亂,妄念太多、雜念太多,念力不能集中。所以阿彌陀佛為我們指定一個方向,你就想西方。西方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在哪裡?就在這部經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