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偉:「新安全觀」為中國解決安全困境提供思路

2020-12-03 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6月22日電 (記者 楊牧)國際關係學院21日在京舉行「中國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理論基礎與實踐學術研討會」,來自國內外的數十位學者圍繞相關話題展開討論。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黃仁偉在發言人中指出,中國面臨安全困境,解決得不好將走上與守成大國對抗的老路,而中國「新安全觀」則致力於解決類似這樣的問題。

黃仁偉指出,中國最近提出兩個安全觀,一個是「總體國家安全觀」,一個是「亞洲安全觀」,簡稱「新安全觀」。「亞洲安全觀」是上海合作組織新安全觀的延續,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就已提出,時間較長。「總體國家安全觀」是最近隨著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建立而提出來的,為國家安全委員會未來的功能、結構、定位做了準備。

「新安全觀」不同於傳統大國的安全觀

黃仁偉指出,傳統大國的安全觀即「美國安全觀」,主要以軍事安全為核心,以實力決定安全。這裡,美國的利益高於一切,包括安全利益、經濟利益和意識形態利益等,「你接受我就安全,你不接受我就是不安全」,這樣的安全觀大國已經習以為常。

黃仁偉指出,現在中國提出的「新安全觀」,有別於傳統安全觀。區別有4個:從狹義安全到廣義安全、從絕對安全到相對安全、從單邊安全到多邊安全、從盟國集團安全到盟國和非盟國夥伴的共同安全。

「新安全觀」給中國走出安全困境指路

黃仁偉指出,中國的安全困境主要是,崛起過程中的內外結構變化和中國安全能力之間的差距。結構的迅速變化和能力不能跟上結構變化之間的差距,是目前的主要問題。這個差距並不是說我們已經面臨著外部入侵、國家被顛覆的危險,而是說如果我們碰到不能適應這個結構的時刻,就會出現安全危機。

黃仁偉指出,「新安全觀」就是要解決新的安全困境,解決能力和結構的問題。如果結構改善得好或者能力跟得上,危險就很小。如果我們不解決問題,陷入新興大國挑戰老牌大國的「修昔底德陷阱」,就是中了老牌大國特別是美國的圈套。

黃仁偉進一步分析指出,如果挑戰世界結構,中國將受到這個結構中各種因素的圍困。按照傳統安全觀的思路,為了打破圍困,中國倘向霸權國家「攤牌」,就會導致大國進行一場「決戰」,這就回到了德國、日本的老路上去,而「新安全觀」則致力於解決崛起中面臨的這種困境問題。

「新安全觀」有深遠國際意義

黃仁偉指出,內部安全和外部安全具有聯動性、互動性。「新安全觀」 致力於解決內外兩種安全的問題,用「總體國家安全觀」建構中國國家安全體制和能力,用「亞洲安全觀」構建新的地區安全機制和中國同周圍國家的安全共享問題。

黃仁偉認為,以這兩個安全觀為指導來建設中國安全能力和安全體制,從長遠來說有很深的國際意義。美國雖不願意中國發生這種改變,但是早晚也會接受。這種能力和結構變化並不威脅美國,反而為未來與美國在安全問題上合作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關焦點

  • 鄢一龍:共同體主義——中國為「舊世界」開出的「新藥方」
    許多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世界的東方,希望在中國這裡尋求關於新世界秩序的答案。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以及近年來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實踐,實際上已經為21世紀的國際關係提出了不同於現實主義、自由主義的一種新的範式——共同體主義。 現實主義理論的前提是國際政治的無政府狀態,以及國家(特別是大國)對於權力的無情的追逐。
  • 自由主義陷入困境,中國開出新藥方
    許多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世界的東方,希望在中國這裡尋求關於新世界秩序的答案。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以及近年來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實踐,實際上已經為21世紀的國際關係提出了不同於現實主義、自由主義的一種新的範式——共同體主義。
  • 黃仁偉:未來世界格局將走向「無極化」
    以世界主要大國領導人更替為標誌,2013年,世界站上了全新的起點。未來10年,世界與中國又將會呈現怎樣的格局?我們相信,傾聽歷史聲音,把脈發展趨勢,有助於我們因應時宜、開創新局。為此,本報從本期起推出「未來10年的中國與世界」系列訪談,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就未來10年的大國博弈與全球治理、世界經濟走向、中國文化與世界以及生態發展等話題展開討論。
  • 中東安全論壇在京開幕,「中國方案」助力破解中東安全困境
    由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主辦的中東安全論壇27日在京開幕,論壇為期兩天。來自中東及域外有關國家的近200名中外代表圍繞「新形勢下的中東安全:挑戰與出路」主題,共商熱點解決之道,共議安全合作之計,共謀穩定發展之策。
  • 氣候「好朋友」為氣候危機提供解決思路
    氣候「好朋友」為氣候危機提供解決思路
  • 深入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 大力健全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國家安全法律制度建設,對構建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提出了明確要求,即力爭到2020年基本形成一套立足我國國情、體現時代特點、適應我國所處戰略安全環境、內容協調、程序嚴密、配套完備、運行有效的中國特色國家安全法律制度。在總體國家安全觀指導下,國家安全法律制度建設全面展開。
  • 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 築牢國家安全法治屏障
    近年來,我國堅持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以強化黨的絕對領導為根本,以完善國家安全體系為重點,以提升維護國家安全能力為關鍵,以夯實全民維護國家安全為基礎,全面推進國家安全法治建設。    在總體國家安全觀統領下,國家安全法治體系建設闊步推進,國家安全法體系從立法體系到實踐路徑上更加系統化、全面化。
  • 踐行治本安全觀大力推進監獄工作機制改革
    當前,我國國家安全的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複雜。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4月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這一全新概念。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必須全力開創國家安全系統治理新格局,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國家安全治理道路。
  • 講好總體國家安全觀這一課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首次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習近平總書記不斷提出並深入闡發了一系列關於國家安全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尤其是近期關於疫情防控的重要論述,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總體國家安全觀。
  • 強化用戶安全「紅線「意識 共建出行「三方安全觀」
    20餘家組織及企業,共同發起主題為:「心中有『紅線』,出行更安全,共建出行『三方安全觀』」的聯合倡議,倡議如下:強化出行安全的「紅線」和「底線」思維,並在日常出行中杜絕僥倖心理。「我們希望通過與嘀嗒出行等更多網際網路平臺的聯動,用網際網路+公益的新方式,讓交通安全常識的擴充,安全意識的強化過程更加輕鬆、高效和有趣,包括從最近的「變道駕駛」等交通熱點出發,倡導大家文明出行、安全出行,從而促進良好駕駛環境的形成,做到「心中有『紅線』,出行更安全」。這不僅關乎於每個人的平安出行,也是公共安全的重要構成。
  • 習近平的安全觀包括哪些內容
    自去年3月就任以來,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多個場合談到對中國周邊乃至世界安全的看法。通過回顧梳理,大致能了解「習近平的安全觀」。 【大國安全】 相互尊重 合作共贏 去年3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展開了任內對俄羅斯的首訪。
  • 強化用戶安全「紅線」意識 共建出行「三方安全觀」 嘀嗒出行與多...
    、佛山市計程車協會、東莞市計程車行業協會等20餘家組織及企業,共同發起主題為:「心中有『紅線』,出行更安全,共建出行『三方安全觀』」的聯合倡議,倡議如下: 1.「我們希望通過與嘀嗒出行等更多網際網路平臺的聯動,用網際網路+公益的新方式,讓交通安全常識的擴充,安全意識的強化過程更加輕鬆、高效和有趣,包括從最近的「變道駕駛」等交通熱點出發,倡導大家文明出行、安全出行,從而促進良好駕駛環境的形成,做到「心中有『紅線』,出行更安全」。這不僅關乎於每個人的平安出行,也是公共安全的重要構成。
  • 中美關係和亞洲安全困境
    第四,次區域安全機制具有針對性目標,就是說一個安全機制是為了自身的安全,而這種自身的安全是意在通過遏制另一個特定國家的挑戰而達成的。這尤其表現在美國所確立的諸多安全機制上,如美日安全同盟。它們是冷戰的產物。冷戰結束後,這些安全機制以制約中國為目標而得到強化。很顯然,這類機制所導致的是更多的不安全,而非安全。
  • 以和平合作守護世界安全(鐘聲)
    美國一些人毫不遮掩其「美國優先」的強權邏輯,為了一己之私,無論是他國安全利益還是國際規則和秩序,統統不放在眼裡。然而,通過「極限施壓」等簡單粗暴手段處理複雜安全問題,特別是將國家安全利益當成「生意」做,只會造成更大的安全困境。國際社會普遍發現,依靠強權橫行霸道的做法,冒出了不少新的表現形式,但實質還是美國《大西洋月刊》所指出的,「美國一直在攻擊那些沒有威脅到它的國家」。
  • 張雨浦:深入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 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
    張雨浦在分管領域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時強調深入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 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黑龍江日報11月19日訊 18日下午,按照省委統一部署,省委常委、秘書長張雨浦就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為分管部門黨員領導幹部作專題宣講
  • 大調研 | 短視頻風口下,總體國家安全觀宣傳如何創新?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在我國安全形勢面臨新變化和新挑戰的背景下提出的,是與時俱進的、開放的、科學的理論體系。守衛國家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宣傳總體國家安全觀成為必需。近年來,短視頻平臺發展勢頭迅猛,應如何借短視頻宣傳總體國家安全觀?
  • 巴殿君:擺脫東北亞安全困境首要解決中美關係
    巴殿君:擺脫東北亞安全困境首要解決中美關係  2014年10月11日,由延邊大學主辦、亞洲研究院承辦的「圖們江論壇」,在延邊大學科技圖書館學術報告廳拉開帷幕,來自國內各高校、研究機構及韓國、日本、朝鮮、俄羅斯、蒙古、德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近
  • 司法部:繼續深化監獄體制和機制改革 樹立治本安全觀
    央廣網北京2月8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國務院新聞辦今天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司法部副部長熊選國介紹司法行政改革方面的情況,解讀司法部《關於加快推進司法行政改革的意見》對新時代司法行政改革作出的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提出健全完善司法行政執行體制,繼續深化監獄體制改革和機制改革
  • 12.2全國交通安全日 嘀嗒出行與多方共同倡議共建出行「三方安全觀」
    、佛山市計程車協會、東莞市計程車行業協會等20餘家組織及企業,共同發起主題為:「心中有『紅線』,出行更安全,共建出行『三方安全觀』」的聯合倡議,倡議如下:1.強化出行安全的「紅線」和「底線」思維,並在日常出行中杜絕僥倖心理。
  • 閻學通:「崛起困境」與中國外交新特徵
    原標題:「崛起困境」與中國外交新特徵——訪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 未來中國採取講道義的現實主義外交思想應是一個主流趨勢 人民論壇:近年來,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上任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