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言人:韓國延世大學政治外交系教授文正仁
我認為有三個原因使得我們現在面臨東北亞安全問題。
第一是舊的戰略地緣政治的想法;第二是民族主義上升,並且在外交上使用民族主義的一些因素;第三是國內真實的不穩定因素,外交政策經常因為國內政治的原因變得更加政治化,因此這個地區兩難的情況變得越來越嚴重,使得我們國家之間的信任受到了影響。
因此可能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沒有辦法重啟六方會談,我們可以回憶一下納粹德國,在當時就是根據這樣一個邏輯入侵了斯洛伐克,它就是根據這種舊的侵略歐洲內地就能夠徵服世界這樣一種想法,因此訴諸這種擴張性的做法。
中國正在崛起,逐漸的超過了美國和日本在本地區的影響。中國是一個海上國家,也被看做是一個大陸國家,中國現在就東海、南海發出聲音的時候,西方尤其是美國、日本甚至是韓國把中國當做是一個擴張性的海上國家。當中國宣布它要在中亞建立新的絲綢之路的時候,一些歐洲國家也說中國正在尋求一種通過中亞地區進行一種擴張,那麼美國正如張教授提出的正在重返亞洲或者戰略再平衡,這其實是對中國崛起的一種反映、一種地緣政治的反映。正是這種地緣政治的概念,造成了惡性循環,就是行動和反行動使得我們東北亞地區的局勢更加惡化,我們很難擺脫這種趨勢局勢。
我們必須要擺脫不合時宜的戰略地緣政治的想法,一些美國作家,他們都談到了中國在海上和陸地的交通和運輸自由方面,以及資源的運用方面,提出了一些點,我們要超越這種地緣政治的理念,來增加國家之間的信任,這樣才能夠促進這種共同的安全。
第二是民族主義。在冷戰的時候,民族主義受到了壓制,當時是由冷戰的衝突壓制了這樣一種民族主義,包括在日本、在韓國的發展、包括在中國,只有朝鮮在談民族主義。但是當冷戰結束之後,民族主義就像是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一樣,是從日本先開始的。日本說在戰後,他的歷史是由麥克·阿瑟建立的,對日本來說是一種恥辱,還有一些傳統的知識分子和政治家在提出這樣一種觀點,就是我們解讀過去歷史的做法是不對的。
他們提出現在日本正在接近自衛,安倍首相和他的手下們,也希望看到改變日本的和平憲法,還有一些他和鄰國的領土爭端、慰安婦的問題,很多的歷史問題,這些問題都出現的了,也造成了韓國、中國對於民族主義的擔憂。韓國的民族主義是被用來促進我們經濟現代化和國家的統一,但突然之間很多韓國人突然開始感到非常警惕,來回顧歷史,是因為受到了日本的刺激。在中國也在發生同樣的事情,所以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模式。日本現在要重新解釋和平主義又造成了他的鄰國在日本、韓國的擔憂,反過來他們的這種民族主義也進一步上升,在日本就造成了懷疑、不信任甚至是仇視的惡性循環,使得在這三個國家之間沒有辦法形成信任。如果我們要找到這種方式來克服或者說是停止這種對抗性的惡性循環,抑制這三個國家民族主義的上升。
第三個問題我想強調的是這三個國家國內政治的影響。日本、韓國、中國的領導人都應該跟更多國家領導人多交談,來使得地區的合作更加的一體化,但事實上並沒有這樣。一些國家是什麼領導體制?比方說基辛格,他談到了國內政治的架構,但是對於他的外部政策應有影響。這個國家的社會制度是什麼樣?比如說在一個民主國家他可能會有合作的態度,在東北亞不是這樣,不是什麼政治體制,東北亞國家的領導人都有這樣的想法,可能會失誤。
利用或者濫用外交來為國內政治服務,那麼日本需要重新從他20年的衰退中走出來,它需要走出來。日本需要鼓勵這種經濟的發展,但是不能用外交政策來服務於國內政治。對於我們來說,我們是為了國家的利益,事實上我們應該同安倍首相進行峰會,但如果我們和安倍進行對話的話,他的國內支持率就會下降,沒辦法這樣做。人民的意願和感情。
因此,他首先受到了國內民意的限制,我認為如果我們的目標是和平、發展,本地區的繁榮怎麼樣才能實現呢?如果我們的領導人互相都受到了國內政治的限制,我們沒有辦法實現這個目標,我們需要信任。這是很重要的。領導人必須要有遠見,實現共同的安全,合作安全、綜合安全、可持續的安全。這也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新亞洲安全。剛才也提到了一系列的事件。因此,我們需要有新的地緣政治的想法來抑制民族主義,並且避免外交政策被國內政治所左右,所以我們要注意到這三個因素,才能夠找到一種方法,走出當前的政治安全兩難的境地。
最後,我想提到六方會談,我支持中國在這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因為如果沒有信任的話,我們沒有辦法實現,我們已經達成了一致,籤訂了很多協議,但是我們現在沒有辦法回到對話和談判的軌道。如果要實現這個目標,我們不應該設置前提,應該設置開放的日程,然後六方會談的各方代表應該坐在一起重新會談,把所有的問題放到桌面上來談。
設置前提,會損害信任。因此,我非常支持立刻重啟六方會談,不要設置前提。我們的執政黨主席,昨天和習主席進行了會面,習主席也提到了希望重啟六方會談,而我們的黨,也作出了積極的回應。他承諾:他回到首爾匯報,倡導重啟六方會談,我希望他的這種努力能夠促進六方會談的重啟。
歡迎關注、掃描大公網國際頻道微信「世說時局」(公號:shishuoshiju)
傳遞涉華信息,共享全球思想!