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劇:緊扣時代主題 講好脫貧故事

2020-12-05 中國社會科學網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從湘西苗寨十八洞村、貴州遵義花茂村,到山東濰坊北崔崖村、河北豐寧三岔口村,再到新疆英吉沙縣土陶村……湧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脫貧攻堅不僅要做得好,而且要講得好。」電視劇作為傳統的、具有廣闊市場與影響力的傳播載體,一直與時代同步,成為中國脫貧攻堅故事的重要展示窗口。

  2020年以來,一大批優秀的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閃亮登場,從《一個都不能少》《綠水青山帶笑顏》《花繁葉茂》到《最美的鄉村》《我們在夢開始的地方》等,一度引發收視熱潮,屢創收視新高,觀眾口碑良好,為講好中國脫貧故事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些扶貧劇藉助影像方式去記錄和反映農村脫貧攻堅的實踐,以及新時代農民的命運軌跡和奮鬥歷程,以紀實性與藝術性兼具的審美追求,緊扣時代主題,譜寫了一曲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農村與農民波瀾壯闊的「山鄉巨變」之歌。扶貧劇在敘事角度、角色設計、故事場域上不斷創新突破,對脫貧攻堅故事進行了精彩呈現。

  敘事角度出新:小切口打開大主題

  脫貧攻堅是一項複雜、系統的大工程,「生態移民」「大學生回鄉創業」「鄉村旅遊」、土地流轉、產業升級、扶志扶智等,都是脫貧攻堅戰中實際發生的事。2020年以來,不少扶貧劇深入挖掘脫貧攻堅中的真人真事,以小切口打開了大主題,在題材選取、敘事角度上打破藩籬,拓展和豐富了扶貧劇的表達空間。

  比如,《一個都不能少》將鏡頭對準了鄉村文化重塑,把青年回鄉創業、生態旅遊開發等內容巧妙地穿插在整個村莊脫貧攻堅的故事線裡;《遍地書香》聚焦「文化扶貧」,從故事伊始村民的觀望態度,到最終村民「人手一書」,講述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扶貧故事;《花繁葉茂》則從新農村建設進程中的土地流轉、「三改」等棘手問題為切入點,展開了脫貧攻堅的整體畫卷;《最美的鄉村》以剛剛入村的扶貧幹部與村委會、村民之間的矛盾為切入點……這些小切口使得扶貧故事一開場便懸念迭生、引人入勝。扶貧工作正是伴隨矛盾衝突的不斷展開、發展、激化、緩和、化解進行的,並隨時有小懸念扣動人心。

  角色設計出彩:小人物映射大時代

  扶貧劇折射著黨的扶貧政策的深入人心、基層扶貧幹部的責任與擔當、中國農民自身轉型過程中內心深處的絲絲縷縷。扶貧劇大多以平民化的視角,通過深描鄉村世情百態,從細微處、小人物落筆,一個個性格迥異的普通人躍然螢屏,從他們的喜怒哀樂中,映射出脫貧攻堅大背景下的時代變革,展現宏大的時代命題。

  在扶貧劇中,扶貧幹部或基層黨員,勇於擔當、認真負責,但往往又是優缺點並存的普通人。貧困村居民也是各具特色、有血有肉,成為脫貧攻堅中偉大的行動者與追夢人。比如《花繁葉茂》裡的村支部書記唐萬財給第一書記歐陽採薇下馬威,但在拆除老房子等情節中,使觀眾看到了唐萬財的不舍,折射出改革面前基層群眾的糾結和心理鬥爭,使唐萬財這個角色更加有血有肉;《一個都不能少》中焉支村黨支部書記夏寶生,雖然善於同群眾打成一片,但是思想保守,人物形象刻畫得非常立體、鮮活;《最美的鄉村》中大仁大義的村支部書記邢鐵山、農村巧手殘疾姑娘張巧花、潑辣外向的趙鳳儀、因酒致貧又洗心革面的關鐵栓、寶刀不老的窗花陳、巴大碗等,這些角色豐富了地域文化特色,貼合了資訊時代語境,謳歌了群眾的智慧與力量,生動、多元的行動者群像共同譜就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脫貧攻堅人民大合唱。

  故事場域出色:小村莊連接大空間

  決勝脫貧攻堅面對的是難啃的「硬骨頭」,需要全面動員、全民參與,凝心聚力。扶貧劇深度聚焦了脫貧攻堅中的社會參與情況,通過場域的豐富性和延展性,充實了故事空間,以影像的力量影響和促進著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扶貧劇場域的豐富性體現在電視劇敘事手法的立體化和創新上。《最美的鄉村》生動刻畫了無私奉獻直到生命最後時刻的周教授和網紅「肖哥」這兩個配角。周教授是一位農業大學的退休教師,他紮根鄉村無私為貧困戶進行技能培訓、用行動引導網癮少年重回人生正途,他連接的是國家精英、知識分子與高校。網紅「肖哥」則是一名「北漂」網絡主播,她因被鄉村文化吸引而加入到為貧困村進行宣傳推廣的隊伍,她連接的是都市、時尚、網絡與年輕人。扶貧劇場域的延展性體現在對貧困地區自然與人文景觀的慷慨呈現上,不僅是視覺盛宴,更是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進行「引流」的「軟廣」。比如《花繁葉茂》帶觀眾領略了遍地油菜花、鳥鳴婉轉、溪水潺潺的貴州鄉村自然景觀,不知自此有多少觀眾對花茂村心懷嚮往;《一個都不能少》則將中國西部氣勢磅礴的丹霞地貌、鮮豔奪目的萬畝花海和雄渾奇崛的峽谷冰溝等全景展現,而那身著民族盛裝的腰鼓隊點綴在山巒之間,此情此景成為最吸引人的「鄉村遊」理想去處。

  【本文系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201908050301)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河北省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學研究所)

相關焦點

  • 時代報告劇《石頭開花》:真實的力量讓扶貧劇生動起來
    來源標題:時代報告劇《石頭開花》:真實的力量讓扶貧劇生動起來 11月14日,時代報告劇《石頭開花》重回拍攝地陝西省安康,在熱鬧喜慶的"安康大集"上舉行開播儀式,該劇出品方及部分主創亮相,分享了這部劇臺前幕後的故事,戲裡戲外聚焦扶貧
  • 浙江衛視《山海情》今晚開播,黃軒化身脫貧帶頭人再現扶貧也扶志的...
    我們後人到哪兒了,哪兒也就能再紮根……」近日,「理想照耀中國——國家廣電總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電視劇展播」劇目《山海情》發布定檔片花,帶領觀眾走進了曾經將飛沙走石「幹沙灘」變成寸土寸金「金沙灘」的西海固紮根人的故事,也揭開中國脫貧攻堅奮鬥圖景的一角。
  • 留學人員如何講好脫貧攻堅中國故事
    這些都是留學人員講好脫貧攻堅中國故事的天然優勢,應充分發揮。  留學人員講好脫貧攻堅中國故事,首先要提高站位,深刻理解其重要意義。對外講好脫貧攻堅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既有利於塑造中國良好的國家形象,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營造良好國際輿論氛圍,也對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世界減貧事業發展有積極作用。
  • 行走的「精準扶貧」——湖南作協組織脫貧攻堅主題文學創作
    作品用一個個真實、生動的故事全景式、紀實性展現了我國脫貧攻堅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呈現出了扶貧工作的艱巨性和複雜性,是一部以報告文學形式記載脫貧攻堅這一偉大歷史進程的莊嚴厚重、氣勢恢弘的精品力作,獲得第七屆魯迅文學獎。湖南作協通過作家定點深入生活、重點作品扶持、重大現實題材創作和主題徵文的方式,積極引導廣大作家走進扶貧故事發生的現場進行採訪和創作。
  • 「案例」落地生根才能講好扶貧攻堅故事:紀錄片《落地生根》創作啟示
    在超過1250天的時間裡,他們用脫貧攻堅精神踐行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用心用情用功講好脫貧攻堅故事,真實記錄這個貧困村「一步跨越千年」的艱苦而偉大的脫貧攻堅歷程。【案例】落地生根才能講好扶貧攻堅故事:紀錄片《落地生根》創作啟示第一次在沙瓦調研拍攝點位【案例】落地生根才能講好扶貧攻堅故事:紀錄片《落地生根》創作啟示2017年通往沙瓦村的小道【案例】落地生根才能講好扶貧攻堅故事:紀錄片《落地生根》創作啟示2017年的沙瓦村雖然貧困,但是乾淨整潔2017年4月1日,經雲南省宣傳部與廣電總局的溝通洽談
  • 《中國扶貧人物故事》重磅推出,看「小人物」匯聚大能量
    中國扶貧人物故事系列短視頻 第一集《領:脫貧一線女書記》(03:22)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憧憬變為現實。為全方位、立體化記錄此次在中國歷史上甚至全人類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偉大成就,多角度、多維度呈現人民群眾與日俱增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新聞辦公室與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際合作司強強聯手,重磅推出多語種系列短視頻《中國扶貧人物故事》。短視頻彰顯宏大主題這是一系列極具感情色彩的脫貧攻堅短視頻,在內容具象化中,實現了對人的關注和故事性講述。
  • 徵集|精準扶貧,記錄歷史!一線扶貧幹部口述故事徵集活動啟動!
    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扶貧宣傳工作要緊扣決戰決勝主題,把握全面收官特徵,生動講好我國扶貧脫貧故事,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強大精神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開展了精準扶貧的偉大實踐,把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基本標誌,明確到2020年年底,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動員全國全黨全社會打響脫貧攻堅戰。2020年4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與茶農們親切交談。
  • 匯聚扶貧正能量 激發脫貧原動力——秦州區「五個工程」紮實開展...
    秦州區把脫貧攻堅宣傳動員作為推動全面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始終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圍繞激發群眾脫貧攻堅內生動力,大力弘揚時代新風,引導群眾轉變思想觀念,提振脫貧信心決心,不斷提升自主脫貧和自我發展能力。
  • 《秀美人生》拍出了新時代青年的扶貧精神
    31日,根據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跡改編的電影《秀美人生》在北京舉行了專家研討會,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尹鴻激動地點評道,「影片拍出了新時代青年的精神面貌和社會責任感,片中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跡跟我們現在的時代精神高度一致。」
  • 常德市深入開展「知黨恩、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脫貧攻堅主題...
    屋場會突出成效宣講,讓群眾既看自身獲得實惠,又看村容村貌變化;既看到鄉村變美,又看到鄉風變好。突出自我教育,不僅黨員幹部講,更把話筒交給群眾,講講自己脫貧故事、談談身邊真人真事、議議身邊家常小事,讓群眾教育群眾、鄉親感染鄉親。突出問計問需,切實傾聽群眾心聲、凝聚群眾智慧、化解群眾難題,使屋場會成為幹群溝通的「連心橋」。市縣廣播電視臺開設「扶貧夜話」專欄,專題報導一批形式活、效果好的屋場會。
  • 「我的扶貧故事」披星戴月,扶貧路上的那些事|長順縣四寨村脫貧...
    幾年過去了,現在作為一名攻堅隊隊員,沉澱下來回憶自己的脫貧攻堅路程,內心很充實,也很自豪,在這個過程中,我了解了農村工作,更與村民們結下了濃厚的情誼,今天我把我在脫貧工作中的一些親身經歷的小故事與大家分享。  四寨村20.5平方公裡,耕地面積6500畝,其中田3500畝、地3000畝,林地面積2136畝。四寨村屬於布依族苗族少數民族村,擁有18個村民組,888戶、4032人。
  • 生動再現扶貧路上黃文秀感人故事
    生動再現扶貧路上黃文秀感人故事 ——大型民族歌劇《扶貧路上》觀後感      在全國上下即將全面奪取脫貧攻堅最後勝利之際,由中國話劇院副院長、國家一級導演田沁鑫導演的大型民族歌劇《扶貧路上》上演了。
  • 這部報告劇以創新表達為脫貧攻堅提供實踐樣本!
    無論是綜藝節目、電視劇或是其他類型的電視作品,如何多元呈現脫貧攻堅的時代主題,既要關切現實亦要踐行社會責任,這是新時代為電視創作提出的命題方向,也是主流媒體的時代使命。自2020年12月30日起,新疆廣播電視臺為多視角、多層面講好新疆脫貧故事,以南疆脫貧攻堅工作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為創作元素,策劃推出了10集脫貧攻堅電視紀實報告劇《美麗家園》,引發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和廣泛好評。
  • 俯下身子真扶貧,《江山如此多嬌》折射全國脫貧攻堅戰中的青春力量
    在最新的故事劇情裡,扶貧幹部濮泉生(羅晉飾)和都市女記者沙鷗(袁姍姍飾)初次見面,便「火藥味」十足,而當沙鷗接到新工作時,卻意外的發現,這一次與她搭檔的,竟是她眼裡「想當網紅」的村幹部濮泉生。為了碗米溪村,「相看兩生厭」的二人不得不攜手工作,而等待他們的,將是一段刻骨銘心的青春成長路程。
  • 昔日貧困戶 今朝扶貧人 這些脫貧攻堅典型人物身上「有故事」!
    6月29日,南陽市扶貧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來自唐河縣蒼臺鎮後陳排灣村的脫貧戶楊金枝現身說法,自豪地對記者表示:「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我站起來了!現在我不僅通過技術脫貧致富,還當選了村幹部,光榮地入了黨,今後我要帶著大夥一起奔小康!」
  • 中國平安精準扶貧:「三村工程」以金融打通脫貧路
    新華網北京12月9日電(石海平)12月5日,由中國公共關係協會主辦的「2020中國公共關係發展大會」在京舉行,大會以「脫貧攻堅中國經驗的全球分享」為主題。平安集團董事會秘書兼品牌總監盛瑞生出席並發表主題講話,分享了平安精準扶貧之路的「三村工程」。
  • 原平新石能源杯「脫貧攻堅精彩瞬間」主題攝影展頒獎
    11月8日,原平新石能源杯「脫貧攻堅精彩瞬間」主題攝影展舉行頒獎儀式,副市長朱清雲出席,市扶貧開發中心、市影友之家、新石能源公司等有關方面負責人,來自全市城鄉的影友愛好者30餘人參加了這一助力決戰完勝脫貧攻堅的活動。
  • 「講扶貧故事」秦家莊:小蜜蜂釀出「甜日子」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秦家莊鄉創新發展思路,充分依託境內獨特的資源優勢,通過「協會+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引導貧困群眾及弱勢勞動力發展中蜂養殖產業,走出了一條「甜蜜」的致富道路。脫貧攻堅工作以來,秦家莊鄉創新思路,充分利用境內山多坡廣、氣候溫涼、空氣清新、四季有花的資源優勢,採取「政府推動,示範帶動,服務啟動,市場牽動」四輪驅動的舉措,積極引導貧困群眾發展投資小、周期短、收益高、技術門檻低、勞動強度不大的中蜂養殖產業,拿出5萬餘元,為全鄉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了56箱蜂群和100餘個蜂箱,讓30餘戶貧困戶找到了可靠的增收門路,同時積極爭取縣蜂業協會的支持,為養蜂專業戶現場傳授了蜜蜂養殖的相關技術
  • 王瓊:把握時代脈搏,踐行"四力"要求
    改革開放40周年的相關紀念報導關注重大歷史課題,準確把握時代脈搏,真實記錄社會發展,有效增強了民族自信。 「扶貧」主題相關新聞 湖南廣播電視臺的新聞特稿《十八洞村這五年》獲得一等獎。十八洞村是「精準扶貧」首倡地,其脫貧實踐具有重要的標杆意義,在2018年國務院扶貧辦舉辦的「決勝2020——脫貧攻堅展」上成為全國村級脫貧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