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 殷實家園】陝西渭南:勠力同心拔窮根 昂首闊步奔小康

2020-12-06 西部網

富平縣薛鎮薛鎮村的任炮紅每天凌晨4點就起床了,他得趕在收奶前擠好羊奶送到奶站去;剛剛賣完30畝甜瓜,蒲城縣黨睦鎮吝家村的郭亞玲又一頭扎進桃園裡;從臨渭區閻村鎮高李村易地搬遷到東城苑小區的高小軍,每晚都在攤點前忙得汗流浹背,卻打心裡高興……仲夏時節,行走在秦東大地,瓜果飄香,百業振興,久為貧困所擾的貧困群眾正在以全新面貌走上致富路。

在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陝西省渭南市幹部群眾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努力克服疫情影響,聚焦「三排查三清零」,全力以赴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舉全市之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力爭讓餘下的貧困群眾早日脫貧摘帽,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小康。

時下,脫貧攻堅的號角響徹秦東大地的每一個角落,催人奮進。

扶貧產業園

上下同心聚合力 盡銳出徵戰果豐

「今年我們要完成2.89萬人脫貧的年度任務,既是承諾,也是責任,更是必須完成的底線任務。」3月19日,在渭南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百日衝刺行動動員大會上,市委書記魏建鋒的話擲地有聲。

為了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渭南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廣泛發動幹部群眾,見真招出實策,投入真金白銀,堅決攻克最後的深度貧困堡壘。

今年以來,渭南市多次召開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來陝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安排部署渭南市「三排查三清零」工作,研究破解突出問題。魏建鋒先後10餘次,深入各縣(市、區)調研脫貧攻堅工作,其他市委常委先後開展調研近20次,市級領導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以上率下,有力地推進了各級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和工作落實。同時,市級各行業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及時安排部署、常態督促檢查,推動工作落實,形成了上下聯動、左右協同、內外互通的良好局面。

為了進一步夯實責任,渭南市紮實推進「三督一考」工作機制。從市本級抽調正縣級、副處級、後備幹部100餘名,劃分南北兩個片區設立督導團,各縣(市、區)派駐督戰總隊,部分鎮(街)設立督戰隊,較真碰硬「督」,凝心聚力「戰」。實行「一月一督、一季一考評」制度,發現問題,現場交辦,限時整改,綜合點評,全市通報。對問題較多的縣(市、區)或部門,按照責任分工,實行責任倒查,逐級追溯,並通過專項督辦、約談等手段促進責任落實。

衣食住行有保障 聚力民生暖民心

3月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渭南市各中小學校組織學生在家上網課,蒲城縣蘇坊鎮北姚村的貧困學生彭雙喜卻因家裡沒有智慧型手機只能到同學家蹭課。學校了解情況後,立即組織教職工捐贈閒置手機,為像彭雙喜一樣的學生提供便利。一天後,彭雙喜就收到了老師捐助的智慧型手機。

彭雙喜收到了老師捐助的智慧型手機

「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失學輟學」這是扶貧任務,更是教育底線。渭南市始終堅持落實助學幫扶政策,深化「控輟保學五項制度」,落實輟學學生勸返和送教上門服務,做到應助盡助,讓貧困孩子感受到了教育扶貧的溫暖。目前,渭南市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實現零輟學,86個易地搬遷點規劃建設學校(幼兒園)17所,已建成11所,在建6所,預計8月底前建成投用。

為了實現困難群眾病有所醫、學有所教、住有所居,渭南市堅持聚焦「兩不愁三保障」,聚焦重點領域、重點地區、重點群體,紮實推進各項扶貧舉措,著力解決貧困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住房安全全面實現。「十三五」期間,渭南市共安置搬遷群眾4859戶18445人,建成集中安置社區86個,基礎設施全面配套,搬遷對象實現高質量穩定居住。渭南市建檔立卡戶危房存量23戶、一般戶危房存量191戶,目前危房改造已全部竣工,渭南市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安全全面實現。

基本醫療全面落實。渭南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邊緣人口參合參保率達到100%,嚴格執行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政策,全面落實「先診療後付費」制度,實行「一站式」即時結算。渭南市30種大病患者共12770名,已救治12701人,救治率99.4%。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共派出籤約團隊1249個,籤約1.56萬戶2.89萬人,因病致貧貧困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全覆蓋。

乾淨整潔的農村人居環境

基礎設施大幅改善。渭南市1915個行政村、6個深度貧困村涉及的集中居住30戶以上的自然村、居民點全部通瀝青(水泥)路,通暢率達到100%。渭南市實現縣縣通高速,所有建制村100%通客車。「十三五」期間,渭南市累計投入7.6億元,改善提升了276萬農村群眾的飲水條件。對1326處工程管護運行問題完成排查整改,渭南市501個貧困村、190881戶建檔立卡戶全部達到安全飲水標準。所有行政村生活用電、動力電和寬帶網絡覆蓋率達到100%。渭南市所有貧困村實現標準化衛生室全覆蓋。

產業扶貧有特色 黃土開出致富花

仲夏時節,正是黃花菜豐收的季節。大荔縣蘇村鎮的黃花菜地露出誘人的金黃,前來採摘的群眾滿臉豐收的喜悅。蘇村鎮是陝西省黃花菜產業大鎮,這裡地處沙苑地帶,土質肥沃鬆軟,排水性能好,非常適宜黃花菜生長,當地黨委和政府抓住優勢,積極引導、大力扶持黃花菜產業,目前全鎮已栽植黃花菜近2萬畝,每年產值近兩億元。

村民正在將黃桃打包裝箱

同樣依託地理優勢,澄城縣堯頭鎮浴子河村大力發展黃桃產業。貧困戶袁智民告訴記者,近幾年,村裡的農業生產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加上獨特的地理條件,生產出來的黃桃品相好、口感佳,很受歡迎。2016年,村上倡導發展黃桃產業,他試種了8畝,2017年初掛果,平均每畝收入1000多元,2018年平均每畝收入達到1萬元。通過種植黃桃,袁智民成功脫了貧,嘗到甜頭的他擴大了栽植面積,栽種了30多畝黃桃。目前,浴子河村黃桃栽植面積已經發展到2000畝,帶動全村90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產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近年來,渭南市持續推進果業、設施農業、奶山羊等特色產業發展,堅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一縣一特色」產業發展方向,完善產業扶貧利益聯結機制,形成「村村建園」模式,累計建設扶貧產業園1059個,帶動貧困戶5.9萬戶。「果園託管」模式參與託管主體14家,託管果園面積6.1萬畝。建成「村黨組織+」產業點269個,「聯合黨委+」產業基地16個,帶動7400餘戶貧困戶增收脫貧,5萬多群眾增收致富。實現了渭南市95165戶有產業發展意願且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至少有一個穩定增收產業。

群眾增收有門路 就業扶貧拔窮根

花期剛過,金銀花地又要除草了,這幾天李根花早早就下地幹活了,她要趕在天熱前多幹些。李根花是澄城縣莊頭鎮雷家窪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丈夫身患疾病幹不了活,兩個兒子一個在上大學,一個在外打工,家裡的裡裡外外都靠她一人支撐。平時,只要做完自己地裡的活,她就到村裡的金銀花產業園裡務工,剪枝、掐芽、除草、摘花,樣樣行。2019年,僅在園區務工一項收入就有一萬多元。

金銀花產業園

李根花在地裡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蒲城縣荊姚鎮板橋渡村貧困戶王煥琴也在玉女土織布社區工廠忙得熱火朝天。「工廠離家近,騎車幾分鐘就到了。平時兒子在西安打工,家裡就我一個人,早飯午飯都在廠裡吃,既方便又便宜,農忙時隨時可以請假,也不耽誤農活。」王煥琴對現在的工作很滿意,因為離家近,開銷少,一個月兩千左右的工資基本都能攢下。玉女土織布社區工廠位於荊姚鎮易地搬遷小區對面,為當地群眾就地就近就業提供了便利。目前,工廠已帶動860戶1000多人就業。

玉女土織布社區工廠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來,圍繞「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目標,渭南市實現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1.75萬人,組織開展技能培訓3547人,扶持創業153人,新開發公益崗位兜底安置2647人。累計建成就業扶貧基地85家,社區工廠99家,開發就業扶貧「三崗」吸納貧困勞動力12686人。實現了渭南市有勞動能力、有發展條件且有就業意願的153828名貧困家庭,至少1人穩定就業。

放眼渭南市脫貧攻堅各大戰場,一個個貧困村實現華麗蛻變,一個個扶貧產業茁壯成長,一張張笑臉洋溢在貧困戶臉上,甩掉窮帽子、過上好日子的夢想已在渭南逐步實現。如今,秦東大地,廣大幹部群眾凝心聚力,腳步鏗鏘,正在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做最後的衝鋒。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延邊州:軍民攜手奔小康 「同心」築夢結碩果
    延邊州:軍民攜手奔小康 「同心」築夢結碩果 編輯:王佳堯    來源:延邊新聞網    2020-01-20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⑳】詩詠天津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自從盤古開天地,誰肯治窮蔭世人。  大業猶弘多善政,小康未少一黎民。  共承發展新觀念,盛事空前更絕倫。>  扶窮幫困拯崑崙,國策紅陽照孟春。  小康社會空前喜,盛世家園萬象新。  精準幫扶德政好,小康大道向前奔。
  • 【我的小康是咋奔出來的】自強不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90後思政...
    &nbsp&nbsp&nbsp&nbsp中國之聲融媒體特別節目《我的小康是咋奔出來的》&nbsp&nbsp&nbsp&nbsp本期小康人物: 自強不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90後思政課老師劉強&nbsp&nbsp&
  • 鏗鏘前行 昂首闊步奔小康——決戰脫貧攻堅走區縣系列報導之洪雅縣篇
    堅持現行標準,緊盯已脫貧和收入勉強高於貧困線的群體,堅持邊查邊改、立行立改,全面落實各種扶持政策,持續下足繡花功夫,在產業就業上發力、在精準聯結帶動上使勁、在落實保障政策上下功夫,堅決不讓一戶因幫扶不力而返貧。為有效解決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保障問題,歷年來,洪雅縣共實施易地搬遷432戶、危房改造1059戶、「五改三建」1315戶。
  • 天津市靜海區激發「內驅動能」多管齊下「力拔窮根」
    天津市靜海區攜手奔小康行動助力鎮原縣脫貧,鎮原縣是國務院掛牌督戰的全國52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其中還包括國務院掛牌督戰的賈山村和12個省級掛牌督戰村、8570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自2017年以來,天津市靜海區圍繞組織領導、資金支持、人才支援、產業合作、勞務協作、結對幫扶等重點任務,深入開展攜手奔小康行動,取得了顯著成效,鎮原縣已開展脫貧摘帽公示,16.7萬貧困人口脫貧退出,120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探索出一條具有靜海特色的扶貧路徑。
  • 瓜州:不負韶華拔窮根 只爭朝夕奔富路
    習近平總書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的要求,貧困群眾挪窮窩、改窮貌的殷殷期盼,是瓜州縣委、縣政府肩上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更是一份義不容辭的擔當。    集思廣益定良策 勠力同心聚合力  2015年7月,按照省、市委統一部署,一場「務實篤行捨我其誰」擔當,「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實幹,「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精準施策的攻堅戰役就此打響,拔窮根、摘貧帽、奔小康的春潮湧動瓜州大地。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 勠力同心 託起「穩穩的幸福」
    俯瞰白沙黎族自治縣牙叉鎮。既要多舉措引進外來人才,也要立足白沙實際,挖掘、培育更多的本地人才,才能更好地實施人才強縣戰略,全面激發助力海南自貿港建設新動能。2020年12月底,白沙公布該縣第二屆優秀人才評選擬表彰名單,共有38人上榜;其中,首都師範大學附屬海南白沙中學教師王琴等16人獲評為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獎,白沙五裡路茶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符小芳等13人獲評為優秀農村實用人才獎,白沙打安柳娟黎陶製品工藝坊負責人王柳娟等6人獲評為優秀民間藝人獎,海南家園生態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陳亮等2人獲評為優秀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獎,海南電網公司白沙供電局生產技術部輸配電管理專責支永林獲評為優秀技能人才獎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 攜手並進奔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 攜手並進奔小康 2020-08-13 1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和她一起奔小康 | 為蔚藍大海拼接上一片濃綠
    >全面小康是中華民族追夢圓夢的壯麗篇章,激勵著全國各族人民勠力同心、接續奮鬥,也為廣大婦女姐妹建功立業提供了歷史舞臺,讓她們在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的同時,成就自己的美麗人生。2020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女性之聲推出「和她一起奔小康」欄目,講述那些走向小康生活的她故事~海南省西部的昌江黎族自治縣,人們穿行在炎炎夏日的棋子灣海邊的防風林,都稱讚這片樹林能遮陰乘涼。不遠處,幾名挑著擔子的農婦走過,那是陶鳳交和姐妹們組成的「綠色娘子軍」。
  • 讓老區群眾安居安康安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井岡山下,移民戶楊小和的新房拔地而起,山溝溝裡苦了半輩子,如今挪窮窩、拔窮根、脫貧奔小康;贛江水畔,五保戶肖金根住進了醫養結合養老院,一分錢不花,就能享受24小時醫療照護;吉安城郊,貧困戶胡光華、劉花兩口子培訓上崗後,成為雙職工,月薪過萬元……江西吉安是原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吉安各級黨委和政府紮實推進易地搬遷、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與實踐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裡,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
  • 張海迪:為殘疾人創造美好的小康生活
    李克強總理在審議《關於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的意見》時強調:「我國社會事業本身屬於短板,而殘疾人是困難群體中的困難群體,是短板中的短板。既然有短板,就要補上,而且要優先補上」,「我們的目標是,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能讓殘疾人掉隊。要讓殘疾人的生活更加殷實、更有尊嚴。」
  • 全媒視界丨高水平全面小康 可持續幸福台州
    >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年人均收入41年間增長190多倍、250多倍;居民家庭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到54.7平方米;全市機動車保有量達189.75萬輛;居民人均期望壽命達80.58歲;……台州,在推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路上
  • 【視頻】華池:決戰貧困 逐夢小康
    華池老區人民同心戰貧、合力攻堅,書寫下脫貧攻堅的喜人成績。決戰貧困 逐夢小康——革命老區華池脫貧攻堅工作紀實華池,地處陝甘交界,在中國革命史上有「兩點一存」的重要地位。華池縣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最大責任、最大民生、最大任務,以滾石上山、敢死拼命的精神,舉全縣之力攻堅克難,打響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脫貧大決戰。 紅色黨建領航標 「革命老區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意義和當代啟示
    鄧小平回答說:「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具體說,就是在20世紀末,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人均達到一千美元,「同西方來比,也還是落後的。所以,我只能說,中國那時也還是一種小康狀態。」後來,經過反覆調查和測算,中國確定在20世紀末達到人均國民生產總值800美元。這就是我們在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上「奔小康」的由來。  但這只是小康社會建設的認識起點。
  • 國家統計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一個完整、系統、綜合性的目標體系
    新華社北京7月16日電(記者陳煒偉、王雨蕭)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16日介紹,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對全面小康內涵的認識不斷豐富。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小康社會。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一個完整、系統、綜合性的目標體系。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人權意義
    小康是人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和期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確定的第一個百年目標。2018年12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致紀念《世界人權宣言》發表70周年座談會的賀信中,創造性地提出「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的重要論斷,首次指明了人民幸福生活的人權意蘊。
  • 洛陽汝陽:養殖水蛭奔小康
    目前該基地已帶動當地貧困家庭70多人就業,下一步將對周邊貧困戶進行培訓,吸納更多人通過養殖水蛭奔小康。據介紹,水蛭俗稱螞蝗,加工成藥品可治療多種疾病,水蛭提取物還可製成療效奇佳的美容藥品。目前該基地已帶動當地貧困家庭70多人就業,下一步將對周邊貧困戶進行培訓,吸納更多人通過養殖水蛭奔小康。據介紹,水蛭俗稱螞蝗,加工成藥品可治療多種疾病,水蛭提取物還可製成療效奇佳的美容藥品。
  • 「追著」雉雞奔小康
    &nbsp&nbsp&nbsp&nbsp「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雉雞養殖戶大多陷入困境,合作社投入了5000多萬元形成一產和三產聯動的模式,希望以此幫助養殖戶走出困境、致富增收,一起過上小康日子。」有著25年雉雞養殖經驗的上海紅豔山雞孵化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理事長袁紅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