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崛起從文明崛起開始

2020-12-06 浙江潮評論

  許多人談到「大國崛起」時,更多地將目光投向經濟建設的成就與國際地位的提升。「不學禮,無以立」,雖然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關於「國民素質」的質疑,時有耳聞。

  一些國家在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也曾有過國民素質和經濟發展不相稱的情況。19世紀末的美國,20世紀60年代的日本、80年代的韓國等,都曾因國民素質備受詬病。今天,我們同樣遇到了相似的問題:如何「文明崛起」?

  一個民族崛起的標準,遠遠不止於經濟總量,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

  我們必須清醒地意識到,一個民族崛起的標準,遠遠不止於經濟總量,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如果一個民族長期處於精神貧瘠狀態,經濟的發展遲早會遭遇新的瓶頸。

  文明崛起,首先要清晰認識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大意義。

  相當長時間裡,許多部門往往重經濟工作而輕文化建設;而文化建設,又常常簡單視之為吹拉彈唱的業餘生活,並沒有和國民素質、社會文明聯繫起來。

  我以為,儘管文化建設存在眾多不同的門類,但是,塑造一個民族基本的精神面貌始終是一個根本的任務。從科技水平、勞動效率、遵紀守法,到知書達禮、互助友善、見義勇為,國民素質的方方面面無不來自文化環境的長期薰陶。

  人們常說,未來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競爭。許多時候,這種觀點也可以具體表述為:民族的未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國民素質的競爭。很難想像,懶散、無知、缺乏自律精神的社會成員,能夠真正肩負民族的未來。「十三五」規劃把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顯著提高,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明確提出,正體現了黨中央高瞻遠矚的眼光。

  文明崛起,要有更切實的措施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引領國民素質提高的重要標準。但是,許多時候,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並沒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社會成員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

  如果說,物質生產可以直接地改善人類的物理環境,那麼,社會的文明程度即是全體社會成員賴以生存的人文環境。求真、向善,繼承優秀傳統家風,重視友愛孝親和睦,這些都是人文環境的組成部分。我們不能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僅僅停留於觀念層面,而將日常空間讓渡給不良風尚。要將社會文明落實到各種生活細節之中,從過馬路、候車、讓座、照章駕車、文明旅遊等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文明崛起,需要進一步倡導國民的公共意識和理性精神。

  一方面,各級政府要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建立完善的公眾參與制度,使各個群體都能夠公平地享受公共資源和基本公共服務,避免某一個群體因為利益訴求無從表達而產生被社會拋棄的感覺。另一方面,要增強公共意識,積極倡導社會成員以理性的方式處理社會事務,形成完善的溝通和利益協調機制。

  文明崛起,需要從建立誠信中國開始。

  兩千多年前,中國古人曾經把誠信作為「國之寶也」,認為是「民之所庇也」。治國理政,無信不立,故而,我建議,建立和完善個人信用制度,增加失信和破壞規則的成本;從政府誠信開始做起,為誠信中國立範;從一件件小事抓起,如惡意欠薪、非法集資以及「為晉升職稱而抄襲論文」「為買房而偽造納稅證明」等造假行為,等等。誠信體系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一個環節的塌陷可能造成連鎖反應。

  大國之大,既是國土之大、國力之大,更是民心之大、民德之大。古人說,知易行難。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的提高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鍥而不捨,才能以中華文明之崛起,實現真正的大國崛起!

  (作者為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

相關焦點

  • 地區安全秩序與大國崛起
    地區安全秩序與大國崛起 2019年10月24日 09:24 來源:《當代亞太》2018年第6期 作者:孫學峰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大國崛起靠政府領導改革的能力
    他把這些觀點寫入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著《Leadership and the Rise of Great Powers》(《領導力與大國崛起》)中。《環球時報》記者近日專訪閻學通,聽他講述在美國挑起戰略競爭的壓力下,中國該如何保持「定力」,繼續發展。「中國是在數位化時代崛起」環球時報:人們總是熱衷於談論大國興衰,您認為決定一個大國能否崛起的因素究竟是什麼?
  • 朱成虎:格局——大國崛起之思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春暖花開(ID:CCH_chunnuanhuakai),作者:朱成虎導讀:在2018年11月24日知識實驗室舉辦的第三期共生課堂中,國防大學朱成虎少將給我們帶來了慷慨激昂的演講《格局——大國崛起之思
  • 德意志第二帝國崛起的得與失,對中國破解大國崛起的困境有何啟示
    本研究所關注的海陸複合型地緣政治崛起大國在戰略空間分布上應包含兩個基本特徵。第一,這類國家必須既有綿長的領海基線,同時又不能四面環海而遠離大陸。因此,近代崛起的日本、英國這種典型的離岸海權國就不符合海陸複合型地緣政治大國的特徵。第二,這類國家與周邊其他陸上強鄰存在著明顯的安全博弈這一條件將崛起的美國作為地緣政治中的特例排除在關注普遍性的研究之外。
  • 店長來了·書單①丨慧源books店長譚順美:《大國崛起》《平凡的...
    來自四川達州的慧源books書店店長譚順美,就向讀者朋友推薦兩本好書:《大國崛起》和《平凡的世界》。推薦書單1《大國崛起》唐晉 主編人民出版社推薦理由:本書涵蓋了政治、經濟、歷史、社會、科技等方面的內容,非常值得一看。
  • 解碼中國大國崛起短板 《羊圈困境》探索物流出路
    中新網2月18日電 由中國財富出版社推出的暢銷書、現代物流報副主編楊達卿的專著《羊圈困境——中國大國崛起的物流「短腿」》(下稱《羊圈困境》),2013年1月底已正式發行。該書剖析了中國在大國崛起中面臨的交通物流業短板,並結合物流業在荷蘭、西班牙、英國、德國、日本等大國崛起中的重要作用,橫向比較了歐美國家的獅式企業模式,日韓國家的狼式企業模式。
  • 專家:中國崛起勢不可擋 2023年將成超級大國
    中國真的會在十年之內成為世界超級大國嗎?中國的周邊局勢又將走向何方?中國的外交策略正在發生哪些調整?繼續堅持不結盟原則會幫助中國崛起嗎?  帶著這一連串的問題,《中國經濟周刊》日前獨家專訪了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世界和平論壇秘書長閻學通,請他為我們解讀中國乃至世界的未來局勢。
  • 人民日報新論:大國崛起需要「戰略定力」
    戰略定力,要求我們認準長期戰略目標,克服短期行為的誘惑和衝動,以相對超然的心態看待發展過程中的順利與挫折           大國崛起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過去30多年實力積累的基礎上,未來10年將是中國崛起的關鍵時期。
  • 大國崛起的「安全困境」:以國家建設為首要目標
    在當前諸大國中,中國的戰略境遇是最為嚴峻的,需要兼顧海陸,照應南北。眾多的陸上鄰國,漫長的海域邊界,需要龐大的力量來守衛,其他國家也有機會從中找到運籌的縫隙。  中國正面臨著大國崛起過程中特有的「安全困境」。面對挑釁,如果中國不顯示軍力和意志,那些有所企圖的國家就會不斷侵蝕中國的利益,「以小欺大」;如果中國顯示軍力和意志,那些國家就會宣稱「中國威脅論」。
  • 亞洲戰略位置最好的大國,為何卻註定無法崛起呢?原因主要是三點
    【歷史】從世界歷史來看,世界能夠崛起的大國,其實基本上都有一個很好的戰略區位,這是發展的基礎。最典型我國之所以古代一直強大,其實也跟我國位於亞洲東部的戰略區位有關,因為老祖宗佔據了東亞地區最好的一塊大陸,使得我國的發展,那是又了很好的基礎。除此之外,俄羅斯,美國等都是如此。
  • 日媒:中國崛起為世界數據超級大國
    (作者斯姆裡提·喬哈裡)日本《日經亞洲評論》11月25日文章,原題為「隨著網際網路斷裂,中國崛起為世界數據超級大國」。就跨境數據流動而言,美國在2001年時是世界上佔據主導地位的國家。但是全球數據排序正在迅速發生變化。中國現在佔跨境數據流動的23%,幾乎是美國的2倍,美國以12%的份額遠遠落在中國後面排在第二位。
  • 海權與近代英國崛起的雙向互動
    海權與大國崛起 自1500年新航路開闢以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美國等,都以不同方式,在世界歷史舞臺上演繹著大國崛起的奇蹟。 「崛起」是一個特定概念,是指一個相對弱小的國家,在其所處的國際體系內的力量排位,快速提升,進而成為該體系內一流大國的歷程。大國的崛起,從根本上說,就是其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且在與他國競爭中佔據優勢的過程。
  • ——大國崛起進程中的鷹鴿策略取捨邏輯
    [33]而對崛起國而言,發動衝突和戰爭能夠起到迫使其他國家承認其地位的效果,甚至無關其結果是勝是敗。[34]綜上可見,大國戰略互動通常都不構成安全困境。正因如此,美蘇冷戰從整體上看並不屬於安全困境,[35]而更適合被視為是一種大國間的持久性競爭(enduring rivalry)。
  • 周濂| 個人自由與大國崛起:從馬克斯·韋伯的政治光譜談起
    蒙森的譯著和錢永祥的序言給我們提供了重新思考這些問題的良機,在大國崛起和文明復興的今天,我相信它們不只是學院問題或者字詞之爭,而是自由主義者應該如何自處的生存論問題,以及自由主義價值能否回應民族主義衝擊和抵禦克裡斯瑪型政治領袖的根本問題。
  • 閻學通:「崛起困境」與中國外交新特徵
    閻學通:自2013年以來,中國崛起最為突出的特點是迅猛且不可阻擋的。國家的政治目標由經濟建設轉向民族復興,政治治理由維持穩定轉向反腐敗,社會變化的動力由積累財富轉為改革創新,經濟增長點由出口導向轉為內需消費,外交戰略由韜光養晦轉為奮發有為。道德觀念的變化相對較小,但出現了轉變的跡象,講道義的聲音開始出現,物質主義雖然仍佔有主導地位但開始弱化。
  • 美國退群世衛組織為中國留下機遇,抗疫將是中國大國崛起的支點!
    中國是一個崛起中的大國,而美國是一個守成的大國。一般來說,崛起大國所面臨最大的困境,就是沒有空間給他。一戰時候的德國也好,二戰時候的德國和日本也好,根本的跟守成大國的衝突都在這裡。他沒有生存空間,沒有自己的影響力的空間。像一戰時候德國很典型的了,歐洲也被他也被圍困了,全世界它也沒有空間了。
  • 《猩球崛起3》:猿族崛起的正義性
    馬特·裡弗斯繼續導演的《猩球崛起3:終極一戰》,是新版《人猿星球》三部曲的終結篇,其強烈的反諷、沉穩到極致的風格,以旁觀、凝視和審視的視角,來呈現人類必然滅亡而猿族終將崛起的「天命所歸」的寓言故事。馬特·裡弗斯等編劇的《猩球崛起3》,是繼彼得·傑克遜編劇的《指環王3:王者歸來》之後最後的終結篇。2011年中等投資的《猩球崛起》非常低調的展開了這個系列,安迪·瑟金斯飾演(動作捕捉)的凱撒,讓觀眾同情起命運,並因為了解而迫切需要得知其發展。
  • CCTV 12集大型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Google Earth 版·網易學院...
    看完《大國崛起》這部電視片後,也時常在Google Earth上回味片中的地理位置,人文景觀,慢慢積累了一些地理標記,後突發奇想,何不將其編輯成冊,與人共享。於是有了編輯《大國崛起》Google Earth版的計劃,但付諸實施,確實有了不少困難,首先是對片中內容的不熟悉,畢竟不是學歷史的。
  • 大國崛起·華企雲與哈爾濱體育學院就業創業基地揭牌儀式圓滿成功
    2019年1月7日下午,大國崛起·華企雲科技有限公司與哈爾濱體育學院的「就業創業基地」揭牌儀式順利舉行。哈爾濱體育學院就業處處長孫傳波、老師孫玥、王德新、段顯揚,大國崛起·華企雲科技有限公司的副總裁蘭天共同出席了揭牌儀式。
  • 好萊塢大片《猿族崛起》開始吸金
    上周五開始上映的電影《猿族崛起》在拿到接近2000萬美元的首日票房後,最終於周末3天將5400萬美元收入囊中,成為上周的北美票房冠軍。雖然比起之前《哈利波特7(下)》的首周票房相去較遠,但作為一部科幻系列電影,《猿族崛起》的紀錄超過了《終結者2018》,同《X戰警:第一戰》的首周票房也非常接近,而這部電影也擊敗了正在上映的《藍精靈》和《牛仔和外星人》,成�科幻經典《人猿星球》的前傳作為經典科幻電影《人猿星球》的前傳,《猿族崛起》講述了人類的自大導致了猿智力的發展以及猿族與人類之間戰爭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