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海之爭與大國崛起

2021-01-09 經濟觀察網

153

丁力

東亞海域是當前世界的最熱點地區,超過了中東。領海爭端從東海到南海綿延不斷,中國都捲入其中。今年夏天以來,在與菲律賓的黃巖島之爭暫時平息之後,與日本的釣魚島之爭又起,中國再次被推到風頭浪尖。值得稱讚的是,在這兩次爭端中,中方採取了相對強硬的姿態,不僅為本國權益呼喊,還活動手腳熱身。這些動作迥異於常年的低調吟唱,甚至無聲無息。這個變化也許會讓幾個鄰國感到不快,卻證實了中方在試圖履行保護國家主權的職責。

爭執國各執一詞,互不相讓。它們有理無理,第三國無緣置喙。每一個國家都有保護本國領土和領海的權利,中國當然也不例外。在這些爭端中,如果非要說中國也有錯,那只是因為中國太龐大,顯得兩造不太平等,這主要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優勢。然而,如果統治者缺乏對國家利益的認識和認同,大國將和弱國一樣無外交。自晚清以來,外交一直是中國的弱項。

從甲午戰爭之後到1980年代之前,中國一直被困在陸地上,海軍弱小。但在1974年和1988年這兩年,中國都曾派出小艇為黃水以遠的南海島礁而戰。中國真正注重海洋權益不過是最近20年的事情。從領土之爭到領海之爭,這是中國近代史的一個重大轉變,是國家實力大幅度增強的結果。轉變很緩慢,很謹慎,在這個過程中,大部分爭端都被刻意淡化甚至掩飾了。

釣魚島爭端

9月2日,東京都派25人在釣魚島沿岸「調查」。東京都知事(相當於首都市委書記兼市長)石原慎太郎表示,他將在10月登島。今年4月,石原曾表示他的東京都將收購釣魚島,挑起了這一輪中日關於釣魚島的爭端。9月3日的新聞說,日本政府已經啟動了收購釣魚島的談判,把群島「國有化」,避免落在東京都的囊中。現在島嶼在日本的法律上屬於私人所有。

釣魚島的所有權轉移只能減少日本的國內矛盾,不會減少中日間的爭端。既然中國不承認日本擁有釣魚島主權,那麼,對於中國,該島的所有權和所有權轉移當然都是非法的。所以,事態仍將繼續發展。兩國政府會至少保持表面上的克制,對立雙方主要是中國民間和日本地方政府,中國兩岸三地的保釣運動還在發展中。如果日本警方再次在釣魚島海域抓捕中國保釣者,中方不能坐視不管。

9月3日,馬英九說,臺灣在東海主權上不可能有任何讓步,「一寸都不讓」。他提出了一個「和平倡議」,還計劃在9日乘直升機靠近遙望釣魚島。1970年,美國還沒有把釣魚島的管轄權移交給日本,臺灣的保釣運動已突起。年輕的馬英九在運動中嶄露頭角,預示他以後的從政道路。香港的保釣人士也很活躍,他們在上個月又一次登上釣魚島。大陸多個城市也爆發了保釣的遊行示威。

石原已放言登島。來而不往非禮也。今年10月的時候,我希望看到一位與他同級的中國官員,在釣魚島上親切會見到訪的石原慎太郎都知事,雙方就共同關心的雙邊問題坦率地交換意見。其實,如果舉辦官員登島比賽,中國極其豐富的人力資源遠非日本可比,美國的支持也完全不在話下。

在與鄰國的邊界談判中,雙方都需要做出讓步。這是和平解決方案所必要的,中方已有多個先例。中國曾多次在陸地上和鄰國發生軍事衝突,與印度、蘇聯、越南的戰事都不是為了爭奪領土,主要受各國內政的驅動。唯有與日本的釣魚島爭端,中方很難有妥協餘地。因為這不僅是幾個島嶼的問題,還牽涉到許多中國人的民族感情,摻雜了很多歷史怨恨和記憶,中方不可不慎。在另外一邊,日本實際控制著釣魚島,不可能主動放棄。在這樣的對峙中,雙方都不讓步,軍事衝突的危機在加大。

釣魚島之爭已經夠複雜了,而中方在堅決保護釣魚島的同時,還必須兼顧其他地方。

環滁皆山也

歐陽修在《醉翁亭記》寫道:「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中國與多個鄰國有領土和領海爭端;在非官方層面,各國人士更有很多領土和領海想像,有的有一些歷史依據,有的則全是幻想。這些爭端和潛在爭端如環滁之山,綿延不斷,環繞中國。當前的「林壑尤美」者是釣魚島。

但是,地緣政治的風景可能在短期內改變。二戰之後,中日之間有過多次爭吵,但沒有大的利害衝突。雖然兩國之間的政治關係不熱絡,共同的商業利益卻在日益增加,經濟的相互依賴程度很高。近些日子出現了中日軍事衝突的猜測,是雙邊關係中的一個大變化。

熱點不止釣魚島。在本輪中日爭執之前,中國漁政船和菲律賓軍艦在南海黃巖島海域對峙,成為一時的熱門新聞。兩國還在更多島嶼歸屬上有爭議,但黃巖島對抗沒有擴散。此後,菲美軍事合作增加了。

越南在南海佔有的島礁最多,近日在抗議中國的海上油田規劃。為平衡中國的力量,越南有意挾洋自重。美國和蘇聯都曾在金蘭灣駐軍,現在仍對這個港灣表現出強烈的興趣——那是便於控制南海的優良軍港。俄羅斯還把先進的海空武器和武器平臺賣給越南,對中國卻有所保留。印度也扭動脖子「向東看」,拉近與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關係,其用意也在牽制中國。

中印在藏南有大約9萬平方公裡的爭議地區,兩國在1962年爆發過邊界戰爭。領土問題沒有進展,兩國從此互不信任,積極在邊界地區排兵布陣,為可能的下一場戰爭做準備。8月30日,在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即將訪印前,印度外交國務部長艾哈邁德重申印度的一貫立場:中國對藏南地區的要求是「非法的」,整個藏南地區都是「印度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這些是政府之間的公開爭端。政府和民間的領土想像更多,如韓國人所謂的「間島」。

2011年9月19日,韓國外交通商部向國會提交一份資料,聲稱日本佔據朝鮮的1905年《乙巳條約》無效,所以1909年劃分中朝邊界的《中韓界務條款》也無效,因此推定中朝邊界(中韓不接壤)無效。據此,韓國對中國東北的大片領土提出要求,稱之為「間島」。韓國不僅指導中方改動漢語詞彙,而且還對「島」字提出了全新的解釋——不是水中的陸地。

可是,在日本吞併之前,朝鮮是清朝的藩屬,同樣沒有完全的外交自主權,「有效的」邊界又從何談起?假設韓國外交通商部能夠成功地否認現有邊界,那麼,中國也必然能夠據此對朝鮮半島提出領土要求,可能還有充分的歷史依據。實際上,中方反而出讓給朝鮮一些土地。如果鴨綠江是一條像黃河那樣泥沙含量高的河流,終有一日,大連將成為一個與朝鮮接壤的城市。

韓國外交通商部並不鼓動韓國現在就奪取「間島」,因為目前不可行。可他們總在惦記著。李明博總統在上臺前出席過主張「收回」「間島」的大會。當石原在釣魚島問題上挑釁中國的時候,李明博總統不失時機,登上韓國控制的、與日本有爭議的獨島(竹島),溫柔地從背後捅了日本一刀。然後他又輕輕轉動刀把,拒收日本首相野田佳彥的來信。此前,在有爭議的「北方四島」,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又一次登島了。石原在釣魚島挑起事端,結果是日本顧此失彼,得不償失。這說明在利害交織的國際社會,每不當地多走一步都將付出代價。

中國的實力已非晚清時可比,目前沒有被「瓜分豆剖」的危險。但「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這樣的賊不止一個。對所有的覬覦,中方不能再保持沉默——沉默不能為中國的權利登堂呈供。「韜光養晦」已經時過境遷。只有出現肆意挑起爭端的最壞可能,「韜光養晦」才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只要中方對自己有一些信心,就應該為國家利益多做一些事情。

即使中國不放射「光」,擴張老手俄羅斯也在擔心中國的擴張。他們熟悉國際政治遊戲,擅長使用武力。俄羅斯艦艇數次炮擊中國出境的商船、入境的漁船,雖說是執法,卻毫不關心生命安全。8月9日,總理梅德韋傑夫要求政府「警惕鄰國移民的過度擴張」,他所指的顯然主要是中國。總統普金把遠東地區開發當作「最重要的地緣政治課題」。克裡姆林宮把今年的亞太經合組織會議(9月2日-9日)安排在遠東的符拉迪沃斯託克,撥出合206億美元的資金,開發這座城市的基礎設施。然而,對俄羅斯領土的威脅主要還來自內部。9月2日,普京在5天內第二次呼籲全國「保持團結」,路透社解讀為他在擔心國內分裂力量的壯大。

看得見的美國之手

在所有這些國家的背後,都有美國的影子。驅動各國相爭是超級大國的本能。8月31日,在庫克群島召開第43屆太平洋島國論壇領導人會議,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屈尊出席。她在會上承諾,美國將繼續成為任何主導該地區某大國的反制力量。如梅德韋傑夫說的「鄰國」,「某大國」顯然也指中國。去年,在美國國會談到南太平洋的投資機會時,她抱怨中國「試圖從我們的背後或者我們的眼皮底下鑽空子」。不過,她在庫克群島還說,美國要與中國以及其他國家在廣闊的太平洋地區合作,「太平洋十分巨大,足以容納我們所有人。」

◆下轉46版

◆上接45版

美國想維持它的全球主導權。在東海和南海,美國同樣想限制中國的戰略空間。如果限制不可行,它期望中國保證它在這些地區的利益,如自由航行權。這就是國家間競爭與合作的精髓,也是中國能夠接受的安排。實際上,長期以來,在世界很多地區,美國在維護秩序,中國在搭便車,並沒有明顯感到不妥。現在的變化是,中國有能力分擔美國的一部分負擔。

美國的外交政策是靈活的,總是儘可能為今後留下選擇餘地。白宮聲稱《日美安保條約》適用釣魚島,但它的解讀沒有提到美國將直接為日本而戰。如果有戰事,不排除美國只提供一些後勤支援,敷衍了事。8月底,美日舉行了奪島的聯合軍事演習,假設的前提是中國軍隊已經佔領了釣魚島,透露的信息好像是美國不打算幫助日本阻止中國出兵登島。美國還保留了釣魚島地位的解釋權,以置身於中日主權之爭之外。當然,一旦中日爆發軍事衝突,美國也可能採取所有最有利於日本的行動。但目前它還保持靈活的姿態,以謀取最大利益。

釣魚島之爭,表面上是中日之爭,根子卻在美國。二戰末期,美國攻佔衝繩,南端之外的釣魚島也落入美國之手。中美同是二戰戰勝國,享有一些共同權益,只是中國因為內戰而放棄了。1950年,大陸與美國成為敵人。1972年,尼克森總統訪華,中美關係改善。在這一年,美國向日本移交了釣魚島的管轄權,但不是主權。此舉是為了安撫失落的日本並為中美關係繼續改善減少障礙。中國要討還釣魚島,去找日本,與美國無關了。鑑於釣魚島的歷史,如果沒有特別的緊急事態,美國今後不會在支持日本領土主張方面走出很遠——除非它願意否定它以及盟國在二戰中的正義性。在恰當的時候,美國的立場是可以通過交換而改變的。

為了應對中國發展帶來的挑戰,美國正在把軍事力量的重心轉移到亞太地區,但其他地方的局勢也不容美國樂觀。結束了伊拉克戰爭之後,中東仍然是美國的軟肋。美國最關心的不是石油,而是以色列。「阿拉伯之春」給中東國家帶來了新氣象,也增加了以色列的不安全感。原因很簡單:與自私自利的專制政府相比,民選政府能夠(或不得不)更好地維護國家利益。

革命成功後的埃及沒有出現極端宗教化,執政的穆斯林兄弟會沒有出臺偏激的政策,這些是美國擔心的。埃及總統穆爾西顯示出對世俗事務的精通。8月30日,不結盟峰會在伊朗召開,120個國家的代表出席,不少國家支持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計劃,美國孤立伊朗的企圖落空,以色列感到危險逼近。而美國和以色列出現重大分歧,美國不願意打擊伊朗核設施,以色列在考慮自己動手。

埃及和伊朗接近增加伊斯蘭國家在中東的權重。敘利亞也在變化中。俄中反對聯合國安理會譴責敘利亞的阿薩德,把美國暫時從兩難困境中解脫出來。美國既想制止阿薩德屠殺本國人民,又擔心勝利後的自由軍不站在美國和以色列這一邊,像革命後的埃及一樣。

美國可能將不得不「重返中東」,從而減少在東亞的存在。當然,美國在東亞有很深的根基。它是菲律賓的前宗主國、日本和韓國的現宗主國,還在越南捲入消耗戰。現在,美國試圖在東亞組織一條抗衡中國的戰線,並告訴蹲守在戰壕裡的那些國家,美國留在後面做它們的預備隊。牽制或圍堵一個大陸國家,過去有過成功先例,如英國反對拿破崙的「反法同盟」、美國反對蘇聯的幾個條約。但是,中國不會像拿破崙的法國、共產主義的蘇聯走得那麼遠,招致眾多鄰國的堅決反抗,而且中國還是一個貿易大國,與鄰國有很大的利益重疊。9月3日,希拉蕊·柯林頓到達印度尼西亞,這是她在庫克群島和北京之間的一站。她鼓動東協十國在南海問題上站在一起,印尼反應並不積極。在軍事上,如果有一點被突破,戰線就難以守住;在外交上,缺一兩個國家(點)一般不會導致全線崩潰。可是,要組織起一條對付中國的戰線,美國顯然還缺好幾個點,而且這些點很不易得。

想蹲進戰壕裡的國家也不會安心地脫亞入美。它們蹲下之後將面對一個難題:如何返回亞洲?

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亭記》是一篇遊記。遊人只管去那景色優美的地方玩耍,不必在意其他方向的林壑。在領土和領海糾紛中,當權者必須守住每一寸土地。所以,他們不應只盯住一個地方。

沒有永遠的國家,更沒有不變的國界和國土,邊界總是在變動中。如果把一個國家的歷史地圖像動畫一樣連續放映,它的版圖將像阿米巴變形蟲一樣蠕動。國家在弱小時只求自保,守住遺產(國小而謀大,非國家之福);國家興盛時,恢復祖業的願望就會強勁起來,更不甘受制於他國。這時,它容易與其他國家發生衝突,特別是維護既得利益的現有大國。這是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的深層起因之一。

進入現代之後,土地和自然資源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相對下降。擴張不再是國家強大的原因,相反,過度擴張是大國衰落的根源。國家間競爭的勝負更多取決於政治制度、人口活力、創新能力和勤勞程度等人為因素。有了強大實力,在競爭中勝出,爭議中的土地將成為囊中之物——這個因果關係不可倒置。在此之前,我們堅持立場是為了維護國家的尊嚴,而不是尋求改變現狀。我們絕不放棄一寸土地,在不得已時不惜一戰;同時也會仔細思量,不為爭一時之氣而妨礙國家的長期發展。

歐陽修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酒乎?山水乎?山水之間也。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大國崛起靠政府領導改革的能力
    在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看來,歷史上所有大國崛起都有一個共同因素,那就是靠政府領導改革的能力。所以,要想贏得未來中美戰略競賽,中國必須在一定時期內做到在改革的程度、廣度和深度上都超越美國。在當下,中國應避免和美國進行「意識形態之爭」,而是把資源更多投入到科技競爭上。
  • 人民日報新論:大國崛起需要「戰略定力」
    戰略定力,要求我們認準長期戰略目標,克服短期行為的誘惑和衝動,以相對超然的心態看待發展過程中的順利與挫折           大國崛起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過去30多年實力積累的基礎上,未來10年將是中國崛起的關鍵時期。
  • 朱成虎:格局——大國崛起之思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春暖花開(ID:CCH_chunnuanhuakai),作者:朱成虎導讀:在2018年11月24日知識實驗室舉辦的第三期共生課堂中,國防大學朱成虎少將給我們帶來了慷慨激昂的演講《格局——大國崛起之思
  • 大國崛起從文明崛起開始
    許多人談到「大國崛起」時,更多地將目光投向經濟建設的成就與國際地位的提升。「不學禮,無以立」,雖然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關於「國民素質」的質疑,時有耳聞。  一些國家在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也曾有過國民素質和經濟發展不相稱的情況。19世紀末的美國,20世紀60年代的日本、80年代的韓國等,都曾因國民素質備受詬病。
  • 德意志第二帝國崛起的得與失,對中國破解大國崛起的困境有何啟示
    本研究所關注的海陸複合型地緣政治崛起大國在戰略空間分布上應包含兩個基本特徵。第一,這類國家必須既有綿長的領海基線,同時又不能四面環海而遠離大陸。因此,近代崛起的日本、英國這種典型的離岸海權國就不符合海陸複合型地緣政治大國的特徵。第二,這類國家與周邊其他陸上強鄰存在著明顯的安全博弈這一條件將崛起的美國作為地緣政治中的特例排除在關注普遍性的研究之外。
  • 地區安全秩序與大國崛起
    地區安全秩序與大國崛起 2019年10月24日 09:24 來源:《當代亞太》2018年第6期 作者:孫學峰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前瞻:決賽夜 大國崛起對決小國奇蹟
    新華社莫斯科7月13日電題:前瞻:決賽夜,大國崛起對決小國奇蹟新華社記者王浩宇、樹文俄羅斯世界盃終於迎來終極對決。本場決賽不僅是金杯之爭,也將是金球之爭。莫德裡奇和姆巴佩被視為世界盃金球獎大熱,格列茲曼也有望一爭。而對莫德裡奇來說,如果能夠率隊奪冠,他將有望問鼎2018年金球獎,成為打破過去十年C羅和梅西壟斷金球獎的「破局人」。世界盃,決賽夜,一生所向,一切皆有可能。
  • 上百艘越南漁船,在我國領海、內水猖獗活動!
    據統計:1月19日至31日,34艘越南漁船侵入我國海南島的內水、領海和專屬經濟區。2月份統計為311艘越南漁船,而3月增至569艘。從迅速增加的數字可以看出,越南的行為加劇了地區矛盾和緊張,至今該國並沒有反思錯誤,反而愈加囂張!一、上百艘越南漁船侵入我領海、內水!
  • 張召忠:領海主權不容侵犯 外艦闖進來怎麼辦?
    按照1958年《領海及毗連區公約》,領海定義為:「國家主權擴展於其陸地領土及其內水以外鄰接其海岸的一帶海域,稱為領海。」 關於主權不僅是指水域,而是擴展於領海之上的空間及海底和底土。關於領海中的「一帶海域」的確定涉及到領海的基線、領海的寬度和領海的外沿線的確定。確定領海寬度的方法是首先確定領海基點,然後連接成領海基線。領海的基線是指「沿海國官方承認的大比例尺海圖所標明的沿岸低潮線」。
  • 中國12海裡領海,毛澤東親定
    1931年,國民黨政府曾經頒布過3海裡領海制,但領海制度形同虛設,列強的軍艦自由遊弋在中國的海洋江河。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認為,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必須結束有海無防的歷史,就要把中國的領海主權管起來。但中國的領海在哪裡?
  • 大國之爭 —— 向心力和離心力(上)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孫子兵法裡,其實特別強調數量優勢:「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守之,不若則能避之。」保持在戰場上的集中數量優勢,就可以以多勝少。能夠形成碾壓性的優勢,那是最好不過。 進入工業時代以後,數量的優勢愈發顯現出來。越是現代科技,「小國寡民」越幹不過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的「超級大國」。
  • 解碼中國大國崛起短板 《羊圈困境》探索物流出路
    中新網2月18日電 由中國財富出版社推出的暢銷書、現代物流報副主編楊達卿的專著《羊圈困境——中國大國崛起的物流「短腿」》(下稱《羊圈困境》),2013年1月底已正式發行。該書剖析了中國在大國崛起中面臨的交通物流業短板,並結合物流業在荷蘭、西班牙、英國、德國、日本等大國崛起中的重要作用,橫向比較了歐美國家的獅式企業模式,日韓國家的狼式企業模式。
  • 大變之年,唯「技術」可爭大國未來
    2020大變之年,技術進位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那麼對於大部分人來說,2020的體驗尤為顯著,伴隨著變化,成為過去一年的生活常態。而這一切的開端都得從一場突如其來的公共衛生安全事件說起,疫情的衝擊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很多時刻,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在為了應對疫情或是疫情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 專家:中國崛起勢不可擋 2023年將成超級大國
    中國真的會在十年之內成為世界超級大國嗎?中國的周邊局勢又將走向何方?中國的外交策略正在發生哪些調整?繼續堅持不結盟原則會幫助中國崛起嗎?  帶著這一連串的問題,《中國經濟周刊》日前獨家專訪了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世界和平論壇秘書長閻學通,請他為我們解讀中國乃至世界的未來局勢。
  • ...擱置爭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 領海法-中國新聞-東方網
    日本首相助理長島昭久則表示,由於日前的保釣事件,日本需修改法律,以允許在領海防衛問題上使用自衛隊。  相比上述比較激進的觀點,自民黨的參議員幹事長溝手顯正相對比較冷靜,他表示日本登島者的反應過於衝動,不利於事態發展,希望他們能夠保持冷靜。  ■釋疑  為何日本右翼能輕易登島?
  • 海域邊界到底怎麼劃——兼談中日韓東海之爭
    」   海域爭端不是單純的領土爭議,它因領海、公海、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等概念的出現變得異常複雜。在領海、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的範圍限制下,一旦雙方海岸呈現相向或相接的地理分布,它們所主張的海洋權利極有可能發生重疊,最終演化成海域爭端。  海域爭端如何解決?按照國際慣例,爭端之初各國進行磋商談判,如果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就會訴諸荷蘭海牙的國際法院進行仲裁。
  • 大國崛起的「安全困境」:以國家建設為首要目標
    在當前諸大國中,中國的戰略境遇是最為嚴峻的,需要兼顧海陸,照應南北。眾多的陸上鄰國,漫長的海域邊界,需要龐大的力量來守衛,其他國家也有機會從中找到運籌的縫隙。  中國正面臨著大國崛起過程中特有的「安全困境」。面對挑釁,如果中國不顯示軍力和意志,那些有所企圖的國家就會不斷侵蝕中國的利益,「以小欺大」;如果中國顯示軍力和意志,那些國家就會宣稱「中國威脅論」。
  • 店長來了·書單①丨慧源books店長譚順美:《大國崛起》《平凡的...
    來自四川達州的慧源books書店店長譚順美,就向讀者朋友推薦兩本好書:《大國崛起》和《平凡的世界》。推薦書單1《大國崛起》唐晉 主編人民出版社推薦理由:本書涵蓋了政治、經濟、歷史、社會、科技等方面的內容,非常值得一看。
  • 狼子野心,日本海自曾計劃闖入我國領海,卻因擔憂關係惡化而取消
    日本共同社21日報導:2016年日本政府內部曾出現一項行動計劃,即讓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艦船駛過南海中國「領海」。再加上當時日本海上自衛隊正好也在亞丁灣打海盜,因此日本政府計劃讓負責護航任務的海自軍艦撤離歸國之時,可以偏轉航向闖入南海,同時為了避免引起兩國民眾的反彈,因此日本計劃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軍艦過去就行了,記者給摁住了,千萬別讓記者有機會做相關的報導,這種挑釁行為讓雙方軍方知曉即可,畢竟摩擦歸摩擦生意還得做。
  • 加拿大領海主權遭美否決?影響美軍自由出入?
    加拿大甘願充當美國的馬前卒,為了討好美國不惜得罪俄羅斯和另外一個大國。加拿大出兵烏克蘭,還要伴隨美國軍艦到南海攪局 ,同時還在一些問題上直接得罪了沙特。可是加拿大的拼命討好並沒有贏得相應的尊重,美國還是在加拿大的核心利益上說不。俄羅斯衛星網5月13日報導,新一屆的北極理事會部長級會議在歐洲芬蘭召開,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參加,可謂是非常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