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18日電 由中國財富出版社推出的暢銷書、現代物流報副主編楊達卿的專著《羊圈困境——中國大國崛起的物流「短腿」》(下稱《羊圈困境》),2013年1月底已正式發行。該書剖析了中國在大國崛起中面臨的交通物流業短板,並結合物流業在荷蘭、西班牙、英國、德國、日本等大國崛起中的重要作用,橫向比較了歐美國家的獅式企業模式,日韓國家的狼式企業模式。
《羊圈困境》指出,17至18世紀,全球富國崛起靠的是「海運強則經濟強」,從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等昔日殖民強國崛起可見;19至20世紀,全球富國崛起秘密變成了「物流強則經濟強」,從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域小國崛起的歷史可見;21世紀,該規律變成了「供應鏈強則經濟強」,從美國、日本、德國等始終保持全球超級經濟體可見。
《羊圈困境》指出,中國在明清時期從全球經濟大國陣營中衰退,在經濟文化、政治體制上都陷入「羊圈困境」。何謂「羊圈」?從空中鳥瞰中國地形,喜馬拉雅山脈、唐古拉山山脈、崑崙山脈、天山山脈、阿爾泰山脈等,從西部、西南、西北把中國從歐亞大陸隔離出一個半羊圈;東北還有大興安嶺和長白山山脈,封住羊圈的東北口;但北邊的陰山山脈和祁連山山脈組成的羊圈太矮,秦始皇、明成祖等就用萬裡長城把羊圈加高加固。但來自狼圖騰的遊牧民族匈奴族、突厥族等,仍不斷翻越羊圈偷獵。
羊圈式的中國地形庇護了中國羊圖騰文化——中國農耕文化始祖炎帝神農就是以羊為圖騰。但中國「三面環山」,「西山東海」的地貌也造成「羊圈困境」。漢朝時期,張騫疏通歐亞大陸的陸上絲綢之路;唐朝時,廣州港成為全球最大最繁華的商貿物流港之一;明朝時,鄭和在全球最先開始遠洋航行並疏通海上絲綢之路;清朝時,全球首富即廣東十三行的紅頂商人伍秉鑑曾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最大債權人並投資美國鐵路,但中國企業卻沒有走出「羊圈困境」,越來越自閉。清朝最終「不許片帆出海」,閉關鎖國。
中國要自強於世界民族之林,不但要實現國內的富足,還要打破地緣經濟、政治和文化上的「羊圈困境」,一方面,要「引進來」,吸引國際資金、技術和人才、文化,引進新鮮血液,激活中國市場;另一方面,要「走出去」,把中國商品、技術和人才、文化,輸出全球市場,參與全球競爭。
在這方面,30多年前,中國啟動「改革開放政策」;10多年前,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都是打破「羊圈困境」的關鍵舉措。但截止目前,無論是「引進來」還是「走出去」,都面臨一個「短腿」——中國滯後的物流。中國創造了多年貨物貿易順差,但也遭遇服務貿易長期逆差。從1992年到2012年,中國近20年服務貿易逆差,其中逆差最大的正是運輸及物流服務貿易。中國A股歷史上最大虧損王,多是來自運輸物流企業。
由中國財富出版社推出的《羊圈困境》,以五大章節,透視了中國經濟發展的「羊圈困境」,及亟待解決的物流「短腿」問題:
第一章 中國供應鏈受困「羊圈困境」:解讀了中國大國崛起遭遇的地緣上的「羊圈困境」,歷史上大國興衰與交通物流的關係,歐美獅圖騰商業文化及日韓狼圖騰商業文化的根源。本章重點圍繞美國及日韓國家構築的包圍中國的「海上羊圈」,即「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分析了中國釣魚島與中國東海物流走廊、中國黃巖島等與中國南海物流走廊,在國家供應鏈上的戰略意義。
第二章 商貿物流——獅狼順手牽羊到何時:分析了控制中國60%流通主渠道的兩類外資巨頭,即歐美獅式零售巨頭——以基金等金融資本為主導的產業軍團,和日韓狼式零售巨頭——以商社等商業資本主導的產業軍團;分析了沃爾瑪、家樂福、百安居等獅式巨頭敗走中國的原因,以及7-11、羅森、全家等狼式巨頭群體圍獵的秘密,同時以羊群生態分析了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領頭羊企業在電子商務市場的得失成敗。
第三章 快遞物流——頭羊謀婚 獅娶狼嫁:在物聯網時代,快遞無疑是全球物流領域徵戰最激烈的市場,但中國國際快遞市場80%的份額,為何長期被美國UPS和FedEx、德國DHL、日本OCS等外資佔據?原中外運集團與外資快遞巨頭的風雨姻緣,擁有龐大網絡資源的中國郵政集團與民營快遞企業的兄弟鬩牆,折射出羊性企業哪些亟待升級的基因?
第四章 運輸物流——獅狼協同 共築羊圈:現代戰爭爭奪的就是「制海權」、「制空權」、「制地權」。在流通經濟上爭奪「制海權」主要靠海運物流,爭奪「制空權」主要靠航空物流、爭奪「制地權」主要靠鐵路物流。本章在比較歐美獅式企業如何憑藉資本槓桿,撬動全球大市場的同時,也比較了日韓狼式企業如何憑藉商社紐帶,實現戰略大捆綁,給中國運輸物流企業提供了諸多借鑑案例。
第五章 全球一體化——供應鏈強則國家經濟強:讀史使人明智,解史可見規律。本章對全球強國經濟發展的歷史,做了三個階段性的比較分析:從「海運強則國家經濟強」 ,到「物流強則國家經濟強」,以及今日的「供應鏈強則國家經濟強」。同時,倡導中國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要保障國家經濟體的安全運轉,需要建立集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一體化的國家供應鏈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