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1 04: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今日南陽市委最新出版的《南陽通訊》第四期「脫貧攻堅」專欄,刊發臥龍區委書記高賢信署名文章《以決戰決勝的拼勁,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臥龍區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緊盯脫貧任務,強化責任擔當,堅持治標與治本結合、輸血與造血並舉、脫貧與發展統籌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至2019年底,全區穩定脫貧3200戶7284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32%,全區3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
一、強化政治擔當,突出壓力傳導
充分發揮區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層層籤訂脫貧攻堅責任書、立下軍令狀。一是履行好脫貧攻堅主體責任。區委、區政府把脫貧攻堅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堅決扛穩抓實,高頻次召開領導小組會、區委常委會、區政府常務會、區四大班子聯席會和全區推進大會。通過高強度的壓力傳導和宣傳動員,全區上下樹立起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的信心和決心。區直各部門高度重視、積極配合,派出精幹人員,紮實開展結對幫扶。確定每月5號、20號為全區扶貧日,所有幫扶幹部集中入戶落實幫扶措施、實施幫扶項目、指導發展生產、改善精神面貌。二是加強扶貧工作力量。實行以上率下、大員上前,全區所有縣處級幹部全部分包到鄉鎮和51個貧困人口較多的村。組建了13個脫貧攻堅專項工作組和40個工作專班。全區共選派駐村第一書記56名,選派駐村工作隊31支,工作隊員64名。成立了241個村級脫貧責任組,實現對有貧困人口的村(社區)全覆蓋。共派出幫扶責任人1612名,全部分包到戶,實現了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結對幫扶全覆蓋。三是做好區級總體設計。為全面做好精準扶貧工作,區裡按照上級脫貧攻堅總體部署和有關要求,結合臥龍實際,在不同時期出臺不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措施,如在脫貧攻堅初期,經過充分調研、認真研究,制定了精準識別等4個總體方案,目前又出臺了《「四集中」兜底保障實施辦法》等十幾個配套方案,確保了我區脫貧攻堅工作交叉進行、平行推進、環環相扣、有效有序。
二、細化政策落地,築牢脫貧防線
充分發揮社會保障政策在脫貧攻堅中的兜底保障作用,做到了政策性保障措施全部落實到位。在教育扶貧方面,全區累計資助建檔立卡貧困學生1.4291萬人次,發放資助資金1139.5萬元,確保貧困學生「應助盡助、不漏一人」。在健康扶貧方面,全區落實「先診療後付費」及「一站式」結算1.12萬人次, 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等共計報銷6.48萬餘人次,報銷醫療費用0.64億元;發放慢性病就診卡8000個,就診5.15萬餘人次,報銷醫療費用980.46萬元。累計爭取到政策性資金135萬元,建設村級標準化衛生室31個。在危房改造方面,全區累計投入資金3980萬元,對2609戶農戶實施危房改造,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711戶,實現危房改造「清零」目標。在社會保障方面,全區累計發放低保金1.756億元,發放特困供養和護理費5863.9萬元;累計發放臨時救助資金478.16萬元,發放孤兒生活補助資金582.85萬元,發放高齡補貼資金904.6萬元;累計辦理殘疾證12170人,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2824.9萬元,完成殘疾人無障礙改造595戶。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累計投入資金 1.12億元,新修道路 173.77 公裡,改建危橋165 延米;累計投入資金 4393萬元,解決40個行政村8.5萬農村居民安全飲水問題;村村通動力電率、戶戶通電率全部達到100%。累計投入1275萬餘元為全區4250戶貧困戶實施「七改一增」項目,貧困戶戶容戶貌得到顯著改善。
三、實施「五大提升」工程,補齊脫貧攻堅短板
臥龍區在統籌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抓住有利時機,深入實施 「五大提升」工程。一是深入實施貧困村綜合提升工程。搶抓國家投融資政策機遇,圍繞坑塘治理、林網、路網、水網、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等包裝鄉村振興PPP項目,統籌基礎設施建設、村容村貌整治等內容,對全區所有行政村進行村容村貌綜合提升。先期以31個出列村為試點先行打造,逐步鋪開,每村投入500萬元,共計1.55億元,達到路、水、林三網聯通,打造精品村、特色村。二是深入實施貧困家庭「七改」提升工程。區財政在原有每戶2000元的改造資金基礎上每戶再增加1000元,達到戶均3000元,共投入1275萬元,為「七改一增」工作提供資金保障。成立專項督查組,定期督查,三天「一匯總、一通報」進度,完成4250戶貧困戶「七改」提升任務。區財政拿出600萬元專項獎勵資金,對任務完成好的鄉鎮給予獎補,確保「七改一增」工作出實效。三是深入實施貧困戶、低保戶「兩戶合一」提升工程。加快推進「兩戶合一」高度融合工作,將符合低保條件的7861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低保範圍,真正做到「應保盡保,一戶不落」。四是深入實施「四集中」提升工程。精準摸排確定「三類人員」底數,建立特殊貧困群體集中兜底動態管理臺帳,分人分類實施,靈活採取集中供養、集中託養、集中託管的模式,確保「三類人員」集中兜底保障全覆蓋。計劃投入931.9萬元對現有12個鄉鎮敬老院基礎建設、服務設施等進行全面提升,增加床位249個;採取聯建形式,計劃投入512.43萬元高標準打造20個村級幸福大院,增加床位309個;改擴建民辦養老機構一個,增加床位150個,確保農村特殊貧困群體「困有所養、應養盡養」。五是深入實施「雙業」提升工程。號召各鄉鎮持續完善提升產業就業扶貧體系,依託區內現有扶貧基地、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村級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同時,充分發揮近郊鄉鎮的地域優勢,新建一批具有一定帶貧能力的區、鄉、村三級新型經營實體。統籌各鄉鎮全面摸清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意願和發展生產需求,多渠道開發務工就業崗位。適度開發公益性崗位,累計安置貧困戶公益性崗位1845人。將已安置公益性崗位工資待遇從今年元月份起由500元提高至680元。設置宣傳保險員、協管員2180名,年人均增收2300元左右。同時加大對帶貧主體和貧困人口就業獎補,對在扶貧車間(就業基地)就業滿半年以上或長期外地務工的扶貧對象給予1500-3000元的就業補貼,激發各類帶貧主體帶貧和貧困戶就業積極性。
四、創新「志智雙扶」載體,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
「志智雙扶」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之策。一是開展文化扶貧活動。組織專業演出團體圍繞脫貧攻堅主題編排了《靠山》《問心無愧》等扶貧題材節目,進村巡演200餘場,引導貧困群眾革除陋習、消極思想,增強脫貧的信心和決心。適時組織模範脫貧戶代表參觀臥龍崗武侯祠文化園、白河溼地公園、南陽月季園等地,感受南陽新景象新變化,幫助貧困戶樹立自力更生、自強不息的脫貧意志。二是開展志智雙扶「三個一」活動。推廣「同心超市」積分做法,全區脫貧村和貧困戶20戶以上的非貧困村建成同心超市118個,設置「勤勞戶、衛生戶、熱愛公益戶、星級文明戶」等評定內容,每月開展一次評選活動,獎勵積分,兌現獎品。組織貧困戶講評會,評定結果上「紅黑榜」,掛「紅黑旗」,相互對比,相互激勵。依託村黨群服務中心建立農民學校113所,每月開展一次政策宣講或實用技術培訓,培訓貧困人口萬餘人次。三是營造濃厚輿論宣傳氛圍。設置扶貧宣傳牆體版面1600餘塊,燈箱廣告1200餘塊,牆體宣傳標語3000餘條,橫幅條幅950餘條。製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圖說價值觀、中國夢、「講文明、樹新風」等公益廣告15000餘塊,打造農村文化牆30個,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組建6支區級宣講志願服務隊伍、45支鄉村級宣講隊伍和文明實踐宣傳隊,開展「黨的創新理論萬場宣講進基層」、道德模範巡講、「送黨恩、知黨恩、感黨恩、頌黨恩」、「快樂星期天」和「我們的節日」等活動近千場次,參與群眾10萬餘人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臥龍區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心、頑強奮鬥,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推進脫貧攻堅,堅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原標題:《臥龍區委書記高賢信在《南陽通訊》上發表署名文章《以決戰決勝的拼勁,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