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飛彈攪局中日韓三國外長會 東北亞安全困境難掩

2020-12-03 環球網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差點開不成的中日韓外長會歷經波折,24日終於在東京舉行。這是自2011年3月以來,三國外長時隔5年多首次在日本舉行這一每年例行的外長會談,也是2012年以來中國外長首次前往日本。中國外交部24日再次強調中國外長赴日,而不是訪日的事實,凸顯三國政治關係的微妙,人們對會議的評論也只剩下「相見總比不見好」的感嘆。

最近一系列事件讓東亞深陷安全外交困境,而負面的衝擊仍接踵而至。朝鮮24日發射潛射飛彈,引發韓日強烈反彈,直接衝擊了輿論對中日韓外長會的關注。美韓軍演被認為是朝鮮發射飛彈的誘因之一,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則讓中韓關係急轉直下。西班牙「歐亞評論」網稱,外交相當困難,是對中日韓的一個巨大挑戰,但三國是維持該地區和平與穩定的利益攸關方,需要提高外交技巧來尋找解決之道,阻止事態滑向更大的災難。

會議沒有達成任何成果文件,但三方達成的合作共識並不少。香港《南華早報》稱,在三國因領土爭端和地區安全而產生的緊張關係日益加劇之際,中日韓三國外長齊聚東京開會,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所說,三國間的合作「對於該地區意義重大」,中國希望三方會談「有助於維護合作和朝著2020年前建立經濟共同體邁進」。

在韓日媒體的報導中,會談原來的主題被喧賓奪主。

「韓中日商定引領國際社會反制朝鮮飛彈挑釁」,韓聯社報導稱,韓中日外長24日在東京舉行會談後共同會見記者時表示,三方一致認為朝鮮當天上午發射潛射彈道飛彈屬「無法容忍的挑釁行為」,商定將主導聯合國等國際社會應對朝鮮挑釁的行動。三國還重申反對朝鮮擁核、遏制其核武挑釁和敦促切實執行安理會決議的重要共識。韓國外交部長官尹炳世說,今年朝鮮核武及彈道飛彈力量的發展速度超過以往任何時候,朝鮮還威脅動用核武先發制人並進行新的核試驗,這一嚴峻形勢引起三國外長會的高度關注。報導在結尾才說,三國外長在會上商定為在年內促成輪到在日本舉行的韓中日領導人會議而合作,並就配合中國辦好二十國集團峰會和合作推動籤署韓中日自貿協定而達成共識。此外,韓中日外長會還就加強在粉塵汙染等環境問題、傳染病、救災、老齡化、青年失業等領域合作達成共識。

「日中韓外長舉行會談,要求朝鮮保持克制」,日本共同社的報導同樣側重朝核危機。報導稱,日本外相岸田文雄24日上午在東京飯倉公館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韓國外長尹炳世舉行三國外長會談。三方以決不允許朝鮮發射潛射彈道飛彈為由,要求朝鮮克制挑釁行為,同時確認加強三國合作。三人還就日中韓要求各國遵守聯合國安理會制裁決議達成一致,並同意為年內在日本舉行三國領導人會談展開合作。

國際安全與軍控研究中心主任滕建群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中日韓三國外長會召開恰逢東北亞局勢進一步複雜化。韓國接納「薩德」使原本熱絡的中韓關係瞬間冷卻,兩國很難進行溝通並達成共識;另一方面安倍最近加倍炒作「中國威脅論」,為自己圖謀修憲的國內政治需要服務。在這樣的背景下,中日韓三國外長會的尷尬局面不難理解。

香港《經濟日報》評論稱,三國外長會談雖舉行,但中日、中韓近期矛盾實在太深,會議屬姿態多於實際,但相見總比不見好。

【環球時報駐日本、韓國特約記者 藍雅歌 王偉 陳一 柳直 環球時報記者 白雲怡】

閱讀更多內容請參見今日出版的環球時報或下載登錄新版「環球TIME」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朝鮮第五次核爆加深東北亞地區核安全困境
    據國際軍控專家李彬教授分析,通過五次核試驗朝鮮「將核裝置小型化到能夠用飛彈運載」。這標誌著朝鮮核武器真正具備了威懾力。朝鮮第五次核爆將加深東北亞核安全困境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全球處於美國的霸權統治之下。
  • 世界和平論壇|中美韓專家激辯薩德背後的東北亞「安全困境」
    「中美韓意志的較量」自去年7月美韓共同宣布將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以來,東北亞本就脆弱的安全結構更深陷「安全困境」的怪圈。在此次論壇上,中美韓專家也就「薩德」問題展開激辯。美國負責亞太事務的前副助理國務卿、普林斯頓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項目主任柯慶生(Thomas J.
  • 東北亞面臨共同困境走出恩怨尚不樂觀
    菅直人上臺後,「天安號」事件被炒得沸沸揚揚,日本國內對朝鮮「黑手」擔憂再次升溫,普天間基地搬遷問題退居次要地位,民眾對政府的輿論壓力減輕。美國藉機渲染朝鮮對日安全威脅,強化與日軍事合作。日本再次被美國升級地區安全危機所套,脫美入亞的政治動力有所減弱。
  • 21世紀初東北亞安全格局觀察(2)
    可以說,美國的均勢安全戰略牽動著東北亞力量對比的平衡槓桿,深刻影響著中國、俄羅斯、日本三個地區強國,致使他國做出「無奈」的應對,從而形成東北亞特殊的均勢安全態勢。此外,中美兩個大國還具有「零和性」的結構矛盾,即「權力轉移」(Power Shift)會在霸權主導國與新興崛起國之間發生。國際關係著名學者漢斯·摩根索指出,國際政治像一切政治一樣,是追逐權力的鬥爭。
  • 朝鮮半島山重水複風雲際會,東北亞安全格局半年實現大轉圜
    以朝鮮和美國實現歷史性峰會為契機,整個東北亞多邊關係和安全格局出現裡程碑式的轉圜,不僅半島無核化進程得到各方確認,韓戰由停戰向永久和平機制轉進也被提上議事日程,徹底消除冷戰遺蹟,實現東北亞和平與長治久安的前景十分令人樂觀。
  • 笪志剛:讓中日韓FTA與RCEP相映生輝
    在RCEP框架下,作為主要成員國的中日韓實際已經擁有了高水平的通商設計,這也帶來了中日韓自貿區是否還有推動意義,以及中日韓FTA未來是否會淪為大型區域通商走勢的雞肋等擔憂。特別是隨著中方明確表示有意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一些人對中日韓在更高和更好平臺上深化合作的想像空間又被進一步壓縮。
  • 巴殿君:擺脫東北亞安全困境首要解決中美關係
    巴殿君:擺脫東北亞安全困境首要解決中美關係  2014年10月11日,由延邊大學主辦、亞洲研究院承辦的「圖們江論壇」,在延邊大學科技圖書館學術報告廳拉開帷幕,來自國內各高校、研究機構及韓國、日本、朝鮮、俄羅斯、蒙古、德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近
  • 《中日韓共用常見808漢字表》近日發布 共尋漢字「基因」
    (新華社發)11月30日,由新華社、日本經濟新聞社、韓國中央日報主辦的「東北亞名人會」第十次會議在韓國首爾舉行,來自中日韓三國的30多位各界要人濟濟一堂,共商東北亞共同繁榮前景。主會場中由808個漢字組成的書法吊燈是本次會議的一大亮點。此外,韓語版新書《中日韓共用常見808漢字表》也在當天會上正式亮相。未來,該字表有望在中日韓三國加以推廣和應用。
  • 韓日安全變奏,東北亞局勢堪憂 - 南風窗網
    韓日安全變奏,東北亞局勢堪憂 朝鮮半島南北向長約1100公裡,計劃於明年底部署在韓國的薩德系統,選擇的是探測距離600公裡的終端模式。但薩德入韓,不可避免會損害中韓戰略互信。
  • 韓日推《軍事情報協定》將加劇東北亞安全困境
    韓國國防部透露此次協商將聚焦協定的具體內容,對所有款項進行全面商討,並會儘快與日方正式籤署協議。 韓日兩國在2012年6月曾就締結《軍事情報保護協定》達成了一致,但當時李明博政府因涉嫌暗箱操作遭到了巨大的輿論阻力,致使不得不推遲此事,以至於協定到最後關頭告吹。 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是一項涉及到兩國間就軍事信息進行傳達、使用、儲存及保護等相關措施的一項協定。
  • 中韓專家熱議東北亞安全合作:中韓關係是穩定軸心
    【環球網綜合報導】中國《環球時報》和韓國《朝鮮日報》近日在首爾共同舉辦圓桌論壇,來自中韓的專家針對東北亞地區的安全局勢及中韓合作進行了熱烈討論。東北亞一直以來被看作是全球安全形勢中最複雜也是最脆弱的一個區域,朝鮮半島的分裂以及美國在亞洲的同盟體系是該地區安全困境的原因。作為東北亞的利益攸關者,中國和韓國應當如何合作?
  • 海外網評:「早日達成中日韓自貿協定」,中韓釋放清晰信號
    來源:海外網 當地時間11月26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在首爾會見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圖/外交部網站) 中韓雙方商定成立「中韓關係未來發展委員會」,共同謀劃兩國關係長遠發展藍圖;啟動2021年、2022年「中韓文化交流年」活動;推動構建東北亞衛生抗疫合作機制;繼續共同致力於維護半島和平穩定,推動半島問題政治解決進程……當地時間11月26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同韓國外長康京和的會談取得豐碩成果。
  • 「薩德」不能保證韓國安全,只會加劇其安全困境
    美韓以安全為由強力推動「薩德」入韓部署,實際上卻會為朝鮮半島乃至東北亞地區帶來新的安全困境。韓國政府應當明白,部署「薩德」只可能讓南北方關係緩和與朝鮮半島和平統一的願景化為烏有,打開的或將是「永久分裂之門」和「麻煩之門」。在可預見的未來,能保護韓國的並不是「薩德」和美軍,而是東北亞地區的睦鄰友好和與鄰為善的外交政策。
  • 中日韓產業博覽會 首次發布中日韓貿易發展指數
    2006-2015年期間,中日韓三國貿易進出口規模快速增長,佔全球貿易比重不斷提高,2015年出現不同程度下滑。2015年三國出口總額和進口總額在分別佔全球的21.06%和16.64%,中日韓三國的出口額佔全球的比重分別為14%、3.83%和3.23%,三國的進口額佔全球的比重分別為10.19%、3.80%和2.65%。
  • 朝鮮火箭已在發射臺就位 美日韓啟動緊急措施應對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據西方媒體3月26日報導稱,朝鮮已經將「銀河2號」遠程運載火箭架設在鹹鏡北道花臺郡舞水端裡飛彈基地的發射臺上,火箭目前正處於待發狀態,「最早3天內就會發射」。為此美日韓三國紛紛採取應急措施,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
  • 李凱:全面釋放東北地區向東北亞的開放潛能
    東北亞就是中國經濟新的國際循環的重點區域。  其中,第二層含義指的是產業安全問題,安全問題就是放到一個安全的國際環境下。東北亞是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所以這個是雙循環應該有的意思,它們有共同的目的,雙循環在適當的區域來擴大國際合作,應該是相輔相成的。  打造東北對外開放的新前沿,這個新前沿重點肯定是在東北亞。東北亞經濟合作的局勢演變,給東北對外開放帶來哪些機遇?
  • 朝鮮的核技術到底從哪裡來的
    東北亞日益不平。朝鮮就憑藉手中的一點核技術,挑戰和平要挾世界,將世界幾個大國玩於掌股之間,貌似強悍。那麼,朝鮮的那點核武技術,究竟是從哪裡得到的呢?就目前已披露的材料來看,主要有三大來源。1991年蘇聯解體,才給朝鮮的核武發展帶來了第二次良機,許多原蘇聯國家從事核武研究的科學人員,被朝鮮秘密聘用。1992年12月,俄羅斯安全部長維克託·巴拉尼科夫在國會演講時透露,他領導的部門,阻止了64名俄飛彈專家,前往「第三國」製造「可以發射核彈頭的飛彈」。
  • 中日韓領導人聚首成都 三國如何尋求合作最大公約數?
    中新社成都12月22日電 題:中日韓領導人聚首成都 三國如何尋求合作最大公約數? 中新社記者 張子揚 12月24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在四川成都主持召開第八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並分別會見韓國總統文在寅、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 東北亞安全三大困境:警惕國內政治過度影響外交
    發言人:韓國延世大學政治外交系教授文正仁  我認為有三個原因使得我們現在面臨東北亞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