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大別山,殷殷紅土地。地處湖北省東北部、大別山中段南麓、鄂豫皖三省交界處的麻城市,總面積3747平方千米,人口126萬人,轄24個鄉鎮(辦區園場)、452個行政村(社區)。麻城集老區、山區、庫區、貧困地區於一體,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市),也是湖北省脫貧攻堅難度最大、任務最重的縣(市)之一。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2014年底,麻城市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9096戶、159733人,貧困村178個,貧困發生率為16.68%。面對貧困人口體量大、貧困發生率高、工農業基礎薄弱、基礎設施建設落後、內生動力不足的現狀,麻城黨員幹部群眾上下一心,咬定目標不放鬆,緊跟黨走不掉隊,精準施策,攻堅克難,吹響了向絕對貧困發起總攻的嘹亮衝鋒號,砥礪奮進八餘載,向黨和人民群眾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吹響「集結號」
2012年,深入推進扶貧開發,幫助困難群眾特別是革命老區、貧困山區困難群眾早日脫貧致富,到二〇二〇年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是中央確定的目標。
如何幫助老區貧困群眾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帶領全市人民實現同步小康?
「舉全市之力,奮力打贏脫貧攻堅硬仗,確保全市所有貧困村、貧困戶按期脫貧,如期摘掉貧困縣的帽子!」2015年初,麻城市召開脫貧攻堅動員會,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發出了決戰貧困的鏗鏘誓言。
經過深入調研後,麻城明確了「三年脫貧摘帽、兩年鞏固提高、2020年全面同步小康」的工作目標。市委、市政府把脫貧攻堅作為統攬一切工作的政治任務、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發展機遇。成立全市扶貧攻堅領導小組,組建高規格的扶貧攻堅指揮部,制定詳細的精準脫貧時間表、路線圖,實行掛圖作戰,堅持「市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建立「主要領導親自抓、所有常委參與抓、四大班子齊上陣」的工作模式,市鄉村三級書記抓精準扶貧。
制定《關於推進精準扶貧「5566」攻堅計劃的實施意見》,出臺《麻城市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推進精準扶貧「5566」攻堅計劃,即開展「五大行動」(精準識貧行動、產業扶貧行動、搬遷減貧行動、幫扶脫貧行動、兜底濟貧行動),發展「五大產業」(養殖業、中藥材產業、林特產業、蔬菜產業、鄉村旅遊業),做到「六個精準」(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建立「六項支撐機制」(資金整合機制、保障兜底機制、協同幫扶機制、脫貧退出機制、工作激勵機制、目標考核機制),從頂層設計上統攬精準扶貧的總體要求、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堅持精準方略、問題導向、協調發展,同時配套建立精準識別、產業扶貧、政策兜底、易地搬遷等政策支持和保障機制,形成1+N的政策支撐體系。
為確保工作責任落實,市委、市政府組建和選派444支駐村扶貧工作隊,178名駐村第一書記、1342名駐村隊員五天四夜吃住在村,派出19支扶貧督查隊,對24個鄉鎮辦(區園場)的脫貧攻堅進行全方位督查,全市1.9萬名幹部與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形成書記主抓、幹部結對、社會合力的脫貧決戰總格局。
整合資源,堅持項目、資金向脫貧攻堅傾斜。堅持「多元進水,一池蓄水,一口放水」原則,2016年至2020年,麻城市整合資金45.7億元用於精準扶貧,累計投入8633萬元建立風險補償金,累計發放扶貧小額信貸7.2億元,惠及貧困戶1.9萬戶。此外,麻城深化定點扶貧和區域協作扶貧,積極爭取各級幫扶單位支持,大力開展「百企幫百村」行動,建好用好社會扶貧網,引導社會愛心組織、愛心人士與貧困戶進行對接,形成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的扶貧大格局。
拔掉「窮根子」
開對了「藥方子」,才能拔掉「窮根子」。麻城立足實際,按照貧困人口的具體情況,聚焦「兩不愁三保障」,落實精準脫貧「五個一批」,攻克一個個貧困堡壘。
農村飲用水安全是關係農村群眾身體健康的大事,是脫貧摘帽的硬指標之一。「十三五」期間,麻城市大力實施農村飲水安全精準扶貧及鞏固提升工程,通過管網延伸2810.9公裡,新建和改造單村工程104處,單戶和聯戶打井2950餘處,共計解決11萬多鞏固提升人口的安全飲水問題,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3萬人,正在運營的145個農村水廠為農村群眾提供飲水安全保障,共計解決22.8萬戶86.6萬人飲水問題,農村飲水安全集中供水率和自來水入戶率分別達到94.89%和99.9%,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確保貧困群眾飲水安全。
產業扶貧是實現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圍繞特色產業和比較優勢,麻城著力打造麻東板慄藥材、麻北菊花茶油、麻中南蔬菜苗木的產業扶貧格局,建成產業扶貧基地180萬畝,覆蓋全市80%以上的村、90%以上的貧困戶,實現「鎮鎮有主導產業、村村有產業項目、戶戶有增收途徑」。採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扶貧車間」等模式,設立和引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600餘家,以租金、股金、薪金等方式帶動4.9萬戶脫貧增收;建設總裝機規模91.64兆瓦的光伏扶貧電站46座,惠及164個貧困村;累計發放扶貧小額信貸7.2億元,帶動貧困戶1.9萬戶,幫助貧困戶實現自主發展。
對於生存條件惡劣、自然災害頻發的地方,通水、通路、通電等成本很高的偏遠山區,麻城大力推進扶貧易地搬遷工程。截至2020年,全市建成174個安置點,4487戶貧困戶8115人喜遷新居,不斷完善安置點基礎配套設施,實行社會化管理,強化後續幫扶,建設18個鄉鎮辦的產業後扶基地,確保易遷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全市完成了1.8萬戶危房改造,全力確保貧困群眾住房安全有保障。
治貧先治愚,扶貧必扶智。教育扶貧是斬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手段。麻城市強力推進精準扶貧學生資助、學校改造、教師提升和「明白人」培養「四大工程」,建檔立卡貧困生資助率達到100%。精準扶貧開始以來,教育資助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22.7萬人次,金額1.5億元;「雨露計劃」資助1.6萬人,2400萬餘元。
大力推進生態扶貧,建設美麗鄉村,發展鄉村旅遊,麻城久久為功。實施「綠滿荊楚」、林特產業獎補、天然林保護、生態公益林等項目,惠及貧困戶3.8萬戶、貧困人口9.5萬人,建設面積35.1萬畝,發放各類補助資金6013.8萬元。其中,27.7萬畝林地優先納入天然林保護和生態公益林項目,累計補助1026.3萬元;發展林特產業、參與退耕還林及其它項目面積7.4萬畝,累計補助2051.5萬元;2020年繼續選聘生態護林員2200人,累計補助2936萬元。
在全市貧困人口中,有超過50%屬於因病致貧。麻城實施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補充醫療保險「四位一體」的政策兜底保障工作機制,有效遏制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發生。全市累計投入健康扶貧資金2.75億元,貧困人口累計住院救助22.4萬餘人,補充醫療保險政策兜底累計報銷費用2.27億元,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90%以上,同時逐年提高農村低保、五保補助標準,2020年分別達到4853元、9710元。
以釘釘子的精神抓攻堅,以繡花的功夫促脫貧,麻城戰勝貧困取得了節節勝利。麻城連續四年在湖北省市縣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中獲綜合評價好(A)等次,連續四年被黃岡市委、市政府表彰為精準扶貧工作優勝單位。截止2020年底,全市累計實現貧困人口55774戶158963人脫貧、178個貧困村出列,脫貧任務全面完成。2020年4月21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麻城市退出國家貧困縣序列,標誌著麻城市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鞏固「脫貧果」
2020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由於毗鄰國內疫情高發地武漢,麻城疫情防控形勢嚴峻,面臨戰疫、戰貧的雙重考驗。
在牢牢守住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防線的同時,怎樣才能有效防止困難群眾因疫返貧、致貧,鞏固來之不易的脫貧成果?
「全市上下持續發力、一鼓作氣,堅決克服疫情影響,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不獲全勝、決不收兵。」3月9日,黃岡市政協副主席、麻城市委書記楊遙在全市扶貧攻堅領導小組會上的講話擲地有聲。
根據會議和審議通過的《麻城市2020年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麻城從抓監測幫扶、促返崗就業、幫消費扶貧等多方面堅持戰疫戰貧兩手抓、兩不誤,做到疫情防控不放鬆、脫貧攻堅不停頓,築牢困難群眾因疫返貧、致貧防線,全力鞏固脫貧成果。麻城抓監測幫扶,開展「六個一」行動,對未脫貧戶、脫貧監測戶、邊緣戶等進行監測,通過市場主體帶動、產業獎補、扶貧小額貸款、介紹就業務工、開發公益性崗位、落實綜合保障等措施,予以全覆蓋幫扶。全力以赴促返崗就業,通過「點對點」集中包車、火車專列、幫助就業等形式,對外輸送貧困勞動力5.7萬人,落實外出貧困勞動力交通補助和生活補助。從扶貧整合資金中拿出4480萬元,為貧困群眾開發農村衛生保潔、護林護路、網格安全等公益性崗位1.6萬個。
出臺職工愛心消費扶貧政策,按每人不超過500元的標準發放愛心消費扶貧券,共計發放420萬元電子消費卡券用於採購地標優品,建設消費扶貧「三專一平臺」,累計申報全國扶貧產品目錄53家,幫助17家企業入駐中國社會扶貧網湖北特色館,21家企業入駐全國供銷社「832」扶貧產品銷售平臺,在兩個平臺共上線216個產品,動員社會各界在以上兩個平臺購買麻城扶貧產品,兩個平臺累計銷售額1070萬元。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八年攻堅風雨路,脫貧摘帽展新顏。即將與全國人民一同步入全面小康社會的麻城,站在新的起點上,必將砥礪奮進,乘風破浪,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繼續向著新的徵程闊步前進。
來源:麻城市扶貧辦(江叔青)
編審:段文俊
編輯:秦夢 周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