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發布後,提出要「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完善頂層設計、強化政策措施、加強統籌協調,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推動脫貧攻堅工作更加有效開展。「十三五」期間,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2020年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扶貧工作的終結,「十四五」期間仍要鞏固脫貧成果,繼續開拓謀劃創新。
「十三五」期間,脫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中國實現了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籌集9463億元,搬遷1628萬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全面解決。2016—2020年,國家不斷加大對貧困地區的財政支持力度,中央財政累計安排補助地方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超5000億元。同時,引導有助於發展的農業、教育、醫療、交通、生態等轉移支付向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傾斜;實現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全力推進農村危房改造、推進貧困人口飲水安全保障工作;實施貧困人口託底醫療保障、貧困人口大病和慢性病精準救治、貧困地區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貧困地區傳染病和地方病綜合防治、貧困地區健康促進、深度貧困地區健康扶貧等六大攻堅行動,把農村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範圍。經過全方位、多領域的扶貧治理,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為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打下了堅實基礎。
除了實踐方面的探索,反貧困治理研究對於我國新時代主要矛盾的破解、共同富裕的實現同樣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一直以來,貧困問題涉及多個領域,尤其是面對當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十四五」時期脫貧成果的鞏固拓展勢必會受到經濟形勢和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的影響。在此背景下,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和人口就業問題依然存在挑戰,將直接影響貧困地區經濟發展、農村人口增收乃至整個國民經濟,因此,這也決定了鞏固拓展脫貧成果的長期性和複雜性。未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抓牢戰略重點,構建發展長效機制。
一是,確立鞏固拓展脫貧成果的指導思想和原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繼續加強黨對扶貧工作的領導,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創新市場化、法治化扶貧機制,與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工作相銜接,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相銜接,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統籌,實現從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到新階段邁進的順利過渡。
二是,制定好鞏固拓展脫貧成果的目標任務。要在鞏固脫貧攻堅已經取得的成果基礎上,拓展脫貧成效,從而實現可持續性脫貧,為鄉村振興和治理相對貧困打牢基礎。在這一總目標的指導下,分階段制定鞏固拓展具體目標任務。如,在鞏固脫貧成果期內,進一步彌補「兩不愁三保障」的短板,強化兜底保障,構建精準扶貧體系,築牢持續脫貧防線等。
三是,全面做好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落實。相對貧困階段要使脫貧攻堅成果經得起歷史檢驗,保證脫貧人口不返貧。完善兜底保障政策,提升醫療和教育保障水平,加大對脫貧地區、欠發達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供給,重點加強對區域發展有重大促進作用的交通、水利、能源、物流、冷鏈等基礎體系構建,建立完善管護機制。
四是,全力做好脫貧攻堅成效質量提升。「十三五」時期,我國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互為補充的大扶貧格局逐步形成並日趨完善。2020年末全國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將全部實現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脫貧攻堅的偉大成就,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基礎。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7.5億人脫貧。這意味著,困擾中華民族數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取得歷史性成就。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全球極貧人口新增數千萬的當下,中國脫貧為世界提供了信心和經驗。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鞏固扶貧成果、提升扶貧質量依舊是中國扶貧事業的主旋律。
回望「十三五」,我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規模推進脫貧攻堅,力度大、規模廣、成效顯著、影響深遠,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蹟。面向「十四五」,中國將接續推進鞏固拓展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志行萬裡者,不中道而輟足」,當前,脫貧攻堅進入鞏固拓展階段,尤須砥礪實幹精神,向著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繼續前進。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