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生發表署名文章 談以黨的初心和使命引領脫貧攻堅

2020-12-05 人民網河南頻道

原標題: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工作重要論述 以黨的初心和使命引領脫貧攻堅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在第5個全國扶貧日、第26個國際消除貧困日到來之際,深入學習和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強烈地感受到黨的初心和使命在熱切召喚。當我們把習近平總書記向貧困發起總攻的號召與黨的十九大精神貫通起來學習理解時,把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莊嚴承諾與新時代的坐標系對照起來謀劃工作時,把中國方案與全球減貧事業對比起來思考問題時,對扶貧工作的歷史意義、現實意義和世界意義,都有了一個更新的把握。

  回看走過的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彰顯了黨長期執政的深遠考量,喚起了我們持續以初心和使命贏得未來的政治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了解農村,不了解貧困地區,不了解農民尤其是貧困農民,就不會真正了解中國,更不可能治理好中國;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

  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鮮明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矢志不渝為天下勞苦人民謀幸福。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黨領導農民「打土豪、分田地」,廣大農民紛紛參加革命,堅定跟黨走;抗日戰爭時期,黨建立鞏固的根據地,實行減租減息,廣大農民全力支援抗戰;解放戰爭中,黨在解放區開展土改運動,讓耕者有其田,廣大農民與我們黨同心協力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這一時期黨的初心和使命在於,徹底結束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給農民指明翻身求解放爭幸福的道路,讓廣大農民有飯吃、有衣穿,讓中國人民真正站起來,從而讓我們黨贏得了民心,贏得了執政地位。

  新中國成立後,黨團結帶領人民持續向貧困宣戰,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通過土地改革,幾億農民獲得土地;通過走集體化道路,廣大農民家裡有田種、孩子有學上,一般年景能溫飽,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熱情空前高漲。這一時期黨的執政綱領,是完成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為中國發展富強、人民生活富裕奠定堅實基礎,為黨的長期執政打牢根基。

  40年前,黨團結帶領人民開啟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極大釋放出廣大農民發展生產、擺脫貧困的內生動力。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從小崗村18戶農民摁下手印拉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大幕,到1982年我國啟動「三西」專項扶貧計劃;從1986年開始實行農村反貧困計劃,到1994年啟動「八七」扶貧攻堅,再到新世紀實施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扶貧的腳步鏗鏘有力、愈加堅實,農民的溫飽問題得到基本解決,人民生活逐步富裕起來。這一時期黨的執政目標得到充分體現,極大地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極大地增強了社會發展活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形成並不斷發展,我們黨獲得了人民的衷心擁護,黨的執政基礎進一步鞏固。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吹響向貧困發起總攻的進軍號,扶貧開發工作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人民群眾發自肺腑地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習近平總書記基於念茲在茲、夙夜牽掛的扶貧情結,基於一以貫之、一心為民的公僕情懷,基於對中國「三農」和貧困問題的深刻體驗,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傾注大量心血,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作出一系列新決策新部署,推動扶貧工作由過去主要依靠政策帶動、「大水漫灌」式扶貧向因村因戶因人施策、「精準滴灌」式扶貧的巨大轉變,創造了我國減貧史上的最好成績。這五年全國累計減貧6853萬人,年均減貧1370萬人,是1994年至2010年間年均減貧人數的兩倍多,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末的10.2%下降到2017年末的3.1%。從河南來看,577.7萬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12年末的9.28%下降到2017年末的2.57%,5個國定貧困縣、1個省定貧困縣脫貧摘帽,5514個貧困村退出貧困序列,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現在到農村調研,群眾說起收入、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的變化,如數家珍。很多貧困戶都發自內心地把習近平總書記像掛在家裡,不少脫貧戶門上貼著這樣的對聯,「搬新家感恩共產黨,住新樓常念習主席」「天高山高難超黨恩高,爹親娘親怎比組織親」,這飽含著對黨、對習近平總書記的感恩之情。正因為我們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給群眾帶來了幸福,群眾才發自內心地信任黨、依賴黨。

  誰贏得了人民,誰就能贏得歷史。縱觀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進程,我們深刻體會到,有效解決「三農」問題特別是貧困問題,是關係我們黨鞏固執政基礎的根本性問題,是關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全局性問題。我們黨正是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才奪取了政權;我們國家正是有廣大農民的默默奉獻和巨大付出,才奠定了工業化、城鎮化的堅實基礎;我們正是依靠農業這個生存之本、衣食之源,才生生不息。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任何時候都不能抹去祖祖輩輩在我們身上打下的烙印,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為人民服務的責任。唯有堅守初心和使命,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確保全面小康不落一人,才能讓人民群眾真正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強大凝聚力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生命力,讓黨的旗幟在人民心中永遠高高飄揚。

  遠眺前行的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貫穿了全面小康和偉大復興的夢想擔當,點燃了我們不懈踐行初心和使命的奮鬥激情

  脫貧攻堅,一頭連著貧困群眾的熱切期盼,一頭連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中國夢。從黨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

  脫貧攻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必須集中總攻。當前我們已經非常接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描繪的「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下轉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越來越觸手可及,「臨門一腳」就是消除絕對貧困。農村貧困人口如期脫貧是全面小康的底線任務,是不能輸也輸不起的硬仗。我與駐村第一書記交流時,很多人都發自內心地說,趕上這一時代大主題,投身這場大戰役,是人生中的一大幸事,更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面對這樣一個蘊含使命和榮光的時代任務,唯有盡銳出戰、紮實行動、不懈奮鬥。小康社會的目標越近,越要點燃不辱使命的奮鬥激情;攻堅克難的任務越重,越要以拼命的精神發起衝鋒。

  脫貧攻堅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必須打好打贏。今後3年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的交匯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啟動期,是脫貧攻堅的完成期,必須做好與鄉村振興戰略的銜接。鄉村振興,擺脫貧困是前提,既要把打好脫貧攻堅戰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先任務,保持目標不變、靶心不散、頻道不換,以脫貧攻堅的紮實成果為鄉村振興開局奠基;又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高質量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鞏固和擴大脫貧成果,形成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相互支撐、有機銜接、協調融合的良性互動格局。

  脫貧攻堅燃起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激情,必須決戰決勝。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其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國人民心中。我們黨領導人民打贏脫貧攻堅戰,目的就是讓每個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可以說,脫貧攻堅讓幾千萬群眾擺脫絕對貧困、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小康社會,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打下了堅實物質基礎、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從我省來看,越來越多的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持續改善,產業支撐不斷強化,內生發展活力和動力加速迸發;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弱鳥先飛」,擺脫精神貧困,依靠勤勞雙手和頑強意志拔掉「窮根」;越來越多的黨員幹部在脫貧攻堅一線經受磨礪,進一步增強了宗旨意識、錘鍊了紮實作風、提升了工作本領,密切了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主動參與進來,各盡所能,積極作為,構築了扶危濟困的強大合力。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脫貧攻堅已成為新時代淬鍊國家情懷和民族精神的大戰場,成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課堂,成為點燃新時代奮鬥激情的大舞臺。這一偉大實踐,讓我們前行的信心和決心無比堅定,只要每個人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夢想之中,敢於有夢、勇於追夢、勤於圓夢,就一定會匯聚起實現中國夢的磅礴偉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巨輪一定能抵達光輝彼岸。

  比較別人的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為世界減貧事業提供了有益借鑑,堅定了我們以初心和使命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自信

  消除貧困是人類的共同使命,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大全球性挑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減貧人口佔全球的70%以上,成為最早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譜寫了人類反貧困歷史的新篇章,再次證明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更為世界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把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在13億多人口的大國解決貧困問題很了不起。7億多人脫貧,這比美俄日德四國人口總和還多,僅十八大以來減貧的人數就相當於法國的總人口。脫貧攻堅堪稱當前中國最龐大、最艱巨的系統性工程,是集全國之智、舉全國之力來打的總體戰。黨中央一聲令下,各地各部門百萬名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奔赴基層一線,十八大以來全國累計選派駐村幫扶幹部277.8萬人,這是多大的人力投入。2013年至2017年,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累計投入2787億元,年均增長22.7%,這是多大的資金投入。構建形成各負其責、各司其職的責任體系,精準識別、精準脫貧的工作體系,上下聯動、統一協調的政策體系等「八個體系」,這又是多大的政策投入。全面消滅貧困,是共產黨人的錚錚誓言,環顧世界,很難找到一個對國家、對民族如此負責任的執政黨,而這都源於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源於對我們黨強大動員能力和統籌協調能力的自信。

  在基礎薄弱的發展中大國解決貧困問題很了不起。雖然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人均生產總值排名仍在70位左右,在這樣的生產力水平和經濟基礎上,以相對有限的資源解決貧困問題,就面臨著「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授人以魚」和「授人以漁」等諸多難題。我們黨堅持從國情出發,既盡力而為,切實提高貧困人口的獲得感,又量力而行,防止陷入「福利陷阱」,在不同經濟社會發展階段,與時俱進調整扶貧戰略和政策,避免了一些國家為迎合民眾脫離實際導致減貧不可持續,或是因漠視貧困群體利益造成社會不穩定的困境,讓中國扶貧事業始終展現出蓬勃生機。

  在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大國解決貧困問題很了不起。中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條件、資源稟賦差異巨大,貧有百樣、困有千種,不同發展水平下的貧困問題都能找到,這就決定了必須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髮展規律,確立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為拔除各類「窮根」開出了「藥方」。我們堅持發展生產脫貧一批,實施好穩定脫貧和可持續發展的治本之策;易地搬遷脫貧一批,通過「挪窮窩」解決「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問題;生態補償脫貧一批,把生態保護與扶貧開發有機結合起來,實現點綠成金;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突出志智雙扶,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社會保障兜底一批,築牢最後防線,體現出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每個地方、不同層次都能從精準方略中找到脫貧攻堅的金鑰匙,這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智慧、執行能力和工作本領。當今世界,中國的「精準扶貧模式」無疑是最有說服力、最具吸引力、最值得學習借鑑的。很少有哪個國家能像中國這樣,在高速發展的同時這麼好地解決社會公平問題。中國共產黨人既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也在為世界謀大同,有這樣的眼界、這樣的胸襟,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一定會越走越寬廣,一定會為人類反貧困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脫貧攻堅這場戰役,必將在我們黨的發展史上留下鮮明印記,必將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徵程中留下鮮明印記。當前,距離2020年實現脫貧目標任務只有兩年多時間,向中央和全省人民交卷的時間節點越來越近,脫貧攻堅正處於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集中總攻階段,面臨的困難挑戰依然巨大。全省還有221萬農村貧困人口、3723個貧困村、47個貧困縣,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全省上下必須堅定不移地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為科學指引和行動指南,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錘鍊「四個意識」的大熔爐、轉變工作作風的突破口、檢驗幹部能力的新標杆、推進發展的好機遇,大力弘揚焦裕祿同志的「三股勁」,咬定總攻目標,在落實精準方略上再聚焦,在抓好根本之策上再突破,在攻克堅中之堅上再發力,在強化扶貧扶志上再引領,在落實統籌推進上再深入,在突出黨建引領上再深化,以軍令如山的敬畏之心,如期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忠誠踐行黨的初心和使命。

(責編:楊曉娜、王佩)

相關焦點

  • ...上發表署名文章《以決戰決勝的拼勁,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
    臥龍區委書記高賢信在《南陽通訊》上發表署名文章《以決戰決勝的拼勁,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2020-05-21 04: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求是》發表彭清華署名文章《涼山脫貧攻堅調查》
    8月16日出版的第16期《求是》雜誌發表中共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的蹲點調研報告《涼山脫貧攻堅調查》。全文轉載如下:涼山彝區是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是影響四川乃至全國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控制性因素。
  • 李紀恆部長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築牢脫貧攻堅兜底保障的...
    盡銳出戰、善作善成,全面完成兜底保障重點任務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攬,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和黨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按照黨中央關於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全面動員、盡銳出戰,集中攻堅、善作善成,確保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兜底保障不漏一戶
  • 黨的領導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根本保證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越到最後越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為進一步加強黨對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領導提供了遵循,為各級黨委和政府奮力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指明了方向。各級黨委和政府務必保持攻堅態勢,善始善終,善作善成,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擺脫貧困、全面小康,是我們黨念茲在茲、須臾不忘的事業。
  • 愛國奮鬥 科學報國|姜沛民在《光明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曲周...
    本網訊 8月6日,黨委書記姜沛民在《光明日報》第15版《教育透視》專欄發表題為《「曲周精神」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的署名文章,系統論述學習傳承「曲周精神」,全文如下:「曲周精神」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姜沛民
  • 胡春華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農村貧困人口累計脫貧9348萬,剩下的551萬農村貧困人口也將如期全部脫貧。但也要看到,「三農」發展面臨不少新矛盾新挑戰,農業結構性矛盾日益凸顯,自然風險、市場風險增加,供給保障能力仍需進一步鞏固,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仍然薄弱,農民增收速度放緩。必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堅持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一併推進,有效克服各種風險挑戰,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 《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在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5月1日出版的第9期《求是》雜誌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在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座談會上的講話》。這次是黨的十九大後我主持召開的第一次脫貧攻堅座談會。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是我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對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次把大家請來,主要目的是聽聽大家意見和建議,交流脫貧攻堅工作情況,把握工作進展,分析存在問題,明確下一步工作部署和安排,扎紮實實把脫貧攻堅戰推向前進。
  • 駐緬甸大使陳海在緬主流媒體發表署名文章《中國新發展和中緬關係...
    原標題:駐緬甸大使陳海在緬主流媒體發表署名文章《中國新發展和中緬關係新時代》  11月27日,駐緬甸大使陳海在緬甸主流媒體《環球新光報》(英文)、《鏡報》(緬文)同時發表題為《中國新發展和中緬關係新時代》的署名文章,宣介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並就新時代中緬關係進行展望。
  • 高三作文關鍵詞⑧ | 脫貧攻堅
    (溫馨小提醒:寫作之前,最好先列個提綱,把文章骨架搭好。) 關於脫貧攻堅,切入口很多: 可以將視野擴展至全球,談談扶貧、脫貧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如280多萬駐村幹部、第一書記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來自五湖四海的他們,為貧困群眾帶去資源、技術和發展思路,形成全國上下攻堅的合力;如精準扶貧通過精準「滴灌」提高扶貧效率,貧有百樣、困有千種,扶貧就有千百種方案;如產業扶貧為脫貧攻堅製造可持續的內生動力,發展產業讓農民從田間走向車間,鼓勵創業催生無數致富能人⋯⋯ 也可以縱觀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的戰貧史,將脫貧攻堅與初心、夢想和奮鬥聯繫起來
  • 常德市深入開展「知黨恩、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脫貧攻堅主題...
    紅網時刻常德12月24日訊(通訊員 江景)近日,「知黨恩、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脫貧攻堅主題活動開展以來,常德市始終將鏡頭聚焦基層、將話筒交給群眾,堅持「讓群眾自己說、讓鄉裡鄉親說、讓基層幹部說」,大力引導一線幫扶幹部、廣大脫貧對象用親身經歷、感人事例、典型案例,「說」出脫貧成效、「說」出美好生活
  • 一組數字,見證我國脫貧攻堅新變化
    一組數字,見證我國脫貧攻堅新變化 2020-03-25 19: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習時報》刊登歐陽堅署名文章:南梁精神飽含的初心和使命
    《學習時報》刊登歐陽堅署名文章:南梁精神飽含的初心和使命 2020-12-04 17: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許昌市建安區:志智雙扶拔窮根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建安區利用報紙、電視和新興媒體,積極開展志智雙扶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跡宣傳,發表了《身殘志堅自強立志,積極脫貧「摘帽」致富》《用堅守給予丈夫生的希望》等接地氣、有溫度的志智雙扶典型人物文章,在建安區樹立了五女店鎮白稚村身殘志堅貧困戶典型郭勝清、河街鄉柿張村餐飲業貧困戶典型張大河、靈井鎮郝莊村自主創業貧困戶郝天虎等一批脫貧典型,在全區營造了脫貧光榮的良好氛圍。
  • 【決勝2020】脫貧攻堅看山東:「鐵道遊擊隊精神」激勵棗莊攻堅克難...
    棗莊是鐵道遊擊隊的故鄉,鐵道遊擊隊是棗莊最紅的資源、最美的傳奇、最亮的名片,也是激勵棗莊脫貧攻堅路上攻堅克難的精神源泉。  22日,「決勝2020——脫貧攻堅看山東」網絡主題活動記者一行來到位於棗莊市薛城區的鐵道遊擊隊黨性教育基地,體會當地幹部群眾時刻以「鐵道遊擊隊」精神激勵自己,發揚革命先烈們聽黨指揮、不怕犧牲、攻堅克難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持之以恆做好扶貧工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棗莊力量。
  • 西電黨委書記查顯友講專題黨課 初心使命引領一流建設新徵程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初心」和「使命」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勝利的精神密碼;「初心」和「使命」是我們新時代砥礪前行的航標,是堅持思想建黨、理論強黨的必然要求,是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的實踐要求。
  • 對脫貧攻堅的感悟與思考——調研9省區45縣41鄉鎮歸來
    讓我深深地感受到脫貧攻堅是一項民心德政工程,它生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凝聚起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磅礴力量,給我們今後做成大事、攻克難關以深刻啟示。千百萬人拔掉窮根,展示了巨大的制度優勢在一個近14億人口的並不富裕的國家,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9000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這是人類史無前例的非凡事業。
  • 我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紀實
    貧困程度深,18個縣(市)均為深度貧困縣,2013年底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村1360個、貧困人口51775戶220289人,是全國「三州三區」深度貧困地區之一和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也是全省脫貧攻堅「四大片區」重要組成部分。
  • 貴港的2020:決戰脫貧攻堅 勝利的果實如斯甜美
    2020年是貴港發展歷程中極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共克時艱,經濟發展逆勢而上,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成績位居全區第一,主要經濟指標排名全區前列,脫貧攻堅交出高分答卷。現在,跟著小編一起,感受貴港的進步,滿懷信心昂首邁入2021年吧!2020年12月中旬,寒潮來襲,氣溫驟降。
  • 甘肅隴南:攻堅「最後堡壘」 確保如期脫貧
    近日,甘肅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現場推進會在隴南召開,吹響了向脫貧攻堅「最後堡壘」發起總攻的號角。黨的十八大以來,甘肅隴南凝心聚力實施精準脫貧,全市有6個縣區脫貧摘帽,1565個貧困村退出,貧困人口下降至3.69萬,貧困發生率由53%下降至1.56%,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2621元提高到7734元,年均增速居秦巴山特困片區18個市州第一。
  • 2020高考主題作文:全面小康,脫貧攻堅
    中華文明根植於農耕文明,農耕文明承載著華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碼,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革命文化的根脈,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根本依託。我們要切實增強對農耕文明的理性認知和情感認同,更加全面和深刻地認識到農耕文明所具有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  02逢金秋,喜慶華誕。新中國篳路藍縷、風雨兼程走過70年光輝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