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久久為功,脫貧攻堅成效顯著
——「十三五」成就宣傳系列報導之一
5年來,我市堅持靶心不變、節奏不亂、穩紮穩打、精準發力,貧困地區內生動力不斷增強,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收入得到大幅度提升,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顯著增強,脫貧攻堅取得重大決定性成就——
編者按: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五年間,面對艱巨繁重的脫貧攻堅和改革發展任務,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上下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實施「433」重點工作,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我市「十三五」規劃各項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
今日起,本報推出「回眸『十三五』隴南這樣走過」專欄,全面報導「十三五」期間我市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的成績,鼓舞和團結全市幹部群眾,砥礪奮進,頑強拼搏,繼續為建設幸福美好新隴南而努力奮鬥。
時下正值深秋季節,我市大部分地方依然陰雨連綿。
宕昌縣官亭鎮付家村也是如此。付桃花是該村村民,因為下雨,不能下地幹活,她和孩子們圍坐在火爐邊烤火取暖。此時,她的思緒回到了幾年前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
付桃花是付家村一社村民,多年來一直居住在位於高半山的土坯房裡,因為年久失修,房子多處出現十幾釐米寬的裂縫,遇到雨天,雨水漏的滿屋都是。買個日用品,都要徒步往返四個多小時到鎮上去買。
2018年,付桃花被確定為易地扶貧搬遷戶,被搬遷到河谷地帶,住進了堅固的新房中。同時,她也被評為了低保戶,享受著公益性崗位,每年還有合作社的分紅,加上丈夫的務工收入,全家收入大幅增加,過上了以前她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我市地處大山之中,長久以來交通、信息閉塞,自然條件差,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扶貧難度大。多年來,貧困一直是限制全市發展的最大瓶頸和難題。因為貧窮,很多人過著和付桃花過去一樣的日子。
數據顯示,2011年,我市有貧困人口130.47萬人,貧困發生率53%。2013年,在新一輪建檔立卡工作中,我市仍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83.94萬人,貧困發生率34.1%。
「決不能讓貧困阻擋發展,決不讓一名貧困群眾掉隊。」多年來,尤其在「十三五」期間,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決策部署,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和「一號工程」,堅持靶心不變、節奏不亂、穩紮穩打,著力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探索出片區扶貧、產業扶貧、電商扶貧、生態扶貧、旅遊扶貧等多條有效路子,真正走出了一條符合隴南實際的科學發展之路。
工作中,我市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和貧困退出指標任務,深入推進「3+1」衝刺清零行動和拆危治亂專項行動,如期實現了軋帳清零,基本解決「三保障」問題。
同時,我市紮實開展「5+1」專項提升行動,持續推進產業、生態、就業扶貧,紮實推進農村村組道路建設和易地扶貧搬遷,強化兜底保障,用好東西扶貧協作和中央定點幫扶力量,使群眾收入不斷增加,脫貧質量和成色不斷提升。
在片區扶貧方面,我市把最貧困的地區劃分成25個特困片區,聚焦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集中攻堅,將90%以上的財政扶貧資金和80%以上的涉農項目資金向特困片區傾斜安排,使特困片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公共服務水平短期內發生了明顯變化。
在電商扶貧方面,我市深化推廣「一店帶多戶、一店帶一村、一店帶多村」等帶貧模式,推進「六路帶動」機制,目前,全市網店達到1.4萬多家,累計實現銷售額200多億元,帶動就業人數超過22萬人。
在旅遊扶貧方面,我市挖掘利用優勢資源,積極打造鄉村旅遊品牌,2019年,全市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17.37億元,同比增長27.35%,真正把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在產業扶貧方面,我市立足優勢打造「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錯峰頭」的特色產業,目前,全市特色產業基地面積累計達到1000萬畝以上,產值達180多億元,特色產業對農村居民人均收入貢獻達3200元。
……
在抓好傳統扶貧品牌的同時,近年來,我市還立足實際,創新思路,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出上承中央省委精神、下接隴南地氣的拆危治亂、消費扶貧等脫貧攻堅新路子,不斷拓寬扶貧渠道,貧困地區「造血」功能顯著提升。
一系列脫貧攻堅的「組合拳」,跑出了脫貧的「加速度」,奏響了致富的「最強音」,收穫了脫貧攻堅的「金果果」。
據統計,截至2019年年底,我市貧困人口減少到3.69萬人,1565個貧困村退出,6個縣區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56%。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位居秦巴山特困片區18個市州第一。
由於工作成績突出,我市在2019年脫貧成效考核名列全省第一,先後榮獲「2015年中國消除貧困創新獎」「全國電商扶貧示範市」「十佳精準扶貧創新城市」等稱號;2019年被授予全國消費扶貧典型案例獎;2020年「拆危治亂」被國務院扶貧辦列為典型案例,在全國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