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中國大國崛起短板 《羊圈困境》探索物流出路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2月18日電 由中國財富出版社推出的暢銷書、現代物流報副主編楊達卿的專著《羊圈困境——中國大國崛起的物流「短腿」》(下稱《羊圈困境》),2013年1月底已正式發行。該書剖析了中國在大國崛起中面臨的交通物流業短板,並結合物流業在荷蘭、西班牙、英國、德國、日本等大國崛起中的重要作用,橫向比較了歐美國家的獅式企業模式,日韓國家的狼式企業模式。

  《羊圈困境》指出,17至18世紀,全球富國崛起靠的是「海運強則經濟強」,從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等昔日殖民強國崛起可見;19至20世紀,全球富國崛起秘密變成了「物流強則經濟強」,從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域小國崛起的歷史可見;21世紀,該規律變成了「供應鏈強則經濟強」,從美國、日本、德國等始終保持全球超級經濟體可見。

  《羊圈困境》指出,中國在明清時期從全球經濟大國陣營中衰退,在經濟文化、政治體制上都陷入「羊圈困境」。何謂「羊圈」?從空中鳥瞰中國地形,喜馬拉雅山脈、唐古拉山山脈、崑崙山脈、天山山脈、阿爾泰山脈等,從西部、西南、西北把中國從歐亞大陸隔離出一個半羊圈;東北還有大興安嶺和長白山山脈,封住羊圈的東北口;但北邊的陰山山脈和祁連山山脈組成的羊圈太矮,秦始皇、明成祖等就用萬裡長城把羊圈加高加固。但來自狼圖騰的遊牧民族匈奴族、突厥族等,仍不斷翻越羊圈偷獵。

  羊圈式的中國地形庇護了中國羊圖騰文化——中國農耕文化始祖炎帝神農就是以羊為圖騰。但中國「三面環山」,「西山東海」的地貌也造成「羊圈困境」。漢朝時期,張騫疏通歐亞大陸的陸上絲綢之路;唐朝時,廣州港成為全球最大最繁華的商貿物流港之一;明朝時,鄭和在全球最先開始遠洋航行並疏通海上絲綢之路;清朝時,全球首富即廣東十三行的紅頂商人伍秉鑑曾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最大債權人並投資美國鐵路,但中國企業卻沒有走出「羊圈困境」,越來越自閉。清朝最終「不許片帆出海」,閉關鎖國。

  中國要自強於世界民族之林,不但要實現國內的富足,還要打破地緣經濟、政治和文化上的「羊圈困境」,一方面,要「引進來」,吸引國際資金、技術和人才、文化,引進新鮮血液,激活中國市場;另一方面,要「走出去」,把中國商品、技術和人才、文化,輸出全球市場,參與全球競爭。

  在這方面,30多年前,中國啟動「改革開放政策」;10多年前,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都是打破「羊圈困境」的關鍵舉措。但截止目前,無論是「引進來」還是「走出去」,都面臨一個「短腿」——中國滯後的物流。中國創造了多年貨物貿易順差,但也遭遇服務貿易長期逆差。從1992年到2012年,中國近20年服務貿易逆差,其中逆差最大的正是運輸及物流服務貿易。中國A股歷史上最大虧損王,多是來自運輸物流企業。

  由中國財富出版社推出的《羊圈困境》,以五大章節,透視了中國經濟發展的「羊圈困境」,及亟待解決的物流「短腿」問題:

  第一章 中國供應鏈受困「羊圈困境」:解讀了中國大國崛起遭遇的地緣上的「羊圈困境」,歷史上大國興衰與交通物流的關係,歐美獅圖騰商業文化及日韓狼圖騰商業文化的根源。本章重點圍繞美國及日韓國家構築的包圍中國的「海上羊圈」,即「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分析了中國釣魚島與中國東海物流走廊、中國黃巖島等與中國南海物流走廊,在國家供應鏈上的戰略意義。

  第二章 商貿物流——獅狼順手牽羊到何時:分析了控制中國60%流通主渠道的兩類外資巨頭,即歐美獅式零售巨頭——以基金等金融資本為主導的產業軍團,和日韓狼式零售巨頭——以商社等商業資本主導的產業軍團;分析了沃爾瑪、家樂福、百安居等獅式巨頭敗走中國的原因,以及7-11、羅森、全家等狼式巨頭群體圍獵的秘密,同時以羊群生態分析了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領頭羊企業在電子商務市場的得失成敗。

  第三章 快遞物流——頭羊謀婚 獅娶狼嫁:在物聯網時代,快遞無疑是全球物流領域徵戰最激烈的市場,但中國國際快遞市場80%的份額,為何長期被美國UPS和FedEx、德國DHL、日本OCS等外資佔據?原中外運集團與外資快遞巨頭的風雨姻緣,擁有龐大網絡資源的中國郵政集團與民營快遞企業的兄弟鬩牆,折射出羊性企業哪些亟待升級的基因?

  第四章 運輸物流——獅狼協同 共築羊圈:現代戰爭爭奪的就是「制海權」、「制空權」、「制地權」。在流通經濟上爭奪「制海權」主要靠海運物流,爭奪「制空權」主要靠航空物流、爭奪「制地權」主要靠鐵路物流。本章在比較歐美獅式企業如何憑藉資本槓桿,撬動全球大市場的同時,也比較了日韓狼式企業如何憑藉商社紐帶,實現戰略大捆綁,給中國運輸物流企業提供了諸多借鑑案例。

  第五章 全球一體化——供應鏈強則國家經濟強:讀史使人明智,解史可見規律。本章對全球強國經濟發展的歷史,做了三個階段性的比較分析:從「海運強則國家經濟強」 ,到「物流強則國家經濟強」,以及今日的「供應鏈強則國家經濟強」。同時,倡導中國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要保障國家經濟體的安全運轉,需要建立集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一體化的國家供應鏈體系。

相關焦點

  • 德意志第二帝國崛起的得與失,對中國破解大國崛起的困境有何啟示
    作為一個海陸複合型地緣政治大國,中國自近代被捲入全球化以來,就一直存在著「海防」與「塞防」之辯。進入21 世紀,隨著中國完成同俄羅斯領土邊界的劃定,國內學術界主張中國在穩定陸權的基礎上拓展海權的呼聲日隆,並在「海洋強國」與「大國崛起」之間建立起了某種因果聯繫;同時,還在「藍水海軍」「海上生命線」同「大國崛起的必由之路」等意象之間建立起了帶有必然性的觀念映射。
  • 大國崛起的「安全困境」:以國家建設為首要目標
    經30餘年改革開放,中國國力日漸強盛,中國與世界的關係也處在變化中:原來確定的關係,現在變得不確定起來;原先沒有利害關係的地方,現在變得非常重要;原來可以擱置的問題,現在卻充斥著爭議。在當前諸大國中,中國的戰略境遇是最為嚴峻的,需要兼顧海陸,照應南北。
  • 地區安全秩序與大國崛起
    研究發現,不同安全秩序下有效緩解崛起困境的核心挑戰和戰略選擇各具特點。均勢秩序下的核心挑戰是兩線或多線同時遭遇制衡,主動維持均勢不但可以規避這一核心約束,而且有助於崛起國利用均勢瓦解塑造權威秩序,走出崛起困境。霸權秩序下的核心挑戰在於主導國強制能力突出,緩解崛起困境的關鍵是崛起國根據自身實力應邀推動地區均勢。權威秩序下,主導國實力和規範優勢的雙重約束導致緩解崛起困境更為困難。
  • 中美關係到達新的歷史關口,中國的「崛起困境」與戰略克制
    美國將中國定位為「修正主義國家」和「戰略競爭對手」,從政治、經濟、人文等各領域對華進行全面施壓。在此背景下,有關中國「崛起困境」的討論再度興起。清華大學閻學通教授認為,中國跟美國的衝突肯定會越來越多,這是實力接近帶來的結果,這也是中國所面臨的「崛起困境」,想讓實力越接近,雙方矛盾還要越來越少,這一情況幾乎不可能實現,因為這違背了客觀規律「崛起困境」出現的原因所謂「崛起困境」,通俗地講,就是崛起國在崛起過程中所面臨的日益增長的體系影響力需求同其他國家對其制衡不斷加強之間的矛盾
  • 化解「崛起困境」 堅持「復興之路」
    原標題:化解「崛起困境」 堅持「復興之路」王泰平過去我們研究國際形勢,總是分析外國戰略和政策對我們的影響。現在談國際形勢,不能不把中國自己擺進去,如果不談中國的變化對國際形勢產生的影響,就說不清楚,這就有力地證明中國的實力、地位已經今非昔比,中國變量的影響顯著擴大了,這從去年9月在杭州舉行的G20峰會就不難看出。
  • 中國崛起困境:同美國競爭國際安全市場
    為什麼中國俄羅斯這些想崛起的大國就不擔心自己未來的損失呢?它們難道沒有考慮到,如果現在不積極採取行動而任由美國打壓,那麼未來實現崛起的成本和難度都會更高?總之,現有的這些可能的解釋,都難以完滿地解釋冷戰後霸權國和崛起國之間的戰略互動。
  • 閻學通:「崛起困境」與中國外交新特徵
    原標題:「崛起困境」與中國外交新特徵——訪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 未來中國採取講道義的現實主義外交思想應是一個主流趨勢 人民論壇:近年來,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上任以來,
  • 美國退群世衛組織為中國留下機遇,抗疫將是中國大國崛起的支點!
    中國是一個崛起中的大國,而美國是一個守成的大國。一般來說,崛起大國所面臨最大的困境,就是沒有空間給他。一戰時候的德國也好,二戰時候的德國和日本也好,根本的跟守成大國的衝突都在這裡。他沒有生存空間,沒有自己的影響力的空間。像一戰時候德國很典型的了,歐洲也被他也被圍困了,全世界它也沒有空間了。
  • 朱成虎:格局——大國崛起之思
    這個題目實際上包含兩個內容,一個是格局,另一個是大國崛起。1今天的世界戰略格局是一超主導、多強制衡首先我想談什麼是世界戰略格局。我們通常講的格局多極化之類的就是指世界戰略格局。2中國崛起必須過六個坎中國的崛起與其他國家的崛起有什麼不同?大家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有一系列國家實現了崛起,比如蘇聯。當然從嚴格意義上來講,美國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取俄國而代之的。
  • 店長來了·書單①丨慧源books店長譚順美:《大國崛起》《平凡的...
    來自四川達州的慧源books書店店長譚順美,就向讀者朋友推薦兩本好書:《大國崛起》和《平凡的世界》。推薦書單1《大國崛起》唐晉 主編人民出版社推薦理由:本書涵蓋了政治、經濟、歷史、社會、科技等方面的內容,非常值得一看。
  • 俞漢青教授:厭氧處理技術的困境和出路
    俞漢青教授:厭氧處理技術的困境和出路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厭氧處理技術是實現有機物能源化和生物強化技術創新研究的重點。在2020(第二屆)中國城市水環境與水生態發展大會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漢青教授作了《厭氧處理技術:困境和出路》的報告,系統介紹了厭氧處理的發展歷史,實用性厭氧技術的進展及近年來在厭氧領域的研究探索,並分享了他對厭氧處理技術未來研究方向的一些思考。
  • 大灰狼物流助攻非洲剛果金經濟快速崛起
    而今,其廣闊的市場藍海已成為國內各電商平臺和賣家緊盯不舍的對象,中非合作規模逐步擴大,中國製造品不斷出口非洲,通過抖音看非洲才發現它早已不是我們印象中那個「落後、貧窮」的國家。但非洲離經濟崛起還有相當大的一段距離,不過相信有大灰狼國際物流的助攻,非洲內的國家將來一定能成為並不亞於其他國家的存在。
  • 大國崛起從文明崛起開始
    許多人談到「大國崛起」時,更多地將目光投向經濟建設的成就與國際地位的提升。「不學禮,無以立」,雖然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關於「國民素質」的質疑,時有耳聞。  一些國家在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也曾有過國民素質和經濟發展不相稱的情況。19世紀末的美國,20世紀60年代的日本、80年代的韓國等,都曾因國民素質備受詬病。
  • 傳統物流面臨淘汰危機?網絡貨運或是其數位化升級的新出路!
    目前,傳統物流發展面臨諸多問題,不同規模的物流企業也有著不同的發展困境,在網絡貨運平臺出現之後,部分物流中介或者企業正在面臨淘汰的風險,那麼該如何尋覓新的出路和發展機遇呢?傳統物流企業業務服務單一,亟需改革與發展中小型以下規模的傳統物流企業需求點比較少,主要是找車、找貨,甚至一些個體戶都沒有開戶沒有做帳或找第三方代理記帳。中型以上規模的物流企業,人員、車輛、貨源、場景相對比較多,所以類似這樣的物流企業的需求點還是比較多的。想要尋求更大的發展的話,就需要擁有智能化的管理工具和系統,此外還要加強企業的品牌影響力。
  • 避開「修昔底德陷阱」,中國如何突破安全困境
    (原標題:中國應如何突破「安全困境」)2014 年7 月15 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六次會晤在巴西福塔萊薩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出席會晤的巴西總統羅塞夫、俄羅斯總統普京、印度總理莫迪、南非總統祖馬合影
  • ——大國崛起進程中的鷹鴿策略取捨邏輯
    ,引發大國間衝突的最主要機制是安全困境。[14]如果是獵鹿博弈,即雙方對彼此都選擇合作的偏好大於對己方背叛而對方合作的偏好,則這種情況下的「安全困境」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困境」,只需要簡單地建立信心措施即可實現合作。[15]相對而言,囚徒困境實現合作的難度要大很多,它也是國際關係學者用以分析大國衝突的一種常用模型。
  • 黃仁偉:「新安全觀」為中國解決安全困境提供思路
    人民網北京6月22日電 (記者 楊牧)國際關係學院21日在京舉行「中國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理論基礎與實踐學術研討會」,來自國內外的數十位學者圍繞相關話題展開討論。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黃仁偉在發言人中指出,中國面臨安全困境,解決得不好將走上與守成大國對抗的老路,而中國「新安全觀」則致力於解決類似這樣的問題。
  • 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體系
    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體系 2018年01月02日 07:2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凌勝利 字號 內容摘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體系的框架已基本成型
  • 專家:中國崛起勢不可擋 2023年將成超級大國
    中國真的會在十年之內成為世界超級大國嗎?中國的周邊局勢又將走向何方?中國的外交策略正在發生哪些調整?繼續堅持不結盟原則會幫助中國崛起嗎?  帶著這一連串的問題,《中國經濟周刊》日前獨家專訪了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世界和平論壇秘書長閻學通,請他為我們解讀中國乃至世界的未來局勢。
  • 日媒:中國崛起為世界數據超級大國
    根據該研究結果,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新的數據冠軍,「在2019年擁有最多的跨境數據。」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內地和香港佔跨境數據流動的23%,美國以12%落在後面。2001年到2019年間變化速度的不同使中國現在走到了美國的前面。在這段時間內,中國的跨境數據增長了7500倍,而美國只增長了219倍。中國在2014年的世界排名中成功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