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於求知問學 做新時代奮發有為的好青年

2020-12-05 駐馬店網

付自成在駐馬店農業學校講思政課時希望青年學生厚植愛國情懷

勤於求知問學 做新時代奮發有為的好青年    

本報訊(記者 代建新)11月12日,市委常委、秘書長付自成圍繞《大力弘揚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做新時代奮發有為的好青年》為題,為駐馬店農業學校廣大師生上了一堂深入淺出、生動精彩的思政課。

付自成指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做出了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戰略部署,農村天地廣闊,農業大有作為,農民大有可為。躬逢偉大的時代,同學們要搶抓機遇、不負韶華,樹立遠大理想,堅定信心、努力學習,鍛鍊成長、增強本領,努力成為知農愛農的新型人才、農業領域的技能大師。

付自成向廣大青年學生提出殷切希望。要加強黨史國史學習,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做志存高遠、信念堅定的有為青年。要永葆求知渴望,勤於求知問學,做明辨篤實、求真力行的有為青年。要加強品德修養,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做德才兼備、知行合一的有為青年。要注重身心健康,強健體魄、砥礪意志,做朝氣蓬勃、全面發展的有為青年。他勉勵廣大教師要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淡泊名利、刻苦鑽研、嚴謹篤學,努力成為「四有」好老師,用愛心和智慧點亮萬千孩子的人生夢想。

版權聲明:

1、凡本網註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駐馬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智慧財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航空工業萬裡:領導幹部必須求知善讀
    面對萬裡快速發展,飛躍式發展的現狀,面對當今知識大爆炸的新時代,新知識層出不窮,新技術不斷湧現,僅憑在學校所學的有限專業知識已遠遠不適應現代製造業的快速發展。我們必須順應歷史的潮流和時代精神的需求,從「要我學」,為「我要學」,進而做到「終身學」。
  • 徐冠華:面對未來 更需聽取青年聲音、凝聚青年力量
    圖為浦江創新論壇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新華網上海5月24日電(凌紀偉)2019浦江創新論壇·科技創新青年造就者圓桌峰會5月24日在上海召開。浦江創新論壇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在致辭中說,科技創新青年造就者圓桌峰會是浦江創新論壇專門為青年打造的論壇,是體現科技青年價值追求的重要窗口。徐冠華說,推動創新夢想,實現科學精神是青年最鮮明的特色。青年人身上更需要閃爍出金子般的光芒,堅持客觀真實,追求真理;堅持勤於學習,不斷求知;堅持不盲從潮流,不迷信權威;堅持科學誠信,科研道德。
  • 「記憶」何叔衡求知嗜學
    作為中共一大13名代表中的最年長者,何叔衡時刻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抓緊一切機會與時間努力求知,是中國共產黨人「活到老、學到老」的典範。1913年春,37歲的何叔衡以「大齡學生」的身份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師範學校,校長陳夙荒問他,為什麼這麼大年紀來當學生時,何叔衡回答:「深居窮鄉僻壤,風氣不開,外事不知,耽誤了青春,舊學根底淺,新學才啟蒙,急盼求新學,想為國為民出力。」
  • 知行合一 以知促行 以行求知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劉少奇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指出,今天,我們學習劉少奇同志,就要大興學習之風,在全黨營造善於學習、勇於實踐的濃厚氛圍,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推動建設學習大國,並提出黨員領導幹部要善於把學到的本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努力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
  • 新時代青年成長要求的時代升華
    在講話中,總書記在每一個具體要求前面都加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定語,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廣大青年的更進一步要求。在講話中,總書記把對青年的普遍要求與對新時代青年的特殊要求作了適當區分,從青年的普遍要求來看,每一個青年都需要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擔當時代責任、勇於砥礪奮鬥、練就過硬本領、錘鍊品德修為。
  • 中國人民大學成立新時代中國青年發展研究中心
    他表示,成立新時代中國青年發展研究中心,圍繞青年發展事業出謀劃策、資政建言令人期待。他指出,中心的發展要深刻認識新時代青年發展的戰略地位,匯聚合力構建和完善中國青年發展政策體系,為推進我國青年發展的制度完善和治理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持。
  • 《強國青年》榜樣公開課講述青年奮鬥者的動人故事
    為武漢拼過命的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90後醫生吳超化身「青年講師」,包括他在內的8位青年榜樣、50位高校學子,都在《強國青年》榜樣公開課中做了一次集體亮相。這些體現新時代奮鬥者精神的年輕人,把人生理想、職業追求、生活態度說給你聽。  2020年五四青年節之際,《強國青年》榜樣公開課預告片正式上線。
  • 亞里斯多德:人的本性在於求知,跟任何物質利益和外在目的無關!
    求知是人的本能,而好奇是人在求知路上所首先要具備的最大素養之一。關於求知,咱們今天來看下以往的哲學家是如何理解的。很多愛好哲學的朋友經常問這樣的問題:哲學到底有什麼用?這個問題確實讓人很難回答。正如亞里斯多德所說的那樣,求知是人的本性,人們為求知而求知,為智慧而求智慧,而不是一心想在哲學思考以後得到另外的東西。海德格爾也說,如果非要追問哲學的用途,我寧願說:哲學無用。
  • 用創新回答時代之問
    年輕人挑大梁,一方面是他們自身有優勢,飽滿的求知慾、充沛的活力、執著的鑽研勁頭,這些都讓他們能夠在科學領域一往無前地探索;另一方面,我國科學事業正逢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也處在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有著廣闊的天地可以任他們馳騁。時代提出了命題,年輕的科研工作者們找準方向、忘我奮鬥,定能做出一番成就、書寫精彩答卷。創新標註的青春是耀眼的,但所有光鮮亮麗的背後都是辛苦付出。
  • 《他日歸來:錢學森的求知歲月》出版:是什麼成就了錢學森
    隨後,他重點介紹了書中存在的三條「故事線」:第一條故事線是「科學自信」,敘述的是錢學森從少年時代到青年時代經過科學覺醒,如何憑藉著個人的探索和鑽研精神,在二十年間從一位普通中國留學生成長為在世界航空航天科學領域內的頂級科學家。第二條故事線是「思想啟蒙」,展示錢學森青年時代樹立「科學報國」理想的啟蒙過程,揭示錢學森是如何成為一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的。
  • 「逐夢新時代 奮鬥擔大任」——南京理工大學校長付夢印為2018級...
    「逐夢新時代付夢印以「逐夢新時代 奮鬥擔大任」為題與同學們分享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大學生該如何奮發有為、築夢前行。    付夢印的授課分為「偉大時代的召喚」「工信戰線的使命」「青年學子的責任」三個部分。
  • 【圓夢新一代】體悟田野·從實求知——記北京大學第二十六屆...
    編者按:「圓夢新一代」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新青年的殷切期望。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北大青年在追夢與圓夢的道路上,釋放激情、砥礪奮進,湧現出一批先進典型。北大團委推出「圓夢新一代」專題報導,以光影記錄足跡,用筆墨敘寫故事,全景展現北大青年獻身科研、創新創業,執著公益、熱衷服務,紮根基層、造福民生,投筆從戎、強軍興國的時代風貌。 崇尚學術,投身科研,在探尋知識的道路上砥礪前行,始終是無數北大學子矢志不渝的抉擇。
  • 向盧永根同志學習 做新時代楷模
    為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帶頭作用,激勵和引導教師堅定信念,對黨忠誠,奮發有為,敬業奉獻。1月10日下午,開封市一師附小組織全體教師學習盧永根同志先進事跡。穆書記號召全體教師向盧永根同志學習,以盧永根同志為榜樣,從本職崗位做起,刻苦鑽研,奮發進取,不斷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用模範行動和人格力量彰顯新時代人民教師的價值本色和精神風範,為加快推進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 求知 - 求知--浙江頻道--人民網
    原標題:求知 求知可以作為消遣,可以作為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幹。 當你孤獨寂寞時,閱讀可以消遣。當你高談闊論時,知識可供裝飾。當你處世行事時,正確運用知識意味著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實際經驗的人雖能夠辦理個別性的事務,但若要綜觀整體,運籌全局,卻唯有掌握知識方能辦到。
  • 「每月一講」 以案促學
    「麥田鋒芒」 為豐富青年幹警法律知識,激發青年幹警求知熱情,營造務實好學、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7月25日下午,安嶽法院政治部與青工委聯合舉辦安嶽法院青年幹警「每月一講」第二十三期——「麥田鋒芒」以案釋法學習討論會。
  • 新時代培養什麼樣的青年、怎樣培養青年-中青在線
    新時代青年和共青團工作的根本遵循    中央團校黨委書記倪邦文結合學習研究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談了自己的體會。他表示,要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時代背景和重大意義。
  • 新起點 新格局 新青年——「十四五」與青年發展理論研討會發言摘要
    ,奮力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學好「四史」,對於青年提升辨別是非能力、認清真理與謬誤,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從而以高度的歷史自覺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好發展好完善好,極為重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對時間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為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