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氣候危機,建築師能做什麼?

2021-01-13 LEED進行時

建築師—— 建築締造團隊的重要組成。他們不止能讓建築在形態上巧奪天工,創造出一座又一座凝固的藝術作品,同時他們還能夠憑藉前瞻視野,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許多領先的建築師們,已經走在了可持續發展運動的前列。

建築師參與全球氣候罷工

近幾年如火如荼的全球氣候罷工運動中,來自各行各業的數百萬人團結起來呼籲人們的共同行動,其中不乏建築師的身影。去年在倫敦,建築峰會(Architecture of Emergency summit)召開的前一天,一些知名建築工作室和設計師們就融入了這場運動。

而這場峰會,匯聚了來自建築環境相關領域的行動者們,他們致力於探討該行業如何應對氣候危機。這些先鋒者們早已意識到,由於建築行業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賴於化石燃料,建築行業急需尋求更環保的做法。此前,建築的替代設計和實踐方面已經有了進步,而對他們來說,重塑建築師的思維方式,才能為地球和自然更好的服務。

01 領先組織的行動

美國建築師協會(AIA)在 2019 年 9 月發布了一項表達其立場的聲明,在認同氣候變化是每個人的危機的基礎上,他們認為建築師,作為一個集體應該通過對 「可持續性設計」 和 「韌性設計」 的堅定承諾來支持氣候行動。他們將採取以下措施:

批准《緊急可持續氣候行動決議》並通過了《卓越設計框架》。AIA 還將開發一項計劃,讓氣候行動變成該組織工作的重要部分;

開發必要資源,讓建築師們為實現零碳、賦有韌性和健康的建築環境做好準備。這包括一系列措施,比如提供 AIA+2030 證書,通過踐行 2030 承諾幫助企業實現淨零碳設計;提供 「韌性與適應性」 系列課程以學習減緩氣候災害風險的最佳實踐;通過 「Materials Matter」 倡議鼓勵材料透明及負責任採購等等;

率先改變建築規範和材料準則。AIA 與全球各地建築規範官方機構緊密合作,鼓勵建築規範中實施節能設計;

與政策制定者及同盟通力合作,加快有效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和實踐資源。作為美國國會宣布的一項實現淨零碳未來倡議的利益相關者之一,AIA 正密切參與其中以制定立法幫助美國在 2050 年實現淨零碳排放和 100% 的清潔經濟;

倡導其全球 94,000 名成員促進韌性設計、減少建築物對氣候的有害影響。通過 AIA 協會的集體力量,在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中,針對現有商業和住宅建築的公共政策以及未來建築,制定更高的標準等等。

02 對抗氣候變化,建築師們在實踐中還可以如何行動?

在這一部分,我們列出了一些建築師們在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中,可以採取的切實可行的 8 種方法。

本部分翻譯自8 Tangible Ways Architects Can Help Combat the Climate Crisis。作者:Nathan Bahadursingh

① 讓客戶相信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價值

由於建築行業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性,建築產生的碳足跡非常龐大。為了使施工過程更加環保,可生物降解的材料是建築師的新選擇。其中一種物質是菌絲,它是真菌的營養部分。菌絲由數百種相互交織的纖維組成,其乾燥後可以成為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堅硬材料。這種菌絲與農場廢棄物在模具中結合,形成可用在建造過程中的有機磚。這種磚在生產過程中不產生碳排放和廢物,並且在使命完成之後,它們可以分解並回到碳循環中。一些在建築中可以使用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包括:軟木、竹子和沙漠沙。

圖源:Kris Grave

由David Benjamin 設計的這個名為「The Living」的建築,就是由菌絲做成的。

② 提倡使用本地材料

材料的產地、製造地、使用地,以及這些地方相互之間的距離也決定著一個項目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因為運輸距離決定了燃料燃燒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減少運輸距離,項目的碳足跡也會更小。儘管本地採購,並不具備價格優勢、可選擇範圍也具有局限性,但我們仍然需要在選擇材料的時候,在本地與其他地方之間斟酌出一個折中方案,這同時也將對項目的可持續性產生積極影響。

LEED 得分點:材料與資源(Materials & Resources) 是 LEED 認證的重要指標之一,LEED 鼓勵建築過程使用本地原材料,減少運輸成本。在 LEED v4.1 版本,「建築產品披露和優化 —— 採購原材料得分點」 中,項目採購 160 公裡以內的材料可以為獲得此項得分提供更多的貢獻值。

③ 從混凝土框架過渡到結構木材

一本全球知名的建築雜誌 Dezeen 的數據表明,混凝土是建築業碳排放的罪魁禍首,全球每年生產用於製造混凝土的 40 億噸水泥,佔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 8%。同時,這個生產過程消耗了大量的水,使得飲用水和灌溉用水的供應變得緊張。木材是混凝土的可行替代材料,因為它是唯一一種低隱含碳的材料。然而,增加木材的使用必須與可持續的林業管理同時進行,後者本身也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

一家運用大量木材結構的餐廳

④ 邁向 「場外施工」

場外施工,或者說裝配式建築,是在一個特別的、受到嚴格管理的環境中將建築部分進行組合的建築模式,這種方法幾乎消除了材料過剩以及建築廢棄物。用這種方式建造也大大縮短了項目的完成工期。雖然業內近幾十年都在考慮裝配式建築,關於這類建築的維護和建設質量的顧慮,讓它們難以被大規模採用。但有些領頭企業已經在這一領域取得了進展,他們將業務拓展方向專注於降低建築的建造成本、縮短建造時間,同時還保障提供高質量的材料。

裝配式建築 圖源:eSub

⑤ 重複利用建築材料

每年,建築業向美國垃圾填埋場輸送了數億噸非工業廢物。這其中的許多垃圾源於新建築項目開始前的拆除廢物。回收利用廢棄的原材料不僅可以降低成本,還可以減少製造新材料時的溫室氣體排放。歐洲的一些建築承包商和業主已經將建築視為 「材料銀行」,作為未來項目可使用材料的臨時倉庫。

建築被當作 「材料銀行」

LEED 得分點:在 LEED v4.1 版本,「建築產品披露和優化 —— 採購原材料得分點」 中,材料再利用是獲得該得分點的要求之一。

⑥ 了解項目生命周期對環境的影響

建築師們應該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待時間,以便更好地理解我們對地球造成的影響。相比單純地以傳統思維思考項目建設和生命周期的設計時間表,建築師們應該長遠地考慮到建築對自然和社會環境更廣泛的影響。

⑦ 善用數位技術,讓建築更有效率

諸如 BIM 這樣的數位技術,可以讓人們提前了解和衡量項目對環境的影響。這種技術提高了設計效率,幫助項目在其環境足跡上做更好的決策。藉助於數位技術,項目可以縮短工期、進行現場優化、減少浪費和整體的能源消耗。

BIM 的作用 圖源:Autodesk

⑧ 為人與自然而設計

建築設計必須為人類和自然創造共同利益和共享價值。在項目和設計的成本效益分析中,自然成本必須要被考慮在內。

對於建築師在氣候行動中發揮的作用,USGBC & GBCI 中國區市場轉化與拓展主管徐辰波點評道:

文中提到的 8 種方式中,其中 5 種方式都聚焦在建築材料及建造方式上,事實上建築碳排放的一大來源就是隱含碳,即在建築或基礎設施的整個生命周期中,與材料和建設過程相關的碳排放。因此針對建築材料的生命周期分析在未來會受到更多重視。

而美國建築師協會(AIA)也在去年 9 月號召其 94,000 多名會員共同採取行動來應對氣候變化,目前已有 560 家設計公司加入了 2030 承諾,即至 2030 年,這些公司所設計的新建築、基礎設施和重要翻新項目應全部實現運營階段的碳中和。建築業應對環境挑戰的責任刻不容緩,需要更多的設計、建造與建材公司共同努力,我們才有機會實現淨零建築這一目標。

相關焦點

  • 面對氣候緊急狀態,我們能做什麼?| 地道英語
    氣候變暖影響著地球上的每個生物,面對這種危機,我們個人能做什麼呢?來聽聽菲菲和羅伊的討論,學習一些地道英語表達!
  • 《生化危機抵抗計劃》操控者陣營玩法心得 操控者陣營怎麼玩?
    :抵抗計劃 > 正文 《生化危機抵抗計劃》操控者陣營玩法心得 操控者陣營怎麼玩? 生化危機抵抗計劃操控者陣營玩法心得為大家分享到此,還沒體驗過遊戲的小夥伴們在正式版發售時愉快的體驗吧。
  • 氣候危機、難民、邊境牆:我們已經進入了「氣候動亂」時代?
    而更為重要的是,這些行動表明了機場既作為全球流動的事實,同時也是標誌著全球流動的符號;而如果還有一個主題能將這些動作聯結在一起,那就要屬移民和難民議題了。大體上我們會把這些行動視作是一條不連貫的戰線,以抗衡旨在限制人員自由流通循環、同時維持資本自由流動的邊境體制,這也不是什麼新鮮計劃,但卻會是在一個過度發展的世界裡主導國家政策的存在。
  • 破解氣候環境危機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精神,推動落實《巴黎協定》和我國碳減排目標,要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氣候環境危機的機理、形勢、危害以及困難挑戰,找到破解危機的創新之道。經濟放緩、極端災害、氣候移民等問題也引起越來越多的社會矛盾與衝突,日益影響國家安全、國際關係與地緣政治格局。   氣候環境危機將導致難以承受的災難。對危機演化趨勢的研究顯示,氣候環境危機的發展很有可能呈現風險可控、突破閾值、溫升加速、全面危機四個階段。
  • 高樓大廈是如何抵抗颱風的?原來依靠這顆定樓神球,厲害了建築師
    颱風是種可怕的自然災害,每年都有很多建築物遭到颱風的侵襲,俗話說「樹大招風」,現如今世界上的超高層建築遍地開花,那麼高樓大廈是如何抵抗颱風的呢?此外風阻尼器還可以降低強震對建築的衝擊,故此被稱為「定樓神球」,不得不佩服建築師的智慧。五、建築設計過去沒有起重機,沒有CAD製圖,隨著科技的進步,給建築帶來了安全和便捷。相信有不少人都想從事建築設計這一行業,那麼就要學會設計圖紙,可以使用標準版的迅捷CAD編輯器上手操作。
  • 氣候變化與COVID-19:交織的危機
    《柳葉刀》(The Lancet)同期發表的社論指出,氣候危機和人畜共患病COVID-19都是由引發環境退化的人類活動引起的,這兩次危機所產生的影響也正在交織和疊加。COVID-19大流行後,各國政府將開始實施經濟復甦計劃,而氣候變化和公平性也正是綠色復甦的關注點。氣候危機仍在肆虐。一年前,新聞標題主要都是青年氣候運動,充滿了緊迫感。但如今, COVID-19已然取代了人們對氣候危機的興趣和關注。事實上,氣候危機和COVID-19的起因有共通之處,而這兩次危機所產生的影響也正在交織和疊加。
  • 區塊鏈也可以解決氣候危機
    全球氣候變暖早已是我們生存發展的一大危機,雖然我們也針對氣候變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甚至聯合各國籤署了《巴黎協定》,企圖聯合各國的力量,共同應對氣候危機。要實現發展路徑的創新,就要發展低碳、氣候適應型,必須走可持續發展這條路。但事實上,全球變暖的速度將超過原先計劃的閾值,我們還沒有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來治理這場氣候危機。這就需要一定的創新精神,需要建立一種新的機制應對氣候危機。區塊鏈技術作為新興網絡技術,將信息加密化處理並儲存,打包成塊,分配合作,這種去中心化的技術將可能推動全球氣候的治理。
  • 警告全球氣候危機出現 全球變暖的4大原因 全球變暖會有什麼後果
    看到這一消息的朋友,一定都會聯想到全球變暖的現象,那麼全球變暖的4大原因是什麼?警告全球氣候危機出現,我們必須要了解全球變暖會導致什麼後果,一起到下文中看看吧!一、警告全球氣候危機出現1、2019年11月5日正是第一屆世界氣候大會(1979年於日內瓦)召開40周年的日子,當天有來自50個國家的科學家齊聚日內瓦,一致認為須立即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通過一系列的數據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過去40年間氣候變化的圖形化生命特徵。
  • 應對氣候變化,普通人能做什麼?
    全球氣候異常帶來的危害逐漸顯現,個人的力量可以減緩它的進程嗎?當然可以,減少碳排放,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你和科學家、工商企業界以及政府聯手,可以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做出很大貢獻。下面是為應對氣候變化我們所能做的幾件小事~1用螢光燈代替白熾燈螢光燈用普通白熾燈40%
  • 應對氣候變化 我們能做些什麼
    但其實,公眾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也能幫助應對氣候變化,少開一次車、少吃一點肉,都在為緩解全球變暖做出一點貢獻。減少交通領域的排放,能有力幫助應對氣候變化。  當然,車輛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工具,不能說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就讓車輛都不上街了。但我們可以做到的是,儘量少開私家車,選擇乘坐公共運輸,一輛裝載幾十個人的公共汽車,排放量顯然會低於幾十輛小轎車。同時,多坐公交少開車還有助緩解道路擁堵問題。
  • 氣候「好朋友」為氣候危機提供解決思路
    氣候「好朋友」為氣候危機提供解決思路
  • 危機遠在天邊,探求對策卻近在眼前?看氣候報導如何呼籲防微杜漸
    「在氣候危機的拉力賽中我們正在落後,但這也是一場我們有能力贏得的比賽。」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這樣呼籲。 與大多數「危機」不同,氣候危機產生的後果並不是那麼的立竿見影、可觀可感,大多情況下,氣候危機四個字和我們的日常生活相距甚遠,而氣候危機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慢性隱患一旦熬過初期,肆虐起來,便會引出一些不可收、不可逆的災難性後果。
  • 建築師負責制落地難
    比如天津市或者北京市要不惜一切代價做一個地標性的項目就可以用建築師負責制,但大量的政府投資項目是負責提供一般公共產品,這種一般公共產品要採受到技術約束和經濟約束,強調項目管理成功,所以就不適用於推行建築師負責制承擔全過程工程諮詢的任務。建築師要落地、解決推行緩慢的難題就要進行準確定位,定位到不受技術約束、經濟約束或者是社會約束限制比較小的項目。
  • 適應與減緩並重 綜合應對氣候危機
    如何應對日益頻繁的全球性氣候危機?本網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鄭大瑋教授。  中國社會科學網:近年,全球災難性氣候頻發,其原因究竟是什麼?  鄭大瑋:自然災害的發生,有天文、地質、氣象、海洋等自然因素,也有不合理人類活動的因素。  災害發生的自然因素,最重要的是太陽活動。
  • 全家都是建築師!百歲普裡茲克獎得主伯姆的深情一生
    ,但是四代人都是建築師,出產七位優秀建築師的家庭並不常見。2000年科隆建築師和工程師協會AIV還曾經授予她終身榮譽獎。  Gottfried的三個兒子也都是德國著名的建築師。有時候,效果圖的天空選擇什麼顏色表現,這樣細小的問題Gottfried也會爭取她的意見;有時候,夫妻二人一起看資料,討論項目的風格和方向。
  • 全球氣候危機就在眼前
    人類活動引發的氣候變遷危機來得比預期更快更嚴重。   日本九州島豪雨不斷,造成多人死亡及失蹤。大陸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標誌性水文站星子站,12日湖水水位超過1998年洪水位,突破歷史極值。  而更多的國家則是遭受高溫襲擊。
  • 即使核聚變反應堆能提供巨大的能量,也無法拯救人類於氣候危機
    我們真的需要研究真正的成本是什麼,哪些人會受到影響。如果科學家希望社會完全接受核能,他們需要弄清楚如何處理這些有毒垃圾。這就是問題所在。對氣候危機的高度關注使得其他生態危機也隨之發生。沒有人希望看到世界因氣溫上升而燃燒。鋰的開採主要發生在阿根廷和智利,當地的倡導者擔心開採所需的水量,以及可能汙染他們的土地。當我們看到乾旱使湖泊、河流和溪流乾涸時,水將變得更加寶貴。
  • 查爾斯王子:氣候問題是引發敘利亞危機的原因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周驥瀅】法國巴黎恐襲事件讓整個歐洲驚魂未定,多國領導人在加強本國警戒的同時,探討如何從根本上解決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和敘利亞危機問題。日前,英國查爾斯王子的言論引人注意:引發敘利亞危機的原因是氣候問題。據悉,查爾斯王子是在巴黎恐襲前接受英國天空電視臺採訪時發表此番言論。
  • 為村上春樹設計住宅的建築師,最自豪的是做會選書的「旅鼠」
    文學報 · 此刻夜讀中村好文建築師中村好文曾為作家村上春樹設計一座住宅,讓他實現了「一個人安靜地待在井底,是我做了一輩子的夢」。真正開始收拾行李大抵總是在即將出發的時候,在此之前的那段時間,我會將旅行箱的蓋子一直敞開著,隨時想起什麼用得著的東西就扔進去,我把這段時期稱之為「胡亂投放期」。從護照、機票到衣服、洗漱用品等,陸陸續續都被扔進了箱子。因為我每天都十分忙碌,以前都是出發前一天晚上才臨時抱佛腳,開始收拾行李,然後第二天一早慌慌張張地出門。結果,到了旅行目的地,我才發現——「啊,忘了帶那個!」
  • 科學家稱,地球的氣候危機已經非常嚴重,再不採取措施就晚了
    所以科學家現在幾乎每年都在對氣候危機發出警示,人類生存的地球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如果我們不能夠採取有效措施,可能幾十年之後,人類的生存將會非常困難。霍金曾經也對地球生態的惡化提出一個預測:霍金認為,以地球現在的生態惡化情況,到了2050年,地球有可能就不再適宜人類生存。而要讓地球的生態惡化得到控制,就需要大幅度削減溫室氣體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