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緬甸大使陳海在緬主流媒體發表署名文章《中國新發展和中緬關係...

2020-12-01 雲南網

  原標題:駐緬甸大使陳海在緬主流媒體發表署名文章《中國新發展和中緬關係新時代》

  11月27日,駐緬甸大使陳海在緬甸主流媒體《環球新光報》(英文)、《鏡報》(緬文)同時發表題為《中國新發展和中緬關係新時代》的署名文章,宣介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並就新時代中緬關係進行展望。全文如下:

  中國發展新成就

  說起中國發展新成就,我想先分享一個中國邊境的小故事。生活在雲南省金平縣的瑤族農民盤貴今年56歲,和他相伴30多年的妻子是中緬邊境小鎮的一名工人。今年5月,金平縣退出貧困縣,近2.7萬戶、12萬人脫貧摘帽,盤貴兩口子的生活因此發生巨變。過去,家裡的竹篾房一下雨就漏水,吃水要走一個小時的山路背水。如今,在政府的幫扶下,盤貴一家不僅住上了堅固的磚瓦房,還靠種香蕉、橡膠和養豬、養雞,全家年收入近5萬元人民幣。金平縣是我所在的中國外交部定點扶貧縣之一,聽到金平縣脫貧的好消息,我感到由衷高興。

  金平縣只是雲南乃至全中國減貧事業的一個縮影。2015至2019年,雲南全省累計脫貧164.95萬人。今年,雲南省將歷史性脫貧。從中國全國來看,2016至2020年,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中國將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打贏脫貧攻堅戰。

  中國自身實現脫貧的同時,沒有忘記胞波兄弟緬甸。中國雲南省正牽頭在緬甸內比都埃羌達村和敏彬村實施中國援緬減貧示範合作項目。去年來緬甸工作後不久,我就走訪了埃羌達村。最近我得知,這裡的面貌有進一步可喜變化。通過同事給我發來的照片,我欣慰地看到埃羌達村的道路由土路變成了水泥路,村民喝上了清潔的飲用水,村裡還增加了社區服務中心、衛生所,村民的收入增加了,健康也有了保障。我了解到,此前只能靠外出打工維持生計的村民吳昂梭溫,藉助庭院經濟項目租到土地,種上了時鮮蔬菜。在距該村不遠的敏彬村,5位女村民接受技術培訓後在製衣廠找到了工作,平生第一次有了工資收入。以人民為中心、「精準扶貧」、開發式扶貧與救濟式扶貧相結合等,這些中國特色的扶貧經驗也正在惠及緬甸百姓。中緬攜手共奔小康,正是中緬命運共同體的應有之義。

  說到奔小康,2020年是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巨大衝擊和複雜嚴峻國內外環境,中國全國上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有力有效地推動生產生活秩序恢復,前三季度經濟增速已由負轉正。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將突破100萬億元人民幣。

  很多人都想了解中國的成功密碼,我的回答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初心和使命。新中國成立之初滿目瘡痍,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白手起家,經過70年的拼搏奮鬥,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廣東省的深圳在40年中從一個小漁村搖身一變成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幾天前,我們剛剛慶祝了上海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上海浦東新區在30年中發展成為現代化新城和世界級金融中心。上述發展變化是中國快速發展的典型代表,廣大中國民眾是國家發展的推動者,也是最大受益者。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發展中不斷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以「零容忍」懲治腐敗,不斷增強黨的自我淨化和自我革新,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始終保持旺盛的生機與活力。中國在抗擊疫情中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取得了抗疫重大戰略成果。今年十一國慶長假,有6.37億中國人安心出行,就是抗疫成果的反映。這進一步增強了中國人民對黨的領導的信任和擁護。相信中國共產黨將帶領中國人民在國家建設的新徵程中不斷譜寫新篇章,奪取新勝利。

  中國發展新格局

  緬甸有一句俗語:「果中芒,肉中豬,葉中茶」。芒果是緬甸人心中最美味的水果。緬甸聖德隆芒果飄香四溢、口感獨特,俘獲了眾多中國「粉絲」,中國消費者親切地稱它為「芒果之王」。每年4至6月,一車又一車的聖德龍芒果從德宏的畹町口岸進入雲南的大店小攤,走進中國尋常百姓家。今年,即使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緬甸聖德隆芒果仍大量銷往中國。芒果貿易是中緬農產品貿易的一個縮影,中國日益擴大的內需市場給緬甸農產品提供了廣闊前景。

  中緬芒果貿易的故事為我們理解中國新發展格局提供了獨特視角。剛剛閉幕的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十四五」時期(2021-2025)發展作出全面規劃,清晰展望中國發展遠景目標——到2035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為此,中國將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預計未來10年中國累計商品進口額有望超過22萬億美元,中國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中緬合作的機遇會越來越多。

  中緬經濟互補性強,潛力巨大。農業是緬甸的支柱產業,中國有14億人口、超過4億的中等收入群體,為緬甸大米、大豆、水果、咖啡等特色農產品等出口提供了巨大消費市場。中國服裝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向緬甸進行產能轉移,與緬方的發展需求相對接。緬政府正大力發展經濟特區、工業園區和產業新城以及數字經濟,中方正積極參與有關合作。這將為緬創造就業、改善民生、發展經濟提供助力。在新發展格局的引領下,中國將進一步向緬甸開放市場,與緬甸分享中國改革發展紅利,為緬甸對華出口提供新動能。中緬在貿易、產能、基礎設施等領域合作必將進一步提質升級,逐漸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雙向市場,給兩國人民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利益。

  中緬關係新時代

  中緬兩國山水相連,中國是緬甸第一大貿易夥伴,雙方合作潛力巨大、前景廣闊。今年年初,習近平主席對緬甸進行歷史性訪問,此訪取得歷史性成果。兩國領導人就共建「一帶一路」和中緬經濟走廊、共同構建中緬命運共同體達成共識。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中緬兩國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生動詮釋了命運共同體的內涵。當前,中緬經濟走廊重大項目穩步推進,中緬在電力合作、公路鐵路基礎設施聯通、農業、製造業等領域合作不斷推進,為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不久前,緬甸順利舉行了大選,我們對此感到高興,並表示祝賀。緬甸即將進入新發展時期,維護和平穩定與促進經濟發展面臨新的機遇。中國即將於明年實施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緬甸亦將於明年組成新政府開啟新的五年工作。在團結抗疫、深化合作、促進國家發展、造福人民等方面,中緬兩國是攜手同行的夥伴。

  下一步,中緬兩國將繼續深化抗疫合作,繼續發揚守望相助的胞波精神,支持彼此抗疫努力,加強邊境地區疫情聯防聯控,加強抗疫物資和疫苗方面合作,爭取早日取得抗疫最終勝利。與此同時,我們願同緬方統籌疫情防控和務實合作,積極落實習近平主席訪緬成果,加強「十四五」規劃同緬甸發展戰略對接,以共建「一帶一路」和中緬經濟走廊為主線,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促進共同發展,讓兩國民眾早受益、多受益。中方願同緬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相互支持,並在尊重緬方意願的基礎上,繼續為推進緬甸國內和平、實現民族和解發揮建設性作用。今年,中方為緬方數位化修復老電影《鄂巴》,作為緬甸電影誕生100周年慶祝活動的重要影片在緬重映,這是中緬文化交流合作的一個寫照。我們願繼續同緬方加強教育、文化、旅遊、宗教、媒體等領域交流合作,促進兩國人民相互了解和民心相通。

  行要好伴,住要好鄰。我們願同緬方一道,把握髮展機遇,克服困難挑戰,推動中緬關係在新時代取得更大發展,讓兩國人民攜手奔向更美好明天。

 

相關焦點

  • 中國駐緬甸大使館為緬甸克欽邦流離失所者捐款
    中國駐緬甸大使洪亮、緬甸和平委員會主席丁妙溫博士等出席捐贈儀式。洪亮大使表示,克欽邦的武裝衝突已造成當地很多民眾流離失所,中國政府和中國駐緬甸大使館對此感到非常痛心。希望捐款能對困境中的民眾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未來中方將根據緬甸政府和克欽邦民眾的需求進一步提供支持與幫助。
  • 中國駐日本大使程永華在《日本經濟新聞》發表署名文章
    人民網5月18日訊 據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網站消息,5月17日,中國駐日本大使程永華在日本主流報紙《日本經濟新聞》發表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5月9日,第七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東京舉行。李克強總理與日本安倍晉三首相、韓國文在寅總統一道出席會議並發表了《聯合宣言》。
  • 中俄駐美大使發表聯合署名文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
    新華社華盛頓9月2日電 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和俄羅斯駐美國大使安東諾夫2日在「防務一號」網站發表題為《銘記歷史開創未來》的聯合署名文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
  • 駐印尼大使肖千在印尼媒體發表署名文章《推動中印尼關係繼續破浪...
    10月28日,駐印尼大使肖千在印尼最大英文報紙《雅加達郵報》發表署名文章《推動中印尼關係繼續破浪前行》,介紹建交70年來中印尼關係的巨大成就,講述疫情下兩國關係逆勢而進,強調中印尼關係發展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根本利益。
  • 駐印尼大使肖千在《中國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患難與共》(中英文)
    7月10日,駐印尼大使肖千在《中國日報》國際版和中國日報網發表署名文章《患難與共》,指出中印尼是共抗新冠肺炎疫情的好兄弟,共促恢復經濟發展的好夥伴,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好朋友,強調歷經70載風雨的中印尼關係將在新時代煥發新生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為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 緬甸獨立運動中緬、孟兩族關係演變研究
    緬甸獨立運動中緬、孟兩族關係演變研究 陳真波 (貴陽學院 貴州貴陽550005) [關鍵詞]緬甸;民族主義運動;緬族;孟族;關係演變
  • 【中國新聞網】中緬聯合發表緬甸北部鯉科魚類新種——葡萄真馬口...
    【中國新聞網】中緬聯合發表緬甸北部鯉科魚類新種——葡萄真馬口波魚 2019-06-15 中國新聞網 胡遠航 ,中緬科研人員經過對緬甸北部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進行了多次野外考察研究,發現鯉科魚類新種——葡萄真馬口波魚。
  • 藍虎大使就中國發布抗"疫"白皮書在哥倫比亞《時代報》發表署名文章
    中國網7月4日訊 據中國駐哥倫比亞使館微信公眾號消息,7月3日,駐哥倫比亞大使藍虎在哥第一大報《時代報》發表題為《中國在行動——中國發布抗「疫」白皮書》的署名文章,介紹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情況和抗「疫」國際合作,呼籲攜手應對疫情,在後疫情時代加緊恢復各領域合作。
  • 鄧錫軍大使發表署名文章——《<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中方...
    原創 中國駐東協使團 中國駐東協使團11月20日,印尼《雅加達郵報》發表中國駐東協大使鄧錫軍署名文章《:中方堅定支持東協加強區域合作中心地位》。會議發表了《RCEP領導人聯合聲明》,各國領導人均盛讚RCEP的籤署。李克強總理指出,RCEP籤署是是東亞區域合作極具標誌性意義的成果,更是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勝利,必將為促進地區的發展繁榮增添新動能,為世界經濟實現恢復性增長貢獻新力量。它讓人們在陰霾中看到光明和希望,表明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是大道、正道,代表著世界經濟和人類前進的正確方向。
  • 觀天下:緬總統稱中緬關係重要 疑似MH370殘骸送法鑑別 俄否決設...
    (京華時報) 4、緬甸總統接受日媒專訪:和中國的關係尤其重要 特赦體現了吳登盛站在更高的戰略角度來處理中緬關係。」中國社科院亞太文化研究室主任許利平30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說,赦免中國伐木工人的決定是緬甸政府當局基於中緬關係大局做出的明智選擇,如果緬甸政府對中國伐木工人處置不當,會對中緬關係造成較大損害,雙方關係也會出現大幅倒退,這不符合緬甸的國家利益。 緬甸政府公布大赦令前一天,中國新任駐緬甸大使洪亮在內比都向吳登盛遞交國書。雙方就進一步發展兩國關係,促進務實合作交換意見。
  • 中國駐蘇黎世兼駐列支敦斯登公國總領事趙清華在列支敦斯登主流...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編輯:趙妍     中國駐蘇黎世兼駐列支敦斯登公國總領事趙清華在當地主流媒體《人民報》發表署名文章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易歆):11月18號,列支敦斯登公國主流媒體《人民報》刊登中國駐蘇黎世兼駐列支敦斯登公國總領事趙清華署名文章《中國發展之「能」「恆」與「新」》,介紹中國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
  • 駐英大使劉曉明發表署名文章:拒絕華為就是拒絕未來
    南華早報截圖 據「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微信公眾號消息,2020年7月29日,香港主流英文大報《南華早報》在紙質版和網絡版刊登劉曉明大使署名文章現在英國拒絕華為,意味著放棄了5G領域最具創新能力的企業和最先進的技術,英國5G發展將落入慢車道,英國也可能錯失參與和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時代先機。 華為曾是中英互利合作的典範,過去十年中國對英投資增長了20倍,中英企業在英國密切合作、協力創新、共同成長。
  • 駐孟加拉國大使李極明在孟主流媒體發表《中國良治之文化溯源...
    2020年8月25日,駐孟加拉國大使李極明在孟主流英文報紙《每日太陽報》發表《中國良治之文化溯源》隨筆專欄系列文章之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文章指出,在當前新冠疫情肆虐、外部經濟疲軟、全球供應鏈面臨重大調整的大背景下,中國結合自身發展需要,確立了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發展思路,這是中國政府根據中國發展階段、內外環境、條件變化提出的旨在重塑中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
  • 緬甸航拍丨被伊洛瓦底江滋養的土地
    這裡有秀美的湖泊,有寧靜的田園風光;這裡有林立的寺廟,有金光閃閃的佛塔,這裡是中國最高領導人2020年首訪的國家,這裡是一個被伊洛瓦底江滋養的土地——緬甸。緬甸位於中南半島西部,與中國山水相連,領土面積約68萬平方千米,人口超過5500萬,共有135個民族。
  • 駐孟加拉國大使李極明在孟主流媒體發表題為《中孟雙邊貨幣合作...
    12月15日,駐孟加拉國大使李極明在孟英文主流媒體《金融快報》上發表題為《中孟雙邊貨幣合作前景廣闊》的署名文章。文章介紹了人民幣國際使用現狀、中孟雙邊貨幣合作的未來影響和現實路徑,表達了對不斷充實中孟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內涵、推動中孟關係不斷向前發展的決心與信心。
  • 人民日報海外版公號俠客島:為何數萬在緬漢族要入籍緬族?
    其實任何一個緬甸境內的少數民族,都願意獲得清晰明了的身份認同,也想享受公平的待遇。其實之前也有一些少數民族融入緬甸的主體社會,比如像若開族,總體說是實現了和緬族社會的完全融合。也有其他少數民族是實現了這個目標的。而勐穩族是從二戰結束到現在為止,一直想要加入主流社會。但比較罕見的是,他們願意犧牲本族的特點。在政治立場上,始終和緬甸軍方站在一起。
  • 中國駐埃及大使:關愛在埃中國同胞不能有溫差和時差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劉素雲、米春澤):埃及是第一個同新中國建交的阿拉伯國家和非洲國家,同時也是「一帶一路」沿線重要支點國家。新冠疫情暴發後,中埃兩國在抗擊疫情方面密切合作,守望相助。近日,中國駐埃及大使廖力強接受本網駐埃及記者的採訪,就中埃抗疫合作、在埃華人華僑及中資企業防疫情況、埃及社會如何評價中國抗疫舉措等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
  • 中緬聯合科考隊緬甸無人區科考實錄 夜宿無人區
    由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科研人員和緬甸自然資源與環保部科研人員組成的中緬聯合科考隊對緬甸北部實皆省的大麥地野生動物保護區進行野外生物多樣性科學考察。緬甸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研究熱點地區,科考隊曾在緬甸發現並發表了植物新種25種,魚類、昆蟲等新種12種。
  • 中國駐法大使:推動中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進一步深入發展
    原標題:中國駐法大使:推動中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進一步深入發展 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28日以書面形式發表年終寄語說,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大變局加速演進。在這一特殊背景下,2020年中法關係走過了不平凡的一年。
  • 中國新冠疫苗明年初到緬甸,國內入境和國際航班禁令再次延長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華輿訊 據緬甸金鳳凰中文報社報導 12月31日,緬甸駐中國大使館發布通告稱,緬方預計於2021年年初獲得中國生產的新冠疫苗。緬方此前與中國國藥集團和科興生物科技等疫苗生產企業進行聯繫,雙方就有關問題進行了31次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