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現場
實習生 魏怡然 生活報記者 丁燕
氣候危機是一個看似遙遠的問題,但它給人類帶來的嚴峻後果,應該引起警覺。
由生態環境部出品、黑龍江省生態環境廳鼎力支持並積極參與的電影《致命復活》7月31日全國上映。該片以應對人類社會面臨的環境危機為主題,從科幻、驚悚、災難三個方面,講述了氣候變化導致某國東部小鎮「貝列斯克」山體滑坡,一種遠古細菌「貝列格拉」開始復甦並且異變成病毒引發末日危機的故事。該片小鎮「貝列斯克」的外景地選在我省海林市橫道河子鎮。7月30日,記者聯繫到該片導演兼編劇楊樂,聽他講述了拍攝影片臺前幕後的故事。
2017年9月,《致命復活》在橫道河子開機。
傳遞環保理念
邀請數十位科學家組成「智囊團」
談起院線處女作為何會選擇生態環境題材電影時,楊樂告訴記者,與其說他選擇這部電影,不如說是電影的出品團隊選擇了他。
今年34歲的楊樂出生在一個物理世家。因對電影有濃厚的興趣,本科學習生物專業的他,跨學科考取了北京電影學院碩士研究生。由他執導的北影2015屆畢業聯合作品《美麗拳頭》,曾在業內獲得好評。
2016年,楊樂參與到由環保部宣教中心出品的《致命復活》電影項目中,擔任編劇和導演。項目啟動後,主創團隊確定了創作方向——一部以氣候危機為大背景的科幻電影。創作之初,楊樂和主創團隊就達成了一個共同目標:「與市場上常見的側重視覺享受的科幻商業大片不同,我們的電影要更科學、更嚴謹地呈現可信度高的故事、傳遞環保理念。」
生態環境部宣教中心以及電影製片人通過積極協調,為項目邀請了數十位前沿科學家,搭建了一個涵蓋氣象、基因、能源、計算機、醫學等諸多領域的專家顧問團。其中包括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原主任李俊峰、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環境生物教研所教授胡洪營等人。在楊樂看來,如此強大的科學家陣容,在國內影視行業中較為罕見。
頂尖的智囊配置,對劇本產生巨大幫助的同時,也令楊樂深刻感受到了出品方對氣候問題科學性的極致嚴謹態度。在此階段,理工學科背景和紮實的劇本創作基礎,讓楊樂很快與項目無縫對接。
講述氣候危機的故事,切入點很多,如何選定題材,成了當時最迫切的問題之一。若干次劇本論證會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不斷召開。在百餘稿的顛覆、修正和推敲後,楊樂和團隊最終選擇了由氣候危機引發的「疫情」和「洪水」作為背景。
一個發生在2027年的,探討人類個體如何團結共渡災難的故事誕生了。
楊樂為演員講戲
盛讚龍江美景
難忘龍江人的爽朗熱情
2017年9月,《致命復活》在黑龍江省海林市橫道河子開機。電影開拍前,楊樂曾帶著團隊去了國內很多地方選景,但從一個導演的角度看,無論是人文歷史還是自然風光,橫道河子成為《致命復活》的外景拍攝地,並不意外。在楊樂的印象裡,橫道河子坐落在兩座山之間,很美。電影取景時,正值夏末秋初,鎮上「五花山色」層次豐富別致、景色壯觀。雖然小鎮看上去有些封閉,但有火車與外界相通。「封閉與連通的對立,符合電影表達。」鎮上有條河,「符合電影冰川融化的劇情需要」。
拍攝現場
距離在橫道河子取景已經兩年了,但楊樂對當地美景、美食,特別是龍江人的爽朗熱情,仍然念念不忘。他記得鎮上樹莓、山貨的味道,跟在城裡吃的相比,「味道不一樣」。儘管只在橫道河子拍攝了六七天,但總有一些不期而遇的溫暖, 在不經意間就與楊樂撞個滿懷。他記憶尤為深刻的是,橫道河子鎮有位親切友善的老奶奶,因劇情需要,影片需要到老奶奶半山腰的住宅取景。院子裡種了蔬菜和玉米,因為了解拍電影可能不需要菜園做背景,老奶奶提前打消了楊樂的顧慮,讓他「放心拍」。後來,老人用新鮮的煮玉米招待了遠道而來的電影人。
除橫道河子鎮外,電影還在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取景。「在影片拍攝中,黑龍江省生態環境廳的工作人員,為車輛協調等作出了很多貢獻。」採訪中,楊樂一再表示,希望通過生活報社,向對電影《致命復活》作出貢獻的龍江人表示感謝。
拍攝現場
希望影片能帶給人們警醒
《致命復活》讓他成為終身環保志願者
電影《致命復活》上映當日,有評論稱:「《致命復活》之所以引發高度關注,是因為它非常具有現實意義和對全球生態環境危機的思考。」
楊樂表示,氣候變化是人類所面臨的共同挑戰,沒有人能獨善其身。「這不僅是一場災難,更是一次大自然帶給人類的考驗,我時常會覺得自己身處其中,希望這部影片能帶給人們一絲警醒。」
在楊樂看來,自己的院線處女作仍有青澀之處。如果滿分十分的話,他會給自己打五分。但是,他會為電影背後的科學家們打十分。他在電影《致命復活》創作思想札記中寫道:「該電影紮實嚴謹的科學性已經在很大程度上經受了現實的驗證,切實成為了呼籲環保,呼籲大眾關注氣候危機的一記哨音。甚至參照現實,可能進一步向大眾敲響氣候危機的警鐘。在這個層面,我為電影將起到的積極意義感到驕傲。而諸多的榮耀和敬意,要歸於影片幕後的科學家們,歸於積極、嚴謹的環保工作者們。」
拍攝現場
從2016年至2020年,在電影《致命復活》的創作過程中,楊樂連貫地接受了環境保護教育,對他的創作思想乃至世界觀都產生了重大影響。他立志成為一名終身環境保護宣傳志願者。未來的日子裡,他會將環境保護作為作品的背景,傳遞中國人自己的環保聲音,講述中國人自己的環保故事。
導演楊樂
楊樂說,人類未來的命運取決於我們當下的行動。做好垃圾分類、多步行、少開車,儘量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出行。「如果人人都能行動起來,哪怕是微小的行動,維持我們唯一的家園——地球上的生命,那麼前景依然可期……」
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來源:生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