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0-12-03 第03版:京津冀協同發展 | 大 | | 中 | | 小 | | | 天津南開:魚漁同授,舉全區之力助受援地區脫貧攻堅 | | | 作者:王敏 成靜 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字數:3021 | | | | 王敏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成靜
日前,在天津市人民政府召開的「以決戰決勝的決心力度助力受援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新聞發布會上,南開區委書記楊兵介紹了南開區助力受援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做法和成效。三年來,天津市南開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統籌整合財政資金,傾情助力脫貧攻堅工作,累計投入財政資金3.15億元。自2018年以來,向受援縣甘肅省環縣投入財政幫扶資金1.425億元,向甘肅省慶城縣投入財政幫扶資金9510萬元,向甘肅省夏河縣投入財政幫扶資金7718萬元。幫扶資金全部按要求第一時間下達撥付,支持當地脫貧攻堅重點項目70多個。
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織密群眾「幸福網」
據楊兵介紹,南開區緊盯受援地區最困難、最薄弱、最急需的問題,持續發力、精準聚焦,助力受援地區精準脫貧。 一是聚焦住房安全,幫助貧困人口實現安居夢。把改善貧困人口住房安全和飲水安全作為脫貧攻堅的底線任務,先後投入幫扶資金3893萬元,用於安全飲水、市政管網、危房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我們協助環縣建設16處集體公租房,向15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兜底建房補助。幫助環縣修建集流場窖352處、集中供水點12處,幫助深度貧困村修建蓄水池100處,讓貧困群眾喝上了『安全水』和『幸福水』。另外,今年3月份,慶城縣驛馬鎮楊灣村的貧困戶邵維玉家中失火,造成經濟損失8萬多元。我們收到募捐救助函後,安排區慈善協會匯款5萬元,補齊災後重建資金缺口。」楊兵說。 二是聚焦義務教育,幫助貧困人口拔掉窮根。讓貧困家庭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南開區投入財政資金2734萬元,支持26所學校進行升級改造,幫助環縣合道鎮中心小學整體搬遷,並連續舉辦兩屆京津冀甘四地基礎教育論壇,開展「組團式」結對幫扶,實現小學、初中學校結對全覆蓋。「我們還在南開大學附屬中學設立了『南開夏河班』,目前有42名學生。我們對這些『甘南寶貝』精心呵護、悉心教育,讓他們感受到家一樣的溫暖。」楊兵說。 三是聚焦基本醫療,幫助貧困人口築起健康防線。南開區把健康扶貧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戰役,投入財政專項資金1861萬元,幫助改造受援地區衛生醫療機構。還選派54名骨幹醫生開展援助幫扶,開設兒童哮喘、中醫全科等特色門診,讓貧困人口有地方就診、有醫生看病。同時,他們還接收了200餘名醫護人員來南開區進修深造,幫助提升專業能力,培養鍛鍊一批專業醫師團隊。
做足產業幫扶大文章,狠下精準「繡花功」
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據楊兵介紹,南開區堅持在精準上下功夫,積極吸引符合當地產業發展的企業投資興業,增強受援地區造血功能,目前共引進15家企業,投資8350萬元。 一是深挖資源,以產業促發展。他們結合慶城縣山杏、黃花等農產品,引進天津衛小嘴兒商貿有限公司,建立杏飲料加工生產基地,帶動2200多戶困難群眾脫貧。結合慶城縣中草藥種植,引入同泰神州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發展中草藥產業,成為當地群眾的致富「良方」。引入天津大行道文化產業有限公司,製作了《少年登巴的故事》,以動漫形式講好藏族經典故事,成為當地一張亮眼的文化名片。 二是拓寬渠道,以就業保脫貧。南開區與受援縣一起通過發展產業帶動就業,幫助群眾獲得持續穩定的收入。僅今年以來,就通過產業帶貧5250人,通過44個扶貧車間,吸納就業519人。他們還開展致富帶頭人培訓,讓他們掌握髮家致富技能和創業本領,已經有167人實現創業。「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我們加大穩崗就業力度,出臺了中西部貧困勞動力在津穩崗就業補貼政策,提供招聘崗位783個,特別是引進甘南藏族自治州7名優秀高校畢業生,進入我區事業編隊伍。」楊兵介紹說。 三是創新方式,以消費帶增收。據介紹,2018年以來,南開區共採購受援縣消費扶貧產品近2億元。在天紅復康路菜市場、新疆商會大廈等地設立了消費扶貧館、消費扶貧櫃,在大悅城、魯能城等商業綜合體開展消費扶貧主題活動,讓特色產品有穩定銷售渠道。同時,南開區還組織駐區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食堂原料採買、工會慰問品採購,動員幹部職工主動以購代捐、以買代幫。他們還與環縣共建電子商務園區,打造「產業+消費」線上模式,讓特色產品越走越遠、名聲越來越響。
積聚社會各方力量,畫好幫扶「同心圓」
不僅政府部門積極努力,南開區還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愛心人士參與脫貧攻堅工作,累計募集捐贈款物5783萬元。 一是通過「萬企幫萬村」,動員企業獻智出力。廣大民營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主動投身脫貧攻堅工作,區內112家企業累計捐贈資金2000餘萬元,幫助260餘個貧困村實現精準脫貧。今年環縣15個深度貧困村被掛牌督戰,南開區建立了貧困群體快速響應救助機制,動員企業投入上百萬元,堅決啃下硬骨頭。比如,大鵬超市牽頭愛心企業,捐資100萬元為環縣耿灣鄉萬家灣村修建小康橋,解決群眾多年出行難題。天津集翔集團、英信科技集團等企業出資150萬元參與貧困戶危房改造、蓄水池建設。「這樣的企業我區還有很多,他們以不同方式幫助受援地區脫貧攻堅,展現了企業的社會責任和社會擔當。」楊兵說。 二是通過「結對幫扶」,使兩地心手相牽。扶貧扶根,幫扶幫心。通過與貧困人口結對認親,既能解決困難問題,又增強了領導幹部的為民情懷。目前南開區有150名各級幹部與貧困群眾實現結對認親。「在幫扶過程中,湧現了很多感人事例,比如區商務局董旻與環縣毛井鎮的魏發義結對認親後,得知對方急需一臺牧草收割機,就匯款3000餘元幫助購買。學府街道辦事處主任周鵬得知認親對象才項東知的兒子患有癲癇,就聯繫我市一名知名老中醫,根據孩子臨床症狀開具處方,並隨時調整,把真情送到困難群眾心坎中。」楊兵動情地介紹說。 深化交流凝心聚力,攜手並肩奔小康隨著黨政幹部、專技人才等交流交往的不斷深入,南開區與受援地區越走越近,越走越親,形成了「兩地一家親,濃濃手足情」。 一是深度交流交往,形成工作合力。南開區黨政班子主要領導親自帶隊,深入當地考察交流調研22次,受援縣黨政代表團來津回訪44次。特別是今年6月初,疫情形勢剛一趨穩,南開區相關同志就前往慶城縣和環縣實地查看扶貧成效,精準落實幫扶舉措。近年來,雙方圍繞財政資金項目、特色產業發展、人才支援合作等方面一起調研、一起謀劃、一起落實,推動脫貧攻堅工作有序進行。 二是強化人才扶智,增強內生動力。脫貧攻堅不僅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南開區在人才支援上不遺餘力,為當地留下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先後有9名處科級黨政幹部赴受援縣脫貧攻堅一線崗位掛職,選派近300名專業技術人才開展幫扶工作,組織培訓當地骨幹4719人次。南開區掛職幹部和各領域專業人才紮根脫貧一線,任勞任怨、傾情付出,得到當地群眾的認可和點讚。比如,三名掛職幹部李東垣、袁永立、武永紅均被評為2019年度甘肅省脫貧攻堅幫扶先進個人;黃河醫院張豔軍、崇化中學李春凱被評為2020年度天津市扶貧協作和支援合作工作先進個人。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下一步,我們將以更大的決心、更精準的舉措鞏固脫貧成果,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向黨和人民交上滿意的答卷。」楊兵說。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