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教育扶貧攻堅戰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走進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特別報導②
「鳳翥龍蟠勢作環,浮青不斷太行山。」著名革命老區,也是全國扶貧開發重點縣的河北省阜平縣,就坐落於八百裡巍巍太行深處。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習近平總書記冒著零下十幾攝氏度的嚴寒,輕車簡從來到阜平,看望困難群眾,共商脫貧致富之策。
集革命老區、太行深山區、貧困地區「三區」於一身的阜平,成為習近平總書記上任後考察貧困地區的第一站。特別的時間、特別的安排,正體現了總書記對太行山區困難群眾的特別掛念以及阜平在精準扶貧中的特殊地位。
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治貧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別是要注重山區貧困地區下一代的成長,下一代要過上好生活,首先要有文化,這樣將來他們的發展就完全不同。義務教育一定要搞好,讓孩子們受到好的教育,不要讓孩子們輸在起跑線上。古人有『家貧子讀書』的傳統。把貧困地區孩子培養出來,這才是根本的扶貧之策。」總書記很多教育扶貧的思想是在阜平首次提出的。
轉眼5年多過去,阜平教育有了怎樣的變化?日前,中國教育報記者再次走進阜平,走進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過的駱駝灣村、顧家臺村等地,實地感受革命老區教育脫貧攻堅取得的新成績、新面貌。
建起新學校,山村教育活起來
西出阜平縣城,驅車行進40公裡,記者一行抵達平均海拔1500多米的龍泉關鎮駱駝灣村。與5年前蕭瑟的冬景不同,此時盛夏的駱駝灣鬱鬱蔥蔥、生機勃勃。
在已經恢復新建的駱駝灣小學,村黨支部書記顧瑞利向記者介紹當年習近平總書記來村視察的情況時,依然滿臉興奮。
「因為適齡兒童越來越少,村小學在1997年前後就被撤併了。村裡孩子上學只能到4公裡外的龍泉關鎮招提寺裡的中心小學。最遠的遼道背村,離龍泉關鎮有10多公裡難走的山路,孩子上學、午飯、接送都是大問題。」顧瑞利說,「總書記關心的是老百姓的呼聲。總書記考察後,駱駝灣村小學開始恢復新建,9個月後,村裡孩子秋季新學期開學就搬進了新校園。」
據阜平縣教育局局長李丙亮介紹,阜平當年全縣人口22萬,貧困人口超過10萬。「教育發展落後,短板突出,是制約全縣脫貧攻堅的主要瓶頸。」
多年從事教育工作的李丙亮,對當時全縣教育存在的問題十分清楚:農村孩子上學難。全縣都是山區,學校分布點多、面廣、線長,最遠的孩子離學校翻山越嶺五六公裡。眾多山區校辦學規模小,條件簡陋。
全縣13個鄉鎮209個行政村共有初中15所,小學89所,農村教學點75個。特別是有複式教學點20個,最小的點上只有兩名學生。學校硬體不完善,除必備的教室、桌凳外,沒有其他教學設施,因貧失學問題突出。
現實問題存在,怎麼改變?2013年以來,阜平正視落後現狀,聚焦「短板弱項」頻發力。「加大投入巧布局,改善條件促均衡」成為阜平的重要舉措。
2013年至今,阜平舉全縣之力,用超常規手段,持續加大教育資金投入,僅縣財政就已累計投入24.7億元。有了這些錢,教育上很多過去的難題迎刃而解。
作為打贏教育扶貧攻堅戰的首要任務,阜平實施了一系列重要學校項目建設——
針對學校布局分散、農村孩子上學難實際,阜平投資3.56億元,高標準建設13所寄宿制學校,確保每一個鄉鎮均有一所規模相當的寄宿制學校,一舉實現四至九年級中小學生寄宿就讀的全覆蓋,山裡孩子再也不用跑路上學。
數據顯示,自2017年全部投入使用後,阜平全縣合併調整完全小學63所,九年一貫制學校6所,教學點58個,點多校小的困境得到緩解。
與此同時,部分偏遠教學點與美麗鄉村建設一起進行改造提升。就像駱駝灣村的孩子們一樣,出了家門就是漂亮的學校,山村教育的活力得以激發。「村裡有了小學後就不一樣了,我們這些老人沒事時就願去學校看看,村裡也更有人氣兒了。」在駱駝灣村住了50多年的唐宗秀說。
針對城鎮化步伐加快、城區學校大班額、超大班額突出問題,阜平投入4.5億元啟動建設城區學校,城區學校班額由原來的85人縮減到58人左右。到明年法華中學、法華小學建成後,城區大班額情況將徹底消除。
針對因貧失學、因學致貧的問題,在足額落實國家資助政策基礎上,阜平2015年專門制定出臺貧困學生救助辦法,明確規定,幼兒減免所有保教費,小學每人每年1500元,初中每人每年2000元,普通高中每人每年6000元,職中每人每年5500元,大學每人每年1.2萬元。由此,阜平構建起從幼兒到大學生全覆蓋的救助體系。近3年來,全縣累計救助貧困學生9582人次,發放資金3039.37萬元。
針對山區農村孩子因山高路遠,午飯餓肚子、吃冷食上課等問題,阜平全面落實國家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並決定全縣學校學生午餐放棄供應蛋奶的方式,全部採取兩葷一素的營養午餐方式。
阜平縣教育局副局長甄淑平說,目前,全縣13個鄉鎮依託寄宿制學校全部配套建設了標準食堂,除滿足本校學生就餐需求,還輻射本鄉鎮下轄村小,每天中心學校派車為下面的村小送餐。
在王林口鎮中心學校,記者看到學生食堂包括餐廳、售飯區、加工區。牆上張貼著營養餐社會監督及意見反饋平臺通知、當日食堂食品原料採購驗收出庫臺帳和一周的營養餐食譜。「我們把營養餐做成中午正餐,每人每天4元標準,每天至少3個菜。」校長王健說。
「為確保學生吃得好、吃得安全,確保『每一分錢都吃進學生嘴裡』,絕大多數學校除了嚴格按照規範購進食材、聘請廚師、食品留樣等,還引進『明廚亮灶』監控系統,家長只要在手機上下載該程序,就可以隨時看到安裝在食堂裡十幾個攝像頭實時拍攝的畫面。」阜平縣教育局專門負責學生營養餐工作的劉志國對記者說。
年輕人回鄉創業,腰包鼓起來
顧家臺村是5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阜平去過的又一個村。當時,在顧家臺村村委會召開座談會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
顧家臺村依山而建,統一規劃設計的山村整潔漂亮,一座座太行山風格的特色民居錯落有致,路邊各種花草盛開,瓜果飄香。
臨近中午,村子裡陸續有年輕人開著小轎車回家吃午飯。「因為有政策支持,有智力扶持,以前在外面打工的年輕人都回來創業了,腰包鼓了,很多村民家裡添置了小汽車。」顧家臺村村委會主任顧文興面對記者的疑惑,笑著解釋道。
「我們時刻記著總書記的話。對於我們,支部帶領村民致富的最關鍵環節之一,是職業教育讓村民學到看家本領和技能。」顧文興介紹,近年來,在政府安排和支持下,顧家臺發展了蘋果、食用菌、藥材種植以及農家樂旅遊和箱包加工業。其中,通過合作社的形式,土地流轉、入股參與荒山開發,種植蘋果、食用菌、藥材,是顧家臺群眾發家致富的主要手段。
山區綜合開發經營機制是阜平縣因地制宜,探索精準扶貧的又一條新路子。但蘋果、食用菌、藥材怎麼種?怎樣科學控溫、施肥?怎樣把太行山深處的土貨銷售出去?
面對一連串的問題,祖輩都在窮山溝裡的村民束手無策。此時,阜平縣職教中心的教師成了他們的「及時雨」。在村支部、有關企業和縣職教中心的共同發力下,顧家臺村在流轉山地上種植了550餘畝蘋果,集中建設食用菌種植園區80餘畝,標準化涼棚50個,帶動了本村貧困戶20多戶50多人告別貧窮。
為了辦好縣職教中心這個致富「發動機」,2015年,阜平投資12億元啟動建設職教中心新校區,校園佔地518.88畝,總建築面積24萬平方米。如今校園已經建設好,今年8月底,舊校區學生和入學新生將集體搬入這所全新的現代化校園。
阜平縣教育局職成教組組長段建利介紹,每年,縣財政將科技、林業、扶貧等部門培訓資金200餘萬元整合捆綁,交由職教中心統籌使用;縣政府設立職業教育專項經費,2013年以來累計投入資金1028.6萬元;安排成人教育經費23萬元,統籌用於鄉鎮成人學校建設和培訓,並將各鄉鎮成人學校劃歸職教中心統一管理。
民俗旅遊班、食用菌班、高山蘋果班、電子商務班、富硒西瓜班、大櫻桃班、葡萄班……各類培訓在太行山深處的山溝溝裡遍地開花。「教育一人,帶動一戶、影響一片」的局面正成為現實。
習近平總書記在阜平考察時強調「貧困地區發展要靠內生動力」。這恰恰戳中了長期以來貧困地區部分貧困戶和部分農民自力更生勁頭不足,「等靠要」思想猶存的痛點。
為此,阜平積極挖掘激發貧困群眾主動脫貧、積極脫貧的意識,探索「扶志」與「扶智」有機結合、相輔相成助力脫貧的有效途徑,堅定靠勞動脫貧致富信心,並利用職教資源優勢,開設「空中課堂」、推行微課教學,送課下鄉、送教上門,深入貧困農民家庭,提供技術幫扶,共謀致富門路。
據統計,近5年,阜平累計完成農民技能培訓28000餘人次,因技術培訓實現當地轉移就業2312人,惠及貧困家庭5236戶。
黑崖溝的櫻桃種植戶李建利,城南莊的葡萄種植戶張愛文,天生橋「老王肘子店」店主趙順花,河口富硒西瓜基地的李金秀等一大批回鄉創業的年輕人,不僅自己靠技術發了財,還給當地不少貧困戶提供了掙錢脫貧的好機會。
眼光更長遠,好日子過起來
「治貧先治愚。把貧困地區孩子培養出來,這才是根本的扶貧之策。」習近平總書記這句話深深刻在阜平教育人心上,落實到行動上,瞄準窮根、真拔窮根成了阜平教育精準扶貧的鮮明特色。
2015年初的一天,北京西城區來人與阜平縣洽談對接幫扶工作。席間,西城區區長明確表態,資助1000萬元用於阜平辦學硬體改善升級。李丙亮卻說:「這1000萬元我們可以不要,但是能否請你們西城區的名師幫助我們培訓教師。」
因為李丙亮清楚地知道,要實現「把貧困地區孩子培養出來」,貫徹落實好這一「根本的扶貧之策」,眼光一定要放長遠、一定得抓住關鍵。「提高本地教育教學質量才是最重要、最根本的事情!」
為此,阜平開始了一系列新的著眼長遠的有針對性的探索與嘗試。
在每年組織本縣教師「走出去」開闊視野,轉變理念,提高素養的基礎上,阜平把「請進來」作為提升本縣教育質量的重要抓手。
北京市關工委組織的「老校長下鄉」活動落戶阜平,每學期,北京的知名老校長都定期到城南莊鎮八一希望小學、石猴小學、顧家莊小學,北果元鄉的半溝小學,阜平鎮的城廂中學,一對一把脈問診,向鄉村學校傳經送寶,促進當地學校深化改革,幫扶學校健康發展。
2013年以來,阜平爭取保定市各區縣優秀教師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河北大學等高校志願者來支教、助教近千人次。
2016年8月,阜平與衡水第一中學籤訂協議,實行集團化辦學,衡水第一中學對阜平中學在職教職工進行全面培訓,重新構建教學、教師、質量、學生、考試等管理體系。
2017年4月,阜平與百年名校——保定師範附屬學校籤訂《關於集團化合作辦學提升中小學教育質量的協議》,龍泉關學校、白河學校、阜東小學加入保師附校教育集團。當年4月,集團總校管理人員進駐龍泉關學校,開始教育幫扶和管理指導;7月7日,集團總校派駐白河學校、阜東小學的執行校長和骨幹教師正式到崗。
目前,阜平還正在與北京西城區教委、石家莊四十三中、保定十七中、保定市青年路幼兒園等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對接並達成合作意向。
同時,阜平縣職教中心與中南大學、北京豐臺職業教育中心、北京交通運輸職業學院開展深度聯合辦學,每一個專業都有一所知名學校幫扶。至此,阜平縣已經實現了高中階段、義務教育、學前教育對接名校的全覆蓋。
如果說名校幫扶是一條著眼長遠的「名校+弱校」的傳統路子,那麼,錯位發展則是一條更大格局上的「優勢+優勢」的協同路子。在職教精準扶貧方面,阜平正在探索超越地域範圍的協同發展路子。
經阜平縣委、縣政府提請,在國管局會同教育部、國家扶貧辦等有關部門協調支持下,北京—燕太片區職教扶貧協作區暨教育集團於2017年正式組建成立。這個跨地域的職業教育聯合體主要成員涵蓋燕山—太行山片區晉、冀、蒙3個省區6市34個貧困縣的38所職業學校,北京13所中高職學校,一汽、上汽等20餘家大型企業及中華愛心基金會等一些社會團體和組織。
該集團旨在發揮各地、各校的優勢專業和學科、進行錯位發展,全力打造燕太片區職教扶貧命運共同體,以集團化辦學帶動服務區域脫貧攻堅和產業發展。年內,集團計劃將藉助區域協同發展,從「病根病灶」上精準用力,完成各類技能培訓12萬人次以上,免費培養6000名建檔立卡貧困中職學生,實現1800餘名建檔立卡貧困畢業生100%就業,並通過學歷教育和各類技能培訓,帶動1.2萬戶貧困家庭脫貧致富,脫貧人口3萬以上。
未來3年,集團將重點圍繞職教扶貧,創新實施同類專業聯合辦學模式,推進中高職、本科教育貫通培養,探索建立複合型、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系統培養制度。有序開展貧困人口技能培訓,力爭完成培訓任務不少於35萬人次,並探索建立社會培訓股份制、公司化運作機制。
日前,第一期「1111名建檔立卡貧困中職生免費交流培養班」已經在阜平縣職教中心正式開班。
「今後,我們將繼續立足脫貧攻堅,圍繞『優化管理、提升內涵、擴大服務,助力脫貧』思路,強力推進教育現代化,爭創教育強縣,以實現『教育強民、技能富民、就業安民』,讓更多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培養更多山區孩子走出大山開啟幸福人生。」阜平縣委書記、北京—燕太片區職教扶貧協作區暨教育集團理事長郝國赤如是說。
太行巍峨,夏果飄香。對當地教育發展,阜平的眼光變得更長遠。
優先發展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阜平縣委書記 郝國赤
阜平縣是深度貧困縣,山高溝深,村落散居,學校分布點多、線長、面廣。為改善我縣教育基礎設施薄弱、教育相對落後、脫貧攻堅人才缺乏的局面,阜平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治貧先治愚」的重要指示,把優先發展教育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從根本上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堅持將改善辦學條件作為促進均衡發展、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的首要任務。2013年以來,累計教育投入33.8億元,其中縣級財政投入達到24.7億元。建設13所寄宿制學校,改造提升93所薄弱學校,實現四至九年級農村學生寄宿就讀全覆蓋;建設白河學校、阜東小學等城區學校,增加教學班108個,基本消除大班額,保證了山區孩子有學上、上好學。
對接名校引進優質資源,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2016年與衡水中學籤訂《提升高中教育行動合作協議》,實行集團化辦學。2017年龍泉關學校、白河學校、阜東小學加入保師附校教育集團,成為保師附校分校。目前正在對接保定市前衛路小學、保定市高新區小學、保定市十七中學等17所學校(單位),通過「一幫一」「一幫N」、託管等形式,年內實現10所初中、6所九年一貫制學校、9所鄉鎮中心校和13所鄉鎮中心幼兒園對接名校全覆蓋。
建立貧困學生救助機制,徹底解決「因貧失學、因學致貧」問題。緊盯建檔立卡等貧困家庭學生,精準兌現教育扶貧資助政策,2013年以來發放國家資助資金2320.93萬元,資助學生2.7萬多人次。在足額落實國家資助政策基礎上,針對建檔立卡等經濟特困學生提標,面向因天災人禍等突發情況致窮的學生擴圍,出臺《阜平縣貧困學生救助辦法》,每年編列預算1300萬元作為兜底資金,構建從幼兒到大學生全覆蓋的救助體系。
下大力氣發展職業教育,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扶貧目標。面向新生勞動力,堅持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工學結合,確保就業率100%,月平均收入3000元以上。推進北京—燕太片區職教扶貧協作區建設,創新實施「集團化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區域協同發展」戰略,傾力助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躬逢全新的時代,直面脫貧攻堅的新任務、新要求,阜平將繼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優先發展教育,爭創教育強縣,推進教育強民、技能富民、就業安民,為全面打贏黨的十九大確定的脫貧攻堅戰不懈奮鬥!
《中國教育報》2018年07月13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