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何叔衡求知嗜學

2020-12-05 河北共產黨員

作者丨李煒永

何叔衡(1876—1935年),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作為中共一大13名代表中的最年長者,何叔衡時刻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抓緊一切機會與時間努力求知,是中國共產黨人「活到老、學到老」的典範。1913年春,37歲的何叔衡以「大齡學生」的身份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師範學校,校長陳夙荒問他,為什麼這麼大年紀來當學生時,何叔衡回答:「深居窮鄉僻壤,風氣不開,外事不知,耽誤了青春,舊學根底淺,新學才啟蒙,急盼求新學,想為國為民出力。」話語不多,卻展現了何叔衡對求知的饑渴。

涉獵廣泛,且注重學習方法

何叔衡從12歲到22歲,除中間有兩年在家種地外,有8年時間都是在私塾學堂度過的。在這段時間裡,何叔衡讀書非常勤奮,經常利用空餘時間讀書、寫字,甚至達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

1902年7月,26歲的何叔衡參加了縣科舉考試,得中秀才。由於對清政府鎮壓各地的反帝運動不滿,所以當縣衙門派人送來請他去掌管錢糧的任職書時,他深感「世局之洶洶,人情之憤憤」拒絕到職視事,而寧願在家鄉種地,以教私塾為業,過「窮秀才」的生活。

何叔衡在教私塾的同時,並未忽視自身的學習進步,而是抓緊時間努力自學。他學習範圍很廣,涉及經、史、子、集,尤其注重研究歷史、地理和人生觀問題。在學習時,他還經常帶著問題去學。此外,何叔衡養成了作讀書筆記的習慣,在日記中寫了大量的讀書筆記。

何叔衡學習非常刻苦,且在時間上抓得很緊。1907年農曆12月29日,他在日記中寫道:「數日踐亥迎寅,席未及煖,常為人攝去。一部奏議,閱六日始完,用功遲慢。如此計,所積兩櫃三簏之書,必十年始完。而十年滄桑之變,又不知何底!其蹉跎終古哉!」何叔衡舊學功底深厚,原因也在於此。

「自己要有真才,然後才能造就人才」

在走上革命道路後,何叔衡所從事的工作,不論是參與創建新民學會、建立文化書社、組織俄羅斯研究會,還是參與創辦湖南自修大學,也多與學習、傳播新文化新思想有關。例如,1918年4月毛澤東、何叔衡等共同創建的新民學會即以「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為宗旨,取「大學之道在新民……日日新、又日新」的字樣,含有反對舊制度、主張革新,為人民的意思。1920年,毛澤東在廣泛接觸馬克思主義的書籍、樹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後,意識到要組織革命鬥爭首先要推動新思潮的研究,擴大馬克思主義的宣傳。於是,他開始組織新民學會中的積極分子學習有關馬克思主義的書籍。在這期間,何叔衡系統地學習了《共產黨宣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社會主義史》等。此外還學習了《新青年》等刊物。通過學習,何叔衡在思想上日益傾向並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為宣傳馬克思主義,何叔衡與毛澤東還經常組織一些新民學會中的積極分子集會,共同學習和討論馬克思主義。他們在一起互相交流學習體會,有時還展開激烈的辯論。正是在這種濃厚的學習氛圍以及鬥爭實踐中,何叔衡堅定了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的歲月裡,何叔衡肩上的擔子很重,除了做黨的工作和擔任自修大學補習學校主事之外,他還擔任了一師附小的主事和其他一些社會工作。但這期間,何叔衡仍然對自己的學習抓得很緊,白天沒有時間讀書學習,就利用晚上時間刻苦讀書。他曾經說過:「自己要有真才,然後才能造就人才。」據當時住在自修大學的一個學生後來回憶,何叔衡每晚要看書到12點,早晨又起得很早,要讀一個小時書才開門,讀到精彩處,還拍桌子,引起住在他附近的幾個貪睡青年的不滿,向他提意見,要他早晨多睡一會兒。他語重心長地說,我年紀大了,不拼命學習,怎能勝任工作呢?你們將來也許會體會得到的,希望你們把全部精力放在學習上。

「學習上永不疲倦的人」

1928年9月,50多歲的何叔衡進入莫斯科中山大學特別班學習。特別班的學習方式與普通班不一樣,主要是自學為主,學習內容偏重於對革命理論和領導方法的研究。何叔衡對這裡的學習環境感到滿意,他在家信中說,「我在此求學做事,均能自如」,「衣食均無缺」,「麵包還吃得慣」,「身體很好,不過因氣候關係,骨節稍微疼痛」。他最擔心的,還是自己年紀大了,「記憶力太薄弱,即兩年或三年內能夠畢業,實成問題也」。

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要求學生一定要學習俄語,解決語言障礙。然而,學習俄語對於何叔衡這樣年齡較大的人來說,絕非易事。但是,為了學習需要,何叔衡學習俄文非常刻苦,有時為了熟記一個單詞,要讀上幾百遍甚至上千遍,被大家譽為「學習上永不疲倦的人」。

來源:學習時報

河北共產黨員

全面 | 深度 | 權威 | 專業

相關焦點

  • 是誰篡改了我們的記憶?
    那個《愛我中華》的歌詞開頭不是「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嘛? 對啊,怎麼了?● ●你看百度上,它那個歌詞怎麼是「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支花」?! なに?!● 在座的你們是不是也感覺超震驚?
  • 能幫你記住一切的「記憶神器」:Anki 使用指南
    但 Supermemo 是 Windows only 的商業軟體,功能上的自由度差,記憶算法不斷調整且越來越複雜。這讓出身計算機科學專業、使用 Linux 系統的 Damien Elmes 不能忍受。他開始自己動手,敲下一行行代碼,打造出了一款自己心目中完美的輔助記憶軟體。最後,已經在日本留學的他,給這款軟體賦予了一個日語名字——Anki(即日語的「記憶」。)
  • 二十年前的全民學英語風潮,如今變成了「學 Python」
    「為了爬蟲啊。」某知名社交的運營小範學 Python 的目標很實際,「進公司以後才發現有必要學一下 Python,不然老得麻煩別人寫爬蟲程序。」會 C語言和 Java 的程式設計師阿峰,為了做數據挖掘,最近也自學了 Python。相比於自嘲已經把高數還給大學老師的小範,學習 Python 用阿峰的話來說,「只是語法的問題」。
  • 朝日新聞4月宣傳「可塑性記憶」 網友擔心是否會成艦娘翻版
    朝日新聞4月宣傳「可塑性記憶」 網友擔心是否會成艦娘翻版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 |「神經漫遊」EP.4
    神經漫遊EP004-高光時刻02:16來自神經現實「神經漫遊」是一檔由神經現實團隊聯合主持的節目,我們試圖通過跨學科視角探討大腦、認知和心智,以及科技、醫學和哲學。在這裡,你可以聽到神經現實的成員及特邀嘉賓是怎樣踏入計算神經科學這個領域的;這個領域到底在研究什麼,與目前大熱的AI、腦科學等領域有什麼聯繫;從計算神經科學中,我們能學到什麼,此時,你還將和他們一起思考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哲學問題:人的目的。最後,你將抵達一個大型勸學現場,感受主播和特邀嘉賓對計算神經科學的純粹熱情。
  • 「每日一學」腦力開發-超級記憶-0001什麼是記憶
    有些人總是覺得超級記憶力是別人的是,自己反正不行,那是只要是一個正常的大腦,潛力是驚人的,但是要有科學的記憶方法和規律。走入記憶的宮殿,徜徉在智慧的海洋,是我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記憶在腦不在心,用心是品質,那是意志力的體現(好像這個也是大腦控制的呀),事物的編碼、存儲、提取利用是在大腦這一籠統的器官上完成的。
  • 孔子是「無神論者」還是「有神論者」?
    從南北朝開始,就出現「儒教」的說法,與當時逐漸在民間流傳的佛教和道教,合稱為「三教」,有跟佛教和道教分庭抗禮的意味。「儒教」又被稱為「聖教」,而孔子也從「至聖先師」變成了「聖教主」。其實,這只是某些人想用另一種方式來將孔子神聖化,把他的言論和教誨奉為聖典的舉動,很難獲得真正儒家學者的認同。
  • 「太空時代」
    暫停更新之前,我把所有寫過但沒有發布的文字拼在一起,推送了「少年時代消亡史」系列,然後屬於「北某張」的時代徹底結束了。少年時代已經消亡,至今也沒有回來,今後也不會重現。我尊重時間的流逝,也對自身的改變無能為力。我很喜歡的一段別人對我的評價是:「他那時候很有少年感,因為對於迷茫不必有負罪感,對於游離也是,甚至有時會把它理解成浪漫。」
  • 「專題」狂歡的「城市客廳」:紫川河
    隨著傳統工業的衰落和人口的流失,北九州市在1988年提出了以「全球科技城市」為主題的城市更新計劃,開始大力整治河流汙染和開展河流綠化。此後的「我的城市和我的河流」工程,以及後續的商業開發,讓紫川煥然一新,從市民避而不談的汙水溝,一躍成為市民歡聚的「城市會客廳」。
  • 年底到了大餐好多,「打牙祭」的臺語怎麼說呢?
    「今仔來食好料,來拜咱的牙槽王。」家人這樣說。還記得小時候第一次聽到「拜牙槽王」(pài gê-ts-ng)時,一頭霧水,應該說這幾個音節分別拆開來都懂,「拜」、「牙槽」、「王」,但全部組合在一起時,就完全沒頭緒。我想有不少詞彙都是這樣,也不只限於臺語吧?
  • 求知 - 求知--浙江頻道--人民網
    原標題:求知 求知可以作為消遣,可以作為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幹。 當你孤獨寂寞時,閱讀可以消遣。當你高談闊論時,知識可供裝飾。當你處世行事時,正確運用知識意味著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實際經驗的人雖能夠辦理個別性的事務,但若要綜觀整體,運籌全局,卻唯有掌握知識方能辦到。
  • 「因此」、「所以」英語怎麼說?五分鐘讓你完全搞懂
    「因此…」、「所以…」最常見的英語說法是therefore或so。但其實還有更多用法可以來表達「因此..」、「所以..」的英語。以下整理了四種「因此…」、「所以…」的英語用法,趕快學起來增強英語能力吧!
  • 「讀外刊學考研詞彙」How plants reclaimed Chernobyl's poisoned land(1)
    「讀外刊學考研詞彙」日本京都動畫工作室遭縱火,至少33人遇難(1)「讀外刊學考研詞彙」日本京都動畫工作室遭縱火,至少33人遇難(2)「讀外刊學考研詞彙」日本京都動畫工作室遭縱火,至少33人遇難(3)「讀外刊學考研詞彙」日本京都動畫工作室遭縱火,至少33人遇難(4)「讀外刊學考研詞彙」日本京都動畫工作室遭縱火
  • 賈伯斯曾講過這三個故事,道出「求知若飢,虛心若愚」的真諦
    這三個故事道出「求知若飢,虛心若愚」的真諦,值得一讀再讀!以下是演講全文:今天與你們一起參加世界上最好的大學之一的畢業典禮,我深感很榮幸。我從來沒有從大學畢業。說實話,這是我離「大學畢業」最近的一次。今天我想向你們講述我生活中的三個故事。就是這樣。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只是三個故事而已。
  • 騰訊AI 王者「絕悟」升級了
    但受到練習時間與精力限制,很少有人能精通所有英雄,但「絕悟」做到了。 那麼,王者再進化,將有多強? 但難點就在於,「絕悟」的不同英雄會共享一個模型參數,從零學會單個陣容易如反掌,但面對多英雄組合時就難如登天。對戰中,因為地圖龐大且信息不完備,不同的 10 個英雄組合有不同的策略規劃、技能應用、路徑探索及團隊協作方式,這將使決策難度幾何級增加。 同時不可忽略的是「災難性遺忘」問題,模型容易邊學邊忘,這也長期困擾著開發者。
  • 聚焦蛋白質組學技術開發及應用,「景傑生物」完成5.3億元B輪融資
    36氪獲悉,「景傑生物」已於近日完成5.3億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IDG資本領投,達晨、弘暉資本、蘇州隆門創投等知名投資方跟投,上一輪領投方國投創業繼續跟投。本輪融資是繼年初由國投創業領投,博遠資本跟投的首輪融資後,「景傑生物」完成的第二輪融資,共計6.6億元,所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進一步推動其新業務線的開發、市場拓展以及團隊優化。
  • 「洋娃娃」的臺語怎麼說?
    其實答案在我腦中休地一聲就出現了,因為,這不就是阿母常掛在嘴上的「烏女玉」嗎?「烏女玉」是源於日語的臺語外來詞,語源為「お人形」(Oningyo),不過,以前也不知道「烏女玉」是外來語,當然更不用提及這三個字的語源從何而來了。正如將這外來語取其臺語諧音「烏女玉」般,從小聽著聽著,也只當這詞彙是符合這三個漢字的臺語既定詞彙。
  • 親密的關鍵,是彼此分享內心的脆弱|「沉迷學習」
    美劇「Upload」中父女間的談話Nora在和父親聊起這個「假約會對象」Nathan和現實生活中炮友以上戀人未滿的「準約會對象」Byron時,父親察覺到了諾拉對於兩個男生的不同態度,就問她是不是因為工作關係預習過了
  • 張信哲「接招」蓋瑞巴洛 重現「當年那份愛」
    Yes娛樂1月14日訊 「情歌王子」張信哲(Jeff)與「英倫天王」蓋瑞巴洛(Gary Barlow)友誼長存,今(14日)宣布合作好消息,蓋瑞巴洛為張信哲譜曲,量身打造英文新歌《A Matter of Love》(當年那份愛),並由金曲製作人Jim Lee(李振權)團隊合作製作,保加利亞國家管弦樂團演奏
  • 佛教:何謂「無分別智」與「後得智」?
    由以上的略解,便知日常生活所應用的是可以善辨諸法的後得智,而「無分別」是聖者的修證境界,並非在世俗的層面說的。凡夫若將有分別的世俗事看作無分別,那不但誤解「無分別」的深義,而且做起事來也必然糊塗透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