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好朋友」為氣候危機提供解決思路

2020-11-25 中國經濟時報

氣候「好朋友」為氣候危機提供解決思路

中國經濟新聞網 2020-10-19 08:19:17

  
  
  中國經濟新聞網訊(記者 張麗敏)氣候行動公益機構CTeam在萬科公益基金會的支持下於10月17日在京舉辦TEDxCTeam演講活動,五位氣候系統的「好朋友」、地球減排達人現場演講,分享他們關於技術、生態、交通等領域的思考和行動,為氣候危機提供開拓性的解決思路。
  
  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李佳分享了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以及空氣碳捕集技術。這項技術興起數年,被認為是未來可以大規模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降低溫室效應的可行技術。
  
  聯合國環境署前官員蔣南青從汽車停駛的角度,梳理了機動車激增對環境影響的影響,如何利用區塊鏈等現代手段鼓勵停駛機動車,有環保意識的車主得到切實的環保行為正向激勵。
  
  蓋婭設計的高健,運用「參與式」的設計理念在打工子弟學校光禿禿的空地上建起生機盎然的菜園和花圃,在老舊住宅小區裡發動居民參與打造自然、生態、低成本、低維護的社區花園,這種設計生活化的真實創造,營造出人人可參與的人居環境。
  
  來自海南的蘇劍程在農業種植生產中利用蚯蚓集中分解消化農業有機廢棄物,用所得到的蚯蚓糞肥進行土壤改良,固碳于田,既提高土地肥力,亦促進農作物生長。蚯蚓固碳,貢獻了獨特的適應氣候變化的自然解決方案。
  
  張淼致力於推行垃圾減量和分類回收,被同行稱為「垃圾百科」,回應塑料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環境汙染和處置困境等問題,尋求可行的解決通路。
  
  由TED聯合FutureStewards日前發起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COUNTDOWN(倒計時)全球倡議正式啟動,包括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前執行秘書菲格裡斯·克裡斯蒂安娜、歐盟委員會主席烏蘇拉等全球治理關鍵人物參與倡議。
  
  全球已有400個城市、機構、企業和個人等多元主體加入,在能源、交通、材料、食物、自然五個與應對氣候變化密切相關的主題上積極行動。400個COUNTDOWN全球夥伴將結合自身特色,在世界各地圍繞解決氣候危機的五個主題開展具體活動。
  
  COUNTDOWN全球倡議藉助TED平臺及其衍生的全球TEDx網絡擴大全球影響力。多年來,TED致力於召集世界傑出的思想領袖與實幹家來分享他們關於技術、社會、人文的思考和探索,是致力於思想傳播的非盈利性國際思想交流平臺,上至國際政要、商業巨擘,下至稚氣未脫的小學生,都曾登上TED的舞臺,傳播影響世界的觀點。
  
  

來源:中國經濟新聞網—中國經濟時報 編輯: 史曉強       

相關焦點

  • 區塊鏈也可以解決氣候危機
    全球氣候變暖早已是我們生存發展的一大危機,雖然我們也針對氣候變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甚至聯合各國籤署了《巴黎協定》,企圖聯合各國的力量,共同應對氣候危機。要實現發展路徑的創新,就要發展低碳、氣候適應型,必須走可持續發展這條路。但事實上,全球變暖的速度將超過原先計劃的閾值,我們還沒有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來治理這場氣候危機。這就需要一定的創新精神,需要建立一種新的機制應對氣候危機。區塊鏈技術作為新興網絡技術,將信息加密化處理並儲存,打包成塊,分配合作,這種去中心化的技術將可能推動全球氣候的治理。
  • 破解氣候環境危機
    世界各國休戚與共、緊密相連,在氣候環境危機中,只有加強團結協作、合力應對,共同保護好地球家園,才能贏得可持續未來。全球能源網際網路蘊含著綠色低碳、創新發展、自然和諧、命運與共的發展理念,為凝聚全球共識、破除思想藩籬提供引領和啟示。綠色低碳,就是順應世界能源變革大趨勢,通過「兩個替代」、互聯互通,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創新發展,就是以新方案、新技術、新模式、新平臺解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中的各種問題與矛盾,依靠創新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推動人類社會不斷前進。
  • ...上論壇:以「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 應對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化危機
    開幕致辭 劉寧 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二級巡視員、CBD COP15中方談判代表、COP15執委辦執行副主任 氣候變化危機和生物多樣性危機是整個全球熱議的話題。
  • 全球變暖,氣候變化問題的解決之道
    因為全球變暖,氣候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人類的發展。所以,隨著未來人類的發展,這個問題也將會越來越嚴峻,最終將成為人類生存所需要面臨最大和最難的考驗。而能否解決這個問題,便決定著人類未來的命運和前途。但是從現在的發展情況來看,解決這個問題對人類來說還很困難,暫時並不具備解決這個問題的條件和能力,人類的未來並不樂觀。
  • 氣候變化與COVID-19:交織的危機
    如果能夠協同制定危機應對方案,則可以為改善人群健康、創造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更好地保護地球上僅剩的自然資源和生物多樣性提供機會。COVID-19大流行後,各國政府將開始實施經濟復甦計劃,而氣候變化和公平性也正是綠色復甦的關注點。氣候危機仍在肆虐。一年前,新聞標題主要都是青年氣候運動,充滿了緊迫感。但如今, COVID-19已然取代了人們對氣候危機的興趣和關注。
  • 氣候變化:七種有助於解決危機的技術解決方案
    技術進步,特別是化石燃料的發現和使用,促成了氣候變化-但它們也使人類意識到我們對地球的影響並開發了解決全球變暖的技術。儘管個人的飲食決策不在應對氣候變化的潛在技術解決方案的範圍之內,但創新食品的確可以。減少牛場甲烷汙染的另一種有趣方法是用昆蟲替代品代替牛肉-這種牛肉已經在一些地方開始普及。
  • 氣候變化:七種有助於解決危機的技術解決方案
    甲烷主要來自打cattle牛,這是由於母牛如何消化食物-在其胃中發酵該食物,使糖分轉化為可被人體吸收的簡單分子。 儘管個人的飲食決策不在應對氣候變化的潛在技術解決方案的範圍之內,但創新食品的確可以。 減少牛場甲烷汙染的另一種有趣方法是用昆蟲替代品代替牛肉-這種牛肉已經在一些地方開始普及。
  • 應對氣候危機需要加強綠色多邊合作
    由於缺乏互信、利益牽扯複雜及發展程度較低,在過去20多年中,國際氣候談判艱難推進,強力而有效的多邊氣候治理合作不足,這意味著未來各國需要更大力度推進節能減排。《巴黎協定》提出,要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之內,並為把升溫控制在1.5℃內而努力。
  • 一周薦書 | 氣候危機背後的社會根源
    《改變一切:氣候危機、資本主義與我們的終極命運》[加]娜奧米•克萊恩《改變一切》的筆鋒則指向了日益嚴重的氣候危機,但與前作一樣,她並非就事論事地列舉各種氣候變化的事實,而是深挖其社會制度根源,諸如「大財團與大型綠色環保組織之間的災難性結合」「綠色億萬富翁無法拯救我們」「解決汙染的方法是……另一種汙染?」等引人深思的論題,都意在要求我們放棄市場原教旨主義,重構全球經濟,乃至重塑整個世界的政治體系。
  • 查爾斯王子:氣候問題是引發敘利亞危機的原因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周驥瀅】法國巴黎恐襲事件讓整個歐洲驚魂未定,多國領導人在加強本國警戒的同時,探討如何從根本上解決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和敘利亞危機問題。日前,英國查爾斯王子的言論引人注意:引發敘利亞危機的原因是氣候問題。據悉,查爾斯王子是在巴黎恐襲前接受英國天空電視臺採訪時發表此番言論。
  • 危機遠在天邊,探求對策卻近在眼前?看氣候報導如何呼籲防微杜漸
    其中,如何在氣候危機的長期性與新聞業對新聞熱度要求的即時性中找到平衡,如何挖掘並呈現氣候危機與公眾社會的利害關係,怎樣梳理氣候危機幕後的幾大推手等,都成了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整合梳理氣候危機報導的發展與現狀,與你共同探討在報導中值得注意的事項。
  • 氣候談判「間隔年」:解鎖自然力量 應對氣候危機
    原定於2020年11月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第二十六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已被推遲到2021年11月舉行。COP26的延期,為各締約方準備新一輪的國家自主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NDC)爭取到了更多的時間。
  • 適應與減緩並重 綜合應對氣候危機
    如何應對日益頻繁的全球性氣候危機?本網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鄭大瑋教授。  中國社會科學網:近年,全球災難性氣候頻發,其原因究竟是什麼?  鄭大瑋:自然災害的發生,有天文、地質、氣象、海洋等自然因素,也有不合理人類活動的因素。  災害發生的自然因素,最重要的是太陽活動。
  • 中科曙光存儲硬核為國家氣象局氣候預測系統解決「氣候應對大腦...
    面對惡劣氣候帶來的急速變化,我們要進一步討論如何加強應對該問題的能力,在2009年的時候,國家發改委準許正式立項於「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應對決策支撐系統工程」的工作,它主要目的是提高氣象部門在面對氣候突然變化的科技支撐能力,在科學決策服務信息上面也要做到豐富多彩,這個系統還被比喻成中國面對氣候變化時的大腦與中樞神經系統。
  • 中國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提供「高清大圖」
    這套凝聚了中國科研人員4年心力的地表覆蓋圖,基於遙感技術獲取海量數據,涵蓋全球陸域範圍,包括耕地、水體、林地等10大類地表覆蓋信息,有助於各國提高地理信息獲取和應用能力,有效應對氣候變化。  「這套地表覆蓋圖將地球無縫表達,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規劃提供基本底圖,對於全面掌握地球變化,支持全球可持續發展和治理能力意義重大。」
  • 第60個世界氣象日|直面氣候「暖」危機,為有源頭活水來……
    來源:經濟日報今年3月23日是第六十個世界氣象日,主題是「氣候與水」,旨在進一步認識新形勢下氣候與水的關係,關注厄爾尼諾、拉尼娜等氣候現象以及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化對水產生的重大影響。近年來,水資源短缺和汙染、暴雨洪澇等一系列危機不斷向人類敲響警鐘。
  • 抵抗氣候危機,建築師能做什麼?
    而這場峰會,匯聚了來自建築環境相關領域的行動者們,他們致力於探討該行業如何應對氣候危機。這些先鋒者們早已意識到,由於建築行業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賴於化石燃料,建築行業急需尋求更環保的做法。此前,建築的替代設計和實踐方面已經有了進步,而對他們來說,重塑建築師的思維方式,才能為地球和自然更好的服務。
  • 朱光耀:面對公共衛生危機的挑戰 人們在戰略思路上要有突破
    朱光耀認為,新冠疫苗的開發為人類戰勝新冠病毒提供了非常寶貴的科學的基礎和能力。同時,也要深刻的認識到,人類未來還將面臨著新的、其他的公共衛生危機的挑戰。我們要有更寬廣的思路,要特別認識到新冠疫情危機對人類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極端緊迫性和極端重要性,要把人類戰勝公共衛生危機、同人類戰勝氣候變化挑戰結合起來。
  • 全球氣候危機就在眼前
    人類活動引發的氣候變遷危機來得比預期更快更嚴重。   日本九州島豪雨不斷,造成多人死亡及失蹤。大陸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標誌性水文站星子站,12日湖水水位超過1998年洪水位,突破歷史極值。  而更多的國家則是遭受高溫襲擊。
  • 氣候危機、難民、邊境牆:我們已經進入了「氣候動亂」時代?
    在第一民族領地(First Nations territories),對基礎設施的封鎖、佔領和駐紮營地等悠久的傳統,為NoDAPL運動提供了主要的框架。最開始的徵兆則要屬2012至2013年間達到頂峰的加拿大原住民抗議運動Idle No More,這場運動起源於針對C-45法案的絕食抗議,該法案旨在弱化環境保護的同時,推動保護區領地的經濟發展和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