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殿君:擺脫東北亞安全困境首要解決中美關係
2014年10月11日,由延邊大學主辦、亞洲研究院承辦的「圖們江論壇」,在延邊大學科技圖書館學術報告廳拉開帷幕,來自國內各高校、研究機構及韓國、日本、朝鮮、俄羅斯、蒙古、德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近300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針對「圖們江國際合作願景與實踐」展開探討。
在主題為「東北亞區域合作與和平」的分論壇上,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國際政治所所長巴殿君教授,就東北亞當下困局展示了自己的分析。
東北亞是指亞洲的東北部地區,按地理位置的分布,包括俄羅斯聯邦的東部地區,中國的東北、華北地區,日本國的北部與西北部,韓國,朝鮮以及外蒙。即整個環亞太平洋地區。
在巴殿君教授看來,東北亞是世界安全架構最不穩定的區域之一,「在這裡內能夠看到幾乎所有能想像到的不穩定因素:領土(海)爭議、歷史仇怨、核擴散、民族分裂等等。而朝鮮半島上的「三八線」兩側,則被號稱為當今世界兵力最密集的地區。」
近年來,領土(海)主權問題在東北亞諸多矛盾中突顯出來。此外,諸如海上航道安全、海上犯罪等非傳統安全問題也越來越突出,甚至與傳統安全問題相互交織在一起。
東北亞領土、領海之爭給區域經濟的發展、政治的穩定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巴殿君表示,「地區不穩定的根本原因在於、民族主義和地區領土糾紛彼此交織在一起、大國(美國)幹預等。」
「美國為了維持自己在東北亞的影響,使用了選擇結盟和製造對手的方式的策略,這種選擇盟友和製造對手的策略勢必會造成區域的分裂和國家間的猜疑。」巴殿君分析道。
除此之外,不同的觀念和規範也為東北亞的困境增添了難度。
其中,以美、日為代表的一方,提倡自由、民主價值觀、人權大於主權、單邊行動、力量均勢等理念。另一方的中國,則提倡主權不可侵犯、不幹涉內政等原則,主張大國不要通過軍事幹預來處理世界與區域的常規事務,不能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他國。
雖然中美兩國觀念規範不同,但是雙方都希望東北亞能夠處於長期穩定的狀態,因為長期穩定是東北亞經濟增長的至關因素。
「東北亞地區安全實際上最主要的是大國關係的穩定,積極健康的中美關係是東北亞地區穩定的必要條件。」巴教授在闡述自己的觀點時表示,「維持東北亞持續穩定的發展,需要中美塑造一個新的大國關係的架構。但是,相互信任是長期逐步建立起來的,中美首先應當推動戰略信任的階段進程,構建『中美戰略合作的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