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縣薛鎮薛鎮村的任炮紅每天凌晨4點就起床了,他得趕在收奶前擠好羊奶送到奶站去;剛剛賣完30畝甜瓜,蒲城縣黨睦鎮吝家村的郭亞玲又一頭扎進桃園裡;從臨渭區閻村鎮高李村易地搬遷到東城苑小區的高小軍,每晚都在攤點前忙得汗流浹背,卻打心裡高興……仲夏時節,行走在秦東大地,瓜果飄香,百業振興,久為貧困所擾的貧困群眾正在以全新面貌走上致富路。
在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陝西省渭南市幹部群眾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努力克服疫情影響,聚焦「三排查三清零」,全力以赴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舉全市之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力爭讓餘下的貧困群眾早日脫貧摘帽,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小康。
時下,脫貧攻堅的號角響徹秦東大地的每一個角落,催人奮進。
扶貧產業園
上下同心聚合力 盡銳出徵戰果豐
「今年我們要完成2.89萬人脫貧的年度任務,既是承諾,也是責任,更是必須完成的底線任務。」3月19日,在渭南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百日衝刺行動動員大會上,市委書記魏建鋒的話擲地有聲。
為了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渭南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廣泛發動幹部群眾,見真招出實策,投入真金白銀,堅決攻克最後的深度貧困堡壘。
今年以來,渭南市多次召開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來陝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安排部署渭南市「三排查三清零」工作,研究破解突出問題。魏建鋒先後10餘次,深入各縣(市、區)調研脫貧攻堅工作,其他市委常委先後開展調研近20次,市級領導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以上率下,有力地推進了各級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和工作落實。同時,市級各行業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及時安排部署、常態督促檢查,推動工作落實,形成了上下聯動、左右協同、內外互通的良好局面。
為了進一步夯實責任,渭南市紮實推進「三督一考」工作機制。從市本級抽調正縣級、副處級、後備幹部100餘名,劃分南北兩個片區設立督導團,各縣(市、區)派駐督戰總隊,部分鎮(街)設立督戰隊,較真碰硬「督」,凝心聚力「戰」。實行「一月一督、一季一考評」制度,發現問題,現場交辦,限時整改,綜合點評,全市通報。對問題較多的縣(市、區)或部門,按照責任分工,實行責任倒查,逐級追溯,並通過專項督辦、約談等手段促進責任落實。
衣食住行有保障 聚力民生暖民心
3月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渭南市各中小學校組織學生在家上網課,蒲城縣蘇坊鎮北姚村的貧困學生彭雙喜卻因家裡沒有智慧型手機只能到同學家蹭課。學校了解情況後,立即組織教職工捐贈閒置手機,為像彭雙喜一樣的學生提供便利。一天後,彭雙喜就收到了老師捐助的智慧型手機。
彭雙喜收到了老師捐助的智慧型手機
「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失學輟學」這是扶貧任務,更是教育底線。渭南市始終堅持落實助學幫扶政策,深化「控輟保學五項制度」,落實輟學學生勸返和送教上門服務,做到應助盡助,讓貧困孩子感受到了教育扶貧的溫暖。目前,渭南市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實現零輟學,86個易地搬遷點規劃建設學校(幼兒園)17所,已建成11所,在建6所,預計8月底前建成投用。
為了實現困難群眾病有所醫、學有所教、住有所居,渭南市堅持聚焦「兩不愁三保障」,聚焦重點領域、重點地區、重點群體,紮實推進各項扶貧舉措,著力解決貧困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住房安全全面實現。「十三五」期間,渭南市共安置搬遷群眾4859戶18445人,建成集中安置社區86個,基礎設施全面配套,搬遷對象實現高質量穩定居住。渭南市建檔立卡戶危房存量23戶、一般戶危房存量191戶,目前危房改造已全部竣工,渭南市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安全全面實現。
基本醫療全面落實。渭南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邊緣人口參合參保率達到100%,嚴格執行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政策,全面落實「先診療後付費」制度,實行「一站式」即時結算。渭南市30種大病患者共12770名,已救治12701人,救治率99.4%。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共派出籤約團隊1249個,籤約1.56萬戶2.89萬人,因病致貧貧困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全覆蓋。
乾淨整潔的農村人居環境
基礎設施大幅改善。渭南市1915個行政村、6個深度貧困村涉及的集中居住30戶以上的自然村、居民點全部通瀝青(水泥)路,通暢率達到100%。渭南市實現縣縣通高速,所有建制村100%通客車。「十三五」期間,渭南市累計投入7.6億元,改善提升了276萬農村群眾的飲水條件。對1326處工程管護運行問題完成排查整改,渭南市501個貧困村、190881戶建檔立卡戶全部達到安全飲水標準。所有行政村生活用電、動力電和寬帶網絡覆蓋率達到100%。渭南市所有貧困村實現標準化衛生室全覆蓋。
產業扶貧有特色 黃土開出致富花
仲夏時節,正是黃花菜豐收的季節。大荔縣蘇村鎮的黃花菜地露出誘人的金黃,前來採摘的群眾滿臉豐收的喜悅。蘇村鎮是陝西省黃花菜產業大鎮,這裡地處沙苑地帶,土質肥沃鬆軟,排水性能好,非常適宜黃花菜生長,當地黨委和政府抓住優勢,積極引導、大力扶持黃花菜產業,目前全鎮已栽植黃花菜近2萬畝,每年產值近兩億元。
村民正在將黃桃打包裝箱
同樣依託地理優勢,澄城縣堯頭鎮浴子河村大力發展黃桃產業。貧困戶袁智民告訴記者,近幾年,村裡的農業生產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加上獨特的地理條件,生產出來的黃桃品相好、口感佳,很受歡迎。2016年,村上倡導發展黃桃產業,他試種了8畝,2017年初掛果,平均每畝收入1000多元,2018年平均每畝收入達到1萬元。通過種植黃桃,袁智民成功脫了貧,嘗到甜頭的他擴大了栽植面積,栽種了30多畝黃桃。目前,浴子河村黃桃栽植面積已經發展到2000畝,帶動全村90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產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近年來,渭南市持續推進果業、設施農業、奶山羊等特色產業發展,堅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一縣一特色」產業發展方向,完善產業扶貧利益聯結機制,形成「村村建園」模式,累計建設扶貧產業園1059個,帶動貧困戶5.9萬戶。「果園託管」模式參與託管主體14家,託管果園面積6.1萬畝。建成「村黨組織+」產業點269個,「聯合黨委+」產業基地16個,帶動7400餘戶貧困戶增收脫貧,5萬多群眾增收致富。實現了渭南市95165戶有產業發展意願且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至少有一個穩定增收產業。
群眾增收有門路 就業扶貧拔窮根
花期剛過,金銀花地又要除草了,這幾天李根花早早就下地幹活了,她要趕在天熱前多幹些。李根花是澄城縣莊頭鎮雷家窪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丈夫身患疾病幹不了活,兩個兒子一個在上大學,一個在外打工,家裡的裡裡外外都靠她一人支撐。平時,只要做完自己地裡的活,她就到村裡的金銀花產業園裡務工,剪枝、掐芽、除草、摘花,樣樣行。2019年,僅在園區務工一項收入就有一萬多元。
金銀花產業園
李根花在地裡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蒲城縣荊姚鎮板橋渡村貧困戶王煥琴也在玉女土織布社區工廠忙得熱火朝天。「工廠離家近,騎車幾分鐘就到了。平時兒子在西安打工,家裡就我一個人,早飯午飯都在廠裡吃,既方便又便宜,農忙時隨時可以請假,也不耽誤農活。」王煥琴對現在的工作很滿意,因為離家近,開銷少,一個月兩千左右的工資基本都能攢下。玉女土織布社區工廠位於荊姚鎮易地搬遷小區對面,為當地群眾就地就近就業提供了便利。目前,工廠已帶動860戶1000多人就業。
玉女土織布社區工廠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來,圍繞「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目標,渭南市實現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1.75萬人,組織開展技能培訓3547人,扶持創業153人,新開發公益崗位兜底安置2647人。累計建成就業扶貧基地85家,社區工廠99家,開發就業扶貧「三崗」吸納貧困勞動力12686人。實現了渭南市有勞動能力、有發展條件且有就業意願的153828名貧困家庭,至少1人穩定就業。
放眼渭南市脫貧攻堅各大戰場,一個個貧困村實現華麗蛻變,一個個扶貧產業茁壯成長,一張張笑臉洋溢在貧困戶臉上,甩掉窮帽子、過上好日子的夢想已在渭南逐步實現。如今,秦東大地,廣大幹部群眾凝心聚力,腳步鏗鏘,正在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做最後的衝鋒。
編輯:秦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