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潤湘西拔窮根(決戰脫貧攻堅·一線故事)

2020-12-01 映象網

  核心閱讀

  湘西州地處武陵山腹地,湖南11個深度貧困縣中,7個在湘西州。2016年10月,濟南市與湘西州結成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子。因地制宜,做優當地傳統產業;雙向協作,建立供銷雙贏格局;匯聚合力,形成助力脫貧的強力引擎……幾年來,濟南和湘西共同書寫出了協作扶貧的新答卷。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處武陵山腹地,湖南11個深度貧困縣中,7個在湘西州。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湘西州十八洞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重要論述。2016年10月,濟南市與湘西州結成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子。跨越千裡兄弟情,泉潤湘西拔窮根,4年來,苗家山寨換了人間,湘西州所有貧困縣摘帽,所有貧困村退出,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一去不復返。

  一東一西,一北一南,跨越1500公裡,濟南和湘西怎樣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和東西部扶貧協作重要指示要求,共同書寫協作扶貧新答卷的?

  精準滴灌,一方水土養活一方人

  「深山苗寨,窮鄉僻壤,怎麼可能脫貧?」多年前,這樣的觀念根深蒂固。

  「貧困地區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把種什麼、養什麼、從哪裡增收想明白,幫助鄉親們尋找脫貧致富的好路子。」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指明方向。

  北緯28度,高山峽谷,雲霧繚繞,產自保靖縣的黃金茶,含有「高胺基酸、高茶多酚、高水浸出物」,堪稱「一兩黃金一兩茶」。一直以來,當地人們只採摘最珍貴的明前茶。「其他季節生長的茶,枝葉在做茶園維護時直接剪下來扔掉了。」保靖縣鼎盛黃金茶開發有限公司的黃經理說。

  而今有了新變化。

  由濟南市歷城區投資扶持的保靖黃金茶茶婆峰綠茶加工廠項目,對之前浪費的茶葉再利用再加工,在原來明前茶基礎上,又增加了紅茶、黑茶、花茶等品類,每年可收購貧困戶的鮮茶葉250噸,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120戶450人通過銷售鮮葉及就近務工穩定增收。

  類似的茶葉加工廠,在保靖縣一共建了12個,覆蓋全縣12.5萬畝茶園。

  因地制宜,既要善於把隱藏的「金礦」挖出來,更要推動潛在機遇轉化為現實優勢。

  湘西當地的貧困勞動力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缺乏專業技能。2018年6月,山東藍翔技師學院在花垣縣職業教育中心掛牌設立「山東藍翔技師學院十八洞分院」,並捐贈2臺大型挖掘機,用於技能培訓教學。目前,已有267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學子經過培訓,踏上新的工作崗位。2019年6月,濟南市東西部扶貧協作產業聯盟成員單位濟南陽光大姐家政服務公司,與吉首市好日子家政服務有限公司聯合創辦湖南陽光阿婭職業培訓學校。截至目前,學校與湘西新達培訓聯合組織各類培訓班106期,實現就業5294人,就業率超過九成。

  乘東西部扶貧協作東風,一批濟南企業趕赴湘西,為推動產業扶貧提供堅實支撐。2018年初,濟南市一家電器企業來到古丈縣,投資8000多萬元成立一家能源服務公司,致力於解決湘西群眾冬季取暖問題,成為首家落戶生產的扶貧協作企業。目前,150多戶200多名貧困群眾在這家企業「端起了飯碗」。

  因地制宜,精準滴灌,一方水土開始養活一方人。湘西州扶貧辦負責人說,來自泉城的資金、項目、技術、崗位,喚醒湘西沉睡的資源,激發潛在的機遇,當地傳統產業提質做優獲得新生,當地貧困群眾擁有一技之長,就近就業成為現實。

  不是單向幫扶,而是雙向協作、互利共贏

  今年9月,濟南舜耕國際會展中心,山東省暨濟南市消費扶貧產品展銷周舉行。獼猴桃、黃牛肉、臘肉製品等湘西特產展位前,人流如織,交易火爆。

  兩地牽手以來,像這樣的「湘貨入濟」成為常態——濟南巨大的消費市場與湘西豐富的特色產品「無縫對接」,建立起供銷雙贏的大格局:

  濟南市黨政機關食堂優先購買湘西州特色農副產品及國家《消費扶貧產品目錄》認定的扶貧產品;建設瀘溪椪柑、永順獼猴桃、保靖黃金茶等湘西特色產品直供基地14個;在濟南免費為湘西結對縣及企業提供經營場所25處,打造湘西優質果品直銷窗口……

  湘西不僅有吸引人的特產,更有打動人的山水美景。怎樣讓湘西美景走進濟南人的心中?濟南日報報業集團和湘西州團結報社共同參與推動了「濟南萬人遊湘西」活動,吸引山東居民到湘西旅遊體驗。截至目前,湘西累計接待山東遊客134.4萬人次,帶來綜合旅遊收入12億元。

  消費需求深度對接,產業協作更是有聲有色。湘西物產豐富,濟南產業基礎雄厚。為實現優勢互補,湘西州出臺了財稅、金融、土地、服務等系列優惠支持政策,鼓勵吸引濟南市企業到湘西州投資興業。目前,在湘西已落地企業36家,總投資超過5.2億元。

  濟南與湘西的實踐證明,東西部扶貧協作,不是單向幫扶,而是雙向協作,走向互利共贏。

  從政府到民間,匯聚「泉城合力」

  「親愛的劉老師,這段時間我想好了,不出去和阿爸一起打工了,我要繼續上學,如果有可能我讀完中職還要考大學……」

  泉城義工、濟南傳媒學校志願服務隊的劉靜,拿起手機看到這條微信,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微信來自千裡之外的湘西州十八洞村飛蟲寨,發信息的是劉靜前不久支教時的學生隆新武。

  據不完全統計,3年來,已累計有劉靜這樣的泉城義工400餘名,從濟南飛到湘西,摸索走出一條「志願服務參與精準扶貧」之路。

  山路十八彎,擋不住泉城義工前行的腳步。

  「我們難,那些孩子更難。」泉城義工劉雪婷等來到支教學校,發現校園條件簡陋,沒有暖瓶,沒有多餘床鋪,有的窗戶還少玻璃。於是找來木板,做成大通鋪,舊紙糊在窗框上遮擋風寒。

  年逾花甲的退休老教師李昌海和盧金馳,不遠千裡連續3年從濟南趕來湘西支教,感慨「真想把自己這幾十年教育生涯中所有好的經驗都留在這裡」;因為支教延遲訂婚日期的泉城義工周雅文,在湘西州第二民族中學,迎來一場刻骨銘心的浪漫求婚……

  到湘西去!這不僅是泉城義工的選擇,更是近千萬濟南人的共同選擇。4年來,湘西的濟南「親戚」越結越多——

  每年兩地黨政一把手堅持帶隊互訪,考察協作項目、召開聯席會議、共商協作大計,帶頭「走親戚」。濟南11個區(功能區)承擔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任務,參與協作工作的市直部門擴展到25個。

  來自濟南的34名掛職幹部和794名專業技術人才穿梭於千山萬水之間,架起一座座友誼之橋、交流之橋、合作之橋。

  濟南日報報業集團發揮資源優勢和平臺優勢,牽頭成立了濟南市東西部扶貧協作產業聯盟,120家駐濟企業紛紛響應,與湘西州132個貧困村結成對子。同時,濟南市8個社會組織與湘西州11個貧困村、118個學校與湘西州120個學校、31家醫院與湘西州28家醫院分別結成幫扶對子,助力兩地扶貧協作。

  從市州到區縣再到部門,從媒體到企業再到社會組織、個人,4年來濟南市不僅依靠黨委、政府的力量,而且積極引導支持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參與到東西部扶貧協作中來,匯聚起「泉城合力」,成為助推湘西州脫貧的強力引擎。

  《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30日 13 版)

相關焦點

  • 許昌市建安區:志智雙扶拔窮根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映象網訊(記者 康世保 通訊員 趙華亭 信文欣)「身體殘疾了,俺的精神沒有殘疾,只要踏實肯幹,就不愁拔不掉窮根。」許昌市建安區陳曹鄉小陸莊村貧困戶王春慶邊在莊稼地裡忙活,邊信心十足的跟記者說道。建安區繁榮文化事業 助力脫貧攻堅以文化人,爭先脫貧。
  • 【脫貧攻堅(山西篇)】身殘志堅拔窮根 貧困戶變身致富帶頭人
    他,身患殘疾,在脫貧攻堅大戰中自強不息,不畏艱難,勇於和貧困做鬥爭。自拔窮根,從原來的貧困戶變身村裡致富帶頭人,他就是山西省長治市壺關縣五龍山鄉歡掌底村殘疾人李建付。
  • ...脫貧攻堅群英譜】傾心為民 病倒在脫貧攻堅一線奇蹟生還 吳...
    10月,貴州高速集團積極響應中央、省委、省政府全面推進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的號召,按照省交通運輸廳統一部署挺進貴州省從江縣加勉鄉,在全公司範圍內挑選一批能吃苦、作風實、能打仗的幹部職工奔赴加勉鄉脫貧攻堅第一線。  貴州高速公路集團凱裡南收費站站長吳秀實得知消息後,主動請纓,第一時間報名,並迅速深入到加勉鄉真由村真蹲實駐,成為貴州高速集團派駐加勉鄉脫貧攻堅隊的第一批「扶貧人」。
  • 黨的領導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根本保證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越到最後越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為進一步加強黨對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領導提供了遵循,為各級黨委和政府奮力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指明了方向。各級黨委和政府務必保持攻堅態勢,善始善終,善作善成,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擺脫貧困、全面小康,是我們黨念茲在茲、須臾不忘的事業。
  • 行走的「精準扶貧」——湖南作協組織脫貧攻堅主題文學創作
    湖南省廣大幹部群眾響應「精準扶貧」號召,向三湘大地千百年來的貧困頑疾發起攻堅拔寨的衝刺。湖南省作協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鼓勵和支持廣大作家聚焦脫貧攻堅題材,投身三湘四水,走進扶貧攻堅一線,進行深度採訪調查,以文學的方式見證並記錄這一偉大事業,創作了一批反映湖南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優秀作品。
  • 脫貧攻堅紀錄片《脫貧大決戰》《落地生根》獲推薦
    新華社北京9月15日電(記者白瀛)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15日推薦了兩部聚焦脫貧攻堅的優秀紀錄片
  • 瓜州:不負韶華拔窮根 只爭朝夕奔富路
    集思廣益定良策 勠力同心聚合力  2015年7月,按照省、市委統一部署,一場「務實篤行捨我其誰」擔當,「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實幹,「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精準施策的攻堅戰役就此打響,拔窮根、摘貧帽、奔小康的春潮湧動瓜州大地。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羅城高彩雲:折翼也要飛翔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羅城高彩云:折翼也要飛翔 2020-04-02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面小康 殷實家園】陝西渭南:勠力同心拔窮根 昂首闊步奔小康
    在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陝西省渭南市幹部群眾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努力克服疫情影響,聚焦「三排查三清零」,全力以赴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舉全市之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力爭讓餘下的貧困群眾早日脫貧摘帽,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小康。時下,脫貧攻堅的號角響徹秦東大地的每一個角落,催人奮進。
  • 「把貧困帽扔到金沙江底」——四川省布拖縣邊緣易返貧戶拔窮根見聞
    原標題:「把貧困帽扔到金沙江底」——四川省布拖縣邊緣易返貧戶拔窮根見聞   近日,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普格縣、布拖縣等7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 圖說金沙脫貧攻堅故事(四)
    圖說金沙脫貧攻堅故事(四) 發布時間:2020-12-01 13:23:13   作者:金沙縣融媒體中心   來源:金沙縣融媒體中心 2020
  • 吉林市永吉縣突出「三個能力」 決勝脫貧攻堅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永吉縣為答好「五年脫貧攻堅收官卷」,做好「疫情災情防控加試題」,突出「三個能力」即基層組織戰鬥力、貧困人口內生力、脫貧攻堅保障力,主動適應新形勢,應對新挑戰,解放思想,真抓實幹,下足「繡花功夫」,創新工作舉措,奮力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路上「解方程」丨平塘縣塘邊鎮新風村...
    2019年8月到塘邊鎮新風村翁同組擔任網格員,開展脫貧攻堅工作。通過不懈的努力,翁同組17戶74人全部脫貧。  2019年8月,剛接到通知時,我就和妻子說要去塘邊鎮駐村開展扶貧工作,今後家裡的事情就全靠你了,媳婦沒有埋怨,但擔心我沒有基層工作經驗,能否完成好這歷史交給的任務。我調侃道:「方程都解來了,還怕它脫貧攻堅工作」。
  • 雙向協作聚合力 濟南湘西書寫協作扶貧新答卷
    因地制宜,做優當地傳統產業;雙向協作,建立供銷雙贏格局;匯聚合力,形成助力脫貧的強力引擎……幾年來,濟南和湘西共同書寫出了協作扶貧的新答卷。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處武陵山腹地,湖南11個深度貧困縣中,7個在湘西州。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湘西州十八洞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重要論述。2016年10月,濟南市與湘西州結成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子。
  • 我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紀實
    >不畏貧中之貧所困 不畏堅中之堅所懼 不畏難中之難所惑 在15.37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大地上 拔「窮根」 摘「窮帽」
  • 六年七場座談會 習近平總書記這樣部署脫貧攻堅———頭條——中央...
    「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京出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要求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甘肅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現場推進會 特別報導」全民攜手決戰...
    全民攜手決戰脫貧 齊心協力共奔小康——酒泉市肅州區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紀實6月的肅州,萬物蔥蘢。在決戰決勝脫貧的收官時刻,肅州區緊盯「兩不愁三保障」硬性指標,聚焦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和2019年度國家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反饋意見及省委脫貧攻堅巡視反饋問題,按照「全面排查、全面整改、全面清零」的要求,全區1600多名機關幹部利用休息時間,全部下沉脫貧攻堅一線,紮實開展「三包四督五促」行動,以沿路、沿線、沿街、居民點和戶為重點,組織專門力量,發動群眾參與
  • 湘西州食藥監與永順紀委現場會商協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
    紅網時刻湘西6月26日訊(通訊員 李雪淵)6月23日,湘西州食藥監局、永順縣紀委在永順縣靈溪鎮洞坎村、哈家村開展走訪調研脫貧攻堅工作,現場會商協力深入推進脫貧攻堅舉措,對標對表解決實際問題。州食藥監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宗炎,永順縣委常委、紀委書記吳剛,州食藥監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危首華參加。
  • 天津南開:魚漁同授,舉全區之力助受援地區脫貧攻堅
    王敏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成靜    日前,在天津市人民政府召開的「以決戰決勝的決心力度助力受援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新聞發布會上,南開區委書記楊兵介紹了南開區助力受援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做法和成效
  • 對脫貧攻堅的感悟與思考——調研9省區45縣41鄉鎮歸來
    讓我深深地感受到脫貧攻堅是一項民心德政工程,它生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凝聚起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磅礴力量,給我們今後做成大事、攻克難關以深刻啟示。千百萬人拔掉窮根,展示了巨大的制度優勢在一個近14億人口的並不富裕的國家,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9000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這是人類史無前例的非凡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