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駐緬甸大使陳海在緬主流媒體發表署名文章《中國新發展和中緬關係新時代》
11月27日,駐緬甸大使陳海在緬甸主流媒體《環球新光報》(英文)、《鏡報》(緬文)同時發表題為《中國新發展和中緬關係新時代》的署名文章,宣介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並就新時代中緬關係進行展望。全文如下:
中國發展新成就
說起中國發展新成就,我想先分享一個中國邊境的小故事。生活在雲南省金平縣的瑤族農民盤貴今年56歲,和他相伴30多年的妻子是中緬邊境小鎮的一名工人。今年5月,金平縣退出貧困縣,近2.7萬戶、12萬人脫貧摘帽,盤貴兩口子的生活因此發生巨變。過去,家裡的竹篾房一下雨就漏水,吃水要走一個小時的山路背水。如今,在政府的幫扶下,盤貴一家不僅住上了堅固的磚瓦房,還靠種香蕉、橡膠和養豬、養雞,全家年收入近5萬元人民幣。金平縣是我所在的中國外交部定點扶貧縣之一,聽到金平縣脫貧的好消息,我感到由衷高興。
金平縣只是雲南乃至全中國減貧事業的一個縮影。2015至2019年,雲南全省累計脫貧164.95萬人。今年,雲南省將歷史性脫貧。從中國全國來看,2016至2020年,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中國將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打贏脫貧攻堅戰。
中國自身實現脫貧的同時,沒有忘記胞波兄弟緬甸。中國雲南省正牽頭在緬甸內比都埃羌達村和敏彬村實施中國援緬減貧示範合作項目。去年來緬甸工作後不久,我就走訪了埃羌達村。最近我得知,這裡的面貌有進一步可喜變化。通過同事給我發來的照片,我欣慰地看到埃羌達村的道路由土路變成了水泥路,村民喝上了清潔的飲用水,村裡還增加了社區服務中心、衛生所,村民的收入增加了,健康也有了保障。我了解到,此前只能靠外出打工維持生計的村民吳昂梭溫,藉助庭院經濟項目租到土地,種上了時鮮蔬菜。在距該村不遠的敏彬村,5位女村民接受技術培訓後在製衣廠找到了工作,平生第一次有了工資收入。以人民為中心、「精準扶貧」、開發式扶貧與救濟式扶貧相結合等,這些中國特色的扶貧經驗也正在惠及緬甸百姓。中緬攜手共奔小康,正是中緬命運共同體的應有之義。
說到奔小康,2020年是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巨大衝擊和複雜嚴峻國內外環境,中國全國上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有力有效地推動生產生活秩序恢復,前三季度經濟增速已由負轉正。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將突破100萬億元人民幣。
很多人都想了解中國的成功密碼,我的回答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初心和使命。新中國成立之初滿目瘡痍,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白手起家,經過70年的拼搏奮鬥,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廣東省的深圳在40年中從一個小漁村搖身一變成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幾天前,我們剛剛慶祝了上海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上海浦東新區在30年中發展成為現代化新城和世界級金融中心。上述發展變化是中國快速發展的典型代表,廣大中國民眾是國家發展的推動者,也是最大受益者。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發展中不斷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以「零容忍」懲治腐敗,不斷增強黨的自我淨化和自我革新,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始終保持旺盛的生機與活力。中國在抗擊疫情中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取得了抗疫重大戰略成果。今年十一國慶長假,有6.37億中國人安心出行,就是抗疫成果的反映。這進一步增強了中國人民對黨的領導的信任和擁護。相信中國共產黨將帶領中國人民在國家建設的新徵程中不斷譜寫新篇章,奪取新勝利。
中國發展新格局
緬甸有一句俗語:「果中芒,肉中豬,葉中茶」。芒果是緬甸人心中最美味的水果。緬甸聖德隆芒果飄香四溢、口感獨特,俘獲了眾多中國「粉絲」,中國消費者親切地稱它為「芒果之王」。每年4至6月,一車又一車的聖德龍芒果從德宏的畹町口岸進入雲南的大店小攤,走進中國尋常百姓家。今年,即使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緬甸聖德隆芒果仍大量銷往中國。芒果貿易是中緬農產品貿易的一個縮影,中國日益擴大的內需市場給緬甸農產品提供了廣闊前景。
中緬芒果貿易的故事為我們理解中國新發展格局提供了獨特視角。剛剛閉幕的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十四五」時期(2021-2025)發展作出全面規劃,清晰展望中國發展遠景目標——到2035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為此,中國將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預計未來10年中國累計商品進口額有望超過22萬億美元,中國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中緬合作的機遇會越來越多。
中緬經濟互補性強,潛力巨大。農業是緬甸的支柱產業,中國有14億人口、超過4億的中等收入群體,為緬甸大米、大豆、水果、咖啡等特色農產品等出口提供了巨大消費市場。中國服裝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向緬甸進行產能轉移,與緬方的發展需求相對接。緬政府正大力發展經濟特區、工業園區和產業新城以及數字經濟,中方正積極參與有關合作。這將為緬創造就業、改善民生、發展經濟提供助力。在新發展格局的引領下,中國將進一步向緬甸開放市場,與緬甸分享中國改革發展紅利,為緬甸對華出口提供新動能。中緬在貿易、產能、基礎設施等領域合作必將進一步提質升級,逐漸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雙向市場,給兩國人民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利益。
中緬關係新時代
中緬兩國山水相連,中國是緬甸第一大貿易夥伴,雙方合作潛力巨大、前景廣闊。今年年初,習近平主席對緬甸進行歷史性訪問,此訪取得歷史性成果。兩國領導人就共建「一帶一路」和中緬經濟走廊、共同構建中緬命運共同體達成共識。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中緬兩國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生動詮釋了命運共同體的內涵。當前,中緬經濟走廊重大項目穩步推進,中緬在電力合作、公路鐵路基礎設施聯通、農業、製造業等領域合作不斷推進,為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不久前,緬甸順利舉行了大選,我們對此感到高興,並表示祝賀。緬甸即將進入新發展時期,維護和平穩定與促進經濟發展面臨新的機遇。中國即將於明年實施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緬甸亦將於明年組成新政府開啟新的五年工作。在團結抗疫、深化合作、促進國家發展、造福人民等方面,中緬兩國是攜手同行的夥伴。
下一步,中緬兩國將繼續深化抗疫合作,繼續發揚守望相助的胞波精神,支持彼此抗疫努力,加強邊境地區疫情聯防聯控,加強抗疫物資和疫苗方面合作,爭取早日取得抗疫最終勝利。與此同時,我們願同緬方統籌疫情防控和務實合作,積極落實習近平主席訪緬成果,加強「十四五」規劃同緬甸發展戰略對接,以共建「一帶一路」和中緬經濟走廊為主線,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促進共同發展,讓兩國民眾早受益、多受益。中方願同緬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相互支持,並在尊重緬方意願的基礎上,繼續為推進緬甸國內和平、實現民族和解發揮建設性作用。今年,中方為緬方數位化修復老電影《鄂巴》,作為緬甸電影誕生100周年慶祝活動的重要影片在緬重映,這是中緬文化交流合作的一個寫照。我們願繼續同緬方加強教育、文化、旅遊、宗教、媒體等領域交流合作,促進兩國人民相互了解和民心相通。
行要好伴,住要好鄰。我們願同緬方一道,把握髮展機遇,克服困難挑戰,推動中緬關係在新時代取得更大發展,讓兩國人民攜手奔向更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