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靜海區攜手奔小康行動助力鎮原縣脫貧,鎮原縣是國務院掛牌督戰的全國52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其中還包括國務院掛牌督戰的賈山村和12個省級掛牌督戰村、8570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自2017年以來,天津市靜海區圍繞組織領導、資金支持、人才支援、產業合作、勞務協作、結對幫扶等重點任務,深入開展攜手奔小康行動,取得了顯著成效,鎮原縣已開展脫貧摘帽公示,16.7萬貧困人口脫貧退出,120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探索出一條具有靜海特色的扶貧路徑。
黨建「一根針」,穿起「扶貧線」
靜海區堅持以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籌措155萬元,利用兩個月時間,幫扶賈山村建成了全開放式、集17個功能室於一體的黨群服務中心,持續提升黨群服務中心的政治功能和組織能力。創新推廣「黨員一句話承諾」,在方山鄉複製推廣黨員「踐諾」活動,結合黨員積分制管理建立考核「兌諾」機制,提高服務群眾能力。依託堅實的組織保障,探索「產業鏈上建支部,黨員示範帶民富」的路徑,幫扶賈山村集體建設萬隻肉兔養殖合作社,建立「黨組織+產業基地+貧困群眾」的利益聯結機制,僅半年時間,肉兔便累計出欄1500隻,收益達5萬多元,村集體實力正在持續提升,為夯實鎮原縣基層黨組織建設提供切實可行的經驗參考。
產業「形成鏈」,培育「金鑰匙」
堅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培育地區支柱產業和壯大集體經濟並駕齊驅,構建產銷結合的產業扶貧長效機制,讓地區經濟活起來、群眾腰包鼓起來。一方面,靜海區充分利用鎮原縣畜牧養殖發達的基礎優勢,建立了從黑山羊繁種保育基地、久鼎湖羊養殖合作社,到畜牧鹽舔磚項目、新靜原肉牛肉羊屠宰廠,再到金倉網際網路公司收購銷售的全產業鏈條。另一方面,靜海區以肉兔養殖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憑藉肉兔產業投資小、風險低、見效快的優勢,利用社會動員資金1300餘萬元扶持肉兔養殖產業,打造肉兔養殖合作社81個,肉兔養殖示範鎮2個,帶動915戶3226人實現脫貧。
消費「直通車」,撬動「大市場」
持續打造產銷結合「一條龍」式消費扶貧模式,以靜海金倉公司為網絡銷售平臺,以靜海百業、海吉星等為市場銷售平臺,以13個貧困村愛心收購站為供應點,對鎮原雜糧、黃花菜、牛羊肉、兔肉等優質農產品實行線上、線下銷售,暢通扶貧產品與靜海乃至華北市場的供銷渠道。今年疫情期間,鎮原肉兔滯銷,靜海區幫助農戶銷售肉兔達4萬餘只,金額達200餘萬元。此外,通過津洽會、年貨節、扶貧日、書畫義賣等大型會展活動,搭建銷售平臺,順利銷售了鎮原農特產品數百噸,銷售額超過2500餘萬元,真正形成「鎮原種,靜海售,全國用」的模式。
勞務「點對點」,精準「給位子」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阻擋了鎮原務工人員的腳步,靜海快速復工復產的用工難問題也使企業產生了焦慮。靜海區充分藉助兩地「零疫情」的優勢,開展「同心戰疫、讓愛回家」行動,採取「點對點」服務機制,跨省接收鎮原務工人員來靜海就業,先後接收鎮原務工人員6批次45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26人;輸轉貧困勞動力到其他地區就業1335人。首批來到愛瑪公司的廟渠鎮牛原村的張新玲夫婦,現在夫妻兩人每月平均能收入16000元;鎮原縣郭原鄉白莊村的白髮紅,已成長為靜海信隆自行車企業代理組長,月收入達到6000餘元,真正實現了一人穩崗、帶動全家穩定脫貧。
聚力「拔窮根」,攜手「小康路」
天津市靜海區動員各個層面建立結對幫扶長效合作機制,通過開展「萬企幫萬村」、領導幹部結對認親、社會組織結對幫扶貧困村全覆蓋等精準扶貧活動,動員靜海區鄉鎮、村、學校、醫院與鎮原縣建立幫扶關係,累計結對幫扶超過600對,帶動1516戶5528名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針對新集鎮崾峴村白血病患兒李馨玥,靜海區委書記藺雪峰同志溝通分管副市長李樹起開展結對認親,與天津市血液病醫院聯繫專家會診,發動社會捐助2.6萬餘元用於診療和生活,幫助李馨玥戰勝病情,避免貧困戶因病返貧。(呂興龍、龍洲)
[責任編輯:秦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