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科技在草原開出「脫貧藥方」 三年投入近3000萬元助千名貧困...

2021-01-11 YNET.com北青網

以高於市場的價格收購500萬元中藥材,100家貧困戶235人實現脫貧;開展規範化種植培訓,讓中草藥種植成為農民致富的法寶;探索增收渠道,讓當地中草藥種植面積由5000畝增加到近20000畝,產業初具規模。自2018年以來,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集團三年累計在對口幫扶地——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扎賚特旗新林鎮投入近3000萬元,幫助近千名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北京同仁堂的資金、技術、人才和理念,在廣袤的草原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500萬訂單解燃眉之急

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新林鎮屬於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按照北京市國資委、同仁堂集團公司京蒙對口幫扶合作任務要求,2018年5月,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集團與興安盟行政公署籤訂《扶貧合作框架協議》,承擔了新林鎮的對口扶貧工作。

科技發展集團黨委高度重視,成立扶貧工作領導小組,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分管領導帶隊調研,成立對口幫扶執行小組、不斷完善扶貧方案……一系列工作就此展開。

2020年10月中旬,當地農戶在同仁堂的技術指導下開展中草藥庭院經濟試點工作。

「剛到當地,我們就發現村子外的野地上遍布著大大小小的土坑,那是村民們挖野生藥材留下的。」對口幫扶執行小組成員秦敬波回憶說,新林鎮一個特困戶像這樣辛苦一年,全家收入也才2000多元。雖說住上了政府給蓋的房子,但家具、家電都是上世紀90年代初的樣式。未來在哪?怎麼脫貧?他們不知道。

調研情況呈報後,扶貧領導小組決定,當年以高於市場的價格在當地定向採購500萬元的中藥材,幫助貧困戶增收。一筐筐篩選後的藥材搬上車,一沓沓購藥款發放到鄉親們手裡。當晚,草原人民唱起了高亢悠揚的草原民歌,很多人家中飄出酒香肉香。當地一位幹部感慨地說,「這就是希望的味道!」這筆訂單為這些貧困戶每人至少增加了1500元的收入。扶貧第一年,幫扶100家貧困戶235人實現了脫貧初期目標。

打造中藥材種植特色產業

「當地野生藥材資源十分有限,不足以長時間支撐大批量採購。接下來的扶貧工作又該如何開展呢?」當時,這些問題經常在同仁堂科技扶貧幹部腦中出現。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新林鎮坡緩、多雨、土壤肥沃,非常適合赤芍、防風、柴胡等道地藥材生長。」對口幫扶執行小組成員說,我們在對當地各項自然資源評估的基礎上,開始深入思考如何實現扶貧「所需」和自身「所能」的精準對接,因地制宜為當地中藥材種植產業發展「把脈」「開方」。

中藥材種植產業要長足發展,規範化標準化種植是方向,銷路是關鍵,科學技術管理是支撐。為此,同仁堂科技發展集團決定採用「當地政府組織農戶種植+同仁堂按需高於市場價收購+種植技術幫扶+銷售渠道拓展」的幫扶模式,助力新林鎮打造中藥材種植特色產業。

同仁堂科技發展集團的專家在田間組織技術交流。

「科技發展集團多次聘請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王文全教授到當地開展系列培訓。公司技術人員更是經常深入田間地頭,從取籽、育苗開始教授規範化綠色種植技術,不斷提升貧困戶藥材種植技術和自我發展能力,困擾種植戶多年的種源、除草、化肥農藥等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秦敬波說。

一大批種植能手也在技術對接中脫穎而出。新立村的藥材種植大戶朱祥君就是其中之一。今年朱祥君的20畝赤芍,按照同仁堂的培訓指導,利用自家羊糞腐熟做成農家肥,開展了生態種植模式。種子收入由原來的3萬元翻了5倍多,待到明年起貨,根的價值更能達到60多萬。

有了穩定銷路和同仁堂規範化種植技術指導,藥農的種植積極性大大提高。「藥」幫忙、「藥」致富,很多農戶紛紛加入中藥材種植行列,小小藥草長成了當地脫貧致富的一項支柱性產業。而且,通過「道地藥材」品種人工馴化種植,有效減少了濫挖濫採現象,保護了當地生態資源,實現了「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融合併進。這就是同仁堂為草原開出的「脫貧藥方」。

草藥種植引入同仁堂標準

「一定要控制好株距,注意合壟力度」,在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新林鎮,在曾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高秀才家院子裡,來自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集團的秦敬波正在對庭院栽種赤芍進行技術指導,倆人蹲在田壟間,熟練地將赤芍苗插進地裡,覆土、壓實。不一會兒,一壟赤芍苗就栽好了。

「優中選優的種苗,同仁堂量身定製的庭院栽培計劃,像高秀才這樣剛走出貧困的家庭,足不出戶就又多了一畝『增收田』。」新林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李天智說。

「我們家就是靠著這『幸福草』摘掉了貧困的帽子。」高秀才舉著赤芍苗說道,「以前種大田,年頭好的時候一畝地的收入也才500塊錢,現在改種赤芍,生長期長點,但是籽、根都能賣錢,平均每年能有10000塊錢的收入。這次聽說同仁堂幫著鎮上試點開展庭院種赤芍,我早早就報了名,還提前照著以前跟同仁堂專家講的種植要點深翻了土地、施了農家肥。下一步,我想自己再加把勁兒,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與鄉親們共同致富。」

「同仁堂帶給我們的變化,不僅僅是從零星散戶幾千畝發展到現在20000畝的種植數量變化,更重要的是種植的標準規範了,質量意識提高了。」李天智鎮長說,這為全鎮中藥材規範化綠色種植按下「快進鍵」,大家按照同仁堂專家講授的最新種植技術,採用生態、綠色種植模式,不僅收益高了,還種出了大家搶著收的好藥材。

9月,定向採購自新林鎮的12萬公斤柴胡、5000公斤蒼朮、2.3萬公斤赤芍陸續抵達科技發展集團藥材儲備區;10月,同仁堂科技發展集團專家團隊再赴興安盟新林鎮為中草藥種植產業發展答疑解惑……「下一步,我們將協調同仁堂研究院對當地藥材的有效成分含量進行檢測,對新林鎮如何種出更優質藥材進行進一步指導。」同仁堂科技集團相關負責人說。

責任編輯:李盼(EN057)

相關焦點

  • 同仁堂書寫脫貧攻堅的精彩答卷
    同仁堂國藥集團也加入到幫扶臥龍村的行列中來,擬向臥龍村投入150萬元,助力其發揮當地民俗特色,建設高端民宿項目,以引入收益性產業,使脫低幫扶工作落實到位。該項目主要依託臥龍村與十渡文化旅遊間的合作,以企業注資的方式,協助臥龍村開發本村高端民宿資源,實現精準「造血」式脫貧。據悉,該項目擬開發建設5個院落,採取租用村民自住院的方式,將村民自住院流轉到集體使用。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內蒙古:草原開出希望花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中國銀保監會引領20家保險機構、7家會管單位在國貧旗察右中旗、察右後旗(以下統稱「兩旗」)開展結對幫扶工作,按照「一鄉一策」的原則,與兩旗20個蘇木鄉鎮建立了「一對一」或「二對一」的幫扶機制,打出了精準扶貧「組合拳」,取得了良好成績,讓草原開出一片希望之花。
  • 【中國的脫貧智慧】「草原雲谷」有了現代範兒
    「草原雲谷」有了現代範兒——烏蘭察布走上小康之路系列報導之二在內蒙古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烏蘭察布市是特別的存在。所轄的11個旗縣區中,曾經有8個國家級貧困旗縣、2個自治區級貧困旗縣,深度貧困人口一度佔內蒙古的46.2%。
  • 天津南開:魚漁同授,舉全區之力助受援地區脫貧攻堅
    三年來,天津市南開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統籌整合財政資金,傾情助力脫貧攻堅工作,累計投入財政資金3.15億元。自2018年以來,向受援縣甘肅省環縣投入財政幫扶資金1.425億元,向甘肅省慶城縣投入財政幫扶資金9510萬元,向甘肅省夏河縣投入財政幫扶資金7718萬元。幫扶資金全部按要求第一時間下達撥付,支持當地脫貧攻堅重點項目70多個。
  • ...上發表署名文章《以決戰決勝的拼勁,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
    組建了13個脫貧攻堅專項工作組和40個工作專班。全區共選派駐村第一書記56名,選派駐村工作隊31支,工作隊員64名。成立了241個村級脫貧責任組,實現對有貧困人口的村(社區)全覆蓋。共派出幫扶責任人1612名,全部分包到戶,實現了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結對幫扶全覆蓋。三是做好區級總體設計。
  • 金風吹來的時候……——青海省財政資金助力攻克深度貧困堡壘紀實
    金風吹來的時候,我們走過城鎮鄉村,走過草原牧戶,處處都能感受到財政扶貧資金在脫貧攻堅中所發揮的強有力支撐作用,感受到廣大農牧民群眾發自內心的喜悅之情。  自從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一筆筆財政資金的投入,猶如久旱的土地上灑遍了甘霖,貧瘠的山鄉呈現出勃勃生機!
  • 發揮稅收「能量」 助推脫貧「摘帽」——貴州稅務部門積極決戰脫貧...
    協調各方資源支持脫貧攻堅,累計直接投入扶貧資金1.5億元,引進幫扶資金7.3億元,幫助引進企業108個投資3.2億元,扶持龍頭企業和農村合作社504個,購買貧困地區農產品1011萬元,幫助銷售貧困地區農產品6409萬元。結對幫扶成效明顯,目前全省稅務系統幫扶的546個村,已全部脫貧摘帽,貴州省稅務局幫扶的習水縣、道真自治縣已於2018年、2019年先後摘掉了貧困縣帽子。
  • 眾志成城 蝶變出彩 商水:戮力同心繪就「脫貧畫卷」
    5年來,全縣共派出578個駐村工作隊,1155名工作隊員,91家省市縣單位開展定點扶貧結對幫扶,769名科級幹部擔任掛村幫扶領導,31000名共產黨員全部投入到扶貧工作中,「千人駐村、萬人幫扶」活動紮實開展。畫卷的背後,凝聚著廣大幹部群眾奮鬥的汗水。「十三五」以來,商水縣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補齊短板,繪就反貧困鬥爭偉大決戰的新時代畫卷。
  • 凝聚社會力量 助力脫貧攻堅——桑植縣總商會參與脫貧攻堅典型工作...
    官地坪鎮藤椅扶貧工廠並在馬合口、瑞塔鋪等鄉鎮設立分廠,帶動379戶貧困戶就業,人均增收2.5-3萬元。康華公司在桑植坪、紅軍等村建立粽葉收購點和加工廠,解決16個鄉鎮168個村2.3萬農戶近6萬農民的就業問題,同時公司在總部安置了60多名殘疾人就業,在瑞塔鋪鎮投資300萬元創辦粽葉扶貧工廠,提供就業崗位75個,使落戶該鎮的全縣11個鄉鎮297戶易地搬遷戶實現了「樓上居住,樓下就業」。
  • 【「薪火」巾幗學堂】第九課·凝心聚力助脫貧 黑土硒都綻芳華
    通過培訓,僅海倫市就培育出了大豆科技示範戶幾百戶,建立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幾十個。她組建微信群後,每年都會接到成千上萬個農民和企業的電話及微信諮詢,她都力所能及的一一解答。一粒豆、一件事、一個人、一輩子。如今她依然行走在心靈的田野,收穫著泥土的芬芳。正在踐行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中國飯碗一定要牢牢端在中國人自己的手中」。
  • 種植中草藥 開出「致富方」
    16日,在臺安縣西佛鎮中藥材生態園內,藍天白雲下,3000餘畝水飛薊在微風中搖曳。這是海城興誠農場首次跨地域來臺安投資種植中藥材,目前發展良好。水飛薊屬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種子可藥用,有清熱、解毒、保肝利膽的作用,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和市場前景。
  • 從「輸血」到「造血」——浦發銀行長沙分行探出金融精準扶貧路
    近年來,該行積極探索「輸血」與「造血」、「融資」與「融智」的精準扶貧新路徑,為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提供新動力,為貧困農戶脫貧致富注入新活力,為全面實現小康、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浦發力量。「雙千兩葉」助楊家河脫貧致富楊家河現有村民257戶98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96戶394人。2018年4月,長沙浦發開始向楊家河村派駐扶貧工作隊。
  • 中國30個脫貧故事 | 呼倫貝爾草原上的「太陽姑娘」
    於是,烏仁花幾萬塊錢租了一個平房,帶了個從小一起長大的牧民姐妹,開起了自己的手工坊。然而,家裡人開始並不支持,「本來養殖牛羊發展得很好,你漢語都說不好,盲目去搞手工藝,還有近2萬元的房租,行得通嗎?」但烏仁打定了主意。那兩年,草地特別乾旱,牛羊也賣不上價錢,羊肉在呼倫貝爾當地才30元/斤。草地牛羊得僱人管理,費用也特別高。而一個「太陽花」飾品的價格就可以賣到三四十元。
  • 天門山下 幸福綻放——張家界市永定區高質量高水平書寫脫貧攻堅...
    時間的刻度,標註著張家界市永定區脫貧攻堅不斷向前邁進的腳步:2014至2020年,永定區每年嚴格按照標準和程序開展貧困退出工作。目前,全區86個貧困村全面出列,17805戶58980名貧困人口已全部脫貧。其中2020年脫貧786戶1572人,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底的20.7%降至0。
  • 【發布】萍鄉: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附發布會實錄)
    五年來,該市累計投入各級各類脫貧攻堅資金達76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接近完成。五年來累計發放教育資助資金4800餘萬元萍鄉市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全部進行了走訪,無一名貧困家庭學生因貧失學。實現了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零失學零輟學。五年來,享受教育補助政策6.6萬餘人次,累計發放教育資助資金4800餘萬元。
  • 脫貧攻堅有我!教育部75所直屬高校盡銳出戰,交出這份「答卷」|教育...
    「推普脫貧攻堅」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累計組織529支高校實踐團隊4851名大學生,到貧困地區開展推普宣傳和培訓活動。各直屬高校在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832平臺」購買貧困地區農產品6837.1萬元,在教育系統消費扶貧平臺「e幫扶」購買農產品3200餘萬元,上線貧困地區農產品4042款,覆蓋20個省121個貧困縣,在上半年未開學,食堂未開夥的情況下,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
  • 德陽廣漢:「插花式」幫扶 全力提高脫貧質量-國際在線
    ,帶動周邊群眾戶均增收2000元至3000元。  同時,廣漢市把就業扶貧作為實現當前脫貧與長期發展的重要途徑,全力扶持就業扶貧基地(車間),為8家扶貧基地兌現穩崗返還資金551.73萬元,助力就業扶貧基地復工,累計吸納貧困勞動力168人;強化技能培訓,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至少掌握一門實用技能;擴充就業渠道,舉辦各類招聘會113場、提供崗位7.2萬餘個。
  • 決戰貧困看阜平成績單
    針對因貧失學、因學致貧的問題,在足額落實國家資助政策基礎上,阜平2015年專門制定出臺貧困學生救助辦法,明確規定,幼兒減免所有保教費,小學每人每年1500元,初中每人每年2000元,普通高中每人每年6000元,職中每人每年5500元,大學每人每年1.2萬元。由此,阜平構建起從幼兒到大學生全覆蓋的救助體系。近3年來,全縣累計救助貧困學生9582人次,發放資金3039.37萬元。
  • 同仁堂洪澤公司的秘密 南京醫藥資產大甩賣調查
    而按照第三年豐產的規律,對應目前的市場售價,僅金銀花業務今年就能為同仁堂洪澤公司帶來近2180萬元的收入。    南京醫藥資產大甩賣調查   與價格已經出現一定程度下跌的金銀花相比,同仁堂洪澤公司的另一主打產品水蛭的前景則更加誘人。
  • 湖北麻城1.9萬名幹部與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
    「舉全市之力,奮力打贏脫貧攻堅硬仗,確保全市所有貧困村、貧困戶按期脫貧,如期摘掉貧困縣的帽子!」2015年初,麻城市召開脫貧攻堅動員會,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發出了決戰貧困的鏗鏘誓言。經過深入調研後,麻城明確了「三年脫貧摘帽、兩年鞏固提高、2020年全面同步小康」的工作目標。市委、市政府把脫貧攻堅作為統攬一切工作的政治任務、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