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氣候環境危機

2020-12-02 民主與法制網

  世界各國休戚與共、緊密相連,在氣候環境危機中,只有加強團結協作、合力應對,共同保護好地球家園,才能贏得可持續未來。習近平主席高度重視全球合作和人類可持續發展,2015年9月在聯合國發展峰會提出全球能源網際網路中國倡議;2017年5月在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再次強調建設全球能源網際網路,實現綠色低碳發展;今年9月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指出,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代表了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大方向,並提出我國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這些重要講話為推動世界能源轉型與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精神,推動落實《巴黎協定》和我國碳減排目標,要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氣候環境危機的機理、形勢、危害以及困難挑戰,找到破解危機的創新之道。

  全球氣候環境危機嚴峻緊迫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向自然界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超出地球承載與調節能力,導致海洋——陸地——大氣碳循環失衡,溫室氣體濃度和地球溫度「雙升」,並通過地球系統大氣圈、水圈、巖石圈、冰凍圈、生物圈五大圈層相互作用,產生複合連鎖效應,嚴重破壞地球生態環境。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問題緊密關聯、相互作用,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地球系統正在發生重大變化。氣候環境危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幅度改變地球系統。2019年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達到創記錄的415ppm,是工業革命前的1.5倍。在大氣圈,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如乾旱、洪水、颶風、山火、極熱、極寒等災害的發生頻率和強度明顯增加;2015—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5年,全球變暖已轉變為全球變熱。在冰凍圈,北極夏季海冰面積以每10年13%的速度下降,南極海冰2019年創歷史新低;青藏高原雪線上升,10年間冰川面積減少1300多平方公裡;積雪減少,導致北極永久凍土加快融化,將釋放大量甲烷等溫室氣體,加劇氣候變化。在水圈,海平面上升速度超過4毫米/年,是上個世紀的2.5倍,20世紀以來海平面已升高0.19米;溫室氣體造成海洋熱含量和酸度持續增加,工業革命以來表層海水酸度增加了30%。在生物圈,由於大氣、海洋、陸地等自然系統失衡,地球生物生存壓力劇增,珊瑚礁大量消失,森林大面積退化,超過3萬個物種存在滅絕風險,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損害。

  氣候環境危機對人類社會危害日益增大。氣候變化對糧食安全、公眾健康、經濟增長、社會穩定等領域產生廣泛影響,給人類生存與發展帶來全面挑戰。全球農作物損失的三分之二與洪水有關,畜牧業損失90%與乾旱有關。氣候變化導致全球經濟每年損失超過2500億美元,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更為嚴重。當前,發展中國家災害損失佔GDP比重可達2%—5%,部分小島嶼國家甚至達到8%—20%;災害造成的生命損失中,95%以上都在中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經濟放緩、極端災害、氣候移民等問題也引起越來越多的社會矛盾與衝突,日益影響國家安全、國際關係與地緣政治格局。

  氣候環境危機將導致難以承受的災難。對危機演化趨勢的研究顯示,氣候環境危機的發展很有可能呈現風險可控、突破閾值、溫升加速、全面危機四個階段。當前,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革命前已升高1.1℃,如果溫升控制在1.5℃以內,對地球與人類的影響和風險是可控的;一旦溫升突破2℃安全閾值,極地、海洋等關鍵生態系統損害將不可逆轉,生物多樣性迅速惡化,天氣氣候災害更加嚴重,全球氣候風險將急劇增加。按照目前趨勢,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將比工業革命前升高3.2—5.4℃,遠超安全閾值,將使排放和溫升大幅加速,很可能導致地球系統進入失穩狀態,由「溫室地球」進入「熱室地球」,爆發全面災難。極端情況下,地球冰川將完全融化,海平面上升可能達到60米,大量城市和國家被淹沒,一半以上的人口失去家園,糧食大幅減產,淡水和土地資源緊缺,經濟瀕臨崩潰,社會動蕩不安,人類文明將嚴重倒退。

  破解危機形勢緊迫、刻不容緩。目前各國2030年自主貢獻減排承諾遠遠不能滿足要求,必須進一步提高減排貢獻,確保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較當前水平下降26%以上,才可能實現《巴黎協定》目標。如果不能在2030年前採取有力措施、取得重大突破,全球將無法實現《巴黎協定》目標。世界已處於應對危機的十字路口,行動越晚,人類付出的代價將越大。

  破解危機面臨巨大困難和挑戰

  面對全球性氣候環境危機,國際社會努力尋求解決方案,經過幾十年艱苦談判協商,先後形成《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巴黎協定》等重要成果,並通過技術和資金援助、發展碳交易市場等方式推進減排,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全球碳排放不降反升,氣溫加速上升,應對氣候變化面臨重大難題。

  破除思想痼疾。錯誤觀念是造成危機的思想根源,而主觀忽視危機、心存僥倖讓危機不斷加劇,甚至個別國家拒絕承認氣候變化事實,單方面「退群」,使全球氣候合作出現倒退。

  擺脫路徑依賴。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經濟社會發展消耗大量化石能源,形成了嚴重依賴煤、油、氣的高碳發展方式。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格局和基礎設施體系具有較大的發展慣性,導致嚴重「碳鎖定」和路徑依賴。實現《巴黎協定》目標,有1萬億—4萬億美元的化石能源資產面臨「擱淺」風險。

  創新可行方案。《巴黎協定》等文件確立了各國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基本框架,不同機構提出的減排方案多數針對市場機制、單一技術、特定行業,缺少全面考慮各國實際情況、各行業協同作用,缺少統籌技術、機制、模式的系統方案,難以兼顧經濟發展和碳減排,無法在全球和各國推廣實施。

  推動共同行動。氣候環境危機具有全球性、全局性和長期性特點,需要世界各國共同行動,但現有全球氣候環境治理框架約束力不強,處於碎片化、分散化狀態,缺少行之有效的工作抓手和協同機制。有的國家只考慮本國利益,難以形成合力,成效有限,急需建立綜合、協調、高效的全球治理體系和平臺。

  總體看,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環境危機,人類尚未做好準備,仍面臨諸多難題。這些問題相互交織、相互影響,使破解危機更加複雜和艱難。這決定了局部、單一化的方案無法實現《巴黎協定》目標,急需創新理念,以大格局和大思路開闢破解危機的新道路。

  破解危機需要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之路

  氣候環境危機的本質是可持續發展危機,根源是化石能源的大量開發和使用。工業革命以來,全球已累積排放2.2萬億噸二氧化碳,70%以上來源於化石能源燃燒和使用。只有轉變發展方式,走綠色低碳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徹底擺脫化石能源依賴,才能從源頭上消除溫室氣體和汙染物排放,化解氣候環境危機。破解危機,關鍵是要以「兩個替代」(清潔替代和電能替代)推動清潔化和電氣化,以特高壓輸電打造全球能源配置平臺,形成綠色低碳、清潔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加快能源轉型,推動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

  以「兩個替代」推動清潔化和電氣化,是實現碳減排的根本途徑。碳排放受人口、經濟、能源結構等諸多因素影響。未來人口和經濟仍將快速增長,帶動能源消費需求大幅增加。降低能源系統碳排放,最具潛力的途徑是優化能源結構,加快清潔化和電氣化進程。在能源供應側,以太陽能、風能、水能等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發電,加快形成清潔能源為主導的能源供應體系,從能源生產源頭減少碳排放。2018年,全球清潔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僅為19%,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當前清潔能源發展速度和發展規模,遠沒有達到破解氣候環境危機要求。要實現《巴黎協定》目標,全球清潔能源佔一次能源比重需要大幅提升。在能源消費側,以電代煤、以電代油、以電代氣、以電代柴,加快形成以電為中心的能源消費體系,實現更加清潔、便捷、普惠的能源利用。電能是清潔、高效、零排放的能源,產生的經濟價值相當於等當量煤炭的17.3倍、石油的3.2倍。推動電能替代,提高電氣化水平是降低能源消費總量和碳排放的關鍵。目前,全球每年約有90億噸標準煤的化石能源在工業、建築、交通等部門直接燃燒使用,排放大量溫室氣體,還有約30億人使用木柴等烹飪和取暖,急需大力實施電能替代,大幅提高電能佔終端能源消費比重。

  互聯互通是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基礎。這既是清潔能源自身特點和資源稟賦決定的,也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碳減排目標的緊迫需求。從資源稟賦看,全球清潔能源資源十分豐富,僅開發萬分之五就可滿足全球能源需求,但全球清潔能源分布不均衡,需就地轉化為電能、遠距離輸送才能實現清潔資源高效開發和優化配置。從資源利用看,太陽能、風能、水能等清潔能源具有波動性、隨機性、間歇性和跨時空互補特性,通過跨國跨洲電網互聯,能夠充分利用南北半球的季節差、各大洲間的時區差以及全球各地的資源差和電價差,實現多種清潔能源的互補互濟和高效利用,提高能源供給的可靠性與經濟性。從碳減排看,落實《巴黎協定》的窗口期非常有限,需要以互聯大電網作為優化配置平臺,加快清潔能源開發和外送,大幅提升全球清潔發展的速度和規模,有效降低全社會減排成本,加快實現碳中和目標。

  特高壓輸電技術深刻改變全球碳減排路徑。特高壓輸電技術是指交流電壓等級1000千伏及以上、直流電壓等級± 800千伏及以上的輸電技術,具備輸電容量大、距離遠、損耗低、安全性高等顯著優勢。±1100千伏特高壓輸送容量達到千萬千瓦級、輸電距離達6000公裡以上,能夠實現清潔能源基地與負荷中心全球覆蓋,保障清潔能源大範圍優化配置。我國率先實現特高壓技術的全面突破,建設了以特高壓為骨幹網架的交直流混合電網,並在巴西等國推廣應用。特高壓輸電的歷史性突破使得清潔能源大規模開發、全球配置的趨勢加速到來,進入全球電網互聯新時代,推動世界實現綠色低碳發展。

  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為破解氣候環境危機提供治本良方

  全球能源網際網路是清潔主導、電為中心、互聯互通的現代能源體系,是清潔能源大規模開發、大範圍配置和高效利用的基礎平臺,是實現能源轉型升級、減排提效的重要載體。建設全球能源網際網路,將有效解決各國長期面臨的發展與減排的矛盾,實現「雙主導」和「雙脫鉤」,即能源生產清潔主導、能源消費電能主導,能源發展與碳脫鉤、經濟發展與碳排放脫鉤。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總體可按國內互聯、洲內互聯和全球互聯3個階段推進。到2025年,全面加強各國清潔能源開發和國內電網互聯;到2035年,基本實現各大洲洲內電網互聯,清潔能源超過化石能源成為能源供應主體;到2050年,實現全球電網互聯,清潔能源發電裝機達到280億千瓦,清潔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75%,全球能源網際網路基本建成。屆時,全球總用電量達到70萬億千瓦時,每年減少全社會用電成本2萬億美元。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評價,全球能源網際網路是實現《巴黎協定》目標的極佳工具。構建全球能源網際網路將為全球碳減排提供更優路徑和高效方式。從減排路徑看,能源系統二氧化碳排放在2025年左右實現達峰,2030年下降至170億噸,比當前各國自主貢獻多減排180億噸,並在2050年左右實現能源系統淨零排放,確保實現《巴黎協定》目標。從減排方式看,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綜合多種技術手段,實現減排路徑與成本的最優化。其中,「兩個替代」作為主要手段,累積減排貢獻接近80%;能效提升、碳捕集與封存、負排放等作為補充手段,累積減排貢獻約20%;互聯互通作為支撐手段,為實現「兩個替代」,降低減排成本,提高減排速度發揮關鍵作用。以全球能源網際網路推動碳減排,在思想理念、技術經濟、發展模式、合作平臺方面具有獨特而顯著的優勢。

  秉承綠色永續發展理念。全球能源網際網路蘊含著綠色低碳、創新發展、自然和諧、命運與共的發展理念,為凝聚全球共識、破除思想藩籬提供引領和啟示。綠色低碳,就是順應世界能源變革大趨勢,通過「兩個替代」、互聯互通,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創新發展,就是以新方案、新技術、新模式、新平臺解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中的各種問題與矛盾,依靠創新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推動人類社會不斷前進。自然和諧,就是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建立環境友好、資源循環的生產生活方式,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謀取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命運與共,就是以能源互聯互通為紐帶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打造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能源與氣候治理新體系,凝聚應對挑戰、破解危機的強大力量。

  提供先進高效的綜合方案。以全球能源網際網路推進碳減排具有技術經濟優勢,是落實《巴黎協定》的極佳工具。技術方面,集成了清潔替代、電能替代、互聯互通、能效提升、碳捕集與封存、森林碳匯等領域,清潔能源、特高壓、智能電網、電動汽車、電制氫、節能等諸多技術,能夠克服單一技術的局限性,發揮不同減排技術特點,相互協同、各有側重,形成系統性的零碳解決方案。經濟性方面,以集中式清潔能源基地開發為主、分布式開發為補充,統籌全球資源差、季節差、時間差、價格差,將最大限度降低清潔能源成本,提高投資收益,讓經濟性成為加速碳減排的內生動力。全球能源網際網路可將清潔能源發展速度提高3倍,每投資1美元就能獲得9美元的綜合效益,全社會碳減排邊際成本僅為15美元/噸,遠低於其他方案,經濟性優勢十分顯著。

  開創行之有效的發展模式。針對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特點,全球能源網際網路提供一攬子可操作、可複製、可推廣的發展模式,助力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走上綠色低碳發展新道路。創新「電—礦—冶—工—貿」聯動發展模式,打造清潔電力、採礦、冶金、工業、貿易協同發展的產業鏈,為破解非洲、東南亞、拉美等地區重大項目建設長期面臨的有資源、無市場、融資難、啟動難困局,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綜合解決方案。創新「電—水—土—林—匯」生態修復模式,利用清潔電力淡化海水,解決生物質發展和植樹造林所需的水資源缺口,促進生態修復、增加森林碳匯,加快實現全社會淨零排放。創新普惠共享的電力普及模式,通過電力互聯互通、分布式能源開發等措施,為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小島嶼國家提供充足電力,減少無電人口和貧困人口,增強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預計到2050年,全球電力普及率達98%以上,讓廣大發展中國家用上經濟可靠的清潔電力。

  打造合作共贏的全球平臺。目前,涵蓋全球、各大洲和主要區域與有關國家的能源網際網路規劃體系已經完成,能夠與聯合國、區域組織、有關國家戰略規劃緊密對接,促進各方加強能源轉型與碳減排合作。對接聯合國重大倡議。全球能源網際網路已納入聯合國「2030年議程」、促進《巴黎協定》實施、推動全球環境治理、解決無電貧困健康問題等工作框架,為聯合國推動可持續發展相關工作提供載體。對接區域發展目標。各大洲和區域能源網際網路規劃為有關地區能源轉型和經濟發展提供決策參考,推動高效共贏的減排行動。對接各國戰略規劃。充分考慮各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與各國能源電力規劃有效對接,加快實施清潔低碳項目,增強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助力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攜手開創氣候環境治理新局面

  建設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破解氣候環境危機涉及世界各國和眾多領域,是極具開創性的系統工程,需要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團結協作、共同行動,儘快取得氣候環境治理新成效,打造清潔美麗、共同繁榮、持久和平的新世界。

  堅持解放思想,為破解危機奠定牢固基礎。轉變依賴化石能源的發展觀念,堅持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的創新之路,打破碳慣性,解除碳鎖定,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地球。增進全球共識,將應對氣候環境危機作為共同任務,消除分歧、匯聚合力、加快行動,共同推動《巴黎協定》實施。

  堅持創新驅動,為破解危機提供強大支撐。強化技術創新,推動一批低碳零碳技術加快突破,大幅提高氣候環境治理的質量和效益。強化模式創新,引導資金加速流向綠色產業,實現碳減排與經濟增長協同發展。強化機制創新,建立開放、靈活、高效的全球電-碳市場,更好地推動能源轉型與碳減排。

  堅持開放合作,為破解危機凝聚廣泛合力。以能源互聯互通為紐帶,搭建開放包容、共促碳減排的國際合作平臺。加強各國政府合作,推動政策協同、規劃銜接、標準對接,共促清潔發展;加強跨機構、跨學科、跨行業聯合攻關,共促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

  堅持互利共贏,構建氣候環境治理新格局。發揮國際組織作用,搭建各方廣泛參與的氣候環境治理平臺,積極推動全球氣候環境多邊合作,加強各國在氣候變化、環境保護等領域的行動協同。以能源和氣候環境協同治理為抓手,形成涵蓋應對氣候環境危機、產業發展、貧困健康等多個領域的綜合治理框架和協調機制,有效應對全球各類重大系統性危機。

  為推進全球能源網際網路中國倡議,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發展合作組織於2016年3月在北京成立。合作組織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以推動人類可持續發展為使命,大力推進全球能源網際網路各項工作,取得重要成效和突破。在全球舉辦近40場大型國際會議和400多場宣講,深入宣介中國倡議,推動形成全球共識。合作組織會員達到1053家,覆蓋130個國家,與聯合國及其五大區域機構,有關國際組織,五大洲100多個國家的政府和有關企業、機構建立合作關係,構建多層次的全球合作網絡與平臺。圍繞能源、氣候、環境等重點領域開展深入研究,形成和發布全球及各大洲能源網際網路研究與展望(1+6)系列報告、全球及各大洲清潔能源開發與投資研究(1+6)系列報告,全球電-碳市場研究報告、新發展理念的中國能源變革轉型研究報告等幾十項新成果,為中國倡議落地實施提供系統方案和行動路線。

  今年3月以來,針對日益嚴峻的氣候環境問題,研究形成了《破解危機》《危機宣言》和《可持續發展之路》等成果,並在中國倡議五周年之際,舉辦破解氣候環境危機國際論壇,出版發行並發布上述成果,為破解危機提供治本良方,提升我國在氣候環境領域的影響力。目前,合作組織正在圍繞我國2030年前碳達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加緊研究實現路徑與方案。初步研究顯示,加快建設能源網際網路,能夠實現我國碳減排目標。

  今後,合作組織將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在社會各界關心支持下,不斷開創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發展新局面,為推動世界能源轉型、破解氣候環境危機、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作者:劉振亞 系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發展合作組織主席,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理事長)

相關焦點

  • 安芷生:破解黃土高原氣候環境變化「密碼」
    來源:教師報2020年9月23日,作者:周 勵,原標題:《安芷生:破解黃土高原氣候環境變化「密碼」)  我國著名環境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安芷生,已經從事地球科學研究工作半個多世紀了。
  • 氣候變化與COVID-19:交織的危機
    《柳葉刀》(The Lancet)同期發表的社論指出,氣候危機和人畜共患病COVID-19都是由引發環境退化的人類活動引起的,這兩次危機所產生的影響也正在交織和疊加。COVID-19大流行後,各國政府將開始實施經濟復甦計劃,而氣候變化和公平性也正是綠色復甦的關注點。氣候危機仍在肆虐。一年前,新聞標題主要都是青年氣候運動,充滿了緊迫感。但如今, COVID-19已然取代了人們對氣候危機的興趣和關注。事實上,氣候危機和COVID-19的起因有共通之處,而這兩次危機所產生的影響也正在交織和疊加。
  • 氣候「好朋友」為氣候危機提供解決思路
    氣候「好朋友」為氣候危機提供解決思路
  • 殭屍戰場之末日危機破解版怎麼下載 破解版下載安裝教程
    殭屍戰場之末日危機破解版怎麼下載 破解版下載安裝教程 作者:九遊 來源:九遊 發布時間:2019-11-09 05:44:30手機訂閱
  • 查爾斯王子:氣候問題是引發敘利亞危機的原因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周驥瀅】法國巴黎恐襲事件讓整個歐洲驚魂未定,多國領導人在加強本國警戒的同時,探討如何從根本上解決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和敘利亞危機問題。日前,英國查爾斯王子的言論引人注意:引發敘利亞危機的原因是氣候問題。據悉,查爾斯王子是在巴黎恐襲前接受英國天空電視臺採訪時發表此番言論。
  • 區塊鏈也可以解決氣候危機
    全球氣候變暖早已是我們生存發展的一大危機,雖然我們也針對氣候變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甚至聯合各國籤署了《巴黎協定》,企圖聯合各國的力量,共同應對氣候危機。要實現發展路徑的創新,就要發展低碳、氣候適應型,必須走可持續發展這條路。但事實上,全球變暖的速度將超過原先計劃的閾值,我們還沒有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來治理這場氣候危機。這就需要一定的創新精神,需要建立一種新的機制應對氣候危機。區塊鏈技術作為新興網絡技術,將信息加密化處理並儲存,打包成塊,分配合作,這種去中心化的技術將可能推動全球氣候的治理。
  • 適應與減緩並重 綜合應對氣候危機
    如何應對日益頻繁的全球性氣候危機?本網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鄭大瑋教授。  中國社會科學網:近年,全球災難性氣候頻發,其原因究竟是什麼?  鄭大瑋:自然災害的發生,有天文、地質、氣象、海洋等自然因素,也有不合理人類活動的因素。  災害發生的自然因素,最重要的是太陽活動。
  • 「世界地球日·業界聲音」文輝:破解地球環境問題要標本兼治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2020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致辭中表示,地球的環境危機正在發展。生物多樣性正在急劇下降,氣候破壞即將達到不可逆轉的地步。當前的危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要把復甦轉變為真正的機會——我們要為未來堅持正確的方向。任由地球環境惡化,人類和生物都將不復存在。
  • 抵抗氣候危機,建築師能做什麼?
    而這場峰會,匯聚了來自建築環境相關領域的行動者們,他們致力於探討該行業如何應對氣候危機。這些先鋒者們早已意識到,由於建築行業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賴於化石燃料,建築行業急需尋求更環保的做法。此前,建築的替代設計和實踐方面已經有了進步,而對他們來說,重塑建築師的思維方式,才能為地球和自然更好的服務。
  • 應對氣候危機需要加強綠色多邊合作
    為減緩全球變暖趨勢,從1992年達成《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到1997年達成《京都議定書》,再到2015年達成《巴黎協定》,聯合國氣候談判艱難前行。2016年11月《巴黎協定》生效,標誌著全球氣候治理進程從達約階段轉向履約階段。不少地區和國家都制定了詳細的減排目標,推出具體舉措。歐盟委員會、英國、紐西蘭等發布願景或立法,確立到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目標。
  • 全球氣候危機就在眼前
    人類活動引發的氣候變遷危機來得比預期更快更嚴重。   日本九州島豪雨不斷,造成多人死亡及失蹤。大陸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標誌性水文站星子站,12日湖水水位超過1998年洪水位,突破歷史極值。  而更多的國家則是遭受高溫襲擊。
  • 警告全球氣候危機出現 全球變暖的4大原因 全球變暖會有什麼後果
    警告全球氣候危機出現,我們必須要了解全球變暖會導致什麼後果,一起到下文中看看吧!一、警告全球氣候危機出現1、2019年11月5日正是第一屆世界氣候大會(1979年於日內瓦)召開40周年的日子,當天有來自50個國家的科學家齊聚日內瓦,一致認為須立即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通過一系列的數據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過去40年間氣候變化的圖形化生命特徵。
  • 危機遠在天邊,探求對策卻近在眼前?看氣候報導如何呼籲防微杜漸
    「在氣候危機的拉力賽中我們正在落後,但這也是一場我們有能力贏得的比賽。」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這樣呼籲。 與大多數「危機」不同,氣候危機產生的後果並不是那麼的立竿見影、可觀可感,大多情況下,氣候危機四個字和我們的日常生活相距甚遠,而氣候危機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慢性隱患一旦熬過初期,肆虐起來,便會引出一些不可收、不可逆的災難性後果。
  • ...上論壇:以「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 應對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化危機
    開幕致辭 劉寧 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二級巡視員、CBD COP15中方談判代表、COP15執委辦執行副主任 氣候變化危機和生物多樣性危機是整個全球熱議的話題。
  • 羅茲:中國能夠成為解決環境危機的一個領導者
    在下午「應對全球變暖的企業社會責任」單元中,花旗銀行董事長羅茲發言中認為中國能夠成為解決環境危機的一個領導者。以下是他的發言實錄:  我很榮幸參加今天的會議,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已經是全人類面臨重大的挑戰,可以說這是本世紀全世界所有的國家和全人類所面臨的一個挑戰。
  • 外景地選在我省橫道河子鎮 環保主題電影《致命復活》敲響氣候危機...
    拍攝現場實習生 魏怡然 生活報記者 丁燕氣候危機是一個看似遙遠的問題,但它給人類帶來的嚴峻後果,應該引起警覺。由生態環境部出品、黑龍江省生態環境廳鼎力支持並積極參與的電影《致命復活》7月31日全國上映。
  • 施瓦辛格希望人們放棄肉食來終結氣候危機!
    施瓦辛格在2015年12月的巴黎氣候大會上呼籲大家放棄肉食來拯救地球!曾經的他靠紅肉來增肌,現在的他是一個堅定的環保主義者!
  • 美國正式退出《巴黎協定》,大選結果將決定應對氣候危機速度
    美國正式退出《巴黎協定》,大選結果將決定應對氣候危機速度 澎湃新聞記者 楊漾 2020-11-04 14:46 來源:
  • [匯說天下]氣候變化使動植物面臨生存危機
    [匯說天下]氣候變化使動植物面臨生存危機 氣候變化使動植物面臨生存危機。
  • 多個氣候變化事件入選全球十大環境熱點
    「《巴黎協定》正式生效」位居首位,「2016年成為史上最熱年,氣候變化帶來更多的極端天氣變化」也入選其中。  氣候變化是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危機和嚴峻挑戰,也是國內外環境問題的焦點之一。據世界氣象組織發布公報顯示,2016年成為自1880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熱年」,刷新2015年創下的最熱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