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秀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我為有這樣一位校友感到驕傲。」31日,根據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跡改編的電影《秀美人生》在北京舉行了專家研討會,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尹鴻激動地點評道,「影片拍出了新時代青年的精神面貌和社會責任感,片中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跡跟我們現在的時代精神高度一致。」
《秀美人生》由導演苗月執導,演員郎月婷、陶海、白威等聯袂主演,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策劃和組織拍攝,得到了中宣部和國家電影局的大力支持和具體指導。影片以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派駐樂業縣百坭村第一書記黃文秀為人物原型,講述了黃文秀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共產黨人初心使命,譜寫新時代青春之歌的動人故事。
苗月3年前拍攝的扶貧題材電影《十八洞村》,曾獲得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等大獎。去年接到《秀美人生》拍攝邀請時,她有過猶豫,擔心拍不出新意,但研究後發現,《十八洞村》講述的是被幫扶者的人生故事,著重點是「為什麼要幫」;而《秀美人生》講述的是幫扶者的人生故事,重點是「如何幫」。她說:「兩部影片是精準扶貧的一體兩面」。
談及黃文秀的感人事跡,苗月深情地說:「我不敢說完全讀懂了她,但我在努力讀懂她、接近她,走進她的內心。她就像一個鄰家女孩,全身心地幫助關愛每一個貧困戶,希望她在天上能看到我們這部電影。」
尹鴻認為,影片雖然不像商業類型片有核心衝突,但一連串的事件都非常有特點,而且都緊扣扶貧攻堅的主題。片中黃文秀不只是簡單地解決村裡人的經濟問題,而是鼓勵他們轉變思想和作風,激起心中對於生活的嚮往,從而找到脫貧之路,「影片最大的特點是創造了人物的心理動力,這是對扶貧主題最好的闡釋。」
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對黃文秀不幸去世後「文秀化蝶」這場戲非常肯定,他認為影片既拍出了現實中的生活狀態,也在象徵和隱喻方面做了大膽的探索,既有感動,也有思考,讓更多年輕人看到黃文秀身上的光輝一面。
提起「文秀化蝶」這場戲,苗月導演回憶,拍攝時無數次經過黃文秀犧牲的河床,都感覺她沒有離開,我想一定要在那裡拍一場戲紀念她。這也是影片的最後一場戲,不到10秒鐘的鏡頭光是架機器就要4個小時,「文秀同志雖然犧牲了,但是她化蝶了,用另外一種形式在回望我們。」
據悉,《秀美人生》將於9月在全國公映。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金躍
編輯:金力維
流程編輯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