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報導】明月何曾是兩鄉——天津市攜手甘肅打造脫貧攻堅「津...

2020-12-06 中國甘肅網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朝霞 通訊員 趙海龍

  11月21日,甘肅宣布最後8個深度貧困縣脫貧摘帽,至此,甘肅全省7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退出,標誌著甘肅從此撕下「苦甲天下」的歷史標籤。

  這一天,不僅是甘肅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樣也是天津永載史冊的重要時刻。

  從渤海之濱到西北隴原,山海千裡,血脈相連,跨越千裡山海情,津隴攜手拔窮根。渤海浪奔浪湧,見證了新時代津隴對口扶貧協作的新篇章;巍巍黃土高原,見證了隴原告別絕對貧困的歷史性時刻。

  5年來,天津、甘肅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和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重要論述,雙向協作,匯聚合力,共同書寫了協作扶貧的新答卷。

  

  天津市河東區對口幫扶的迭部縣達拉鄉次哇村。

  常來常往的「天津親戚」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銀川主持召開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以來,天津市聚焦甘肅全面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提出「升級加力,多層全覆蓋,有限與無限相結合」的思路和一系列務實舉措。

  截至2019年底,天津市召開對口幫扶甘肅的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領導小組會議等共計40次。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每年率團赴甘肅考察座談,靶向定標,高站位、大力度、深層次推進津甘扶貧協作工作。

  津甘兩地密切合作,每年籤訂兩省市幫扶協議書,全面加力制定高質量任務目標和實施方案,並與甘肅省委省政府積極銜接,推動甘肅省出臺對接落實方案。兩地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各專責部門不斷密切工作銜接配合,建立健全信息交流、溝通協調、督查考核的協作機制,形成年度方案匹配、部門人員對接、工作推進協同、數據信息同步的緊密型扶貧協作格局。專門成立天津市對口支援甘肅工作前方指揮部臨時黨委,抓黨建引領、促協作攻堅,加大援甘前方工作組織落實力度。

  

  天津市武清區幫扶涇川縣王村鎮朱家澗村建設的蔬菜產業園。

  在天津市委的倡導下,開展黨政幹部與貧困戶結對認親活動。7位市領導帶頭結親,引領全市2158名各級黨政幹部與2245戶貧困戶結為親戚,實現了對1417個深度貧困村的全覆蓋。上千名天津幹部跨越千裡「串門」走親戚、聊家常、幫思想、促感情,送來慰問金和慰問品近200萬元,支持發展產業、購買農產品、大病救助、資助就學、介紹工作等,為貧困戶排憂解難百餘件。

  天津深入實施「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組織1484家企業、59個社會組織與1992個貧困村開展結對幫扶,實現每個深度貧困村至少有1家天津企業結對全覆蓋。組織90家二級以上醫院、957所中小學與受援地區105家縣級醫院、1819中小學開展結對活動。

  

  天津市和平區中心小學教師楊靜在白銀市靖遠縣支教。

  雪中送炭的「天津溫度」

  「山裡頭陡不過大關山,川兒裡旱不過張家川」,流傳在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的這首花兒,唱出了張家川缺水的艱難。

  經過十多年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建設,張家川大多數鄉鎮的農民吃上了自來水。然而,到了2018年,按照脫貧攻堅農村飲水安全的標準,全縣仍有12個鄉鎮、33個行政村、2.54萬人的飲水問題沒有解決,其中包含了7個貧困村、828戶貧困戶。

  急需實施的農村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工程建設,關係到張家川縣能否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脫貧攻堅的任務很重,感到壓力大。」張家川縣水務局局長海斌介紹,鞏固提升工程面臨巨大的資金缺口,工程預算3100多萬元,縣裡扶貧資金有限,只能湊夠1000萬元。

  就在海斌為資金缺口一籌莫展時,對口幫扶的天津市濱海新區支持幫扶資金2000萬元,讓海斌如釋重負,那一段時間,他逢人便說天津的幫扶是「雪中送炭」!

  有了這筆資金,張家川2018年農村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工程順利實施。2020年,天津濱海新區又撥付資金900萬元,幫助張家川擴充了蓄水池,使張家川安全飲水工程步入了良性運行的軌道,極大地推動了張家川脫貧攻堅任務的完成。

  張家川縣的農民吃上了放心水脫了貧,而慶陽市華池縣柔遠鎮劉溝村的護林員劉世強則因為種樹脫了貧。

  

  劉世強看護苗木。

  「天旱種不上,雨澇收不回。最難的時候,連細面(白面)都吃不上。」對於過去的苦日子,現年59歲的劉世強記憶猶新。

  2018年以來,結合華池縣「再造三個大鳳川」的造林目標,天津投入幫扶資金1190萬元,在華池縣柔遠鎮、山莊鄉、喬河鄉等7個村共栽植沙棘油松混交林2.2萬多畝。

  鬱鬱蔥蔥的樹林,極大地改變了劉世強的生活。「我一共有7畝地,一年退耕還林補2800元;栽樹務工的收入有3000元;我當了護林員,一年工資8000元。這三項收入1.4萬元。樹長大了能賣錢、再補幼苗,還有收入。」劉世強欣喜地說。

  生態林的建設,直接帶動了像劉世強這樣的688戶貧困戶脫了貧,實現了退耕還林補助「穩賺」、家門口務工「好賺」、出售苗木「淨賺」、生態護林員收入「多賺」的目標。「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林建設促進華池縣美了環境、富了村民。

  

  天津幫扶華池縣建設的生態林。

  張家川的自來水,華池的生態林,沒有豪言壯語,只有裹著海風而來的溫暖,傳遞出相望相助的「天津溫度」。

  天津樹立「寧可自己苦一點,也要幫扶多一點」理念,2016年至2020年,天津市累計投入扶貧協作資金41.34億元,縣均財政援助資金從2016年的181萬元快速增長到2020年的4730萬元。尤其是2019年,在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負增長的困難條件下,天津市多方籌措為甘肅撥付扶貧協作財政資金13.79億元,同比增長55.6%,佔2018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06億元)的6.5‰。

  特別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自身的情況下,天津市繼續保持財政援助資金只增不減,且在第一季度提前超額到位援助資金13.91億元,超出協議數3.91億元(縣均資金4090.4萬元),幫助甘肅戰貧戰疫。

  天津市還廣泛發動社會各界,通過慈善捐贈、公益演出、義拍義賣、微心願、送溫暖等,為甘肅累計捐款捐物5.739億餘元。2020年以來社會幫扶資金2.56億元,其中今年1至4月各界為甘肅捐款捐物合計3479萬元,幫助解決防疫物資緊缺難題。

  造血幫扶的「天津擔當」

  每周星期三上午,家住天津市寧河區的李桂花都會收到一箱來自千裡之外的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的高原夏菜。李桂花說,蔬菜新鮮、好吃,已經供應了兩年了。

  

  榆中縣蘭州高原夏菜示範基地。

  作為蘭州高原夏菜的發源地,榆中縣一直把高原夏菜作為拳頭產業。2018年,高原夏菜龍頭企業康源現代農業有限公司聯合全縣43家合作社,發起組建了榆中縣蘭州高原夏菜產業化聯盟,以完善產業鏈。然而,就在此時,康源公司的財務出現了危機。

  「市場上有貨,但沒錢收,感覺做不下去了。」公司總經理談應勇對那段經歷心有餘悸。

  得知這一情況後,榆中縣對口幫扶單位天津市寧河區經過認真調查,決定以貧困村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入股分紅的方式,投入資金600多萬元。正是這筆資金,讓康源公司走出了困境。「幾百萬元那是救了我們的命啊。」談應勇說。

  

  談應勇在查看高原夏菜。

  之後,寧河區圍繞蘭州高原夏菜生產、加工、運輸以及後續尾菜處理開展全程幫扶協作,先後對接天津市農科院引進高原夏菜新品種,協調建成康源公司淨菜加工扶貧車間開展精深加工,幫助建設高原夏菜冷鏈運輸系統,引入技術建起尾菜蚯蚓養殖資源利用處理試驗基地,極大提高了高原夏菜產量和品質。2020年又投入2000萬元,幫助榆中縣建成了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榆中縣高原夏菜專供基地,帶動起更多農戶脫貧致富。

  

  天津市幫扶康源公司建成的淨菜加工扶貧車間。

  產業發展了,才能真脫貧。對這一點,鎮原縣方山鄉王灣村村民張孝賢深有體會。

  正是母羊產羔的季節,張孝賢在村裡的羊場忙活。現在,他已經是羊場的場長。而就在一年多前,他們家還是只靠種地、收入單一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主要是我媳婦有病,看病借了不少錢。」張孝賢說。

  鎮原縣是國務院掛牌督戰的52個國家級貧困縣之一,脫貧攻堅任務非常艱巨。東西部扶貧協作開展以來,天津市靜海區幫助鎮原縣精準施策,在構建特色產業上想辦法、出實招。2019年,4家靜海區龍頭幫扶企業與鎮原縣近2.8萬名貧困群眾捆綁,創立了鎮原縣久鼎聯合社,在19個鄉鎮全部建立了肉羊養殖示範合作社。

  

  天津市幫扶鎮原縣建設的肉羊合作社。

  也就是在那時候,張孝賢到羊場打工。因為工作踏實、肯吃苦、掌握技術快,3個月後,他被提拔為場長。「現在每月收入4500多元,一年下來5萬多元,收入翻了幾番。」張孝賢對生活的變化十分滿意。

  發展產業,讓貧困戶有了可持續增收的動能,有了掌握技術自主致富的渠道。這是天津市創新推進產業合作,形成造血幫扶「天津擔當」的初心。

  5年來,天津市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扶貧協作主攻方向,立足甘肅省「牛羊菜果薯藥」六大特色主導產業和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買賣、小作坊「五小」產業,編印津甘戰略合作產業目錄和項目庫,安排產業扶貧資金20.8737億元,佔幫扶資金總額半數以上。引導286家企業落戶,實際投資13.53億元,扶持貧困縣、貧困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增強了當地發展動力。

  

  天津市在天祝縣幫扶建設的產業園。

  天津市多次策劃組織開展「津企隴上行」活動,實地觀摩成功幫扶項目,舉辦產業扶貧座談會,加強政企對接和企企交流,充分發揮天津企業資金、技術、人才等優勢和甘肅資源能源、人力成本等優勢,著力優勢互補、互利共贏。2019年11月和2020年7月連續舉辦兩屆活動,參會企業超過500家,累計籤約項目118個,合作總額312.76億元,受到國務院扶貧辦、兩省市領導和企業家的廣泛認可。

  扶上馬,幫到底。天津市從需求端持續發力,5年來,堅持產銷對接、以銷促產,完成消費扶貧專館、專區、專櫃布放,累計實現消費扶貧25億餘元,有效助推受援地區農畜牧產業發展。

  就業扶貧的「天津服務」

  8月,工廠生產的旺季,天津市靜海經濟開發區愛瑪集團的車架部,來自崆峒區白水鎮打虎村的林軍偉忙著作業。「我已經在這裡幹了十年了。」林軍偉說,廠裡為他們辦了五險一金,從來沒有拖欠過工資,每個月還補助250元的餐費。

  

  林軍偉在天津市靜海經濟開發區愛瑪集團的車間工作。

  「今年1月回老家過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他沒法上班,也沒有收入了。」林軍偉除了焦急地等待,沒有任何辦法。不久,好消息傳來。2月28日,天津和甘肅相關部門協作,組織專車接送在津務工人員,林軍偉隨車回到天津。「現在,收入很穩定。」林軍偉對自己在天津的生活很滿足。

  同樣生活在天津,來自秦安縣五營鎮馬溝村的康亞麗卻另有苦衷。

  2018年,康亞麗發現自己3歲的女兒有些不正常,到醫院檢查後,醫生告訴她,她的女兒屬於發育遲緩,3歲多的智商還不如1歲。從那時起,康亞麗和丈夫一直奔波在為女兒治病的路上。「康復的花費是個無底洞,再富的家庭也會折騰窮的,特別絕望。」康亞麗一家也因此變成貧困戶。

  2019年,康亞麗聽說天津有一家康復機構免費收治殘障兒童。報著試試看的態度,她帶著女兒來到了天津市津南區博能康復醫療中心。令她意想不到的是,房租藥費都是免費,並給她提供米麵油。讓康亞麗更加高興的是,經過一年治療,女兒病情有了明顯好轉。

  

  康亞麗帶女兒治療的天津博能康復醫療中心。

  天津博能康復醫療中心成立於2019年3月,作為天津市津南區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項目,中心接受了甘肅省秦安縣的27名腦癱、自閉、智障、發育遲緩等患兒在這裡接受專業的定製化訓練。

  女兒的病情好轉,康亞麗的愛人開始在外打工,家裡的收入慢慢增加。為了增加和康亞麗一樣的患兒陪護家屬的收入,康復中心對康亞麗等人進行培訓,製作糕點,多了一份額外的打工收入。

  和出外打工不同,會寧縣楊崖集鎮楊崖集村的貧困戶李明山,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掙錢。

  李明山生活的楊崖集鎮,出產的黨參多糖含量為40%,黃芪甲苷檢測為0.13%,分別超出國家標準3倍,是特色優勢產業。

  2019年,在天津市和平區488萬元幫扶資金的支持下,楊崖集中藥材產業園順利建成投產。像李明山一樣的200多個貧困戶,走進了車間,變成了產業工人。「想都不敢想,六七十歲的人還能在廠裡當工人。」在車間裡忙碌的李明山掩飾不住自己的喜悅,一邊帶孫子在鎮裡上學,一邊每月還有固定收入。

  

  天津市幫扶建設的楊崖集中藥材產業園。

  無論是林軍偉在天津穩定的工作,還是李明山在家門口方便地打工,都是天津市做優就業扶貧的「天津服務」。

  天津市設立勞務協作服務工作總站並在各受援地區建立工作站,搭建勞務協作平臺,建立「崗位供給清單」,實現就業信息充分共享、崗位供需實時對接、就業服務同步跟進,5年累計幫扶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8.8萬餘人。僅2018、2019年輸轉來津就業2535人,就地就近就業25189人,通過牽線搭橋、技能培訓幫助轉移到其他地區就業57680人。援建609個扶貧車間,吸納9053名貧困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

  2020年在疫情影響下,仍然組織輸轉來津就業3457人,是今年協議數的5.5倍;轉移到其他地區就業58420人,是去年全年完成數的1.85倍。

  

  天津幫扶幹部與村民們一起交流。

  津隴有義同甘苦,明月何曾是兩鄉。如今,由天津市幫扶的甘肅省34個貧困縣全部實現了摘帽退出。天津市用實際行動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和黨中央國務院的各項要求全面落實在隴原大地上,創造出了飽含著艱辛奮鬥、團結共贏脫貧攻堅的「津隴模式」。

  天津和甘肅,必將在新時代攜手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相關焦點

  • 楊傳堂在甘肅臨夏主持召開脫貧攻堅現場辦公會
    本網訊 6月20日至22日,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楊傳堂到甘肅省蘭州市、臨夏回族自治州,就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開展調研,並在臨夏州主持脫貧攻堅現場辦公會。調研期間,楊傳堂與甘肅省委書記林鐸、省長唐仁健就甘肅交通運輸改革發展交換了意見。
  • 【聚焦2020全國兩會】「脫貧雲中雲」西藏篇:脫貧摘帽絕對不是終點
    2020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津雲新媒體聯合河北、甘肅、西藏、青海、新疆等天津結對幫扶地區的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共同策劃錄製了《2020全國兩會特別節目——脫貧雲中雲》系列視頻訪談節目。    首期節目聚焦西藏,邀請到的嘉賓有天津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辦公室一級巡視員、副主任王東,天津援藏指揮部臨時黨委書記、領隊,西藏昌都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楊灝,全國人大代表、昌都市藏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澤仁永宗,天津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叢屹。
  •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薊天攜手共譜東西部扶貧協作新篇章...
    自2017年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以來,薊州區緊緊圍繞「組織領導、人才交流、資金使用、產業合作、勞務協作、攜手奔小康」六大任務,從基礎設施建設、人才交流培養、扶貧產業培育、社會事業發展等多層面、多領域,給予天祝縣大力支持和幫助,開創了優勢互補、長期合作、聚焦扶貧、實現共贏的良好局面,有力地助推了天祝藏區全力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殲滅戰
  • 天津南開:魚漁同授,舉全區之力助受援地區脫貧攻堅
    王敏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成靜    日前,在天津市人民政府召開的「以決戰決勝的決心力度助力受援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
  • 甘肅莊浪:幹部群眾積極收看「津誠所至 協作同甘」 東西部協作女排明星公益賽
    「津誠所至甘肅文化頻道、平涼電視臺、莊浪電視臺對賽事進行全程同步直播。莊浪縣幹部群眾對賽事進行了積極收看。9號排球館舉行「津誠所至·協作同甘」東西部協作電商產業節天津女排協作同甘專場後的又一次新的嘗試,全國首創的將職業體育與公益扶貧相結合的比賽,天津女排與山東職業排球隊進行對戰,同時在開場賽期間舉辦甘肅扶貧產品的網絡專場直播。
  • 天津市靜海區激發「內驅動能」多管齊下「力拔窮根」
    天津市靜海區攜手奔小康行動助力鎮原縣脫貧,鎮原縣是國務院掛牌督戰的全國52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其中還包括國務院掛牌督戰的賈山村和12個省級掛牌督戰村、8570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自2017年以來,天津市靜海區圍繞組織領導、資金支持、人才支援、產業合作、勞務協作、結對幫扶等重點任務,深入開展攜手奔小康行動,取得了顯著成效,鎮原縣已開展脫貧摘帽公示,16.7萬貧困人口脫貧退出,120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探索出一條具有靜海特色的扶貧路徑。
  • 甘肅隴南:攻堅「最後堡壘」 確保如期脫貧
    近日,甘肅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現場推進會在隴南召開,吹響了向脫貧攻堅「最後堡壘」發起總攻的號角。黨的十八大以來,甘肅隴南凝心聚力實施精準脫貧,全市有6個縣區脫貧摘帽,1565個貧困村退出,貧困人口下降至3.69萬,貧困發生率由53%下降至1.56%,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2621元提高到7734元,年均增速居秦巴山特困片區18個市州第一。
  • 「甘肅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現場推進會 特別報導」全民攜手決戰...
    全民攜手決戰脫貧 齊心協力共奔小康——酒泉市肅州區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紀實6月的肅州,萬物蔥蘢。脫貧奔小康,圓夢就在今朝。在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肅州區開啟加速模式,扛起「不讓一名貧困群眾掉隊」的神聖職責,積極發揮主導產業優勢,凝聚幹部隊伍力量,加強群眾思想引導,培育農民增收支柱產業,落實各項惠民政策,以只爭朝夕、奮勇爭先的姿態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確保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嶽莉萍 魏曉燕遊客採摘油桃。
  • 2020全國兩會特別節目——「脫貧雲中雲」甘肅篇
    津雲新聞訊: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2020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津雲新媒體聯合河北、甘肅、西藏、青海、新疆等天津結對幫扶地區的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共同策劃錄製了《2020全國兩會特別節目——脫貧雲中雲》系列視頻訪談節目。
  • 甘肅攻堅克難 撕下了「苦瘠甲天下」的歷史標籤
    原標題:55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標準 7262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序列 58個國家片區貧困縣和17個省定插花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甘肅攻堅克難
  • 【中國的脫貧智慧】「苦瘠」褪 「甘味」來 奮力書寫脫貧攻堅...
    近日甘肅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宣布隴南市宕昌縣、定西市通渭縣等8個深度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甘肅省75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甘肅是中國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共有75個貧困縣其中58個是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貧困縣
  • 【決勝2020】脫貧攻堅看山東:「鐵道遊擊隊精神」激勵棗莊攻堅克難...
    棗莊是鐵道遊擊隊的故鄉,鐵道遊擊隊是棗莊最紅的資源、最美的傳奇、最亮的名片,也是激勵棗莊脫貧攻堅路上攻堅克難的精神源泉。棗莊是鐵道遊擊隊的故鄉,鐵道遊擊隊是棗莊最紅的資源、最美的傳奇、最亮的名片,也是激勵棗莊脫貧攻堅路上攻堅克難的精神源泉。
  • 安貞街道聚焦巴夏克其等深度貧困村 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創造性提出「1+X」扶貧思路 全面做到「四交」三年來,安貞街道貫徹精準扶貧、精準施策基本方略,聚焦脫貧攻堅,堅持首善標準、凝心聚力、勇於創新、攻堅克難、擔當有為,創造性地提出了並落實「1+X」(「1」即:提供項目發展專項扶持資金,以產業項目發展帶動脫貧;「X」即:街道廣泛動員轄區社會單位、社會組織和愛心人士,開展「一幫一」結對、捐資助學幫扶
  • 久久為功,脫貧攻堅成效顯著——「十三五」成就宣傳系列報導之一
    原標題:久久為功,脫貧攻堅成效顯著  ——「十三五」成就宣傳系列報導之一  5年來,我市堅持靶心不變、節奏不亂、穩紮穩打、精準發力,貧困地區內生動力不斷增強,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收入得到大幅度提升,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顯著增強,脫貧攻堅取得重大決定性成就
  • 2020全國兩會特別節目——「脫貧雲中雲」青海篇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2020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津雲新媒體聯合青海、新疆、河北、甘肅、西藏等天津結對幫扶地區的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共同策劃錄製了《2020全國兩會特別節目——脫貧雲中雲》系列視頻訪談節目。
  • 一線視角:脫貧攻堅應善於打造優勢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精準扶貧方略指引各地扶貧開發工作取得決定性成就。筆者在基層採訪中深切感到:善於打造並用好發展的優勢,正是助力脫貧攻堅和地域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 用好深化改革的優勢。黑龍江省拜泉縣地處內陸,貧困人口相對較多,拜泉縣選擇優化營商環境招引企業助脫貧的路子。
  • 【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甘肅鎮原:特色農業助脫貧 菊花鋪就...
    原標題:【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甘肅鎮原:特色農業助脫貧 菊花鋪就致富路!  「去年已採摘6至7茬,實現畝均淨收入2500元!」對甘肅省鎮原縣孟壩鎮峁合村村民王跟科來說,種菊花能有這樣好的收入出乎他的意料。  58歲的王根科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去年開始種植萬壽菊。
  • 2020年「津和號」航班啟動 首發團抵達和田
    9月10日教師節,2020「津和號」首批遊客出發抵達和田。9月2日新疆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發布新疆恢復跨省遊,天津市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迅速反應,會同和田地區行署、天津市文旅局、和田地區文旅局等多方共同努力,通過一周時間籌備,今日2020年「津和號」旅遊航班順利開行,來自天津的20多位遊客搭乘「津和號」即將開展為期8天的南北疆之旅,這也是北京、天津、安徽三省對口支援和田的首個旅遊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