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就業步伐,促進群眾增收,是保障困難群眾實現「兩不愁」的根本所在。我市把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作為扶貧「造血」的重要途徑,多點發力讓貧困勞動力端穩就業「飯碗」,不斷激發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就業扶貧工作成效明顯,讓越來越多的貧困戶開啟了幸福生活。
每月逢九是肅州區三墩鎮和上壩鎮趕集的日子,這天,肅州區人社部門在集市上開展了2020年「金秋送崗·助力脫貧攻堅」鄉鎮專場招聘會,向農民群眾宣傳就業信息。
酒泉市肅州區上壩鎮農民王洛仁說:「看見招聘信息我就過來了,報了葉片操作工,我在這上面也找到了想找的工作,挺方便的。」
酒泉市泉港人力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經理王麗說:「這次專門到三墩鎮來,為了給更多的農民群眾提供更好的就業機會,讓他們能更多了解到這個信息平臺,幫助他們找到更好的適合他們的工作。」
肅州區助力脫貧攻堅的鄉鎮專場招聘會熱火朝天,瓜州縣七墩回族東鄉族鄉的秋季勞務輸出專車也於近日發車,25名外出務工人員赴廣東省惠州市踏上他們的致富之路。
「一個月平均下來我們就能掙個四千五到五千,最高能掙到六千塊的工資。打算以後再買輛小車,把日子過得倖幸福福的。」瓜州縣七墩回族東鄉族鄉三墩村村民王成全說。
組織這次勞務輸轉的經紀人正是瓜州縣七墩回族東鄉族鄉錦華村村民馬永成,憑藉12年外出務工的豐富經驗,他在家鄉辦起了勞務輸轉服務站,為鄉親們外出務工脫貧致富搭橋牽線。
瓜州縣七墩回族東鄉族鄉勞務輸轉服務站負責人馬永成說:「我們剛開始去廠裡面打工,每個月掙4500-5500左右,幹得挺好的,我回來之後再把我們村上的親戚朋友都介紹過去,一年能輸轉五六百人。」
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我市積極打造以「提升技能水平、有組織勞務輸轉、鄉村公益性崗位開發、創建扶貧車間、鼓勵貧困勞動力自主創業、勞務獎補政策落實」為主的「六措聯動」工作機制,不斷提高貧困戶工資性收入比重。這段時間,在玉門市規模最大的扶貧車間——艾郎風電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車間裡,玉門市柳湖鎮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龔滿義每天都在繁忙工作中。2016年大學畢業後玉門市就業部門根據他所學專業,推薦他到艾朗風電工作,讓他有了一份穩定的工資收入。
「公司給我交了五險,每個月能拿到5000塊錢左右的工資,也特別開心,也能減輕家裡的負擔,幹這個工作感覺挺有意義的。」玉門市艾郎風電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技術員龔滿義說。
玉門市艾郎風電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人事部經理陳志民告訴記者:「今年通過人社局的推薦和幫助,給公司吸納了很多的貧困戶,通過這些貧困戶在艾郎的辛勤勞動,一個月的工資能夠達到5000元到8000元。」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提高貧困勞動力的技能水平和創業就業能力,我市還結合各鄉鎮產業發展實際、市場需求和貧困家庭的培訓意願,開展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技能提升培訓,激發貧困勞動力「技能脫貧」、「技能興業」的熱情。
圍繞貧困勞動力出得去、穩得住、留得下,我市在全面落實就業獎補、職業培訓等政策,用足用好以工代訓和公益崗位政策,千方百計鞏固就業扶貧成果。
酒泉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席尚成說:「就業扶貧今年是成效最大的一年,特別是貧困勞動力有組織的輸轉這一塊比往年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同時,我們的扶貧車間建設也取得了突破,建成了甘肅省吸納貧困勞動力最多的扶貧車間。通過勞務獎補政策,貧困勞動力在正常的務工收入基礎上又增加了三到六千元的勞務獎補補貼,對我們脫貧攻堅取得決定勝利,特別是貧困家庭收入的增長起到了關鍵的保障作用。
截止目前,全市城鄉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15.3萬人,完成省上下達目標任務的103%;實現勞務收入40億元,完成省上下達目標任務的97%;有組織輸轉12.7萬人,有組織輸轉率達到83%。其中,全市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22339人,實現勞務收入4.5億元,完成了有輸轉意願貧困勞動力應轉盡轉目標。
記者 靳晶 柳濤 瓜州縣融媒體中心 玉門市融媒體中心 肅州區融媒體中心 編輯 蘆璐 席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