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禹
當前,各類扶貧電視作品紛紛湧現,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奏響著脫貧攻堅的時代旋律,不僅為電視螢屏增添了一抹亮色,同時成為脫貧攻堅戰場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無論是綜藝節目、電視劇或是其他類型的電視作品,如何多元呈現脫貧攻堅的時代主題,既要關切現實亦要踐行社會責任,這是新時代為電視創作提出的命題方向,也是主流媒體的時代使命。
自2020年12月30日起,新疆廣播電視臺為多視角、多層面講好新疆脫貧故事,以南疆脫貧攻堅工作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為創作元素,策劃推出了10集脫貧攻堅電視紀實報告劇《美麗家園》,引發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和廣泛好評。
田間地頭傳遞真實情感
製作扶貧類電視節目,難在如何將宣傳的「形」與脫貧的「實」結合起來,由此也賦予了主流媒體不僅要做脫貧攻堅的記錄者,更要成為社會發展過程中腳踏實地的參與者。
新疆臺採用紀實風格的時代報告劇形態創作《美麗家園》,亦是對多元素呈現扶貧成果的又一創新實踐。作為新疆首部紀實報告劇,該劇聚焦南疆四地州脫貧攻堅的巨大成果,圍繞阿克陶縣扶貧搬遷工程「崑崙佳苑」牧民的幸福生活、伽師縣飲水工程建設夯實脫貧基礎、阿克蘇紡織工業城產業扶貧、葉城核桃產業扶貧、皮山縣養兔產業扶貧等10個脫貧典型事跡展開,真實講述了新疆南疆地區在脫貧攻堅進程中守望相助、團結奮鬥的感人故事。
該劇第1集《兩隻耳朵豎起來》講述了皮山縣農民克裡木在駐村工作隊「扶貧先扶志」的帶動下,看到養兔產業的「大大」收益,終於轉變思想,也通過兔產業脫貧過上幸福生活。
第10集《十五的月亮十五圓》則講述了和田地區努爾盧克村村民買買江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下定決心學手藝自己創業致富,並通過對傳統手藝的改良形成了和田老月餅,通過新媒體的宣傳,在和田夜市成為大批遊客慕名而來的網紅打卡地。
「沒有想到新疆廣播電視臺把我們身邊的脫貧攻堅故事匯聚成這樣一部電視劇。」參與該劇拍攝的群眾演員劉磊談到,通過參加演出,他和家人了解到了駐村幹部、援疆幹部是如何幫助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真的備受鼓舞。而觀眾麥麥提江表示,「希望能多多看到宣傳我們新疆各族人民團結與美好幸福生活的電視劇、電影。」
這些脫貧故事發生在易地搬遷工程建設現場,發生在偏遠山村,發生在田間地頭……《美麗家園》以微視角聚焦於真實脫貧故事,遠視角則透視出自治區黨委帶領全疆各族人民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攻堅克難、真抓實幹取得的成績,讓更多觀眾在感動、關注的同時,留下扶貧的力量與記憶。
小切口呈現大主題
與時俱進地扶貧類節目,要有鮮活表達,也要有鮮活的時代印記。電視紀實報告劇《美麗家園》以脫貧攻堅和全面小康為時代背景,以大主題、小人物、小故事、小切口,圍繞新疆南疆地區在易地搬遷、產業扶貧、旅遊增收等脫貧攻堅進程中的感人故事,不僅生動詮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和「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也集中展現了人民群眾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動實踐,深入刻畫出各族群眾守望相助、自強不息的精氣神。
該劇美術指導努爾巴哈提談到,「十集脫貧攻堅劇《美麗家園》的內容非常豐富, 拍攝手法很有新意,希望繼續拍出讚美我們偉大時代的更多更優秀的作品。」
難能可貴的是,《美麗家園》通過群眾喜聞樂見和與扶貧主題相契合的表達方式,以真實鮮活的扶貧案例講好扶貧故事,輔之以多元的細膩筆觸,和極具共情性、感染性的故事傳遞扶貧力量,推動脫貧攻堅宣傳往實處走、往深裡走、往心裡走。
脫貧攻堅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還要進一步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新疆廣播電視臺通過不斷記錄、呈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壯舉,不僅以創新表達提供了脫貧攻堅路上的實踐樣本,同時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匯聚起蓬勃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