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一龍:共同體主義——中國為「舊世界」開出的「新藥方」

2020-12-04 觀察者網

進入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以來,全球仿佛進入了一個空前焦慮的時代。冷戰以來關於全球化的樂觀情緒正在消失。逆全球化、民族主義、民粹主義、單邊主義捲土重來,種族衝突、國家衝突、文明衝突的言論甚囂塵上、人類正處於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十字路口。

今天,自由主義國際秩序似乎陷入了空前的困境。俄羅斯總統普京宣稱,自由主義已經過時;美國國際關係學者米爾斯海默認為:「冷戰後形成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政治在2019年正走向崩潰」。那麼國際政治是否要退回到現實國際政治的叢林狀態?川普是一個具有高度現實主義特徵的政治家,但是川普國際戰略的困境,恰恰也體現了現實主義理論在處理21世紀的複雜性上的困境。

第二十九屆萬壽論壇在京舉行。圖自:中國網

參加本屆萬壽論壇的有二十個國家的代表,從各國代表的發言中可以聽到一個普遍的心聲,美國所代表的舊世界秩序正走向衰弱,世界將往何處去?許多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世界的東方,希望在中國這裡尋求關於新世界秩序的答案。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以及近年來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實踐,實際上已經為21世紀的國際關係提出了不同於現實主義、自由主義的一種新的範式——共同體主義。

現實主義理論的前提是國際政治的無政府狀態,以及國家(特別是大國)對於權力的無情的追逐。然而,我們要看到國際政治的無政府狀態絕不是一種叢林狀態,而是已經形成了一套為大家共同接受的理念、規則體系、多邊國際機構,我們需要做的是改革升級,而不是棄之如敝履。就如同自由主義理論範式所強調的,全球化已經帶來了高度相互依賴性。國家之間的相互依賴性不僅是緊密的,而且也是雙向的。任何完全「脫鉤」都是難以想像的;任何單方的遏制行為,都會遭遇相應的反向作用力。

這兩種理論範式都沒能有效回應的是21世紀國際政治的兩大現實:第一,全球化最大的問題在於其不平衡性、不均衡性、不平等性。第二,全球公共場域正在持續擴大。這使得現實主義狹隘的民族主義思維,日益落後於時代的需求;也使得自由主義所倡導的國際秩序愈發不穩定與脆弱,在處理複雜的國際挑戰時也顯得乏力。

共同體主義不但順應了21世紀國際政治現實,回應了21世紀國際政治的挑戰,同時也具有理想主義色彩,體現了中國傳統、中國方案與中國智慧,與現實主義、自由主義相比較,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徵:

一、共同體主義的安全觀是普遍安全觀,超越了均勢安全觀與集體安全觀。

不論現實主義的均勢安全觀,還是自由主義的集體安全觀,都沒能解決國際政治的「安全困境」。戰略均勢並不能解決各國共同安全問題,而且還會導致國家權力競爭、軍備競爭、不同聯盟之間的對立。在權力不對等的條件下,集體安全維護機制,經常成為霸權國家「合則用,不合則棄」的制裁對手的工具。在維護世界秩序的同時,它也在不斷製造敵人。

共同體主義的普遍安全觀,就是習近平主席提倡的「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

「一帶一路」路線圖。圖自:新浪財經。

普遍安全觀是統籌各方關切的共同安全觀。在一個相互依賴、多元一體的現代世界,任何國家都不應追求絕對安全。安全應該是共同的、相互的。各國都有平等參與安全事務的權利,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例如,伊朗核問題的惡化,很大程度上就是霸權國家追求單邊絕對安全,執意採取單邊主義做法的結果。

普遍安全觀是統籌各種機制的合作安全觀。各國一方面應該堅定維護聯合國安理會等多邊安全機制的權威;另一方面,也要反對一些霸權國家動輒採取武力恫嚇、單邊制裁等手段。後者不僅無助於解決問題,反而會創造新問題。各國要通過合作求安全,通過協商對話促進共同安全。例如,朝鮮半島的無核化進程,單邊制裁、極限施壓等策略並不能解決問題,各國之間仍然需要通過平等協商、協調並進的方式,照顧各方關切,實現各方協調合作,才有可能迎來半島無核化光明的未來。

普遍安全觀是統籌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的綜合安全觀。氣候變化等全球挑戰的迫切性使得我們已經很難區分所謂的「高政治」與「低政治」的問題。這些全球性挑戰需要被綜合加以應對;而不能像川普政府那樣從一國私利出發,對氣候變化等人類面臨的非傳統安全挑戰置之不理。

普遍安全觀是統籌安全與發展的可持續安全觀。「發展本身就是最大的安全」,沒有發展的安全是不可持續的。發展之路不但通向了繁榮,也通向了持續的和平與穩定。

我們生活的時代是總體和平的時代,同時也是安全風險不斷加大的時代,我們面臨的安全挑戰沒有變小,而是更大,更複雜了。共同體主義的普遍安全觀為人類破解安全困境提供了新路徑。

相關焦點

  • 自由主義陷入困境,中國開出新藥方
    圖自:中國網參加本屆萬壽論壇的有二十個國家的代表,從各國代表的發言中可以聽到一個普遍的心聲,美國所代表的舊世界秩序正走向衰弱,世界將往何處去?許多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世界的東方,希望在中國這裡尋求關於新世界秩序的答案。
  • 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中國為全球經濟復甦開出「藥方」
    新發展格局是面向世界的長遠考量「當前全球進入了大變革時期,而貫穿大變局、大考驗的,是大合作。」國創會會長、中央黨校原常務副校長鄭必堅認為,這種大合作在全球抗疫的鬥爭中有所體現,無數生動事例表現出了全人類深化合作的重大信心。
  • 樸槿惠為韓經濟開藥方 需要「更好的捕鼠器」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魏悅】據韓聯社7月7日報導,韓國總統樸槿惠7日在青瓦臺主持召開第十次貿易投資振興會議時,為破解國內外經濟危局開出藥方「更好的捕鼠器論」,呼籲走出一條憑藉最優質產品和服務趕超先進的道路。
  • ——我國為改革完善短缺藥供應保障開出「藥方...
    ——我國為改革完善短缺藥供應保障開出「藥方」  新華社記者 李松、王賓、鄧華寧  魚精蛋白能否不再面臨季節性藥「荒」、罕見病患者「救命藥」能否再多一點、兒童用藥能否進一步得到保障……如何讓「一藥不再難尋」,我國正在開出「藥方」,通過組織定點生產、應急生產、優化藥品研發流程等全鏈條發力,完善短缺藥供應保障體系,回應民生醫療關切。
  • 紅口白牙開藥方
    對方比醫生還像醫生,望聞問切皆不用,更不要說科學檢查分析了,紅口白牙就開了藥方,都是以「你就是」開頭,直接否定你的看法連帶否定你這個人,順便還把棺材都釘死了,讓人永世不得翻身。我不自覺生氣起來,心中特別懊惱,恨自己怎麼沒有現場回嘴回去。想要事無巨細寫一篇,可也不是什麼大事,時過境遷,此時寫起來,倒太蝎蝎螫螫了。
  • 阿比吉特·班納吉、埃斯特·迪弗洛:經濟學,還能給世界開出藥方嗎?
    如果要問什麼支撐自己的觀點,他們給出的答案卻是編造的數字和對事實過分簡單的解讀。沒有人是自己認真思考過而得出結論的。這種現象的確是災難性的,因為我們似乎陷入了艱難時期。全球經濟在貿易擴張和中國驚人的經濟成功推動下,迅猛增長,這樣的時代可能已經結束,因為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開始放緩,而貿易摩擦則在全球各地爆發。
  • 世界頂尖科學家曬前沿「藥方」新冠肺炎和癌症研究趨熱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昨日在上海閉幕。來自不同國家、不同領域的世界頂尖科學家通過線上線下形式分享最新科研成果,探討前沿科技趨勢。科學家是有國界的、科學是沒有國界的。當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之時,醫學界的科學家不約而同將科研目光投向這一「頑疾」,並紛紛結合各自科研優勢獻計抗擊新冠病毒。在研究新病症的同時,癌症難題仍然是科學家科研攻關的熱點,不少抗癌新「藥方」正在從實驗室走向臨床應用,為患者帶來福音。
  • 程實:面對大疫之世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拿出半副藥方
    在新冠疫情百年量級的衝擊之下,全球經濟亦深染沉痾。傳統的全球經貿體系碎裂,傳統的經濟治理工具失效,現實世界亟需理論燈塔指引新航道。值此大疫之世,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拿出了半副藥方。10月12日,經濟學家Paul R. Milgrom和Robert B. Wilson憑藉對拍賣理論的貢獻摘得諾獎桂冠。
  • 蔡英文正面對藍紅綠三面夾擊 臺媒開藥方
    臺灣《中國時報》30日就此發表社論,針對病灶開出藥方,這個藥說來簡單,做起來不簡單,就是五個字:「務實與現實」,指出臺當局與人民都要務實,更要現實。  蔡英文知道自己民意支持度快速滑落,日前與媒體茶敘時先打預防針,希望媒體與社會不要以百日評斷她的執政得失,雖然有論者質疑她,在馬英九就職百日時,就曾經舉辦嗆聲大遊行要馬英九下臺,真可謂今是昨非,標準不一。
  • AI從舊數據中識別出50顆新行星
    來源:科技日報延伸閱讀AI從舊數據中識別出50顆新行星近日,由英國華威大學的大衛·阿姆斯特朗(David Armstrong)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項新的機器學習算法,可以從NASA的舊數據中識別出該團隊已通過這一工具對一批潛在行星進行了識別,並從這些天體中確認出了50個新的行星。該研究的論文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天文學家有2種方法可以用來探測系外行星。一種是徑向速度方法,它用來監測恆星是否有行星引力引起的小反運動。第二種是更敏感的技術, 也是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和克卜勒採用的技術, 它主要依靠宿主星的亮度變化。
  • 小巷裡一位糖果廠女工的藥方/劉勝祥/奇聞異事求解166/20200716
    一個胖胖的女人,年齡約50歲左右,戴著一幅高度近視眼鏡,坐在床上,臉幾乎貼在紙上開著藥方。她聽說我們來自高校,臉上露出了驚異的神情,一口一聲說稀客稀客。她很健談,邊問情況邊聊天。原來,她讀中專期間,認識了一位老中醫,這位老中醫看她有靈氣,又喜歡中藥,就收她為徒。白天她在糖廠裡包糖果,晚上在昏暗的燈光下拼命的看書,落下眼睛近視上千度,她一直沒有一試身手的機會。
  • 宋子昕:張生的藥方
    這個世界高樓林立,霓虹燦爛,熱鬧非凡。張生環視一周,哪裡還見得到土灶臺、煤油燈、大馬車、青石板的影子。慌亂之中,張生拉過一位行人,小心翼翼地開口問道:「今夕何夕?」旁邊的人見他倆奇裝異服又語焉不明,以為是漢服圈的人中毒太深、代入感太強、精神出現了錯亂,乾脆順手一指:「喏!國內有名的精神病專科醫院,過前面那個紅綠燈再走500米便是了。」
  • 老漢自稱掌口把脈全國獨家 屢次開出天價藥方
    他開出的天價藥方讓患者不滿。記者 劉剛 攝■ 關注焦點本來患有膀胱炎的病人,被老中醫徐維友看出來胃糜爛等9種病,在兩個多月內開出了24.8萬餘元的處方。本來患有神經性耳聾的病人,被徐維友看出來腎功能不全等19種病,不到兩個月時間,花了14萬餘元。最後的結果是一樣的,兩位病人都沒被治好。
  • 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給環境汙染問題「開藥方」
    打個比方,環境工程人相當於環境的「診治醫生」,來給環境汙染問題「開藥方」。周琪說,小到幹、溼垃圾等垃圾的分類收集及科學處理處置、黑臭河道的治理,大至霧霾治理、工業汙染的減排等,都是環境工程人的業務範圍。這類專業的畢業生大部分都選擇在設計科研單位、工業企業、各級政府管理部門、教育部門等就業,也有畢業生選擇了自主創業,開展汙染治理方面的工程設計、管理運營和諮詢服務。
  • 國漫,沙谷傲博士被機器人控制,舊世界粉碎,新世界取而代之
    國漫,沙谷傲博士被機器人控制,舊世界粉碎,新世界取而代之 原標題:國漫,沙谷傲博士被機器人控制,舊世界粉碎,新世界取而代之
  • > 汽車的「以舊換新」用英語怎麼說
    汽車的「以舊換新」用英語怎麼說  2009年8月1日起,老舊汽車、「黃標車」以舊換新的車主就可以到所在地的以舊換新聯合服務窗口申請最高6000元的補貼資金。日前,商務部、財政部等相關部委聯合公開徵求《汽車以舊換新實施辦法(徵求意見稿)》的意見。
  • 回收舊衣服如何為社會發展作出貢獻——中國和其它國家的經驗
    作者: 莉季婭· 斯坦欽科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服裝零售市場之一,這意味著該國的舊衣服回收問題比其它國家要嚴重的多。還在不久前,人們對舊衣服的回收問題和「智能」回收問題的關注度還不夠高,至少在社會層面是這樣。但近來情況發生了變化。以上內容是中國最大的舊衣服回收平臺「白鯨魚」的工作人員向俄羅斯衛星通訊社介紹的。
  • 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給環境汙染問題開「藥方」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7月2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慶玲)今天,教育部評估中心、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發布了歷年來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工科專業名單。截至2019年底,共全國241所普通高等學校1353個專業「入圍」,涉及21個專業類。其中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類可以說是今年不少高考考生的目標專業。這一專業類究竟是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才?
  • 「福建藥方」宜昌落地生根!
    編者按湖北宜昌作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福建對口支援城市,其戰「疫」進展情況深受兩地群眾關心。福州日報社新媒體中心推出「宜昌戰報」專欄,每日跟蹤發布前方戰「疫」最新情況。「福建藥方」與「宜昌藥方」的智慧凝結「針對宜昌人飲食辛辣、氣候溼熱的特點,我們特意增加化溼、清熱解毒的藥味和劑量,讓『福建藥方』落地生根,成為適合宜昌人的『宜昌藥方』。」
  • 同仁堂科技在草原開出「脫貧藥方」 三年投入近3000萬元助千名貧困...
    對口幫扶執行小組成員說,我們在對當地各項自然資源評估的基礎上,開始深入思考如何實現扶貧「所需」和自身「所能」的精準對接,因地制宜為當地中藥材種植產業發展「把脈」「開方」。中藥材種植產業要長足發展,規範化標準化種植是方向,銷路是關鍵,科學技術管理是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