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殿君:擺脫東北亞安全困境首要解決中美關係

2020-12-03 搜狐網

  巴殿君:擺脫東北亞安全困境首要解決中美關係

  2014年10月11日,由延邊大學主辦、亞洲研究院承辦的「圖們江論壇」,在延邊大學科技圖書館學術報告廳拉開帷幕,來自國內各高校、研究機構及韓國、日本、朝鮮、俄羅斯、蒙古、德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近300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針對「圖們江國際合作願景與實踐」展開探討。

  在主題為「東北亞區域合作與和平」的分論壇上,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國際政治所所長巴殿君教授,就東北亞當下困局展示了自己的分析。

  東北亞是指亞洲的東北部地區,按地理位置的分布,包括俄羅斯聯邦的東部地區,中國的東北、華北地區,日本國的北部與西北部,韓國,朝鮮以及外蒙。即整個環亞太平洋地區。

  在巴殿君教授看來,東北亞是世界安全架構最不穩定的區域之一,「在這裡內能夠看到幾乎所有能想像到的不穩定因素:領土(海)爭議、歷史仇怨、核擴散、民族分裂等等。而朝鮮半島上的「三八線」兩側,則被號稱為當今世界兵力最密集的地區。」

  近年來,領土(海)主權問題在東北亞諸多矛盾中突顯出來。此外,諸如海上航道安全、海上犯罪等非傳統安全問題也越來越突出,甚至與傳統安全問題相互交織在一起。

  東北亞領土、領海之爭給區域經濟的發展、政治的穩定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巴殿君表示,「地區不穩定的根本原因在於、民族主義和地區領土糾紛彼此交織在一起、大國(美國)幹預等。」

  「美國為了維持自己在東北亞的影響,使用了選擇結盟和製造對手的方式的策略,這種選擇盟友和製造對手的策略勢必會造成區域的分裂和國家間的猜疑。」巴殿君分析道。

  除此之外,不同的觀念和規範也為東北亞的困境增添了難度。

  其中,以美、日為代表的一方,提倡自由、民主價值觀、人權大於主權、單邊行動、力量均勢等理念。另一方的中國,則提倡主權不可侵犯、不幹涉內政等原則,主張大國不要通過軍事幹預來處理世界與區域的常規事務,不能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他國。

  雖然中美兩國觀念規範不同,但是雙方都希望東北亞能夠處於長期穩定的狀態,因為長期穩定是東北亞經濟增長的至關因素。

  「東北亞地區安全實際上最主要的是大國關係的穩定,積極健康的中美關係是東北亞地區穩定的必要條件。」巴教授在闡述自己的觀點時表示,「維持東北亞持續穩定的發展,需要中美塑造一個新的大國關係的架構。但是,相互信任是長期逐步建立起來的,中美首先應當推動戰略信任的階段進程,構建『中美戰略合作的路線圖』。」

news.sohu.com true 綜合 http://news.sohu.com/20141014/n405109237.shtml report 1149 巴殿君:擺脫東北亞安全困境首要解決中美關係2014年10月11日,由延邊大學主辦、亞洲研究院承辦的「圖們江論壇」,在延邊大學科技圖書館學術報告廳拉開帷幕,來自國

相關焦點

  • 世界和平論壇|中美韓專家激辯薩德背後的東北亞「安全困境」
    「中美韓意志的較量」自去年7月美韓共同宣布將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以來,東北亞本就脆弱的安全結構更深陷「安全困境」的怪圈。在此次論壇上,中美韓專家也就「薩德」問題展開激辯。美國負責亞太事務的前副助理國務卿、普林斯頓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項目主任柯慶生(Thomas J.
  • 中美關係和亞洲安全困境
    在亞洲區域內,已經有各種次區域的安全機制,例如東協(東協)成員國之間的安全對話、東協和其他國家尤其是和東北亞三國(中國、日本和韓國)的安全對話。圍繞著朝鮮半島核危機的六方會談也是一種準安全機制。當然,最主要的是作為冷戰產物的美日、美韓安全同盟。不過,所有這些次區域安全機制並不構成亞洲安全體系。相反,這些次區域機制往往在製造著不安全。概括地說,這些次區域機制呈現出幾個顯著的特點。
  • 朝鮮第五次核爆加深東北亞地區核安全困境
    除此之外,東北亞地區還存在著多元複合安全困境,既有地區結構化安全困境,也有國家間安全困境,特別是還存在由朝核問題引發的核安全困境。朝鮮五次核試爆之前,東北亞地區存在著中、俄兩個主要核大國,美國通過「延伸威懾」增加了在東北亞地區的核存在,東北亞地區的核均勢就由中、俄、美三國構成,東北亞地區的戰略穩定性在「三邊核均勢」的支撐下維持基本平衡。
  • 21世紀初東北亞安全格局觀察(2)
    冷戰時期,東北亞就曾受美蘇兩極國際格局的巨大影響,區域內有關國家分別向兩大「陣營」靠攏,加之特殊的美中蘇三角關係形成,地區安全秩序處於兩極安全困境中。進入後冷戰時期,國際體系呈現出美國一超獨霸的單極格局並有朝多極化推進的趨勢,東北亞地區則表現為美國主導、大國林立的力量對比態勢。
  • 中韓專家熱議東北亞安全合作:中韓關係是穩定軸心
    【環球網綜合報導】中國《環球時報》和韓國《朝鮮日報》近日在首爾共同舉辦圓桌論壇,來自中韓的專家針對東北亞地區的安全局勢及中韓合作進行了熱烈討論。東北亞一直以來被看作是全球安全形勢中最複雜也是最脆弱的一個區域,朝鮮半島的分裂以及美國在亞洲的同盟體系是該地區安全困境的原因。作為東北亞的利益攸關者,中國和韓國應當如何合作?
  • 港媒:中美擺脫「安全困境」仍需加強互信
    近日重新召開的第二輪中美外交安全對話的會議使雙方得以在很高的級別上交換意見。對美國來說,此次對話提供了機會。文章稱,一個好消息是,雙方都承認,雙方繼續展開軍方對話可能會穩定局勢,防止爆發雙方都不希望看到的衝突。文章認為,從大體上看,最新這輪外交安全對話的總體情況表明,儘管美中關係明顯開始接受長期以來表面下醞釀的「競爭」,但仍然能夠就分歧展開對話並交流觀點。
  • 韓日安全變奏,東北亞局勢堪憂 - 南風窗網
    薩德入韓,不僅會加劇半島緊張局勢、衝擊中韓關係,客觀上還為中美戰略競爭開闢了反導這條新的戰線。日本首相安倍拿到修憲「門票」,雖不能確保修憲成功,但攜勝選之勢促使日本在安全上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已確定無疑。一個與美國保持同盟關係,且軍事力量更強大的日本,正是美國在與中國戰略競爭過程中所樂見的。   「亞洲悖論」,是韓國總統樸槿惠就任後首次訪美期間,在美國國會演講時提出的說法。
  • 東北亞面臨共同困境走出恩怨尚不樂觀
    普天間軍事基地搬遷問題是日本欲擺脫美國、尋求獨立性的重要表現之一。自民黨執政時期,基地擾民問題不在日本政治主要議程之列,自民黨努力說服當地民眾--國家安全利益高於地方利益,並從國家預算中對當地進行補償。民主黨譴責自民黨在普天間軍事基地搬遷問題上做得不夠,許諾當政後將考慮當地人民的感受,將美軍基地挪到其他地方去。
  • 港媒:中美擺脫「安全困境」仍需加強互信(2)
    【延伸閱讀】中美外交安全對話互釋善意 避免新「冷戰」參考消息網11月11日報導 中美外交安全對話9日舉行。外媒認為,兩國在此次對話中互釋善意,共同表達了合作意願。報導認為,這一輪外交安全對話氣氛緩和,兩國高官在鏡頭前言語溫和。儘管貿易戰對全球經濟的風險令人愈加警惕,但川普近日來對與中國就這個問題達成協議持樂觀態度,習近平則再次承諾增加市場開放程度。蓬佩奧也想在言語上緩和局勢。他說,美國不想打冷戰,也不想採取旨在遏制中國的政策。另據俄新社11月9日報導,中美防長強調必須緩和兩國軍方之間的緊張,避免發生衝突。
  • 大國崛起的「安全困境」:以國家建設為首要目標
    經30餘年改革開放,中國國力日漸強盛,中國與世界的關係也處在變化中:原來確定的關係,現在變得不確定起來;原先沒有利害關係的地方,現在變得非常重要;原來可以擱置的問題,現在卻充斥著爭議。在當前諸大國中,中國的戰略境遇是最為嚴峻的,需要兼顧海陸,照應南北。
  • 東北亞安全三大困境:警惕國內政治過度影響外交
    發言人:韓國延世大學政治外交系教授文正仁  我認為有三個原因使得我們現在面臨東北亞安全問題
  • 朝鮮飛彈攪局中日韓三國外長會 東北亞安全困境難掩
    中國外交部24日再次強調中國外長赴日,而不是訪日的事實,凸顯三國政治關係的微妙,人們對會議的評論也只剩下「相見總比不見好」的感嘆。最近一系列事件讓東亞深陷安全外交困境,而負面的衝擊仍接踵而至。朝鮮24日發射潛射飛彈,引發韓日強烈反彈,直接衝擊了輿論對中日韓外長會的關注。美韓軍演被認為是朝鮮發射飛彈的誘因之一,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則讓中韓關係急轉直下。
  • 中美關係陷入囚徒困境,一旦積怨開始,就沒完沒了了
    中美關係正朝著不可預知的走向演進。前幾天水哥專門發布了一篇文章:中美關係:賭注是巨大的,錯了就沒有翻身的餘地。在7月22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據美方消息人士透露,7月24日下午4時前,中國駐休斯頓總領館將被要求關閉,領館人員將被要求離開。中方能否證實?
  • 吳忌寒:隱私和安全困境是區塊鏈未來十年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之一
    Bianews 9月22日消息,據ambcrypto消息,比特大陸CEO吳忌寒在由比特大陸和BitKan主持的世界數字礦業峰會上提到,隱私和安全的困境是區塊鏈技術發展在未來十年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之一。在談到區塊鏈行業使用的安全模型時吳忌寒表示,比特幣(BTC)使用的UTXO模型還存在一些問題。對於聲稱在網絡中提供更好隱私的ZK snark,吳忌寒認為與UTXO相比,ZK snark的問題是區塊鏈中的漏洞無法立即識別。這可能會造成很多損失。吳忌寒還提到,金融市場對區塊鏈的監管是必要的,因為金融應用越來越廣泛。這反過來又導致參與者跨越國際邊界。
  • 朝鮮半島山重水複風雲際會,東北亞安全格局半年實現大轉圜
    以朝鮮和美國實現歷史性峰會為契機,整個東北亞多邊關係和安全格局出現裡程碑式的轉圜,不僅半島無核化進程得到各方確認,韓戰由停戰向永久和平機制轉進也被提上議事日程,徹底消除冷戰遺蹟,實現東北亞和平與長治久安的前景十分令人樂觀。
  • 滕建群:中美陷南海安全困境 力量對比大變
    核心提示:川普的推特發文,指責中國南海發展軍力,而再有曾經與川普爭奪黨內提名的佛州參議員盧比奧向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提案
  • 中美關係到達新的歷史關口,中國的「崛起困境」與戰略克制
    當前,中美關係到達一個新的歷史關口。美國將中國定位為「修正主義國家」和「戰略競爭對手」,從政治、經濟、人文等各領域對華進行全面施壓。在此背景下,有關中國「崛起困境」的討論再度興起。與「安全困境」,指一國追求安全的努力往往導致自身更不安全一樣,「崛起困境」也揭示了一國謀求崛起的努力,往往導致自身更難崛起。崛起國一方面要將自身不斷增長的物質實力轉化為體系影響力,一方面要儘可能地緩解其他國家對其的制衡,而這往往是種兩難。由是觀之,「崛起困境」出現的原因無非兩點:一是崛起國權力的增長。
  • 吳士存:中美亟待破解南海「安全困境」(7)
    【延伸閱讀】跨越「修昔底德陷阱」—— 中國強起來的關鍵一仗新興國家挑戰老牌強國時產生的困境,被外國學者稱為「修昔底德陷阱」。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認為,當一個崛起的大國與既有的地區統治霸主競爭時,雙方之間的威脅和反威脅引發激烈衝突,多數時候將以戰爭告終。
  • 韓日推《軍事情報協定》將加劇東北亞安全困境
    另外,此舉還很可能會加劇朝鮮半島的緊張態勢,深化東北亞各國的安全困境。 (文/梁生文)
  • 這場中美關係論壇,釋放了哪些信息
    7月9日,中美雙方多位前政要、知名智庫專家學者、媒體機構負責人「雲聚首」,在中美智庫媒體視頻論壇上,圍繞「相互尊重、信任合作——把握中美關係的正確方向」這一主題在線分享各自觀點。作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中美關係將向何處去?兩國如何克服當前面臨的挑戰?一起來看論壇釋放了哪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